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非离子型大孔网状吸附剂从螺旋霉素溶液(2 mg/ml)中提取螺旋霉素,包括吸附剂的选择、吸附pH、吸附流速、盐对吸附的影响以及解吸剂的选择及解吸条  相似文献   

2.
用非离子型大孔网状吸附剂从螺旋霉素溶液(2mg/ml)中提取螺旋霉素,包括吸附剂的选择、吸附pH、吸附流速、盐对吸附的影响,以及解吸剂的选择及解吸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选用H-103吸附剂,吸附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稀土钇为金属离子,1,3,5-均苯三甲酸(BTC)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钇金属-有机骨架材料(Y-MOF)。以噻吩/正辛烷作为含硫化合物模型油品,研究了Y-MOF材料的吸附脱硫性能和吸附脱硫动力学特性,获得了吸附脱硫动力学方程和吸附脱硫等温线。结果表明,Y-MOF材料在油/剂质量比为100和吸附温度为303K的优化条件下,具有很高的吸附脱硫能力,吸附脱硫率为80.7%,吸附脱硫容量为30.7mgS/g。Y-MOF的吸附脱硫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方程为dqt/dt=0.007(31.97-qt)2。在液时空速1.0~1.8h-1范围,Y-MOF材料对噻吩的穿透硫容在2.21%~1.80%范围。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组分必特螺旋霉素中异戊酰螺旋霉素Ⅲ和总异戊酰螺旋霉素的含量,本文通过外源添加浓度为0.5 g/L的异戊酸使异戊酰螺旋霉素Ⅲ和总异戊酰螺旋霉素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8.32%和31%。通过测定必特螺旋霉素发酵过程中糖耗、有机酸、亮氨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己糖激酶等中间代谢产物的相关数据,探讨了异戊酸调控必特螺旋霉素组分和效价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谭渭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719-2720
目的:评价洗涤红细胞制备的质量。方法:随机抽查168袋洗涤红细胞产品,分别检测其容量、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清除率和血浆蛋白清除率。结果:洗涤红细胞容量平均值(129.98±4.22)ml/袋,cv3.25%;红细胞回收率(%)平均值≥(79.98±7.04)/袋,cv8.80%;白细胞清除率(%)平均值≥(89.44±4.39)/袋,cv4.91%;血浆蛋白清除率(%)平均值≥(98.97±0.28)/袋,cv0.28%。结论: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3遍制备的洗涤红细胞质量符合《血液及成分血质量要求》,洗涤红细胞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以螺旋霉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为载体合成了具有热敏型、可修复的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纤维。通过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脱附对制备的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纤维进行表征,并对影响萃取效果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纤维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性,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可对食品基质中的螺旋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交沙霉素4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定量分析,在0.5~50μg/mL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在3种不同添加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在81.8%~119.1%之间,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3.8%(n=6),日内精密度均小于15.5%(n=3)。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强烈因子处理的诱变方法,配合理性化筛选技术,有意识地消除一些分解代谢物的阻遏和产物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反馈抑制。试验结果表明:用紫外线照射30秒,射距30cm或用1%硫酸二乙酯处理40分钟,能获得正变幅度较大的突变株;用诱变剂处理与结构类似物(2-脱氧-D-葡萄糖、甲胺或终产物——螺旋霉素)筛选相结合的理性化方法比常规方法优越,获得一株摇瓶发酵单位达3000u·ml~(-1)以上的高产菌株。静息细胞培养系统中的研究表明,用2-脱氧-D-葡萄糖、甲胺和螺旋霉素定向筛选的抗性突变株,都在不同程度上分别解除了碳、氮分解代谢物和终产物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阻遏,且低浓度的外源螺旋霉素对诱变组的螺旋霉素合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撂讨HPD100大孔树脂纯化茄尼醇的最佳工艺.方法 以大孔树脂的吸附容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药液溶剂,吸附柱长径比、药液浓度、吸附流速对树脂吸附容量的影响;以树脂柱解吸成品的收率及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解吸液甲醇浓度、解吸流速、解吸液用量对成品收率及含量的影响.结果 IIPD100大孔树脂吸附茄尼醇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药液溶剂为甲醇-石油丁醚(85:15)、拄长径比为5:1、药液浓度10mg/mL、吸附流速IBV/h,树脂吸附容量达54.2mg/mL.最佳的解吸条件为:解吸溶剂为甲醇-石油丁醚(95:5)、解吸流速为L0BV/h、解吸液用量为12BV,该条件下茄尼醇的收率为88.7%,成品含量为91.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磺胺类药与螺旋霉素联合应用治疗弓形虫病的效果。方法:弓形虫血清学检测。结果:单独应用磺胺嘧啶静脉点滴有效率达80%,螺旋霉素疗效达75%,磺胺类药与螺旋霉素合用疗效达95%。结论:磺胺类与螺旋霉素联合应用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0.
大孔树脂吸附法对黄芪皂苷Ⅳ富集纯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行黄芪药材中黄芪皂苷Ⅳ的富集纯化工艺研究,为大规模制备黄芪皂苷Ⅳ提供借鉴.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器(HPLC-MSD)测定黄芪皂苷Ⅳ含量的方法.对多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的吸附能力进行了筛选,同时考察确定了其吸附容量;通过对不同比例的乙醇溶液进行最佳洗脱液和洗脱量的选择.结果:HPLC-MSD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工艺筛选最终确定吸附能力最强的D101型作为纯化工艺的大孔树脂,同时确定黄芪皂苷Ⅳ的吸附容量为0.42 mg/g,洗脱液为5倍量70%乙醇.结论:D101型大孔树脂对黄芪皂苷Ⅳ的精制程度效果较好,能提高黄芪皂苷Ⅳ的纯度,并为分析总皂苷的组成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1.
大孔吸附树脂对葛根总黄酮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大孔树脂对葛根黄酮的吸附及解吸性能,为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提供选择树脂的依据。方法:以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为指标,考察不同大孔树脂对葛根总黄酮的比吸附量和解吸率。结果:对葛根总黄酮的比吸附量超过100mg/g的树脂有S-8、AB-8、HPDl00和HP-20,而解吸率超过95%的有AB-8、D101和HP-20。结论:不同树脂对葛根总黄酮的吸附及解吸有很大差异,综合比吸附量及解吸率结果,AB-8和HP-20为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的最佳吸附剂。  相似文献   

12.
诃子中的多元酚类成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系统研究诃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反复利用硅胶、凝胶色谱技术对诃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化学及波谱方法确定他们的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出21个成分,本文报道8个多元酚类成分,2,3-(S)-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D-葡萄糖[2,3-(S)-HHDP-D-glucose,TCD-11];3,6--二-O-没食子酰基-D-葡萄糖(3,6-di-O-galloyl-D-glucose,TCD-14);6-O-没食子酰基-D-葡萄糖(6-O-galloyl-D-glucose,TCD-17);(一)-莽草酸盐4-O-没食子酸酯[(一)-shikimide4-O-gallate,TCD-18];(一)-莽草酸3-O-没食子酸酯 (一)-莽草酸5-O-没食子酸酯[(一)-shikimic acid3-O-agllate (g )-shikimic acid5-O-gallate,TCD-20];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TCD-25)和1,2,6--三-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1,2,6-tri-O-galloyl-β-D-glucose,TCD_=27)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结论:这8个我元酚类成分均系首次从诃子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咖啡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分析该印迹聚合物用于提取茶叶中咖啡因的可行性。方法: 以咖啡因(caffeine)为模板分子,功能化的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材料,合成咖啡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进行表征,利用吸附平衡实验研究聚合物对咖啡因的吸附性能;用该印迹聚合物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结果: 在最佳吸附pH为7.0的条件下,印迹聚合物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大,对咖啡因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数据分别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和Pseudo-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提取实验表明印迹聚合物能有效地从茶叶粗提物中分离咖啡因。结论: 分子印迹技术为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李可    刘娟娟    刘辉    舒桂明    袁玉华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1,(3):291-295,306
目的:研制用于治疗尿毒症的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通过与已上市血液灌流产品对照研究探讨其对肌酐、尿酸和β2微球蛋白的清除效果及血液相容性。方法:通过体外血浆吸附实验研究血液灌流吸附剂对肌酐、尿酸和β2微球蛋白的清除效率,通过血浆蛋白吸附性、电解质吸附性、血细胞吸附性、溶血性以及凝血性实验评价血液灌流吸附剂的血液相容性。结果:新型HB-H-10血液灌流吸附剂对肌酐、尿酸和β2微球蛋白的吸附率分别达(40.5±2.3)%、(24.2±1.8)%和(46.9±1.3)%,与其他吸附剂相比,吸附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吸附剂对血浆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吸附率分别为(5.69±0.32)%、(4.76±0.42)%、(7.33±0.33)%、(2.88±0.32)%、(9.22±0.26)%和(11.98±0.43)%,与其他吸附剂相比,吸附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吸附剂对血浆电解质、溶血率、凝血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优异的血液相容性。结论:研制的新型HB-H-10吸附剂可作为血液灌流吸附剂治疗尿毒症,达到该产品更新换代和升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桑叶总黄酮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桑叶总黄酮(MTF)的分离纯化工艺,并探索其动力学过程。方法:考察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MTF的吸附分离性能,以饱和吸附量、总黄酮回收率及纯度为考察指标综合评价,绘制渗漏曲线和洗脱曲线并用数学方程来描述其动力学过程。结果:NKA-9型树脂对MTF的吸附分离性能最好,饱和吸附量为43.4 m g.-g 1,洗脱率为98.2%;分离纯化MTF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20 m g.m-l 1,6倍量洗脱用水,70%乙醇洗脱,总黄酮纯度达58.2%;树脂可重复使用4次;动态吸附-洗脱过程的动力学方程为:y=u(1--e kx)。结论:NKA-9型树脂适用于MTF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螺旋霉素电化学行为,建立一种直接测定螺旋霉素的新方法。方法循环伏安法,差示脉冲伏安法。结果在pH=8.0的NaH2PO4-Na2HPO4缓冲液中,螺旋霉素于650 mV(vs.SCE)产生一个氧化峰,其电化学反应过程是一个电子、一个质子转移的不可逆氧化反应,且其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8.0×10-8mol/L~6.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4×10-8mol/L。结论测定了螺旋霉素的电化学动力学参数,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螺旋霉素的新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黄连总生物碱的工艺。方法采用LD605、D101、DA201、NKA-9、AB-8大孔吸附树脂对黄连总生物碱进行吸附纯化。以总生物碱的收率、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综合评价。结果AB-8大孔吸附树脂具有最佳的吸附洗脱参数,其动态饱和吸附-洗脱量达1.23mg/g,2倍体积蒸馏水、2倍体积40%乙醇依次洗脱,总生物碱收率为85%,质量分数为80%。结论AB-8大孔吸附树脂对总生物碱综合性能较好,适合于黄连总生物碱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18α-和18β-甘草次酸类复合物,并对体外抗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18β-甘草次酸(Ⅰ)为起点,进行构型转化得到其光学异构体18α-甘草次酸(Ⅱ),再经C30-位羧基的甲酯化分别得到18β-甘草次酸甲酯(Ⅲ)和18-α-甘草次酸甲酯(Ⅳ),并与环磷酰胺的抗癌活性体内代谢产物——二氯磷酰氮芥偶联而得2个抗癌复合物18β-甘甲磷氮芥(Ⅴ)和18α-甘甲磷氮芥(Ⅵ);用四大光谱法(NMR、MS、IR、UV)对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分析;利用人类肝癌细胞株BEL-7402为体外实验模型,用MTT法观察各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抗肿瘤药物顺铂作为阳性对照物。结果对化合物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18α-甘草次酸的构象转化得率为45%;目标化合物18β-甘甲磷氮芥(Ⅴ)和18α-甘甲磷氮芥(Ⅵ)的产率分别为35%和25%。所制备的甘草次酸衍生物中,化合物Ⅱ和Ⅵ对BEL-7402肿瘤细胞的增殖显示明显强的抑制活性,浓度在5~500μg/mL范围内,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6%~86%及1.3%~50.1%;在相同条件下,对照物顺铂的抑制率为20.0%~73.41%。结论目标化合物的制备中磷酰酯化反应的条件控制(无水、物料比1∶1.25,温度65℃和反应时间3~4h)是合成关键;化合物Ⅱ和Ⅵ在中高浓度时,与顺铂具有较类似的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甘草次酸类化合物的构型转化及与抗癌基团偶联可能提高其抗癌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Ⅱb群黄杆菌的耐药特征,探讨其耐药机制,以便采取相应对策以防止其耐药性的蔓延。方法:采用WHO提供的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 S)推荐的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2年中初次分离的87株Ⅱb群黄杆菌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氨苄青霉素等20种抗生素的耐药特征,并对4例Ⅱb群黄杆菌菌血症的治疗进行了分析。结果:Ⅱb群黄杆菌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氧氟沙星的敏感率最高,分别为79.8%、90.5%、43.3%,而对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亚胺培南、替卡西林、多西环素、氨曲南、头孢呋辛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美唑、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敏感率为0~6%,从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对Ⅱb群黄杆菌抑菌环直径分布累积百分率图看出: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为活性最好的抗生素。结论: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对所分析的Ⅱb群黄杆菌有较高的活性,是Ⅱb群黄杆菌菌血症严重感染治疗的最有效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Indole-3-carbinol (I3C), an important anticancer compound found in broccoli,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he rapid extraction and accurate analysis of I3C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broccoli is challenging as I3C is unstable at low pH and high temperature. In this study, a rapid, accurate, and low-cost ultrasound-assisted dispersive-filter extraction (UADFE) technique based on poly(deep eutectic solvent)-graphene oxide (PDES-GO) adsorbent was developed for the isolation and analysis of I3C in broccoli for the first time. PDES-GO with multiple adsorption interactions and a fast mass transfer rate was synthesized to accelerat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UADFE was developed by combining dispersive solid-phase extraction (DSPE) and filter solid-phase extraction (FSPE) to realize rapid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two strategies, the proposed PDES-GO-UADFE method coupled wi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llowed the rapid (15–16 min), accurate (84.3%–96.4%), and low-cost (adsorbent: 3.00 mg) analysis of I3C in broccoli and was superior to solid-phase extraction, DSPE, and FSPE methods. The proposed method showed remarkable linearity (r=0.9998; range: 0.0840–48.0 μg/g), low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0.0840 μg/g), and high precision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5.6%). Therefore, the PDES-GO-UADFE-HPLC method shows significant potential in the field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for the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of anti-cancer compounds in complex plant s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