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膜瘤术前介入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肿瘤分别位于碟骨脊、矢状窦旁,大脑凸面,最大直径5.4 cm~8.5 cm,均由多支颈内、外动脉分支供血.术前均经选择性血管内途径,应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明胶海绵材料进行栓塞治疗后3 d~7 d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脑膜瘤主要由脑膜中动脉、颌内动脉、咽升动脉、枕动脉供血,肿瘤完全栓塞4例,部分栓塞6例.术中出血量300 mL~1 500 mL.术后复查MR示肿瘤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消退,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颅内脑膜瘤供血丰富,手术切除前应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增加手术全切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窦镰旁脑膜瘤术前影像评估的价值和手术策略要点。方法对CT、MRI扫描诊断为窦镰旁脑膜瘤的23例老年患者充分了解肿瘤的血供、矢状窦的通畅程度及瘤周静脉回流情况,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结果 23例肿瘤患者术前影像评估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按Simpson切除分级:Ⅰ级切除15例,Ⅱ级切除6例,Ⅲ级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至2年无肿瘤复发。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窦镰旁脑膜瘤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和经供血动脉肿瘤栓塞在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近4a收治的257例脑膜瘤患者中术前行脑血管造影87例,31例术前经颈外供血血管栓塞,研究这些术前处理方法在手术中的作用。结果术前造影的所有病例能过清晰的显示肿瘤的供血来源、肿瘤与周围重要动脉和相关静脉的关系。术前经颈外供血血管栓塞可以减少手术中出血,降低手术的危险性。但是术前脑血管造影和经颈外供血血管栓塞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结论术前脑血管造影和经颈外供血血管栓塞对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30例肾癌患者在肾癌根治术前行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化疗栓塞。结果患者均成功实施术前栓塞,栓塞后出现轻度栓塞反应。粮治术中可见肿瘤血供基本中断.肿瘤周围界限清楚,易于剥离;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镜下可见肿瘤坏死明显且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提示肾癌根治术前超选择性肾动脉化疗栓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Onyx胶介入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cAVM)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6例应用Onyx胶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AVMs患者栓塞经验及治疗效果.结果 16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共计行24次栓塞治疗,畸形血管团栓塞达80%以上者8例,其中5例完全栓塞,栓塞50%~80%者5例,栓塞50%以下者3例.未能达到80%栓塞的8例中,3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例痊愈,1例单侧肢体乏力,肌力Ⅲ级;3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例痊愈,2例病灶缩小,其他2例栓塞后因治疗意向、家庭经济问题等其他因素未进一步干预.结论 Onyx胶是比较理想的栓塞材料,应用Onyx胶介入栓塞cAVMs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须注意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大型颅底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38例大型颅底脑膜瘤患者,根据是否行3DCTA检查分为CTA组(n=21,术前行CT、MRI、3D-CTA检查)及对照组(n=17,术前行CT、MRI检查)。比较两组SimponⅠ、Ⅱ级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价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CTA组SimponⅠ、Ⅱ级切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CT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3%(P0.05);CTA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TA通过显示大型颅底脑膜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以及与肿瘤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对制定手术计划有指导意义,在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医源性损伤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巨大脑膜瘤或其他颈外动脉供血肿瘤术前进行颈外动脉结扎及选择性分枝动脉人工栓塞,可使术中出血减少50%以上,并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潘琦  袁绍辉  刘伟 《山东医药》2011,51(40):39-40
目的为减少术中出血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探讨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在骶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骶骨肿瘤患者,通过动脉插管和血管造影,利用明胶海绵选择性动脉栓塞,并于栓塞后24h内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所有动脉栓塞的患者,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平均为400ml左右,术野清晰,手术耗时缩短,肿瘤完整切除,无明显副损伤。结论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能够有效减少骶骨肿瘤术中出血量,利于肿瘤完整切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李虎庆  刘玉光 《山东医药》2013,53(29):41-43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确诊的46例非典型性脑膜瘤患者,于全麻下行显微手术肿瘤切除术。术中根据受累静脉窦的位置、闭塞程度、周围重要引流静脉的相互关系、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对受累的静脉窦硬膜行电灼保留、切除、修复或重建。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32例,Ⅱ级切除14例,无手术死亡及术后严重并发症。42例随访时间1.5—12年,复发率为28.6%。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非典型性脑膜瘤的主要方法,肿瘤手术切除完整程度是影响术后复发与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血管栓塞在脑膜瘤治疗中的应用解放军第141医院(266100)唐万忠段传志*朱锦冲脑膜瘤是较常见的颅内肿瘤,其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术中出血较多,常影响手术效果。为了减少术中出血,我们对28例患者于术前行部分供血动脉栓塞,然后手术切除,收到良好...  相似文献   

11.
32例脑动静脉畸形(术前均行颅脑CT、MRI和脑血管造影检查).按Spetzler-Martin分级法: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l5例,Ⅳ级4例,Ⅴ级2例,均行Onyx栓塞治疗.100%栓塞者17例,为Ⅰ级、Ⅱ级全部和6例Ⅲ级患者;80%栓塞者13例,其中Ⅲ级9例,Ⅳ级4例;50%栓塞者2例,均为Ⅴ级患者.术后次日复查颅脑CT,3例有少量脑内出血,但无临床症状,无死亡和神经功能缺失等并发症.15例栓塞术后3-6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均同栓塞术后造影结果.认为通过仔细研究脑动静脉畸形的位置,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的结构,熟悉Onyx的特性,严格掌握其操作要点和技巧,利用Onyx良好的可控性,选择合适病例应用反流技术,可以使脑动静脉畸形获得较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不同单元结构的颅内动静脉畸形(AVMs)在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时栓塞剂的选择。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单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AVMs患者163例,根据使用栓塞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即Onyx组(79例),为单独使用Onyx胶;Glubran 2组(55例),为单独使用Glubran 2胶;联合组(29例),为联合使用Onyx胶+Glubran 2胶。分析3组单元结构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163例患者中男100例,女63例。AVMs的单元结构要素包括供血单元、引流单元和血管沟通。Onyx组、Glubran 2组及联合组栓塞治愈分别为33例(41.8%)、24例(43.6%)和10例(34.5%),栓塞治愈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1,P=0.711)。总体栓塞治愈率41.1%(67/163),并发症发生率4.3%(7/163)。结论基于AVMs不同单元结构选择不同的栓塞剂均可获得较好的栓塞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提高鼻咽部纤维血管瘤(NFA)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NFA患者行颈总动脉及其分支DSA造影、超选择插管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PVA颗粒及金属弹簧圈。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包括同侧上颌动脉、咽升动脉、对侧上颌动脉等。观察栓塞栓塞效果及手术效果。结果68例肿瘤供血动脉均成功栓塞,无严重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435ml。66例肿瘤均获完整剥离切除。随访12例,术后1~4a无复发。结论超选择动脉栓塞术治疗NFA急性出血效果可靠,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应用术前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AVM患者57例,经MRI及DSA确诊,显微外科术前均应用Glubran和(或)Onyx栓塞治疗。记录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7例患者中,Spetzler-Martin分级Ⅰ~Ⅱ级35例,Ⅲ级18例,Ⅳ级4例。11例患者(19.3%)出现并发症,其中Onyx 5例,Glubran 5例,Onyx+Glubran 1例;栓塞术后出血4例,术后颅内出血2例,术后颅内感染1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1例,术后全身其他系统并发症3例。按Spetzler-Martin分级Ⅰ~Ⅱ级、Ⅲ级对应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5/35)、22.2%(4/18),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中有2例出现并发症。功能区并发症发生率为20.0%(4/20),非功能区并发症发生率为18.9%(7/37)例。死亡1例。出院前复查DSA,有4例患者存在病灶残留,治愈率93.0%。出院时平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1.6±1.0)分,mRS评分0~1分者占59.6%(34/57),7例患者出院时mRS评分高于治疗前。结论对于体积较大、位于大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高级别AVM病灶,可考虑显微外科手术联合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不同动脉途径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使用Onyx18栓塞治疗的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例,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33~71岁,平均50岁。分析栓塞所选用的不同动脉入路、栓塞的治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①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均由眼动脉的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供血,9例另由脑膜中动脉和蝶腭动脉参与供血,其中2例还伴有额极动脉供血;3例另由蝶腭动脉参与供血。②在16例患者中,1例经蝶腭动脉、8例经脑膜中动脉分支、7例经眼动脉供血的筛前动脉分支进行超选择置管栓塞。所有患者均得到影像学治愈,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③术后半年门诊随访7例,无任何相关症状;半年影像学随访3例,无影像学复发表现。结论经动脉途径使用Onyx18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供血情况选择合适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显微技术及新的手术理念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治疗中如何预防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总结归纳22 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显微手术切除治疗过程及效果. 结果 本组Ⅰ级切除9例, Ⅱ级切除13例.行上矢状窦前1/3结扎切除肿瘤2例,无手术死亡. 结论 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和术前充分估计是防止术后并发症和脑膜瘤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Onyx胶栓塞脑血管畸形已在临床广泛使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在高流量的动静脉瘘、微导管不能进入畸形团内、“过路型”供血不允许反流等情况下,采用Onyx胶栓塞疗效欠佳。2005年9月-2007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对7例治疗较困难的脑血管畸形患者尝试在球囊辅助下,进行Onyx胶栓塞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Onyx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不同治疗策略、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Onyx栓塞183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peztler-Martin(S-M)分级Ⅰ级28例,Ⅱ级53例,Ⅲ级54例,Ⅳ级31例,Ⅴ级17例。单纯Onyx胶栓塞113例,球囊辅助栓塞2例,联合弹簧圈栓塞5例,联合Glub-ran胶栓塞63例。分析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①S-MⅠ~Ⅱ级完全栓塞治愈率为67.9%(55/81),Ⅲ级为14.8%(8/54),Ⅳ级为6.5%(2/31),Ⅴ级为0,总体完全栓塞治愈率为35.5%(65/183)。②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微导管断管2例,术中出血2例(其中1例为术中断管者),术后出血2例(死亡1例),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原症状加重7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6%。③对143例进行了1~18个月的随访,其中再次出血3例(2.1%,S-MⅠ~Ⅲ级各1例)。4例次全栓塞的病例完全自愈,无一例复发或再生。7例有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原症状加重者中,6例于术后3~6个月完全恢复或症状明显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结论个体化应用Onyx栓塞颅内AVM,可降低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提高完全栓塞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对56例蝶骨嵴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31例行脑血管造影检查,28例见肿瘤染色并可判明血供来源,其中25例可见颈外动脉供血。认为早期诊断、在肿瘤较小时手术、术前行颈外动脉结扎或栓塞、术中应用超声吸引(CUSA)及显微技术,可减少术中输血量,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0.
蝶骨嵴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56例蝶骨嵴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31例行脑血管造影检查,28例见肿瘤染色并可判明血供来源,其中25例可见颈外动脉供血。认为早期诊断、在肿瘤较小时手术、术前行颈外动脉结扎或栓塞、术中应用超声吸引(CUSA)及显微技术,可减少术中输血量,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