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心脏术后心包粘连是指心脏和大血管与邻近组织的粘连,目前其危害已引起临床重视。心包粘连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在此从心包损伤的机制、外科手术的影响和中医气滞血瘀等方面探讨其形成原理,总结回顾自开始关注心包粘连以及其他术后粘连以来40年间的防治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探讨符合临床实际且简便易行的心包粘连防治方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香丹注射液通过心包引流管灌洗预防心包粘连形成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10只),按作者自行改良的左侧开胸手术法建立心包粘连动物模型.对照组灌洗用药为生理盐水;实验组灌洗用药为香丹注射液(4%浓度),干预药物均通过心包引流管注入心包腔灌洗治疗.对纤维粘连蛋白指标检测并统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寻找预防腰椎术后粘连的最佳方法。方法 将腰椎手术病例 5 0例随机分为3组并作随访。Ⅰ组为传统术式 ,术中未做防粘连处理 ;Ⅱ组术中涂抹几丁糖 ;Ⅲ组术中应用可吸收防粘连膜。结果 Ⅰ组改善率 75 %,Ⅱ组改善率 93%,Ⅲ组改善率 95 %,Ⅰ组与Ⅱ、Ⅲ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Ⅱ组与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医用几丁糖和防粘连膜在腰椎术后均可起到防粘连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壳聚糖预防术后粘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聚糖,是一种生物学性状优良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无毒性、生物降解性、组织相容性、理化性状稳定等特性。本就壳聚糖预防术后组织粘连的研究应用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采用经皮置管心包腔灌注化疗治疗12例恶性心包积液的晚期癌症患者。结果心包积液量平均(825±27)ml,置管时间(29±15)d,心包腔灌注化疗平均2.4次,无治疗相关并发症,生存期平均(10.2±6.6)月,均无心包积液复发。结果提示,该方法是晚期癌症病人的恶性心包积液的简便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三明治羊膜代心包防止粘连的实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人三明治羊膜替代心包防止粘连的临床效果,并与硅橡胶进行了比较。方法:选用12只山羊,切除部分心包,以人羊膜和硅橡胶替代心包,观察防止粘连的效果。结果术后所有羊恢复良好,无切口感染及其它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用防粘连冲洗液盆腔灌注法预防妇产科腹盆腔手术术后粘连的效果。方法将行腹盆腔妇产科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妇产科腹盆腔手术;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防粘连冲洗液盆腔灌注法进行术后粘连预防,比较两组术后粘连情况。结果实验组粘连、腹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轻、重度粘连程度及粘连脏器变形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通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腰骶部酸痛、术后复发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粘连冲洗液盆腔灌注法预防妇产科腹盆腔手术术后粘连具有良好效果,降低了妇产科手术术后粘连发生的几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9.
10.
张家立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3):63-65
手术后粘连是有手术史以来尚未很好解决的医学难题之一 ,从理论上讲 ,几乎所有的手术都涉及到组织之间粘连的问题。自 Mixtek和 Barr在 1934年第一例腰椎间盘手术成功后 ,经多年来实践完善 ,后正中入路、椎板切除已成为椎管内手术的经典术式。椎板切除后 ,椎管内瘢痕组织增生与硬膜和神经根粘连是引发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严重影响脊柱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 [1 ] ,而且给再次手术带来困难 ,对一些必须再次手术的病例也难以分离进入。因此 ,研究预防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材料是脊柱外科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 ,国内外学者在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探讨皮尔复和甲硝唑灌注腹腔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方法狗36只,随机均分3组,每次分别在术毕前腹腔灌注生理盐水、皮尔复和甲硝唑各25ml。每间隔2wk做1次腹腔手术,观察腹腔粘连情况,共4次。结论皮尔复和甲硝唑腹腔灌注可减轻术后腹腔粘连程度。 相似文献
13.
家兔54只,随机分为三组,制成肠粘连模型,分别腹腔放置蝮蛇抗栓酶与脂肪乳剂混合液或右旋糖酐,并以生理盐水作对照,结果显示,蝮蛇抗栓酶与脂肪乳剂混合液具有显著的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P<0.01),且较右旋糖酐为佳(P<0.05)。 相似文献
14.
皮尔复液预防腹腔粘连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用皮尔复液灌注腹腔对术后腹腔粘连形成和腹腔粘连松懈后粘连再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用中国本犬 2 4只 ,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和皮尔复组各 12只。每间隔 2周做 1次腹腔手术 ,并观察腹腔粘连情况 ,共观察 4次。生理盐水组和皮尔复组于术毕前分别腹腔灌生理盐水和皮尔复液 2 5ml。结果 皮尔复液腹腔灌注能显著降低腹腔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率 (P <0 .0 0 5 )。结论 皮尔复液腹腔灌注是一种安全的用药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几丁糖对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A、B、C 3组,于腹腔内浆膜损伤部位分别注入1%乳酸液、32%右旋糖酐-70液和2%几丁糖乳酸液各2 ml,术后14 d处死动物,观察各组腹腔粘连状况.结果 3组粘连分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粘连发生率与另2组有显著差异(P<0.05).光镜下C组炎症反应轻微,纤维增生不明显;电镜下C组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能力弱,间皮细胞增生活跃.结论几丁糖可有效降低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和粘连程度,其作用优于右旋糖酐-70,且不影响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家兔54只,随机分为3组,制成肠粘连模型,分别腹腔放置蝮蛇抗栓酶与脂肪乳剂混合液或右旋糖酐,并以生理盐水作对照,结果显示,腹蛇抗栓酶与脂肪乳剂混合液具有显著的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P<0.01),且较右旋糖酐为佳(P<0.05)。 相似文献
17.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预防大鼠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于腹腔粘连的预防价值.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制作腹腔粘连模型,rt-PA组和生理盐水(NS)组分别给予rt-PA和生理盐水一次性腹腔灌注.术后21d分别处死动物,观察腹腔粘连程度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rt-PA组的腹腔粘连与NS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此外,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也表明经rt-PA灌注后减轻了腹腔粘连.结论 rt-PA能够有效预防肠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7.0T Micro MRI 观察丝裂霉素C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7.0T Micro MRI探讨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实验研究中丝裂霉素C(MMC)的理想浓度及其使用安全性。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分别切除L1椎板,术中各组分别以棉片浸透生理盐水(A组)或0.1mg/ml(B组)、0.3mg/ml(C组)、0.5mg/ml(D组)、0.7mg/ml(E组)的MMC,置于裸露的硬脊膜后5min。应用MMC前后分别对大鼠行体感诱发电位测定。术后4周处死大鼠取手术段脊柱,分别做MicroMRI扫描、瘢痕组织面积测定、肉眼观察硬脊膜与后方瘢痕组织粘连情况。结果:A组标本硬膜外瘢痕组织致密,瘢痕面积大,与硬脊膜形成紧密粘连。B组和C组标本硬膜外瘢痕组织不致密,瘢痕面积减小,与硬脊膜部分粘连。D组和E组标本硬膜外瘢痕组织不致密,瘢痕面积更小,与硬脊膜未形成明显粘连。大鼠应用MMC前后体感诱发电位无明显改变。结论:局部应用浓度为0.5mg/ml的MMC能有效减少硬膜外瘢痕组织增生,避免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并且安全。0.5mg/ml浓度的MMC可能是椎板切除后预防硬膜外粘连理想的浓度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并探讨其预防肠粘连的效果.方法:将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按1:1质量比混合,加入戊二醛、硫酸铝铵双交联,甘油增塑后烘干成膜;测定膜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并行电镜扫描.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为3组(n=16),2组擦伤其回肠浆膜,制成肠粘连模型,于损伤部位分别包裹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壳聚糖膜;另一组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术后第14天观察各组肠粘连情况.结果:膜拉伸强度约为20 MPa,断裂伸长率约为65%;扫描电镜(SEM)显示膜表面结构呈相互交错的纤维状,表面有不规则的孔状结构.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壳聚糖膜组的粘连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光镜下见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壳聚糖膜组炎症反应轻微,纤维增生不显著;对照组粘连处纤维组织增生活跃,局部炎症反应明显.透射电镜下见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上皮细胞修复较壳聚糖膜组好,成纤维细胞增生不明显,对照组上皮细胞增生较慢,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功能活跃.结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适于术中缝合需要,预防肠粘连效果显著,性能优于壳聚糖膜. 相似文献
20.
以免为实验模型,将后肢第二、第三足趾Ⅱ区屈肌肌腱造成实验性损伤。实验组鞘内滴入2%几丁糖溶液0.2ml,对照组不滴。下肢石膏管形固定。分别于3周、6周后处死,行大体标本粘连等级分级,测试肌腱滑动距离,末节趾间关节活动角度和完成上述两项所耗功的生物力学,以及组织学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证明几丁糖能促进组织正常修复,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动,具有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