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辉清  谢礼涵 《吉林医学》2005,26(12):1280-1281
目的:总结18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监护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0年5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8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ICP监护应用情况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V级(恢复良好)62例,IV级(中残)38例,III级(重残)25例,II级(植物生存)15例,I级(死亡)46例。死亡率24.7%。发现术后IPC水平与患者临床表现与预后密切相关。结论:ICP监护有助于发现术后迟发性血肿及指导治疗,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过程中 ,观察颅内压变化十分重要。颅内压增高在神经外科对多种颅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采用颅内监测可以准确地了解颅内压变化 ,可以早期发现由此引起的各种并发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34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13例 ;年龄 2 8~ 64(平均 4 6)岁。均为伤后 2 4h以内入院 ,其中脑挫裂伤 2 3例、颅内血肿 6例、脑干损伤5例。颅内压正常 10例 ,轻中度升高 2 1例 (2 .67~5 .33kPa) ,重度升高 3例 (>5 .33kPa)。1.2 方 法34例患者入院或手术后均使用硬脑膜外压力监护仪…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护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采用美国SP 2 0 0 0型颅内压监测仪。手术组 :将传感器置于硬膜外 ;非手术组 :于中线右侧 3cm ,发际内 3cm钻孔后槽型咬除骨质后将传感器置于硬膜与骨内板之间。监护开始距发病时间为 3小时至 4天 ,监护期为 3~ 5天。结果 本组 5 2例患者中 ,颅内压 <2 .7kPa共 19例 ,其中预后良好 /中残 13例 ,预后不良 /重残 4例 ,死亡 2例 ;颅内压为 2 .7~ 5 .3kPa之间 2 2例 ,预后良好 /中残 10例 ,预后不良 /重残 9例 ,死亡 3例 ;颅内压 >5 .3kPa共 11例 ,预后良好 /中残 0例 ,预后不良 /重残 7例 ,死亡 4例。原发性脑干伤组颅内压增高不明显但预后仍差 ,其中 3例重残 ,6例死亡。广泛脑挫裂伤脑肿胀组颅内压水平为 4.11± 2 .2 7kPa ,显然高于颅内血肿组 (3 .81± 1.5 3kPa)及原发脑干伤组 (2 .87± 1.3 4kPa) (P <0 .0 5 ,P <0 .0 1) ;颅内血肿组颅内压显著高于原发脑干伤组。结论 颅内压监护使用后可指导临床治疗 ,做到有的放矢地使用脱水剂 ,减少盲目使用所致并发症的发生 ,重型颅脑损伤病死 /残率与颅内高压能否控制有显著相关性。颅内压监护对急性重型颅脑内损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过程中,观察颅内压变化十分重要。颅内压增高在神经外科对多种颅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采用颅内监测可以准确地了解颅内压变化,可以早期发现由此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持续颅内压监护(附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武腾 《广西医学》2003,25(3):439-441
我科自 1998年 9月~ 2 0 0 1年 6月对 2 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持续颅内压 (ICP)监护 ,并根据其测定结果指导临床诊治和判断预后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监护组 ) 2 0例 ,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6~ 6 9岁 ,平均 36岁。致伤原因 :车祸伤 11例 ,坠落伤 7例 ,砸伤 1例 ,枪伤 1例。入院时表现为特重型颅脑损伤 14例 (格拉斯哥昏迷指数 ,GCS<5分 ) ,重型颅脑损伤 6例 (GCS6~ 8分 )。其中双侧瞳孔散大固定 3例 ,单侧瞳孔散大、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6例 ,瞳孔正常者 11例 ,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急性硬脑…  相似文献   

6.
<正> 颅内压增高是颅脑损伤后显著变化之一,其发生率40~82%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又常是颅脑损伤病情恶化最常见原因,因此伤后准确了解颅内压(ICP)变化相当重要。以往仅根据临床症状和腰穿往往不能准确可靠反映ICP改变,当ICP增高明显时,继发脑损害多正发生。ICP监护可及早了解ICP变化情况,对颅脑损伤的诊断治疗预后有很大作用。我科先后6例病人实施颅内压监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章翔  吴景文 《医学争鸣》2000,21(11):1427-142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颅内压 (ICP)增高 ,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如不能及时发现和解除 ,常导致严重的脑代谢障碍、脑灌注压 (CPP)下降或脑疝形成 ,这是该类患者致残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临床开展的监护研究 ,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患者的 ICP和 CPP变化 ,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可明显地降低这类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持续颅内压,脑灌注压监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文德  章翔 《医学争鸣》1996,17(2):123-126
对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50例伤情与诊断和手术方式基本相似的另一组患者进行颅人压与脑灌注压连续监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监护组除8例ICP压力<2.00kPa,CPP>9.33kPa外,余42例均有不同程度ICP增高与CPP降低。  相似文献   

9.
陈汝纯 《广西医学》1999,21(4):713-717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复杂、变化快,密切的临床观察和监护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呼吸、循环、颅内高压、消化道功能、瞳孔变化、高热、多功能不全方面近年监护技术进展作一综述。1呼吸功能监护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压、多参数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新乡县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监护,观察组采取颅内压、多参数监护,比较两组监护效果。结果观察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BP、PaO_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aCO_2、血糖以及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甘露醇应用时间以及甘露醇应用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治疗过程中采用颅内压、多参数监护效果理想,能够动态了解患者病情波动情况,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4):347-350
目的:评估颅内压监护装置联合渐进性稳定性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其中采用颅内压监护装置介导渐进性稳定性减压术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标准骨瓣减压术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7、10天颅内压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变化,术后6个月GO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压监护装置辅助下采用渐进性稳定性减压术可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通过颅内压监护装置的辅助使术后治疗达到可视化、精准化和高效化,能更准确地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提供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对21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动态监护,探讨颅内压的动态变化与临床表现、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护法,对21例开颅术后患者进行颅内压动态观察,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和GCS评分变化.结果术后颅内压正常4例;轻度增高5例;中度增高6例;重度增高6例;死亡5例中,重度增高占4例.结论颅内压动态监测有助于病情变化的正确判断,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及其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巧华  戴兵  覃占势  邓超 《吉林医学》2015,(10):2004-2005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在颅内压监测指导下进行治疗,并选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实行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并发症以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黄青群 《右江医学》1999,27(5):304-305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昏迷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治疗困难,护理复杂,精心而合理的护理,对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和促进病人得到新生是十分重要的。现就我院1998~1999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21例的临床监护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7~71岁,平均39岁。损伤类型:硬膜下和颅内血肿14例,脑挫裂伤5例,脑干损伤2例,其中合并有颅底骨折7例,胸部损伤3例。治疗结果:死亡9例(占42.8%),恢复良好12例(占57.2%)。术前观察  1.保持呼吸道通畅 病人入院时,多处于昏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颅内压监测技术对39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ICP进行动态监护,根据ICP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评价ICP监测在术后诊治中的作用及评估患者预后。结果:39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ICP重度增高7例(死亡5例),中度增高21例(死亡3例),轻度增高7例,正常4例;其中2例ICP持续增高,经CT证实为迟发性脑内血肿;甘露醇平均使用时间为7天,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8例。结论:ICP动态监测有助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并且能直接指导术后脱水剂的应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评价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护与尼莫同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颅脑损伤后的54例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护,应用尼莫同治疗外伤性脑水肿,并与对照组比较,以评价疗效。结果:监护组的总疗效,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判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颅内压监护可以及时反映颅内压变化,有利于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尼莫同可以抑制神经细胞损伤后的钙超载,减轻脑水肿,从而提高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 8分并伴有颅内出血的sTBI患者进行分析统计,将接受ICP监测的患者与未接受ICP监测的患者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是院内病死率。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sTBI患者中,47例(51.1%)接受了ICP监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ICP监测与病死率降低相关(P=0.041)。结论:行持续ICP监测的sTBI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钟燕秀  李丁莲 《河北医学》2005,11(12):1112-11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胃肠道并发症的监测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2年7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13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有胃出血或腹泻的61例病人的护理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现早期鼻饲,合理使用抗生素,严密观察病情,认真细致的护理可预防和减轻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加强胃肠道监护,对病人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颅内压监测,观察组应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85.00%,远高于对照组的47.50%,差异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