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联合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敏毓 《黑龙江医学》2005,29(12):923-925
目的评价产前应用激素(地塞米松)和产后早期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制剂(PS)的联合措施,回顾性分析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3-01~2005-05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早产儿,分成联合预防组55例,单独预防组65例。联合预防组:产前用地塞米松且产后30 min内预防性应用PS。单独预防组:产前仅用地塞米松或产后仅应用PS的早产儿。两组比较,观察指标:(1)NRDS发病率;(2)CPAP通气率或机械通气率;(3)并发症发生率;(4)死亡率。结果联合预防组与单独预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联合预防组比单独预防组能明显改善肺透明膜病的转归,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15例,观察组给予固尔苏治疗,对照组给予吸痰、吸氧、控制感染、控制补液量、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气分析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乃杰 《当代医学》2001,7(9):28-32
本文评述了近年有关急性肺损伤(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标准、药物治疗及机械通气的国内外进展。  相似文献   

6.
Forty-five newborn infants in respiratory failure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were treated with intermittent nega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PV). There was a survival rate of 38% (17/45).

All infants were initially treated without nasotracheal intubation. However, 24 of these developed a Paco2 greater than 70 mm. Hg and were subsequently intubated. Intubation was followed by a decrease in the degree of hypercarbia in each instance and simultaneous increase in Pao2.

Complications encountered during ventilation were: emphysema (one patient), aspiration pneumonia (two patients), septicemia (two patients), misplaced nasotracheal tube (one patient).

Follow-up of the 17 surviving patients for periods of four to 36 months disclosed two patients with post-intubation hoarseness. One infant initially had spastic quadriplegia with EEG abnormalities, both of which cleared by 5 months of age. In the remaining 14 infants, the results of physical, neur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examinations have remained within normal limit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患儿的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以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然后将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的氧合指标及家长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与家长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氧合指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进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医学》2017,(8):741-743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双向压力触发(Biphasic tr)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NICU收治的5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newborn,RDSN)临床资料,将双水平压力触发通气治疗作为观察组,将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通气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RDSN患儿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 Sur E)治疗失败率、机械通气治疗比例、机械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常规氧疗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In Sur E治疗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 Sur E治疗失败后观察组机械通气治疗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无创通气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及常规氧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支气管发育不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hasic tr与NCPAP在RDSN患儿的应用可降低机械通气的使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RDSN患儿视网膜病变及支气管发育不良的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足月新生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临床特点,以进一步探讨两者发病的异同之处.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在昆明市幼保健院新儿科重症监护室临床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86例不同胎龄新生儿分为两组,即早产儿组50例(〈37周)和足月儿组36例(〉37周),就其病因、发病时间、x线表现、治疗及并发症进行临床对比回顾性分析.结果足月儿病因为胎粪吸人性肺炎、窒息、剖宫产等.早产儿为早产、胎膜早破、窒息、剖宫产、吸入性肺炎.足月儿在生后(10.5±4.1)h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机械通气时间(97.7±17.2)h.早产儿在生后(3.9±2.7)h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青紫;机械通气时间(79.7±7.6)h;两组X线胸片均可见双肺有弥漫性浸润影,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大多合并原发病征象.结论足月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时间比早产儿要晚、机械通气时间要长,胎粪吸人性肺炎、窒息、剖宫产是其高危因素;早产儿以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能力不足为主.  相似文献   

10.
11.
报道了154例晚期妊娠妇女的B型超声检查资料: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和股骨长径,查Worsot ST和Hadlock表算出胎儿体重;根据Grannum胎盘分类法,判断胎盘成熟度;观察胎儿骨骺骨化中心的数目和部位。分析了上述三者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及其在评价胎儿肺成熟度的重要作用。认为B型超声是监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基本上可取代羊水穿剌检查  相似文献   

12.
13.
沈彤  李晶 《黑龙江医学》2008,32(5):327-329
目的观察改进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M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探讨适合新生儿无创通气吸气峰压(PIP)范围及对预后影响。方法总结2000~2007年,我院儿内科88例新生儿RDS临床资料,分为两组。选择46例新生儿采用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为治疗组,另42例同样病情患儿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为对照组,观察在相同模式下维持正常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时,PIP范围及对预后影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PIP值分别为(15.64±4.21)cmH2O和(18.76±6.35)cmH2O(P<0.05);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38.75±16.72)h和(50.35±21.64)h(P<0.05);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分别为2例和8例(P<0.05);发生并发症者分别为6例和18例(P<0.01);抢救成功者分别为40例和29例(P<0.05)。结论在中等PIP下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RDS,疗效好、操作方便,取代了大部分有创通气,明显减少了通气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15.
Eddy  Fan  Dale  M.  Needham  Thomas  E.  Stewart  向菲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7,26(4):240-246
背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严重疾病,机械通气是其支持治疗的基础。然而,尽管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治疗成果,但是对ALI和ARDS患者的最佳通气、辅助治疗策略仍有待研究开发。 证据获取:为了确定有关成年ALI和ARDS患者有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方面的报告,我们对MEDLINE(1996—2005年)进行了系统的英文文献检索,所用医学主题词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成年以及相关主题词。重点为随机对照试验汇总分析。同时也检索了EMBASE和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中心(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在检出的1357篇文献中,有53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关,将在这篇综述中加以讨论。 证据综合: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对成年ALI和ARDS患者使用容量和压力限制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提高呼气末正压水平和肺复张法的益处并不确定,有关试验正在对其做进一步评价。现有的可供选择的其他通气模式(如高频振荡和辅助治疗,包括吸入一氧化氮和俯卧位)已被证实并无显著的存活获益。然而,作为一种复苏治疗,它们对伴有威胁生命的顽固性低氧血症的ARDS患者可能有一定作用。 结论:治疗成年ALI和ARDS患者应该采用容量和压力限制性通气策略。仍需进一步研究确定广泛采用这一策略的障碍以及其他通气模式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自制呼吸套件用于新生儿胸腹部手术气管内全麻中呼吸管理的可行性。方法方便选择需气管内全麻的新生儿胸腹部手术50例,于气管插管前30 min(T0)、插管并连接呼吸套件行辅助通气后半小时(T1)分别采集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记录应用自制呼吸套件辅助通气前后患儿SPO2、RR、PaO2、PaCO2、HR、MAP及体温。结果PaO2在T1时间点(421.8±21.3)mmHg高于T0(83.9±3.7)mmHg(P﹤0.01),PETCO2在T1时间点(34.4±4.2)mmHg低于T0(41.2±4.0)mmHg (P﹤0.01);其余指标与插管前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呼吸套件用于新生儿胸腹部手术气管内全麻中的呼吸管理,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易行,可控性好,适于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刘玲  邱海波 《医学新知杂志》2007,17(5):249-251,26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以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纠正低氧血症是ARDS治疗的首要任务,其根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综述了肺脏保护性通气、反比通气、体外生命支持、俯卧通气、液体通气、液体控制,给予一氧化氮、前列环素、烯丙哌三嗪、表面活性物质、皮质激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这些措施对改善ARDS之肺循环,肺氧合功能有一定作用,但对ARDS最终转归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提高急性呼吸窘迫征(ARDS)抢救的成活率。方法:收入ICU的180例创伤、感染、大手术患者进行了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呼吸的动态监护及护理。结果:180例中有16例分别于伤后3-60小时(平均15.2小时)发生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除3例死亡外,13例抢救成活。结论:提示连续动态监护和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为ARDS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从而提高了抢救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