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婴儿心内直视术后循环系统的监护7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总结38例12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循环系统的监护体会。针对低体重婴幼儿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全麻低温体外循环和手术创伤的影响,认为术后应细心观察病情,精确测量、记录各项监测指标,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保持满意的尿量,维持适宜的心输出量,积极预防、治疗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使患儿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  相似文献   

3.
心内直视术后体温监护的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体外循环心仙直视术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手术,体温的变化对心血管功能影响较大。1992年10月-1996年11月,我科共进行心脏手术76例,术后直肠插温度计或探头监测体温,严密监测,掌握体温的动态变化,调节室内温度,保持病人术后体温在正常范围可减少体波的丢失。  相似文献   

4.
我科1998-06~2003-06收治了先心病132例,现将术后的呼吸监护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73例,女59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7.2岁,其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先心病68例心内直视术后监护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68例婴幼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术后监护经验。方法:病婴中男婴43 例,女婴25 例,病婴出生时间为11 d~36月,平均(21.5±13.2)月。体重3.5~14 kg,平均(9.56±3.15)kg,术前心胸比率0.45~0.90,平均(0.56±0.12),36例有2 种以上病变,肺动脉高压者21 例,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纠治术。术后返ICU,常规监测桡动脉压,肺动脉压,左房压,中心静脉压,血气,血球压积等,加强呼吸道管理,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术后30 d 内死亡7 例(10. 3%),发生各种并发症13 例(19. 1%),晚期并发症4 例(5.9%),无晚期死亡病例。结论:加强婴幼儿先心病的术后监护,术后注意呼吸道的管理,积极预防肺部并发症,合理地使用呼吸机,维持术后循环系统的稳定以及严格的液体管理,可提高疗效,降低婴幼儿先心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7.
幼儿室间隔缺损术后循环系统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体重幼儿由于各系统器官功能不成熟 ,自身调节能力差 ,易合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若不及时处理 ,可导致病情加重 ,甚至造成死亡[1] 。我院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治 ,已向小儿、低体重儿、复杂畸形侧重及发展。 1 998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共收治 9公斤以下幼儿室间隔缺损 39例 ,均手术治疗 ,以下介绍我们的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 39例 ,男 2 8例 ,女 1 1例 ,年龄 5~ 1 5月 ,平均 1 0月 ,体重低于正常标准2 5例 ,心胸比例 0 5 1~ 0 78,平均 0 6 4,术前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 ,经彩色多普勒、X线、心电图…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幼儿、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心脏手术的机会日益增多。外科手术方法、体外循环转流水平、术后监护和治疗技术日益完善。作者为42例<3岁婴幼儿在体外循环下实施了心内直视手术,现就其术后监护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心病术后监护措施。方法:对31例先心病患儿术后监护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6例患儿痊愈出院,死亡5例。结论:根据婴幼儿的特点进行严密地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果断正确地处理,有利于提高患儿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小儿心内直视术后的呼吸监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敏玲  余焱 《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0):752-752
由于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创伤大 ,麻醉时间长且行气管插管及小儿呼吸道狭小 ,肺泡弹性差等因素 ,长时间的体外转流使肺毛细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产生通透性改变 ,使气道分泌物增多。因此呼吸道管理是小儿心脏直视手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我科 1 994年 8月~ 2 0 0 0年 1 2月收治了 1 0 0例先心病患儿 ,现将术后的呼吸监护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0 0例 ,男 4 8例 ,女 5 2例 ,平均年龄 7.8(2~ 1 4 )岁 ,其中室间隔缺损 5 4例 ,房间隔缺损 2 4例 ,法乐氏四联症 1 5例 ,肺动脉狭窄 6例 ,右室双腔心 1例。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小儿先天…  相似文献   

11.
76例心内直视术后体温监护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低体重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的呼吸监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预防低体重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的呼吸道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42例低体重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呼吸道的监护,通过加强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期间的护理,合理使用呼吸机,正确气管内吸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肺部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掌握拔管指征,并做好拔管后的呼吸道护理。结果 42例均一次成功脱管,除2例因重度低心排综合征及1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死亡外,无一例发生肺部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低体重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加强呼吸监护,特别是气管插管期间的呼吸道护理,是预防肺部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1996年 5月至 1 999年 3月我们实施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 93例 ,4例死亡 ,其中低心排 1例 ,鱼精蛋白过敏 3例 ,治愈 89例 ,治愈率 95 % ,现将监护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93例中男 71例 ,女 2 2例 ,3~ 5 0岁。室间隔缺损 5 4例 ,房间隔缺损 30例 ,心脏瓣膜置换 5例 ,冠状动脉搭桥术 3例 ,法乐四联症 1例 ,手术后监护至出院 ,平均 2 1d。2 神经系统监测患者术毕入ICU后即刻观察神志、瞳孔、角膜及四肢有无抽搐等症状。向手术医师、麻醉师了解手术、麻醉、体外循环转机时间及心脏复跳情况 ,查看皮肤有无电灼伤、冻伤等。3 呼…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病人的监护关系到手术成功与否,因此对术后病人及时有效的监护治疗十分重要。现将我院近年来体外循环术后82例循环、呼吸管理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方面的监护治疗体会如下。临床资料”1.一股资料;男48例,女34例。年龄4~16岁,14岁以1:56例,14岁以上26例,平均年龄20.6岁。先心病53例。其中房缺21例、空缺24例、肺动脉狭窄4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2例、不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合并房缺1例、法乐氏四联症29例。风心病29例;其中单瓣膜病变17例、联合瓣膜病变12例。作重15,5~67.5kg,平均35.2kg。体外转流使用坡…  相似文献   

15.
李道云  黄宓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2):1108-1109
2004年1~12月我科对245例3岁以下的婴幼儿心脏手术后通过对体温的监护以及采取正确的护理后,无一例发生因体温异常引起的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1996年1月至2003年3月256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监护体会认为手术后监护的关键是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管理、防止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适当镇静、并注意营养支持和保暖。只有规范化的术后监护才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儿顺利过渡恢复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由于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创伤大,麻醉时间长且行气管插管及小儿呼吸道狭小,肺泡弹性差等因素,长时间的体外转流使肺毛细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产生通透性改变,使气管分泌物增多。因此呼吸道管理是小儿心脏直视手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我科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了160例先心病患儿,现将术后的呼吸监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的体温监护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总结122例心内直视术后要幼儿的体温监护体会,提出应针对要幼儿体温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使其体温维持在有利康复的水平。同时总结了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患儿体温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外科治疗技术不断提高和发展,我院对小儿CHD的治疗由过去的简单趋向复杂,年龄也日渐缩小。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获得成功,对其术前尤其是术后有效及时的监护显得日趋重要。我院于2 0 0 1年10月~2 0 0 2年10月成功治疗了4 0例小儿CHD ,现将术后监  相似文献   

20.
心内直视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陈桂枝  仇桂东 《华西医学》2002,17(2):258-258
心包填塞系指心包腔积液 ,积血和血块凝聚而导致心室张期充盈障碍及心排血量降低的血动力学紊乱表现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而与其它原因引起的低心排不易鉴别 ,若观察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 ,常可导致病人心脏停搏以致死亡。因此 ,术后的监测护理应予以高度重视。1 临床资料从 1994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我院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15 0 2例 ,其中 8例发生急性心包填塞均在术后 12小时以内。 8例病人中 ,机械瓣置换术4例 ,左房粘液瘤摘除术 2例 ,右房粘液瘤摘除术 1例 ,室间隔修补术 1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