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TGF-1治疗兔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的效果。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双侧关节盘部分切除方法建立TMJOA动物模型,于建模后4周于右侧(实验侧)TMJ关节腔一次性注射TGF-150μl,左侧(对照侧)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后12周、24周分别处死12只动物,解剖颞下颌关节,进行组织学及RT-PCR检测。结果:所有关节均表现出骨关节炎病理改变,术后12周、24周实验组病损较对照组轻,RT-PCR检测结果提示术后12周,实验组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表达升高,且较对照组强(P〈0.05),IL-1及蛋白聚糖酶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周实验组所有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TGF-1因子关节腔注射能阻止TMJOA关节软骨的破坏,对TMJOA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颞下颌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rthritis,TMJOA)中的表达情况,探索该通路在TMJO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7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实验组小鼠手术摘除右侧颞下颌关节盘,假手术组除不摘关节盘外其余操作同实验组,正常组不作处理.所有小鼠左侧颞下颌关节盘不作处理.术后1周、2周、4周每组处死8只小鼠,进行组织化学染色,根据骨关节炎的病理诊断标准评估TMJOA模型是否建立成功,选取成功的TMJOA软骨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otch1(NICD1)、Jagged1、Hes1、Hes5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半定量方法评分.结果 实验组髁突Notch1(NICD1)、Jagged1、Hes5术后表达量明显增加,且与TMJOA进展呈正相关;Hes1表达明显降低,第4周时有所增加.结论 TMJOA模型中,Notch通路相关分子表达发生了明显变化,表明该通路在TMJOA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发生发展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其软骨组织内的表达和作用。方法采用山羊建立TMJOA动物模型,在各组动物注射胶原酶后的2、4、12、24周时,分别切取其TMJ标本做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正常组TMJ软骨无iNOS表达,在实验组动物TMJOA发病过程中其软骨组织iNOS的表达有明显增加,且随着病变过程的发展与病变组织有一定的对应性。结论iNOS在TMJOA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抑制iNOS的生成有可能会阻断TMJOA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于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大鼠髁突软骨的作用。方法    选取8 ~ 10周龄雄性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模型组6只、实验组10只。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建立TMJOA模型3周后,实验组大鼠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质量浓度为30 μg/mL的医用臭氧,其他2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周1次,共3次。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后处死各组大鼠并进行取材,观察髁突和关节盘的变化;采用HE、甲苯胺蓝染色并分别通过改良Mankin′s评分和平均光密度值分析髁突软骨细胞和基质的变化情况;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数量及分布。结果    经CBCT检查和肉眼观察发现,模型组和实验组颞下颌关节髁突及关节盘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缺损,模型组缺损程度重于实验组。3组改良Mankin′s评分、平均光密度值和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3.462、44.498、113.918,均P < 0.05)。其中,模型组和实验组的改良Mankin′s评分、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均大于对照组,模型组这2个指标还高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模型组和实验组的平均光密度值低于对照组,模型组的平均光密度值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于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质量浓度为30 μg/mL的医用臭氧,可减轻TMJOA大鼠髁突软骨及软骨下骨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hIL-1Ra)基因转染兔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动物模型后,颞下颌关节腔内hIL-1Ra蛋白的表达和定位。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只兔右侧颞下颌关节腔注射Ⅱ型胶原酶诱发骨关节病。4周后第一组和第二组动物连续3次每隔24h向右侧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第一组生理盐水中含100μL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200μgpcDNA3.1-hIL-1Ra基因的质粒;第二组生理盐水中含100μL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200μgpcDNA3.1的质粒;第三组不作处理。最后一次注射后4周处死动物,切取右侧颞下颌关节的关节盘、滑膜、髁状突,用免疫组化方法行hIL-1Ra蛋白表达和定位的观察。结果免疫组化研究发现第一组颞下颌关节的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滑膜细胞的胞浆内有棕色颗粒,表明存在hIL-1Ra蛋白。第二组和第三组未查见该蛋白。结论外源性hIL-1Ra基因能够在兔髁状突软骨和滑膜细胞甚至软骨下骨内正确翻译,表达的蛋白产物可与抗hIL-1Ra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关节腔内注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修复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24只,用关节盘部分切除致使穿孔法建立双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模型。4周后,在每只动物右侧(实验侧)颞下颌关节腔内一次性注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50μg,左侧(对照侧)关节腔内注射等量安慰剂。注射后12、24周分别处死12只动物,取双侧颞下颌关节标本进行组织学及RT-PCR检测。结果:双侧关节软骨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病损,对照侧病损更严重。实验侧组织学分数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注射后12和24周时实验侧II型胶原及聚集蛋白聚糖mRNA表达高于对照侧(P<0.05);12周时实验侧关节软骨聚集蛋白聚糖酶mRNA表达低于对照侧(P<0.05),24周时两侧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两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IL-Ra能缓解骨关节炎导致的软骨病损,可望成为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是一种关节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可引起颞下颌关节的剧烈疼痛和功能障碍.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进行性软骨退化、软骨下骨重塑和滑膜组织的慢性炎症.目前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确切发病机制和过程尚不清楚,但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多,本文对近年来颞下颌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制动兔的颞下颌关节,制造骨关节病动物模型,采用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透明质酸钠对制动的颞下颌关节的作用。方法普通家兔18只,分为2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动物颞下颌关节制动后,左侧关节腔内注射0.06ml透明质酸钠,右侧关节腔内注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观察2周和4周后处死,完整取出双侧颞下颌关节(TMJ)作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染色,评价关节软骨的改变及软骨中糖胺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注射透明质酸钠的左侧关节相比,注射生理盐水的右侧TMJ出现了明显的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改变,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透明质酸钠对制动后TMJ的退行性变可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eases,TMD)的重症形式.关节软骨退变是TMJOA早期最典型的病理学特征之一,软骨细胞死亡是软骨退变中的核心事件.相比较于凋亡和自噬,新型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狗的双侧下颌牵张成骨中颞下颌关节髁突的形态改变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髁突的 表达。方法 16只狗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分别为牵张6 d组、牵张后固定2周组、牵张后固定8周组及正常对 照组。各实验组的牵张频率均为1 mm/d,1次/天。对每组动物的髁突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TGF-β1的免 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实验组动物的髁突纤维软骨早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增殖带、肥 大带细胞增生活跃,软骨钙化层及其深层软骨成骨活跃;TGF-β1阳性染色主要定位在肥大带细胞胞浆、周围基质和 成骨反应活跃处的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周围基质。牵张后固定2周时这种改建修复现象最明显,8周时逐渐恢 复至正常对照组的表现。结论 双侧下颌牵张成骨对颞下颌关节髁突影响主要表现为髁突纤维软骨组织形态学 的改变和软骨、骨的改建活动,但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这种改变逐渐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能够很好地反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s osteoarthritis,TMJOA)的发病情况并为治疗打下良好基础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37只新西兰白兔,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通过颞下颌关节(TMJ)内注射Ⅱ型胶原酶来诱导兔产生TMJOA,并动态全程观察4、8、12、16、20、24周兔颞下颌关节大体和组织病理学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果随时间的延长,病变先是表现为逐渐加重,以后出现缓解趋势,实验组中均于4周后出现较明显的骨关节病损,其中12周组达到病变高峰,20、24周组出现局部修复现象。结论胶原酶注射后的兔颞下颌关节大体和组织病理学改变与人TMJOA的基本病理改变一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和相似性,成功地构建了一种TMJOA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para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1,PTH1R)在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髁突软骨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研究于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在潍坊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和潍坊市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进行。选取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只。实验组大鼠用咬合升高法构建TMJOA动物模型,并于造模后的第2、4、6、8周分别处死6只大鼠,解剖分离双侧髁突;对照组大鼠仅进行相同时长的张口动作,其余操作与实验组相同。通过苏木精-伊红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大鼠髁突软骨的组织学变化,按照改良Mankin评分系统对大鼠髁突软骨及软骨下骨拍照并评分;再应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髁突软骨内PTH1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苏木精-伊红和番红O-固绿染色结果显示,所有时间点对照组髁突软骨的组织学形态具有一致性,而实验组颞下颌关节的...  相似文献   

13.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软骨损伤主要是指髁突和关节结节功能面的软骨损伤。病因复杂,表现为软骨内软骨细胞含量较低且增殖能力差,若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极易形成颞下颌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最终出现不可扼制的逐步恶化,导致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的发生,以及关节功能的丧失。本文就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现有的治疗手段和疗效评价进行综述。1颞下颌关节软骨的解剖生理特点TMJ软骨主要分布于髁突和关节结节的表面,是继发性纤维软骨,组织学特点与其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破骨细胞分化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human Interleukin 1 Receptor Antagonist,hIL-1Ra)基因在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s Osteoarthritis,TMJOA)前后的形态学变化。方法: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只兔右侧颞颌关节腔注射Ⅱ型胶原酶诱发骨关节病。4周后第1组不接受治疗,第2组右侧颞颌关节腔内连续3次间隔24h注射生理盐水内含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pcDNA3.1质粒,第3组注射生理盐水内含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100μg hIL-1Ra基性因的质粒,第4组注射生理盐水内含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200μg hIL-1Ra基因的质粒。注射后4周处死动物,切取右侧颞颌关节的关节盘、滑膜、髁状突通过大体观、组织病理观察TMJOA是否有改善。结果:第3、4组髁状突标本大体观结构基本正常,表面较光滑,关节盘形态正常未见穿孔。组织病理学发现第3及第4组中关节软骨和滑膜的病损均得到改善,对照组和空白组大体观、组织病理均未得到改善。结论:含hIL-1Ra基因的质粒经阳离子脂质体包裹后直接注射兔颞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关节腔后骨关节病有明显改善。治疗效果与质粒DNA的量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TMJ)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SH)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前后关节滑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3含量的变化,探讨SH治疗TMJOA的机制。方法将30例TMJOA患者随机分成关节腔冲洗加SH治疗组和单纯关节腔冲洗组两组,6例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前后关节滑液中MMP-2、3含量的变化。结果冲洗加SH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关节腔冲洗组(开口度比较P<0.01,VAS比较P<0.05);无症状志愿者中1例检测出少量的MMP-2(31.12μg/L)和MMP-3(13.32μg/L);治疗后冲洗加SH组比单纯关节腔冲洗组MMP-2、3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SH可能通过降低TMJOA患者关节滑液中的MMP-2、3水平,减缓了关节软骨基质破坏速度,从而发挥对TMJOA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兔颞下颌关节盘摘除术实验动物模型,研究关节盘摘除术早期,关节区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 用10只新西兰大白兔,实验组8只行双侧关节盘摘除术;2只为正常对照组.术后1周、2周、4周、10周各处死2只,切取关节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髁突及关节结节关节软骨连续性破坏,功能区关节软骨下骨组织直接暴露于关节腔内,非功能区则软骨细胞各层增生明显,表面纤维层增生变厚,呈现出纤维性粘连样改变.暴露在关节腔部分的骨组织表面致密,髓腔内的骨小梁吸收,伴微小囊肿形成.髁突关节软骨、骨组织及滑膜出现早期骨关节炎样改变.结论 兔关节盘摘除术后早期,关节区组织表现为骨关节炎样改变,不是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重组人IL-1Ra对实验性大鼠颞下颌关节炎软骨关节修复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24只,用关节腔内注射Ⅱ型胶原酶法建立双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模型,1周后,右侧(实验侧)关节腔内一次性注射重组人IL-1Ra5 μg(稀释于0.05 ml生理盐水),左侧(对照侧)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建模后2周、4周各处死12只动物,取颞下颌关节标本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检测,用Mankin评分方法评估TMJ组织病理变化程度.另取1只SD大鼠用作空白对照,2周后处死.结果:2周时双侧颞下颌关节软骨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关节病损,实验侧和对照侧Mankin计分分别为1.33±0.52和2.00±6.63(P >0.05).4周时,实验侧改良和对照侧Mankin评分分别为3.00±0.63和6.50 ±0.84(P<0.05).AD-AMTS-4、5的蛋白及mRNA表达也低于对照侧(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重组人IL-1Ra能缓解骨关节炎导致的软骨病损,其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ADAMTS-4、5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间接性颞下颌关节(TMJ)损伤后局部骨形成蛋白(BMP)的表达,探讨关节损伤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的关系。方法用自制撞击装置间接造成羊右侧关节损伤,左侧关节为对照。伤后2h、一、三、六月取材,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利用BMP单克隆抗体观察伤后TMJ组织中BMP的表达。结果TMJ伤后早期BMP表达增强,后期BMP表达明显减弱。结论TMJ损伤导致TMJOA的机理是由于损伤破坏了髁突表面屏障。破坏和抑制了软骨的增殖能力,导致TMJOA。  相似文献   

20.
过去几十年中,富血小板血浆(PRP)因其再生医学潜力而被广泛应用于运动医学及口腔颌面外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于PRP对骨关节炎(OA)软骨修复的作用,包括膝关节和颞下颌关节(TMJ)等。TMJ与膝关节等全身关节不同,文章针对PRP应用中的一些争议及其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中的作用机制与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