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牙周炎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的变化,及牙周组织的形态改变,初步探讨补肾坚骨汤对牙周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12月龄SD大鼠45只,其中8只为正常对照组,37只采用丝线结扎8周,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后,将建模成功大鼠(34只)随机分为牙周炎模型对照组10只,补肾坚骨汤高剂量组(16g/kg/d)8只,补肾坚骨汤中剂量组(8g/kg/d)8只,和补肾坚骨汤低剂量组(4g/kg/d)8只,给予补肾坚骨汤灌胃4周。各组大鼠末次给药后24 h处死,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4、IL-6和TNF-α的水平;取上颌骨制作牙体牙周组织联合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牙周的组织学改变。结果牙周炎模型对照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4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补肾坚骨汤各剂量治疗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牙周炎模型对照组,补肾坚骨汤高、中剂量治疗组血清IL-4水平显著高于牙周炎模型对照组(p<0.05)。牙周炎模型对照组牙周组织表现为明显的炎症破坏,牙槽骨吸收明显,而补肾坚骨汤高、中剂量治疗组牙周组织炎症均明显减轻,牙槽骨吸收减少且骨修复反应明显。结论补肾坚骨汤可能通过降低牙周炎大鼠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升高IL-4水平,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减缓牙周组织破坏。  相似文献   

2.
《口腔医学》2017,(10):889-89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因子-1(PAI-1)水平的变化,探讨TNF-α、IL-6及PAI-1的表达对2型糖尿病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8~9周龄Wistar大鼠60只,分为4组:(1)伴牙周炎糖尿病组(n=15);(2)不伴牙周炎糖尿病组(n=15);(3)伴牙周炎非糖尿病组(n=15);(4)不伴牙周炎非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n=15)。采用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给药后每周1次,连续4周测定大鼠尾静脉血糖水平,以判断大鼠糖尿病建模情况。用浸有牙龈卟啉单胞菌株的丝线结扎左侧上颌第二磨牙牙颈部,复制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实验性牙周炎建模20周后,采用腹腔注射水合氯醛法在全麻状态下处死大鼠。从腹主动脉采集血液,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及PAI-1水平。处死前测量术区的牙周附着情况。制作牙体牙周联合切片,观察牙周组织学改变。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表现为血糖和体质量水平显著升高(P<0.05);糖尿病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得分均显著升高(P<0.05);用浸有牙龈卟啉单胞菌株的丝线结扎后,牙周炎组表现为典型的牙周炎临床特征;与不伴牙周炎糖尿病组相比,伴牙周炎糖尿病组大鼠血清TNF-α、IL-6及PAI-1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糖尿病通过促进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降低牙周组织对局部致病因子的抵抗力,从而加重、加速牙周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陈军 《口腔医学》2013,(3):174-176
目的观察大黄素、黄芩苷联用对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钢丝结扎配合高糖饮食喂养法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替硝唑治疗组、黄芩苷治疗组、大黄素治疗组、黄芩苷与大黄素联用组。分别于实验第4、8周处死,取牙龈组织匀浆,ELISA法检测TNF-α、IL-6含量。结果大鼠建模后牙周炎症状明显,组织TNF-α、IL-6含量均不同程度升高,其中模型组升高最显著,联用组在4、8周时间点牙龈组织TNF-α和IL-6含量均较大黄素组明显降低(P<0.05),而与黄芩苷组比较,在早期(4周时间点)TNF-α和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8周时2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黄素和黄芩苷联用可明显降低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TNF-α和IL-6含量,其疗效优于单用大黄素或黄芩苷。  相似文献   

4.
Th2极化对牙周炎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稳定机体免疫反应对牙周组织病变的免疫调节作用,为牙周炎的免疫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36 只SPF级12周龄雄性KM小鼠,随机分成3 组:正常对照组;牙周炎组,采用丝线结扎牙颈部并接种牙周炎患者病变区域龈缘下细菌诱导实验性牙周炎模型;Th2极化组,同上法复制实验性牙周炎模型,于术后第0 d感染低剂量旋毛虫.正常对照组及各实验组分别于术后第1、4、8、12 周分批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和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4检测.结果:牙周炎组的牙周组织表现为中等程度的炎症破坏,而Th2极化组的牙周破坏程度较牙周炎组轻.牙周炎组血清IFN-γ含量较Th2极化组明显升高(P<0.01); Th2极化组IL-4含量较牙周炎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牙周炎的发病过程与Th1/Th2免疫应答平衡的失调有密切关系,表现为Th1细胞功能相对亢进,Th2细胞功能不足;Th2型细胞因子可有效减轻病变程度,对牙周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观察雷尼酸锶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治疗后牙周组织中骨代谢因子OPG、RANKL的影响,评估雷尼酸锶对牙周炎大鼠的治疗作用,为雷尼酸锶辅助牙周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0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10只/组)。(1)正常组;(2)牙周炎组;(3)牙周炎局部治疗组;(4)牙周炎雷尼酸锶治疗组;(5)牙周炎局部治疗联合雷尼酸锶治疗组。采用正畸钢丝结扎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牙颈部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结扎4周后,除正常组外的其余4组各随机抽取2只大鼠鉴定牙周炎模型。结扎8周后,牙周炎局部治疗组通过去除钢丝、牙周袋局部上碘甘油建立牙周炎局部治疗模型,牙周炎雷尼酸锶治疗组采取雷尼酸锶灌胃建立药物治疗模型,牙周炎局部治疗联合雷尼酸锶治疗组去除钢丝、牙周袋局部上药,同时雷尼酸锶灌胃。牙周炎局部治疗和药物治疗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制作牙周组织连续切片,观察牙周组织的改变情况;计量牙周附着丧失情况的变化;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牙周组织中OPG、RANKL的变化情况,评价雷尼酸锶对牙周炎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牙周局部治疗后、雷尼酸锶治疗后,牙周炎症减轻,牙周袋变浅,牙周组织中OPG显著升高,R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5(CCR5)、C-X-C基趋化因子12(CXCL12)、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将100只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与4周、8周、12周、16周牙周炎建模治疗组.建模成功后,各治疗组给予相应措施治疗,并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处死,获取牙周组织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慢性牙周炎小鼠模型,探讨葛根素对慢性牙周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牙周组织生长情况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葛根素低剂量组、葛根素中剂量组和葛根素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正畸钢丝结扎法建立慢性牙周炎模型,并分别在建模后的第3、5、7和9天将2μL牙龈卟啉菌液和15μL 1 mg/mL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0.9%氯化钠溶液均匀注射到全部牙周组织.建模4周后,对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进行灌胃给药,剂量分别为200、400、800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l methyl cellulose,CMC-Na)溶液,给药溶液现用现配,每天1次,共治疗2周.观察各组实验小鼠的活动状态及表现,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浓度,通过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法)实验检测小鼠牙周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磷酸化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的表达水平.结果:建立小鼠慢性牙周炎模型4周后,实验小鼠食欲减退,活动状态低迷,表现出慢性牙周炎症状:牙龈明显红肿、肥大,牙龈组织松软,部分出现溃疡现象,探诊出血明显,并有自发出血倾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清中的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外周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牙龈组织中p38MAPK和P-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牙龈组织中p38MAPK和P-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葛根素能够缓解小鼠慢性牙周炎的症状,减轻牙周炎症反应,对于小鼠慢性牙周炎有显著的改善和治疗作用,且可能是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实验性大鼠牙周炎局部治疗模型,检测C反应蛋白(CRP),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E-selectin)在大鼠牙周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结扎6月龄SD大鼠双侧第一磨牙4周后,经临床检查和HE组织学切片确认牙周炎模型成功建立;结扎8周后去除结扎丝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分别于治疗4、8、12周取大鼠双侧上颌骨及股动脉血,检测CRP、ICAM-1、E-selectins在牙周组织中表达及血清中水平的变化。结果:局部治疗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牙周组织的炎症和牙周破坏的程度减轻,牙周附着水平增加(P<0.05),牙周组织中和血清中的CRP、ICAM-1、E-selectin不断降低(P<0.05)。结论:牙周局部治疗可降低CRP、ICAM-1、E-selectin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和血清中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实验性大鼠牙周炎模型,检测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rsion molecule,ICAM-1)、E-选择素(E-selectins)在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血清中的水平,探讨CRP、ICAM-1、E-selectins在牙周炎发展中的变化。方法:选取纯种6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A组),4周牙周炎组(B组),8周牙周炎组(C组),12周牙周炎组(D组),每组10只。建立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按计划时间处死实验大鼠,分别检测牙周组织、血清中CRP、ICAM-1、E-selectins的变化。结果:实验性牙周炎随着时间的延长,牙周破坏程度的加深,牙周组织中和血清中的CRP、ICAM-1、E-selectins不断升高,可能进一步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结论:CRP、ICAM-1、E-selectins作为牙周炎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细胞因子,不仅随着牙周炎症的加重而变化,而且能够作为牙周炎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Th1极化反应与牙周炎病理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增强机体Th1型细胞功能对牙周炎的影响,探讨机体免疫平衡失调在牙周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SPF级KM 12 周龄雄性小鼠36 只,随机分成3 组:正常对照组;牙周炎组,采用丝线结扎牙颈部并接种牙周炎患者病变区龈缘下细菌诱导实验性牙周炎模型;Th1极化组,同法复制牙周炎模型,并于术后第0天感染紫外线减毒弓形虫.正常对照组及各实验组分别于术后第1、4、8、12 周分批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和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0检测.结果:Th1极化组牙周破坏程度较牙周炎组为重, 血清TNF-α含量较牙周炎组明显升高(P<0.01), IL-10含量较牙周炎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牙周炎的发病过程与Th1/Th2免疫应答平衡的失调有密切关系,表现为Th1细胞功能相对亢进,Th2细胞功能不足;Th1型细胞因子可加重牙周组织疾病和增加牙槽骨的吸收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