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育男性精子形态与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按照WHO《人类精液及精子-宫颈粘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检验手册》要求对573例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形态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正常精子形态百分比分为2组(<1 5%:≥1 5%),分别采用体外受精(IVF)或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受精方式,观察精子形态对IVF及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和流产率等的影响.结果采用IVF(327例)受精方式下,两形态组精子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ICSI(246例)受精方式下,两形态组精子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育男性精子形态异常影响IVF治疗结局,但对ICSI治疗结局无影响,对于精子形态异常的患者应采用ICSI的受精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常形态精子(畸形率≥98%)对植入前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12月在唐都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ART助孕的241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异常形态精子分为3组,即IVF对照组(畸形率≤96%,n=2129)、IVF实验组(畸形率≥98%,n=90)和ICSI实验组(畸形率≥98%,n=200)。比较3组间植入前受精失败率(受精率<30%)、正常受精率、可用胚胎率等胚胎发育参数和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1)胚胎发育结果:组间比较,IVF实验组受精失败率显著高于IVF对照组(P<0.05),ICSI实验组的受精失败率为0;ICSI实验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IVF对照组和IVF实验组(P<0.05);IVF实验组可用胚胎率显著低于IVF对照组和ICSI实验组(P<0.05)。(2)妊娠结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IVF对照组、ICSI实验组相比,IVF实验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发生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对照组和ICSI实验组组间妊娠结局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IVF实验组的受精失败风险显著高于IVF对照组(P=0.002),可用胚胎率、活产率显著低于IVF对照组(P=0.002);ICSI实验组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IVF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活力正常、但异常形态精子率≥98%的患者,采用ICSI授精方式,能降低受精失败风险,提高正常受精率和可用胚胎率,同时提高妊娠率和活产率并降低流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子色素酶A3(CMA3)阳性率与IVF受精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因单纯输卵管性不孕在我院生殖医学科行常规IVF助孕的156个周期,以受精率<25%为低受精,根据受精率不同分为正常受精组(134个周期)和低受精组(22个周期)。取卵日,将授精后剩余的洗涤精液行精子浓度和活动率分析,并将精子进行CMA3染色。比较两组优选后的精子参数,分析IVF受精率与精子参数及CMA3阳性率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受精组比较,低受精组精子CMA3阳性率显著升高[(20.0±4.2)%vs.(30.7±2.3)%],优选后前向运动精子的百分率显著降低[(90.4±4.8)%vs.(74.3±3.4)%](P<0.05);两组精子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VF受精率与优选后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呈正相关(r=0.76,P<0.01)。精子CMA3阳性率与优选后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r=-0.82,P<0.01)及IVF受精率(r=-0.83,P<0.01)呈显著负相关,与精子浓度则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精子CMA3阳性率与IVF受精率负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及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周期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IVF/ICSI治疗的周期根据精子形态进行分组:IVF周期分为A组(正常精子形态2%),B组(2%≤正常精子形态4%),C组(正常精子形态≥4%);ICSI周期分为D组(正常精子形态2%),E组(2%≤正常精子形态4%),F组(正常精子形态≥4%),分别比较各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 IVF周期中C组受精率显著高于B组和A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率在A、B、C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ICSI周期中D组、E组、F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畸形精子症会影响IVF周期的受精率,对ICSI周期的受精率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精子形态变化对体外受精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ICSI和IVF受精率的统计,比较精子形态中的精子正常形态率、头部畸形率、畸形精子指数(TZI)和精子畸形指数(SDI)对受精结果的影响。方法:用Krger's严格标准法分别计算每组样本的精子正常形态率、头部畸形率、TZI和SDI值,与受精率进行比较。结果:①IVF组和ICSI组的受精率,与精子正常形态率、头部畸形率、TZI、SDI均无相关性。②IVF组和ICSI组中SDI>1.6和SDI<1.6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VF组和ICSI组中精子正常形态率≤15%与精子正常形态率>15%的二组间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形态在体外受精时对受精率无影响,不能用精子形态来直接评价体外受精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100%畸形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常规IVF受精和ICSI受精的临床结局,旨在探讨ICSI是否改善100%畸形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本院生殖中心152对IVF-ET治疗夫妇,其中常规IVF新鲜移植周期75例,ICSI新鲜移植周期77例。比较两组间的正常受精率、优胚率、可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等指标,并对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为0%(n=75)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为1%~4%(n=808)行常规IVF的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100%畸形精子症IVF组的可用胚胎率显著低于ICSI组(78.91%vs 84.92%,P0.05),正常受精率(60.26%vs 57.87%,P0.05)和种植率(48.00%vs 39.55%,P0.05)稍高于ICS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女方年龄、促性腺激素注射天数、促性腺激素注射总量、体质指数、不育年限、子宫内膜厚度、基础卵泡雌激素值和基础血清雌激素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CSI技术不能改善男方100%畸形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受精低下患者再次助孕治疗的授精方式及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进行IVF治疗过程中受精低下(受精率≤30%)的患者共60周期.结果受精低下的患者再助孕治疗采用IVF方式授精,其正常受精率与同时期连续IVF周期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1);但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方式授精,其优质胚胎率与同时期常规ICSI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但正常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助孕时两种授精方式的临床结局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受精低下患者再助孕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后再决定授精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短时授精是否可以改善受精状况、胚胎质量和胚胎种植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唐都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患者资料共2 265个周期,根据授精时间长短分为短时授精组(n=1 066)与常规IVF授精组(n=1 199),比较两组患者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及胚胎种植率差异。结果与常规IVF授精组相比,短时授精组的受精率(81.79%vs. 77.79%)、正常受精率(73.95%vs. 68.78%)显著增加;进一步细化受精率指标显示,短时授精组的2PN受精率显著高于常规IVF授精组(P0.01),而异常受精指标3PN受精率和0PN受精率则显著低于常规IVF授精组(P0.01)。D3胚胎结局方面,两组之间的优胚率(55.93%vs. 56.09%)无显著性差异,但是短时授精组的胚胎种植率则显著高于常规IVF授精组(39.98%vs. 30.48%)(P0.01)。囊胚培养结果显示,与常规IVF授精组相比,短时授精组的囊胚形成率(73.64%vs. 61.47%)、优质囊胚率(66.55%vs. 54.20%)和优质囊胚形成率(49.01%vs. 33.32%)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短时授精可以显著改善受精率、囊胚质量和胚胎种植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部分卵子卵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必要性.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98个治疗周期患者的同胞卵分别实施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浆内单精子注射,对两组受精率、卵裂率比较,分析.结果 (1)IVF组受精率47.08%,ICSI组受精率86.61%,两组比较,ICSI组高于IV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8周斯妊娠率41.05%,种植率26.07%;(2)IVF组全部受精失败19例,占19.39%,低受精(受精率≤25%)7例,占7.14%,不受精和低受精总和占26.53%,ICSI组没有不受精患者;(3)IVF不受精组由于移植了ICSI组胚胎妊娠率31.58%,而IVF/ICSI均受精组妊娠率43.42%,IVF组不受精组妊娠率低于IVF/ICSI均受精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8周期IVF组可利用胚胎203枚,胚胎利用率57.18%,而ICSI组可利用胚胎519枚,胚胎利用率7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的不孕人工授精3次以上未孕、疑有IVF受精障碍患者和男性精液临界值的患者应及时行同胞卵IVF和ICSI,避免全卵受精失败和受精率低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未经优化处理的精子形态参数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优化处理前后精子形态差异,并根据处理前精子形态将因单纯输卵管因素进行IVF的908个周期进行分组:研究1为≤4%组、4%~≤15%组及15%组;研究2为≤1%组、1%~≤2%组、2%~≤3%组及3%~≤4%组,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转化率及妊娠率等指标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的总受精率显著低于4%~≤15%组及15%组(74.40%vs 78.61%及80.03%)(P0.01);3%~≤4%组的2PN受精率(85.47%vs 77.23%、78.97%及78.99%)、卵裂率(98.73%vs 95.71%、96.01%和97.27%)、囊胚形成率(63.41%vs 53.85%、49.01%和49.55%)均显著高于≤1%组、1%~≤2%组及2%~≤3%组(P0.01或0.05),而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出生畸形率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可影响IVF的总受精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3%时IVF的正常受精率下降。但即使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1%仍不会造成受精障碍或受精失败,因此,畸形精子症不能单独成为决定ICSI的指征。同时,精子形态检测对IVF的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率及抱婴率等无明显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可疑受精障碍的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在授精失败后补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acue ICSI)的时机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中心接受常规IVF助孕治疗,可能有受精障碍的13例患者,取卵后6h授精,4h后观察,发现所有卵母细胞均未排出第二极体,立即行补救ICSI.结果 13个周期共154个卵母细胞,其中M Ⅱ期142个;未行补救ICSI的46个均未受精;补救ICSI的96个,受精89个,受精率92.7%,移植13个周期29个胚胎,临床妊娠1例双胎和5例单胎,种植率24.1%.结论 常规IVF受精后4h行补救ICSI可以获得较好的受精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IVF正常受精率计算公式在获卵数少周期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助孕治疗、获卵少(获卵1~3枚)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 777个周期。根据授精方式不同分为IVF组(行IVF授精,1 192个周期)和ICSI组(行ICSI授精,585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MⅡ卵率、正常受精率、改良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可用胚胎率等。结果 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我中心行辅助生殖治疗的患者中获卵少的周期共1 777个周期,占所有取到卵周期的比例为15.8%(1 777/11 231)。IVF组和ICSI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VF组的MⅡ卵率(89.9%vs. 81.4%)、优质胚胎率(51.0%vs. 43.1%)和可用胚胎率(84.6%vs. 74.8%)均显著高于ICSI组(P<0.05),正常受精率显著低于ICSI组(75.1%vs. 86.3%,P<0.05);而采用改良公式计算后,IVF组的改良正常受精率为83.6%,与ICSI组(86.3%)比较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冷冻精子与新鲜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 ICSI)助孕技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 1 6 1对不育夫妇进行 1 6 3个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周期 ,其中采用冷冻精子 47个周期 ,比较了冷冻精子组与新鲜精子组 1 1 6个周期的受精率、卵裂率、A级胚胎率与临床妊娠率。 结果 冷冻精子组 (组 I)的受精率为 77.6 %、卵裂率为 92 .9%、A级胚胎率为 6 5.4%、临床妊娠率为 45.5% ;新鲜精液严重异常组 (组 II)分别为 54 .4%、94.0 %、45.7%及 2 5.0 % ;新鲜精液轻、中度异常组 (组 III)分别为 73 .5%、92 .5%、46 .8%及 2 9.3 %。组 I的受精率、A级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组 II( P<0 .0 5) ;与组 II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患者本身的精子质量直接影响 ICSI的受精率 ,精子冷冻复苏处理不影响 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精子DNA完整性与精液参数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解放军105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治疗的179对不育夫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吖啶橙试验(AOT)对116例实施IVF和63例实施ICSI治疗的男性患者进行精子DNA完整性分析,根据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将患者分为DFI≤30%组和DFI>30%组,比较两组间精液参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冷冻率、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DFI >30%组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30%组(P<0.01),但两组间精子密度、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a+b)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DFI>30%组IVF和ICSI的优胚率、ICSI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DFI≤30%组(P<0.01,P<0.05).结论 精子DNA完整性与精子形态密切相关,精子DNA损伤在IVF/ICSI过程中对胚胎质量有负面影响,并显著影响ICSI的胚胎着床率和妊娠率,建议行ICSI前应对精子DNA完整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授精方式对周期获卵数仅为1~2个患者的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胚胎移植(ET)168个周期获卵数仅为1~2个的卵巢低反应患者的资料,比较常规IVF组和ICSI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等情况。结果ICSI组受精率高于IVF组(分别为83.7%和63.8%,P0.05);IVF组有24.5%周期的卵子全部不受精,高于ICSI组的9.7%(P0.05);而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精液参数不正常时,ICSI组受精率高于IVF组(分别为83.9%和55.6%,P0.05);IVF组有34.8%周期的卵子全部不受精,高于ICSI组的14.3%(P0.05);而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精液参数正常时及35岁、精液参数正常或不正常时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鉴于获卵数为1~2个的周期采用ICSI治疗并不能提高其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因此我们不建议全部行ICSI治疗,男方精液参数正常或处于临界状态建议行IVF治疗。  相似文献   

16.
Jiang HH  He XJ  Song B  Cao YX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17(12):1083-1086
目的:通过分析精子染色质完整性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之间的关系,探讨精子染色质完整性检测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试验(SCSA)方法检测187个ART周期中精子的染色质完整性,以精子DNA损伤指数(DFI)为参数,分为高DFI组(DFI≥30%)和低DFI组(DFI<30%),两组中根据采用不同的体外受精方式分为IVF亚组和ICSI亚组。分别比较高DFI组、低DFI组中IVF亚组和ICSI亚组间受精率、卵裂率、D2天胚胎质量、D3天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率差异性。结果:在高DFI组中,行ICSI治疗的夫妇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行IVF治疗的夫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行IVF治疗的夫妇中,比较高DFI组与低DFI组的各临床结局,未见统计学差异;在行ICSI夫妇中,比较高DFI组与低DFI组的各临床结局,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精子染色质完整性影响辅助生育技术的结局,在选择辅助生殖技术方案时,可作为常规精液检查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与IVF/ICSI治疗结局的相关性,探讨精子DNA损伤对IVF与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行常规IVF治疗的134个鲜胚移植周期和行ICSI治疗的177个鲜胚移植周期。在行IVF或ICSI治疗前,男方同时行精液常规检查和DFI检测;根据DFI参考值将患者分为DFI≤30%组和DFI30%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础数据、精液常规参数、IVF或ICSI治疗后的胚胎发育与临床结局。结果在IVF周期与ICSI周期,DFI30%组的男方年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和活动精子百分率均显著低于DFI≤30%组(P0.05),DFI与这3项参数呈负相关(P0.05)。在ICSI周期中,DFI30%组的精子浓度、非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也显著低于DFI≤30%组(P0.05),DFI与这3项参数均呈负相关(P0.05)。在IVF周期,DFI30%组的受精率与卵裂率均显著低于DFI≤30%组(P0.05),DFI与这两项参数均呈负相关(P0.05);在ICSI周期,DFI30%组的优胚率显著低于DFI≤30%组(P0.05),但DFI与优胚率无相关性(P0.05)。IVF治疗或ICSI治疗后,不同DFI水平的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DFI30%组的流产率虽然高于DFI≤30%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DFI与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呈显著负相关,提示精子DNA损伤可能影响精子前向运动功能;精子DNA损伤可能影响IVF与ICSI治疗的早期胚胎发育,但对IVF与ICSI治疗的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8.
人卵泡液诱导精子顶体反应预测体外受精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人卵泡液诱导顶体反应(FOLLICULAR FLUID INDUCED ACROSOME REACTION,FFIAR)与人精子体外受精能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783对夫妇完成的797个常规体外受精(IN-VITRO FERTILIZAITION,IVF)周期的结果,分析了FFIAR与IVF受精率等的关系。结果 IVF受精率与精子正常形态率极显著正相关(R=0.111, P<0.01),与精子密度略相关(R=0.086,P<0.05),与FFIAR的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R=0.052,P> 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常规IVF受精率只与精子正常形态率显著正相关,与精子密度和FFIAR均没有相关性。FFIAR<2%组中,常规IVF受精率显著低于FFIAR≥2%组(60.5+29.3)%与(73.7+22.9)%,P<0.05;同时,FFIAR<2%的22个周期中,完全不受精的周期有2个(9.1%),其比例显著高于FFIAR≥2%的775个周期组(1%)。结论 FFIAR实验在IVF治疗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当FFIAR<2%时,应当选择ICSI为授精方式,以降低卵子完全不受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受精方式及ICSI中不同来源精子对胚胎继续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分析我中心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2135例患者剩余胚胎继续培养形成囊胚的情况,按不同受精方式分为IVF组(n=1 803)和ICSI组(n=332),其中IVF组再分为正常受精(n=1642)与补救受精组(n=161),ICSI组按精子来源不同再分为精液精子组(n=248)、附睾精子组(n=70)及睾丸精子组(n=14)。比较不同受精方式及不同来源精子获得剩余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及优质囊胚率。结果:2 135例患者,共6 525枚剩余胚胎,经序贯培养后形成1 884枚囊胚(28.87%),其中优质囊胚974枚(51.70%)。IVF组剩余胚胎继续培养囊胚形成率(30.14%)显著高于ICSI组(21.40%,P<0.05)。IVF组优质囊胚率(52.44%)高于ICSI组(45.54%),但无显著差异(P>0.05)。IVF组中正常受精组囊胚形成率(31.04%)显著高于补救受精组(20.38%,P<0.05),正常受精组优质囊胚率(53.28%)显著高于补救受精组(38.54%,P<0.05)。ICSI组睾丸精子的剩余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囊胚的比例(30.23%)显著性高于附睾精子(18.36%)与精液精子(21.76%,P均<0.05),睾丸精子组优质囊胚率(53.85%)也显著高于附睾精子(42.11%)与精液精子组(45.70%,P均<0.05)。结论:IVF组获得的剩余胚胎发育潜能高于ICSI组,IVF中正常受精组的剩余胚胎发育潜力高于补救受精组,ICSI组中睾丸精子获得剩余胚胎的继续发育潜能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接受常规体外受精(IVF)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中,男方精子畸形率对受精率、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中心2008年9月至2010年5月接受IVF的344对及ICSI的178对夫妇,分为常规IVF组和ICSI组,组内按照男方精子畸形率分为正常形态组(IVF266/ICSI76)和畸精子症组(IVF78/ICSI102)。受精后分别统计IVF及ICSI两组内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别。结果在IVF中,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的正常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64.32%/60.09%、33.78%/37.02%、42.03%/54.62%及12.5%/4.23%。两组间受精率无显著性差别,畸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性低于正常形态组,而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正常形态组(P〈0.05);ICSI组中,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的正常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68.01%/64.59%、32.26%/33.78%、43.75%/52.63%及4.76%/5%。畸精子症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较正常组显著性降低(P〈0.05)。将两种受精方式的畸精子症组间比较,IVF的患者早孕流产率显著高于ICSI者(P〈0.05)。结论常规IVF中畸精子症不影响正常受精。对于畸精症子患者,其临床妊娠率均较精子形态正常组低,但是采用ICSI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早孕流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