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用MEAW技术矫治联合佩戴NTA矫治器与单一MEAW技术矫治因舌习惯导致开牙合的AngleⅡ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11年1月-2018年1月正畸科门诊就诊的30例因舌习惯导致开牙合用MEAW技术矫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实验组:MEAW技术矫治患者,佩戴NTA矫治器12个月;对照组:单一MEAW技术矫治12个月。将治疗前后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用Steiner和Downs分析法测量,再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实验组:矫治前后L1-NB(°)、L1-NB(m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NB、GoGn-SN、PP-MP、ODI、U1-NA(mm)、L1-MP(mm)、U1-PP(mm)矫治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矫治前后UI-N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NB、U1-PP(mm)、L6-MP矫治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L1-NB(°)、UI-PP、L6-MP有显著性差异(P<0.05),GoGn-SN、PP-MP、ODI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结果显示实验组开牙合畸形纠正疗效显著,对照组开牙合矫治效果反复,矫治时间较长。结论:用MEAW技术矫治因舌习惯导致开牙合患者,配合NTA矫治器,患者前牙覆牙合加深,下颌位置改变,牙性和轻度开牙合矫正,面型改变明显,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矫治前牙开合畸形应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
我院收治的80例前牙开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
组应用常规矫治措施,试验组应用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比较两组SNA角度值、治疗满意度、牙齿功能评
分。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SNA角为(76.47±0.23)°,小于对照组的(79.84±0.34)°(P<0.05);试验组
治疗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试验组美观评分、咀嚼能力评分以及咬合力评分
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前牙开合畸形应用多曲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能够改善SNA角度,提高
治疗满意度,改善牙齿美观评分、咀嚼能力评分以及咬合力评分,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矫治乳前牙反同时破除口腔不良习惯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0例3~6岁乳前牙反伴口腔不良习惯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采用Infant traniner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比较两组病例前牙反治疗和口腔不良习惯破除成功率、疗程、复诊次数、椅旁操作时间。结果:两组前牙反矫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诊次数、椅旁操作时间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01),对口腔不良习惯的矫治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fant traniner矫治器是矫治乳前牙反同时破除口腔不良习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颊侧多曲簧矫治器在正畸矫治中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治疗安氏Ⅲ类、Ⅱ类(下颌后缩)及开殆的方法包括早期不良习惯的纠正、替牙期阻断性治疗、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和正畸掩饰性治疗。牙性安氏Ⅲ类、开骀多为不良习惯引起,通过早期不良习惯的破除、教育和正畸治疗可以纠正。阻断性治疗在早期开骀中运用功能矫治器使切牙伸长和被动地抑制上后牙萌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临床分析,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具体优势。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拥挤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90例患者均实现了牙齿排列的整齐并有效关闭了拔牙的间隙。观察组在疗程评估的有效率方面略高于参照组,但是两组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在美观满意度、舒适满意度和便捷满意度3个指标上,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存在着显著的差别。结论:固定矫治器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于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拥挤均能形成显著的疗效,但是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不但美观大方,还能够大大降低医生的劳动强度,所以在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拥挤方面,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相对于固定矫治器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自锁矫治器配合种植支抗矫治成人上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成人上颌前突患者,应用自锁矫治器及种植支抗钉治疗,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矫治后上切牙唇倾度U1-SN由164.29°±6.40°减小为154.89°±4.09°,上切牙突距U1-NA(mm)由(6.36±2.16)mm减小为(4.06±2.47)mm,上唇突距UL-EP(mm)由(3.39±3.21)mm减小为(-0.12±1.65)mm,差异有显著性。上、下齿槽座角、上颌磨牙位置、下切牙位置及唇倾度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对成人上颌前突患者,应用自锁矫治器配合种植支抗技术可有效控制磨牙支抗、内收前牙,达到软组织侧貌美观改善。 相似文献
9.
Twin—Block矫治器是由Clark在1982年发明的一种由两部分组成的改良肌激动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金华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8~13岁,平均年龄10.4岁).无矫治史。所有病例做常规口腔检查,摄全景片及头颅侧位定位片。并摄面部及牙列照片。 相似文献
10.
11.
Forsus推杆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的软硬组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Forsus推杆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应用Forsus推杆矫治器治疗17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Forsus矫治器可刺激下颌骨生长,下前牙唇倾,前牙覆盖减少,磨牙关系改善。结论Forsus推杆矫治器通过刺激下颌骨生长、内收上切牙,从而改变上下唇最突点到审美平面的距离,有效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达到改善面部侧貌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对错(牙合)畸形患儿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错(牙合)畸形患儿,按照正畸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28)和实验组(n=32),对照组给予传统金属托槽矫正技术治疗,实验组给予自锁托槽矫正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疼痛、牙周指标、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炎性因子水平、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7 d后,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VAS)评分较治疗1d后均降低,且实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及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 ion,GR)、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 E2,PGE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以外科方法矫治髁状突疾患导致的偏颌畸形。方法:手术矫治该类偏颌畸形8例,其中髁状突良性肥大2例,骨瘤2例,软骨瘤1例,囊肿1例,单侧下颌骨肥大2例。6例切除病变髁状突,2例单侧下颌骨肥大者切除病变保状突并经口内切口切除患侧增生肥大的下颌缘。结果:随访1年-2.5年,无复发,6例平面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协调稳定,面部双侧对称,外形满意。2例单侧下颌骨肥大者,面部两侧也基本对称。结论:切除病变髁状突可满意矫治髁状突疾患导致的偏颌畸形。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美容医学》2015,(15)
目的:对比亚历山大托槽与传统托槽矫治器排齐阶段牙周指数及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发展变化。方法:选取10~18周岁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40例,按矫治器类型分两组。实验组20例,采用ORMCO公司生产的ALEXANDER托槽;对照组20例,采用杭州新亚生产的直丝托槽。由同一医生分别检测40例患者在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3个月检查牙周临床指标(包括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同时采集龈下菌斑样本,利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样本P.gingivalis和总细菌的数量,计算P.gingivalis在总细菌的构成比。分析牙周临床指标和P.gingivalis的构成比在矫治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间牙周指数(GI、PLI、SBI、PD)及P.gingivalis在总细菌的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LEXANDER托槽不会更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牙周的健康状况取决于口腔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4K矫治器矫治唇腭裂患者面中份发育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12岁面中份发育不全的唇腭裂患儿12例,采用T4K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 临床治疗12例唇腭裂患者,面中份骨骼均前移,面容大部分得到很大改善,其中6例患者咬合关系基本恢复正常,2例患者咬合关系为对刃关系,2例患者咬合关系为反(牙合)关系.结论 T...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双扮垫矫治器)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8年8月来我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并伴下颌后缩的患者9例,年龄8.5~11.5岁,根据矫治前侧位片颈椎形态判断为生长发育加速期或前期。重建咬合关系,制作Twin—Block矫治器,24h载用矫治器,矫治后拍摄头颅侧位片,比较矫治前后的测量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经过7~12个月的矫治后9例患者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磨牙尖牙均达到中性关系,治疗后面型明显改善。SNB角从75.6°增加至79.8°,平均增加4.2°(P〈0.05);ANB角由6.5°减小到3.1°,平均减小3.4°(P〈0.001);1/NA角平均增加15.5°(P〈0.001);1/SN平均增加了17.8°(P〈0.001);1/1平均减小了15.5°(P〈0.05);MP/FH平均增加了3.0°(P〈0.05)。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2分类具有矫形作用,可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矫治时机对Fr(a)nkel 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骨性Ⅲ类错牙合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31)为替牙晚期治疗组,观察组(n=31)为替牙早期治疗组。观察两组疗效指标(SNA、SNB、ANB、NP-FH、NA-PA、UI-SN、MP-SN、L1-MP、Y-aix)、治疗效果(良好、一般、差)和咀嚼效率百分比。结果:在疗效指标上,治疗后,观察组SNB、L1-MP显著减少(t=3.545、6.446,P0.05),ANB、NA-PA、UI-SN、MP-SN显著增加(t=8.241、3.806、6.203、3.916,P0.05);对照组仅UI-SN由(105.14±3.27)°增加为(115.00±6.82)°、L1-MP由(90.73±5.6)°减少为(85.24±4.84)°。治疗后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在SNB、ANB、NA-PA、MPSN、UI-SN、L1-MP上与对照组差异显著(t=5.665、7.721、5.574、3.378、3.121、3.513,P0.05);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的治愈率为74.19%,对照组仅为45.16%,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5.429,P00.05);在咀嚼效率百分比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3.035,P00.05)。结论:对于儿童Ⅲ类错牙合的治疗,选择早期治疗有助于儿童错牙合的缓解和改善,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