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胃痞为临床常见病,病因多由脾胃内伤所致。王道坤教授认为脾胃气虚是胃痞发生的重要病机之一,临床运用益气健脾之补中益气汤治疗该型胃痞病往往取得良好效果,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文章从脾胃虚弱探讨王道坤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胃痞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王道坤教授临床运用疏肝和胃汤治疗便秘、呕吐、胃痞案,总结王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之思想。王教授认为,脾胃气机升降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肝气郁不舒则脾胃气机不畅,无以斡旋中焦,运化失司则诸病生。故治疗脾胃病时,应重视调理肝气,以畅达周身气机,肝气条达则脾胃升降功能恢复,诸症向愈。  相似文献   

3.
补中益气汤是中医学经典名方之一,是著名医家李东垣治疗脾胃病思想的集中体现。温艳东教授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十分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消化内科常见病、疑难病。温艳东教授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组方用药灵活,经验丰富,效如桴鼓。本文将通过重温补中益气汤的理论渊源,详细介绍温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和特色经验,系统阐述温艳东教授临证思路和诊病特点,并佐以温艳东教授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病之验案,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4.
王道坤教授为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甘肃省首届名中医,第三、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临证50余载,在脾胃疾病的治疗方面,见解独到,临床疗效明显。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多表现为长期反复发作或间断发作的上腹部胀满,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于中医学“胃痞”范畴,中医常从胃痞进行论治且疗效显著。中医学认为,该病病因较为复杂,发病与饮食、年龄、情绪、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该病好发于老年人群,故王道坤教授认为其发病部位虽在脾胃,但与肾之虚损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生化无碍有赖于肾中元阳的鼓舞,肾之元阳固密如常亦有赖于脾胃所化阴精的涵育,两者互资互助,关系密切;故而,脾胃虚弱则气血化生无源,日久易损伤脾肾元气而变生诸症,肾之元气过度耗损,亦会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司,进而引发脾胃病变。王道坤教授认为脾肾阳虚亦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重要病机之一,临床治疗多强调温脾暖肾。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脾肾阳虚者,王道坤教授多采用自拟方温补脾肾汤进行治疗。温补脾肾汤是王道坤教授在理中丸和右归丸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所创,有温补脾肾、填精益髓之效,可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引起的诸多病证,临床疗效明显。列举王道坤教授运用自拟温补脾肾汤从脾肾阳虚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案1则,介绍其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袁红霞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治疗胃痛,方用黄芪建中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胃痞,方用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加减,以补虚和中,降逆消痞;治疗反酸,方用旋覆代赭汤合小柴胡汤加减,以健脾和胃降逆,化痰下气.结果:上述脾胃病经经方加减治疗后均获满意效果.结论:经方治疗脾胃病效佳.  相似文献   

6.
补中益气汤源自李东垣《脾胃论》,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是治疗脾胃病的经典方,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及气虚发热等症。徐慧媛教授防治疾病多从后天之脾入手,而补中益气汤恰依后天之脾功能而立,故而被徐慧媛教授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拓宽了补中益气汤的应用范围,并取得较好疗效。现列举徐慧媛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之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7.
胃痞因其病理性质寒热错杂、虚实相兼、气血同病常常出现,使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王道坤教授临证对因气郁、痰郁、血郁杂至而成的胃痞,运用疏肝理气、和胃化痰、化瘀消痞之法,结合数十年经验,以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减治疗,同时注重配合情志疏导、饮食指导等多种疗法,常获佳效。本文对王教授运用疏肝和胃汤治疗胃痞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王道坤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的第三批和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指导老师,甘肃省名中医。他临床专攻脾胃病,特别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疗效卓著。现就便秘、胃痞、血小板增高为例,介绍王道坤教授运用枳壳益胃汤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王道坤教授是第三、五批、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教学名师。王道坤教授临证5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治脾胃病,自拟疏肝和胃汤、化瘀消痞汤、枳壳益胃汤等方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其中疏肝和胃汤主治脾胃虚弱、中焦气滞兼有肝郁病机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方证对应,疗效明显。列举王道坤运用疏肝和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案3则,介绍其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0.
胃痞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系疾病,以胃脘部满闷不适为主要症状表现,可累及胸膈。胃痞起病较缓,病程周期长,无压痛感。患者常常伴随缺乏食欲、消化不良等症。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发生胃痞病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报道,胃痞发病多与胃肠运动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内脏高敏感性、基因、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近年来,胃痞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而临床上常见治疗方法的疗效一般,且长期用药可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本病多由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体虚久病等原因导致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宜,采取辨证论治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廷荃教授临证多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杂病,对胃痞的治疗有独到见解。他认为肝胃不和是许多脾胃病常见的证型,临床实践表明从肝论治胃痞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李廷荃教授运用六君子汤联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痞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旭  李应存  王斑  程佳莉 《光明中医》2022,(16):2919-292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程迁延,症状复杂,由CAG导致的胃癌在中国特别是甘肃省范围内的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第二位,病死率居于第—位。王道坤教授长期致力于CAG的治疗研究,认为此病归为中医学“胃痞病”范畴,病机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痰瘀为标;治疗上强调健脾和胃,行气化瘀,方予自拟化瘀消痞汤。此文将总结王道坤教授从瘀阻胃络治疗CAG经验。  相似文献   

12.
胃痞病是一种常见的脾胃病,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李永成教授认为,胃痞病病位在脾、胃,与脾、胃、心、肝等多个脏腑密切相关,病机关键在于心气郁、肝气结、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进而引发胃痞病。李永成教授应用“开心气,泻肝气”法治疗胃痞病肝郁气滞证,开心气之郁,散肝气之结,以平调脾胃,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胃痞是临床常见病,冀爱英教授认为胃痞的发病,病位在中焦脾胃,与脾胃运化功能失司密切相关,但在胃痞的发病过程中,与肝的功能失常亦联系紧密,肝主疏泄,肝之疏泄功能失常,势必影响中焦脾升胃降之气机,乃发为胃痞。故在胃痞的治疗中,无论实证、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从肝论治常可获奇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刘光珍教授临床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低血压、前列腺增生的经验。方法:探讨刘光珍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的病例,从辨证论治与遣方用药来总结补中益气汤异病同治之妙用。结果:补中益气汤在治疗上述疾病确有良效。结论:临床见脾气不足,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每获良效,确极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介绍王见义教授运用六味消痞方治疗胃痞的经验。认为胃痞的病机以脾胃运纳失司、中焦气机壅滞为主,核心病机为脾虚痰阻气滞。临床以制厚朴、佛手、紫苏梗、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组方,即六味消痞方,适用于脾虚痰阻气滞之胃痞证,收效甚佳。并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6.
基于脾胃理论探讨了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的理论依据:皮肤病的润泽有赖于脾胃输布水谷精微;健脾除湿是皮肤病治疗的根本大法之一。本文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了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的机制和适应证,并列举了3个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的皮肤病案例,为从脾胃理论和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胃痞病是以上腹部满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往往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临床上胃痞病病机明确,多认为是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而成,故治疗角度以脾胃为主;但荣辉教授认为胃痞病虽病位在脾,但与肝、大肠关系密切,并强调情绪对胃痞病的影响,主张从调肝和中的角度治疗胃痞病,并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郭旭 《光明中医》2024,(1):157-159
辨证论治是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异病同治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可以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该文全面分析补中益气汤的健脾和胃以益气的治法,温、和、调、养的温补法的治疗原则,同时从全方用药,明确了补气健脾以治气虚之本,升提下陷阳气,以求浊降清升、脾胃和调,水谷精气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症自愈的功效。最后从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案例总结,确定在痛经、眩晕、不寐、燥痹患者不同症状相同病机时,运用补中益气汤的具体用药经验、治疗思想理念,强调异病同治的重要性,证实结合患者整体情况,调整方药治疗兼夹证,可取得理想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蒋文照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的经验周亮(浙江中医学院310009)我院国家级名老中医蒋文照教授业医执教四十余年,医理精深,勤于临床,对脾胃学说,颇多研究。蒋师治内伤久顽杂病,时时着眼于顾护中气,对李东垣之说尤为推崇,善用益气升阳之法,喜以补中益气汤灵活化...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PLGC)属中医学"胃痞"范畴。王道坤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技术,认为脾胃元气亏虚是PLGC发病的内因,瘀毒是PLGC的重要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并据此创制化瘀消痞汤治疗PLGC,以温补脾胃元气治其本,化瘀解毒治其标。本文对其应用该方治疗PLGC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