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性因素行ICSI的不育患者835例的859个助孕周期,根据精子来源不同分A组即射精精子组699周期,B组即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组114周期,C组即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组46周期。结果 (1)A、B、C三组正常受精(2PN)率分别为:82.4%、76.2%、71.8%,A组最高,即射精组PESA组TESA组,B、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C三组卵裂率分别为:98.6%、97.6%、98.3%,B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A、B、C三组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A、B、C三组着床率分别为32.5%、37.7%、41.7%,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A、B、C三组妊娠率分别为50.8%、56.1%、60.9%,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对受精率有影响,但三组都可获得相似的可利用胚胎、优质胚胎,应用射精精子以及PESA、TESA精子行ICSI都能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采用抽吸取精法(PESA或TESA)获得精子进行单精予注射(ICSI)治疗无精子症的妊娠结局。方法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获得附睾精子,经皮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获得睾丸精子,女方进行常规超排卯。两种取精方法获得的精子进行ICSI,比较其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110例无精子症患者中有83例(75.5%)经PESA获得精子,26例(23.6%)通过TESA获得精子。PESA和TESA组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2.60%和74.81%,23.89%和21.54%,41.22%和40.35%。两组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ESA组有1例取精失败而放弃治疗。结论采用抽吸取精方法(PESA或TESA)获得精子进行ICSI是治疗男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123例无精子症患者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或经皮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后冻融复苏微量精子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的疗效及临床妊娠结局情况。方法:将采用微量冻融PESA、TESA精子行ICSI的病例归为冻融精子组,采用新鲜PESA、TESA精子行ICSI的病例归为对照组。比较冻融精子组与新鲜精子组组间及组内的双原核(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多胎妊娠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PESA精子冻融组与新鲜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及多胎妊娠率分别为75.67%vs76.49%,64.96%vs66.19%,55.21%vs57.22%,13.21%vs12.61%,3.77%vs5.41%,37.74%vs37.84%(P>0.05),TESA精子冻融组与新鲜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及多胎妊娠率分别为74.41%vs76.43%,64.63%vs66.35%,46.81%vs53.39%,18.18%vs14.55%,4.55%vs1.82%,37.74%vs37.84%,组间及组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SA精子与TESA精子冻融复苏成功率为70.07%vs62.6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量PESA及TESA精子冻融技术对无精子症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精子冷冻复苏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该技术是否会增加子代远期遗传风险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助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黄体中期长方案行ICSI-ET助孕的2 5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 573个新鲜移植周期)。根据精子获取方式不同分为3组:射精组(2 007个周期)、经皮附睾穿刺取精(PESA)组(373个周期)、睾丸穿刺取精(TESA)组(193个周期),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 3组的女方年龄、助孕周期数、不孕年限、获卵数、MⅡ卵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射精组的2PN率(83.28%)和可利用胚胎率(57.43%)显著高于PESA组(分别为76.75%和53.59%)和TESA组(分别为76.33%和53.28%)(P<0.01);射精组、TESA组的2PN卵裂率(分别为98.84%和99.26%)显著高于PESA组(97.85%)(P<0.01)。3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率、流产率、活产率、新生儿男女性别比及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因男性射精障碍采取睾丸穿刺取精术(TESA)联合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的临床结局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因射精障碍接受TESA+ICSI助孕的不孕夫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射精障碍类型分为两组:临时性射精障碍(TEF)组(n=26)和病理性射精障碍(OEF)组(n=24),并以同时期就诊的梗阻性无精子症(OA)男性作为对照组(OA组),比较各组患者男女双方的基本资料、ICSI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可移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中,除TEF组女方及男方年龄显著高于OEF组外(P<0.05),其余指标在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精及妊娠结局比较中,与OA组相比,TEF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可移植胚胎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鲜移植周期胚胎种植率(5.3%vs. 44.9%)、临床妊娠率(9.1%vs. 58.5%)以及累积妊娠率(40.7%vs. 68.6%)均显著降低(P<0.05),冻融周期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附睾或睾丸来源及其不同活力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在本生殖中心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助孕的218例无精子症患者的资料,比较附睾和睾丸及其不同活力精子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结果附睾精子组与睾丸精子组比较,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优质胚胎率附睾精子组显著高于睾丸精子组(P〈0.05)。附睾活动精子、睾丸活动精子和睾丸不活动精子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附睾不活动精子(P〈0.01);睾丸活动精子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睾丸不活动精子组(P〈0.05);以上各组间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SA操作简单且不影响妊娠率,无精子症患者行ICSI治疗时可首选附睾精子;附睾或睾丸不活动精子影响ICSI的受精率,应优先选择活力较好的精子,若无活动精子则选择睾丸不活动精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冷冻复苏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对囊胚培养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9年1月在本中心使用冷冻复苏精子共269个ICSI治疗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冷冻复苏精子的来源,分为手淫组(94个周期)和手术组(175个周期),手术组根据手术位置不同又分为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组,82个周期)和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组,93个周期)两个亚组。比较分析不同来源冷冻复苏精子ICSI后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可利用囊胚率及优质囊胚率的差别。结果 (1)PESA组和TESA组比较,不孕年限和卵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一般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囊胚形成率、可利用囊胚率、优质囊胚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手淫组和手术组的女方年龄、平均获卵数、MⅡ卵率、受精率、卵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囊胚形成率、可利用囊胚率、优质囊胚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手术组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手淫组(P<0.05),但组间可利用囊胚率及优质囊胚率均无...  相似文献   

8.
微创取精术结合ICSI治疗阻塞性无精子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手术从阻塞性无精子症患者获取精子,再行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及胚胎移植治疗不育症的效果。方法对20例阻塞性无精子症患者先行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如果未取到精子,再行睾丸精子穿刺吸取术(TESA),随后行ICSI辅助生育治疗周期共20次。结果20例病人中,采用PESA成功获得精子者共18例,未成功者2例,进一步行TESA后,均获得精子。用取得的精子行MⅡ期卵子ICSI后,受精率达68.09%,在20例胚胎移植后获得临床妊娠9例(45%)。结论对于阻塞性无精子症患者,应用微创取精术可以成功获得精子,行ICSI治疗后可获得满意的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微创取精术可以成为阻塞性无精子症患者获得精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采用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或经皮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获得精子对不同生精功能无精子症进行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妊娠结局.方法 经PESA获得附睾精子,经TESA获得睾丸精子,女方进行常规超排卵.两种取精方法获得的精子进行ICSI,比较其妊娠率.结果 216次采用PESA获得附睾精子,87次采用TESA获得睾丸精子,PESA和TESA组的妊娠率分别为41.7%和43.7%,(P>0.05).随着生精功能状态从正常到重度生精功能障碍的变化,其妊娠率依次为:46.8%,41.6%,36.7%和16.7%.其中生精功能正常组与轻度和中度生精功能障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重度生精功能障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PESA或TESA结合ICSI是治疗男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而且认为生精功能正常组和轻度及中度生精功能障碍三组无精子症患者均可试行ICSI.  相似文献   

10.
无精子症病人100例取精方法及妊娠结局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在生殖中心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CSI)治疗的 10 0例无精子症男性的治疗结果。 方法 :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 (PESA)或睾丸精子抽提术 (TESE)获得精子 ,女方进行常规超排卵。分析激素水平 ,行睾丸组织学检查 ,评估取精的成功率、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结果 :76例(76 % )经PESA获得精子 ,2 3例 (2 3% )通过TESE获得精子。PESA和TESE组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 71.3%和 75 .18% ,2 0 .35 %和 2 2 .0 5 % ,4 2 .11%和 4 1.6 0 %。PESA组有 32例临床妊娠 ,其中 15例继续妊娠 ,15例已分娩 ,2例流产。TESE组有 10例临床妊娠 ,其中 6例继续妊娠 ,2例已分娩 ,2例流产。两组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在TESE组有 1例取精失败而放弃治疗。 结论 :激素水平和睾丸组织学检查不能预测附睾或睾丸取精的成功 ,PESA和TESE获得精子进行单精子注射是治疗男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 ,两组的受精率 ,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相似文献   

11.
ICSI中不同来源精子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不同来源精子在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临床结局。方法:将682个ICSI治疗周期分为:射出精子组(598例)、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得到精子组(58例)、睾丸精子获取术(TSE)得到精子组(26例),比较三组的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以及分娩率之间的差别。结果:TSE组受精率明显低于射出精子组和PESA组(81.06%vs87.95%,87.82%,P<0.05);射出精子组、PESA组和TSE组的妊娠率(39.46%,48.28%,34.62%)、种植率(19.80%,23.80%,18.34%)、流产率(13.13%,17.86%,11.11%)、异位妊娠率(5.51%,7.14%,11.11%)、分娩率(32.11%,36.21%,26.92%),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虽然TSE来源精子对ICSI受精率有所影响,但射出精子和手术(TSE和PESA)来源精子对妊娠结局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附睾及睾丸精子行ICSI治疗无精子症妊娠结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回顾性分析 5 0例无精子症患者利用附睾或睾丸精子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CSI)的治疗结局。 方法 :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 (PESA)或睾丸切开取精术 (TESE)获得精子行ICSI,评估取精的成功率 ,ICSI后的受精率、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 ,以精液精子ICSI组作为对照。 结果 :PESA、TESE与精液精子组分别注射MⅡ期成熟卵子 2 86、36 0、15 6 9个 ,受精率 3组差异无显著性 (74 .8% ,75 .2 %vs 77.5 % ,P >0 .0 5 )。种植率、妊娠率TESE与精液精子组差异无显著性 (2 9.87%vs 2 9.5 4 % ;4 8.15 %vs 5 2 .6 0 % ,P >0 .0 5 ) ,PESA组显著高于TESE组及精液精子组 (5 0 .85 %vs 2 9.87% ,2 9.5 4 % ;6 8%vs 4 8.15 % ,5 2 .6 0 % ,P <0 .0 5 )。PESA组共妊娠 17例 ,已分娩 6例 ,继续妊娠 9例 ,流产 2例 ;TESE组共妊娠 13例 ,已分娩 7例 ,继续妊娠 4例 ,流产 2例。 结论 :采用附睾或睾丸精子行ICSI是治疗男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来源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接受ICSI治疗的不育夫妇共进行了286个周期,分为3组,A组(射出精子组):射出精液少弱畸(包括严重少弱畸)精子症186个周期;B组(PESA组):经皮附睾抽吸术(PESA)80个周期;C组(TESE组):睾丸精子获取术(TESE)20个周期,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PESA组受精率明显高于射出精子组和TESE组(88%VS 84%,77%,P<0.01),PESA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射出精子组(47%,33%,P<0.05),射出精子组临床妊娠率高于TES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种植率差异极显著(20.7%,31.4%,13.2%,P<0.01);卵裂率(99%,98%,98%)、流产率(7%,15%,0%)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PESA来源精子比射出精子组及TESE组的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有所增高,但TESE和PESA来源精子对临床妊娠率没有影响,射出精子组和TESE组来源精子对临床妊娠率没有影响.对于重度少弱精子症患者和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进行ICSI治疗,均有机会获得妊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龄非男性因素不孕患者ICSI或IVF受精后的临床结局,探讨ICSI在这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期间在重庆妇幼保健院因非男性因素不孕接受微刺激促排卵方案治疗的高龄女性患者(≥38岁)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精方式分为ICSI组(n=189,共334个周期)和IVF组(n=189,共325个周期)。比较两组之间周期取消率、2PN受精率、优胚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的差异。结果两组之间患者年龄和获卵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CSI组MⅡ卵率(85.92%vs. 92.27%)显著低于IVF组,2PN受精率(77.87%vs. 71.77%)和卵裂率(98.53%vs. 96.27%)显著高于IVF组(P均<0.05);两组之间的周期取消率、优胚率、胚胎冷冻率、流产率及活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CSI不能改善高龄非男性因素不孕患者胚胎质量和临床结局,此类患者首次助孕应选择IVF授精方式,而前次无2PN胚胎取消周期史的患者ICSI虽不能规避再次取消周期的风险但可有效改善其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抽吸精子行ICSI后的胚胎结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非手术精子抽吸(NSA)联合ICSI对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治疗意义,并探讨精子来源等对ICSI后胚胎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42个ICSI周期,比较了睾丸抽吸精子和精液精子行ICSI后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胚胎停育率等。结果NSA睾丸精子组和精液精子组相比较,其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胚胎停育率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71.4%vs 73.2%, 73.1%vs 70.1%,34.2%vs 32.6%,22.3%vs 19.8%,21.3%vs 25.0%,P>0.05)。结论非手术抽吸睾丸精子联合ICSI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睾丸取精能否改善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因男性严重少弱畸形精子症于保定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行ICSI助孕的58对夫妇的临床资料。按照获取精子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射出精子ICSI组(E-ICSI组,56个周期)和睾丸精子ICSI组(T-ICSI组,42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促排卵情况、授精及胚胎发育情况和临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58对夫妇共接受了98个ICSI周期,56个周期(57.14%)使用射精精子,42个周期(42.86%)使用睾丸精子。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促排卵方案、Gn用量、HCG日E2及P水平、成熟卵数、获卵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ICSI组与T-ICSI组的2PN受精率(56.4%vs. 53.4%)、优质胚胎率(8.5%vs. 6.1%)、卵母细胞利用率(25.9%vs. 24.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ICSI组与T-ICSI组的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22.7%vs. 27....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助孕结局及睾丸组织病理分型对NOA患者的助孕结局有无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中心行TESE-ICSI助孕的无精子症病例资料,选取不孕原因为单纯男性或男性合并女方输卵管因素且女方年龄在38岁以下的NOA病例73例,共完成105个取卵周期,79个移植周期。按睾丸组织病理分型将ICSI周期分为3组:精子发生低下组、精子成熟阻滞组和唯支持细胞组,统计总体NOA患者和不同组别的男、女方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值、Gn使用支数、Gn使用天数、hCG日E2值、hCG日P值、内膜厚度、MII卵数、受精、可移植胚胎、优质胚胎、临床妊娠及流产情况。结果:NOA患者的ICSI受精率为67.03%(553/825)、受精失败发生率9.52%(10/105)、可移植胚胎率85.66%(472/551)、优质胚胎率35.03%(193/551)、平均移植胚胎2.10个,临床妊娠44例(55.70%),活婴出生率为53.16%(42/79),未发生出生缺陷。不同组间的男女方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值、Gn使用支数、Gn使用天数、hCG日E2值、HCG日P值、子宫内膜厚度、MII卵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精子发生低下组、精子成熟阻滞组、唯支持细胞组的受精率分别为68.51%、64.39%、61.45%,可移植胚胎率分别为85.05%、90.48%、83.05%,优质胚胎率分别为33.09%、41.67%、38.98%,组间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方面虽然精子发生低下组(60.00%、37.61%)与唯支持细胞组(62.50%、50.00%)要高于精子成熟阻滞组(37.50%、21.21%),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OA患者一旦获得睾丸精子,借助于ICSI助孕可以得到较好的临床结局,睾丸组织的病理分型对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来源的精子ICSI治疗周期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的精子进行ICSI治疗后受精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等临床指标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生殖中心进行的431个ICSI治疗周期,按精子来源分为A组(重度少弱精子症组)287个周期、B组(梗阻性无精子症附睾穿刺组)109个周期、C组(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穿刺组)35个周期,比较各组女方平均年龄、男方平均年龄、不孕病史、平均MII卵数、受精率、卵裂率、胚胎利用率、平均移植胚胎数量、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与B、C两组在种植率、妊娠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46%vs25.23%、28.76%;31.23%vs42.16%、39.39%,P<0.05);B、C两组之间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率、卵裂率、流产率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少弱精子症患者射出精子进行ICSI治疗后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低于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少弱畸精子症患者结合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显微注射技术(ICSI)后的临床结局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5年5月来我中心行辅助生殖治疗的508对夫妇经ICSI助孕后的临床结局。排除染色体核型异常、Y染色体微缺失、睾丸发育异常和FSH水平异常的干扰,根据精子来源和精液不同质量参数分为3组:A组,单纯梗阻性无精子症组,即PESA组;B组,少弱畸精子症组;C组,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组。比较3组获卵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种植率、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以及周期活产率等情况。结果 3组之间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以及周期活产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其种植率显著降低(40.5%vs 50.0%,41.6%vs 50.0%,P0.01);B组和C组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40.5%vs41.6%,P0.05)。结论少弱畸精子症及严重少弱畸精子症显著影响胚胎的种植率。  相似文献   

20.
146例炎症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评估和ICSI治疗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炎症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评估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的治疗结局。方法前瞻性研究近5年间接受ICSI治疗的炎症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特征、精液和超声特点,经皮附睾穿刺精子抽吸术(PESA)或经皮睾丸穿刺取精术(TEFNA)结合ICSI治疗后观察受精、临床妊娠等结果。结果146例患者体检附睾均有增粗变硬或伴头尾部结节。82例患者曾有生育史、附睾炎症史或输精管附睾吻合手术史,其中72例PESA找到附睾精子;53例无上述病史者49例PESA找到附睾精子:另有精道远端梗阻11例。ICSI治疗146例167周期炎症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受精率、每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81.1%和42.1%。结论炎症梗阻性无精子症具备典型的临床和超声特征,PESA附睾精子获取率高,ICSI治疗获得较高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