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表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5例。根据HBeAg的表达分为阴性组30例,阳性组35例。比较两组CD3、CD4、CD、CD4CD25百分率。结果 HBeAg阳性组CD8(31.2±5.6)%、CD4CD25(31.8±5.5)%高于阴性组高于阴性组CD8(27.6±5.3)%、CD4CD25(28.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595、2.5293,P=0.0078、0.0114)。结论不同HBeAg表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BeAg表达阳性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定量进行普查,了解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定量的流性病学现状,并对优势患者来源进行分析.方法:纳入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其HBsAg定量,分析抗病毒时间与优势患者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5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定量小于1500 IU/ml共有657例.人群中优势患者占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41.3%.抗病毒治疗1年,优势患者占比44.1%,抗病毒治疗3年,优势患者占比48.5%.结论:临床上应积极推广全定量HBsAg定量检测,尽早发现优势患者,抗病毒治疗,可提高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占比.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与e抗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轻度及中度肝损伤的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和e抗原阴性CHB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方法:对44例HBeAg阳性CHB和36例HBeAg阴性CHB进行病史询问,检测肝功能、血常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学标志和HBVDNA,并进行腹部B超检查。结果:HBeAg阳性CHB组和HBeAg阴性CHB组在性别构成比例、HBV感染阳性家族史和肝脾肿大方而差异尤显著意义(P〉0.05)。HBeAg阳性CHB组和HBeAg阴性CHB组平均年龄分别为(29.23±8.246)岁和(41.53±13.146)岁(P〈0.001);HBV感染年限≥5年者分别占36.36%和63.89%(P〈0.05):HBVDNA滴度对数值平均为8.27±1.328和6.02±1.536(P〈0.01)。结论:在2组患者肝功能、血常规等临床特征一致的情况下,HBeAg阴性CHB患者有年龄偏大、感染年限较长和HBVDNA滴度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Fas的表达,探讨Fas-FasL系统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穿刺取肝组织做病理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Fas的表达,分析肝组织中Fas表达与肝组织炎症、纤维化及临床分型间的关系.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细胞中Fas表达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进展程度加重而增加(P均<0.01),随着临床病情的加重而增加(P<0.01).结论 Fas-FasL系统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有关,Fas-FasL系统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抗原(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19例HBeAg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HBsAg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LT和AST。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V-DNA载量与HBsAg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r=0.514,P<0.001);与ALT、AST水平无显著相关性;ALT水平正常组的HBV-DNA载量与HBsAg水平的相关系数更佳(r=0.535 vs r=0.514)。结论 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HBsAg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Background: Hepatitis B e antigen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e− CHB) with detectable levels of hepatitis B virus DNA (HBV DNA) in serum has been reported in cases from Asia.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find out prevalence e−CHB and to correlate its presence with the clinical status and severity of the illness in cases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in India. 相似文献
7.
[目的]预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B细胞表位.[方法]用Lasergene软件包中的Protean软件和吴玉章的氨基酸抗原指数预测法对HBeAg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其B细胞表位.[结果]推测最有可能的B细胞表位位于HBeAg N-端第50~63、85~94区段和第137~146区段内或它们的附近,其他区段如HBeAg N-端第12~18、24~32、37~43、118~124区段和第150~157区段内或它们的附近也可能存在B细胞表位.[结论]用多种方法预测HBeAg的B细胞表位.为制备更好的HBV感染者血清学检测相关诊断用品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和α-2b干扰素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早期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71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分为联合治疗组(23例)、干扰素组(27例)和拉米夫定组(21例).联合治疗组口服拉米夫定(100mg/d)24周,第9周加用干扰素α-2b(5MU/d肌内注射,2周后改隔日肌内注射)至24周;干扰素组单用α-2b干扰素(5MU/d肌内注射,2周后改隔日肌内注射)24周;拉米夫定组单用拉米夫定(100mg/d)24周.结果 治疗24周时,联合治疗组和干扰素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3.37%和33.33%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9.52%),P<0.05;联合治疗组、干扰素组和拉米夫定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6.52%、28.57%和48.14%,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ALT复常率,联合治疗组(60.89%)和拉米夫定组(51.85%)显著高于干扰素组(19.04%).P<0.05.结论 拉米夫定和α-2b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应答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或干扰素.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B7-1、Fas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肝组织B7-1、Fas的表达特点及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CHB患者肝活检组织B7-1、Fas的表达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CHB肝组织B7-1、Fas的表达部位相似,Fas的表达强度与B7-1的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γ=0.79(P<0.01)。结论B7-1可能参与了CHB患者Fas/FasL介导的肝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对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 选取HBeAg阳性CHB初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52例及拉米夫定组50例.替比夫定组给予替比夫定600 mg口服,1次/d,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1次/d,两组均治疗72周.观察治疗第12、24、48及72同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乙肝病毒(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血清IFN-γ及IL-4水平.结果 随治疗时间增加,两组患者ALT复常率、HBV DNA和HBeAg转阴率均有升高,且替比夫定组升高程度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两组IFN-γ、IL-4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改善,第24、48、72周时,替比夫定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同一时期拉米夫定组,而IL-4水平明显低于后者(P<0.05或P<0.01).结论 替比夫定可纠正血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失衡,且改善作用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深度黄疸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30例深度黄疸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球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乙肝病毒(HBV—DNA)定量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仅9.38%发展成重症肝炎,明显低于对照组(35.29%)。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深度黄疸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且可阻止其进一步发展为慢性重症肝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eAg表达与HBV混合感染中前C/C基因启动子cp变异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BV-前C/cp基因,以PUC18为载体构建质粒,并进行DNA序列测定后用DNAStar软件包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9例患者体内共构建356份HBV-前C/cp质粒;测序结果显示同一患者体内均存在多种变异形式的HBV-前C/cp基因,HBeAg阳性患者体内多为野生株,而HBeAg阴性患者多为突变株;发现13种热点突变形式,其中12种在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患者体内分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BV前C/cp区基因变异是导致HBeAg阴转的重要原因之一;HBV感染者体内同时存在多种变异形式的病毒株,野生株/突变株的比例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血清HBeAg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重型乙型肝炎中δ因子感染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回顾性研究35例重型乙型肝炎中δ因子感染状态。选择近期病后>20天的血清标本(每例一份)用EIA法(美Abbott试剂盒)进行抗-δ测定。结果:抗δ(+)共12/35例(34.3%),其中亚重肝3/13例(23.1%),慢重肝9/22例(40.9%),每例都有3~5项标记HBV感染血清学指标。平均年龄34岁(19~51岁),皆为男性汉族,1例贵州籍,余均为川籍。抗δ(+)的12例重肝患者中,3例亚重肝病情有再度加重历史;9例既往急性肝炎史,其中5例证实长期携带HBsAg。近期发病多进展迅速,推测δ感染对病情恶化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咏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3):110-110,1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测定 5 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2 3例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CD3 + 细胞百分比、CD4+ 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 比值明显降低 (P <0 .0 5 ,P <0 .0 5及P <0 .0 0 1) ,CD8+ 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 (P <0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HBV持续复制、肝组织免疫病理损伤及病程慢性化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病人肝穿病理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72例慢性HBV携带者接受快速经皮肝穿刺及病理检查,肝组织切片由病理科医师盲法进行读片,分析肝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与其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大部分慢性HBV携带者均有轻重不等的炎症及纤维化,轻度慢性肝炎(G1-2,S0-2)共38例,占52.78%,中度慢性肝炎(G3,S1-3)共25例,占34.72%,重度慢性肝炎(G4,S2-4)共5例,占6.94%,其中肝硬化2例。统计学分析发现:年龄、性别与肝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大部分慢性HBV携带者均有轻重不等的炎症及纤维化,对慢性HBV携带者,特别是高龄、男性患者,应予肝穿肝组织活检以判断其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以判断是否采取抗病毒治疗等措施,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对95例急慢性HBV感染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证实:28例(29.5%)患者的肝内检出HLA-DR抗原的肝细胞膜表达,表达HLA-DR抗原的肝细胞呈灶性和片状分布,常有较明显的水样变性,且与肝内HBcAg的存在有关。结果提示,HLA-DR抗原的膜表达可能与肝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获得有关乙型肝炎的预防保健知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48例患者及家属在入院时和出院前进行乙型肝炎特定知识知晓率进行对照。结果患者及家属对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乙型肝炎预防措施的知晓率都有明显提高。结论经过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能促使患者及家属提高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从而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对防止乙型肝炎病毒的扩散,减少乙型肝炎的传染,促进全民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慢性乙肝及肝硬化伴胆汁淤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慢性乙肝及肝硬化伴胆汁淤积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优思弗胶囊,每次250 mg,每日3次,疗程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优思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4%(P<0.05);谷丙转氨酶(ALT)从145.5±80.4 U/L下降至47.3±35.6 U/L,总胆红素(TBIL)从96.9±37.2μmol/L下降至37.9±37.5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从66.4±27.5μmol/L下降至21.9±26.1μmol/L,总胆汁酸(TBA)从78.7±33.1μmol/L下降至27.7±36.0μmol/L,碱性磷酸酶(ALP)从138.1±30.4 U/L下降至76.5±56.5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从167.0±44.6 U/L下降至84.3±72.8 U/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优思弗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2/35)。结论优思弗治疗慢性乙肝及肝硬化伴胆汁淤积患者有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载脂蛋白A1、B、E的表达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44例健康献血员以及12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检测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E(ApoE)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poA1、B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ApoE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随着疾病的加重,ApoA1含量逐渐降低;而ApoE含量逐渐升高.随着HBV-DNA载量的升高,ApoA1含量逐渐升高,而ApoB、ApoE含量逐渐降低.相关分析显示:ApoA1与TBA、TBil呈负相关;ApoB、ApoE与TBA、TBil呈正相关.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载脂蛋白水平可能受肝脏合成功能、淤胆因素以及HBV本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