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玛琳 《临床医学》2001,21(9):59-60
我们对64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与4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显示,慢性乙肝组的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性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我院传染科慢性乙肝患者64例,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57岁,平均年龄42.3岁,病程1年以上.均经过临床检查及肝功化验后,按照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改后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停药后再次抗病毒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海燕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721-172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停药后再次抗病毒治疗是重新服用拉米夫定,还是换用其他药物问题。方法:通过长期监测我院47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液相关指标,观察反复抗病毒治疗情况。结果:慢性乙肝病情复发后再次抗病毒治疗有效,但重新服用拉米夫定后发生YMDD变异的时间缩短、几率增加。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停药后再次抗病毒治疗,选用阿德福韦酯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采用循证护理进行自我护理能力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自我概念、自我责任、自我护理技能等自护能力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带病期间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电子邮件在提高门诊青壮年慢性乙肝患者对于慢性乙肝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青壮年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患者40例,随机分为邮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在首诊时给予常规教育,邮件组患者首诊时给予常规教育和离院后邮件教育.治疗10个月后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患者慢性乙肝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结果 慢性乙肝知识的掌握情况邮件组优于对照组(P<0.05);邮件组的HBV-DNA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01).结论 对青壮年慢性乙肝患者进行电子邮件教育不仅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5.
维持血透患者血液粘度的初步分析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100029)卢方平,方如美文献报道,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合并血液粘度的异常,但有关维持血透患者的血液粘度改变,报道甚少。我们检测了17例维持血透患者的血液粘度,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7例患...  相似文献   

6.
胃苏冲剂治疗慢性乙肝性胃粘膜病变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计明  许美珍 《临床荟萃》1997,12(6):268-269
近年来随着内镜的广泛应用,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往往存在胃、十二指肠病变,为便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暂且将慢性乙肝患者并有的胃、十二指肠病变称为慢性乙肝性胃粘膜病变.为探讨慢性乙肝与其胃、十二指肠病变之间的关系及胃苏冲剂对慢性乙肝性胃粘膜病变的疗效,对76例慢性乙肝患者在治疗肝病的同时,加服胃苏冲剂(江苏省杨子江制药厂生产)治疗,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探讨拉米呋啶对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肝治疗疗效的比较。本案选择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HBeAg阳性36例,HBeAg阴性24例,经拉米呋啶100mg/d治疗1年,HBeAg阳性组HBV-DNA转阴率为77.8%,ALT复常率为72.2%,HBeAg阴性组HBV-DNA转阴率为83.3%,ALT复常率为75%,经方差分析两组数据,两组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示拉米呋啶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和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同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全自动微流控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低水平甲胎蛋白(AFP)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在该院住院的178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50例轻中度慢性乙肝(轻中度慢性乙肝组)、45例重度慢性乙肝(重度慢性乙肝组)、40例慢性乙肝后肝硬化(肝硬化组)、43例慢性乙肝后肝癌(肝癌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AFP-L3%水平。结果慢性乙肝患者AFP-L3%阳性率为24.2%。轻中度慢性乙肝、重度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组的AFP-L3%阳性率分别为0.0%、22.2%、25.0%、53.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3,P<0.01);重度慢性乙肝组AFP-L3%阳性率明显高于轻中度慢性乙肝组,肝癌组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1、7.02,P<0.05);肝硬化组与重度慢性乙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05)。重度慢性乙肝组AFP-L3%明显高于轻中度慢性乙肝,肝癌组明显高于肝硬化组(t=2.71、8.70,P<0.05),肝硬化组与重度慢性乙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P>0.05)。随访10例AFP-L3%>10.0%的肝硬化患者,有4例在9~15个月内相继诊断为肝癌。肝癌术后AFP水平降为<20 ng/mL的肝癌复发者AFP-L3%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4,P<0.01)。结论低水平AFP慢性乙肝人群的AFP-L3%并不一定在正常检出范围内,采用高敏感检测方法可检测低水平AFP慢性乙肝人群AFP-L3%。AFP-L3%既能对低水平AFP肝癌起预警作用,又能对肝癌术后AFP降到低水平的患者是否会复发起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住院患者78例,并与同期40例住院常规保肝治疗者作对照.结果表明.灯盏花注射液对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疗效(P〈0.05-0.001)。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乙肝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测量量表,对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受教育程度、医保情况、病程、诊疗流程、并发症是影响老年慢性乙肝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通过四因、三勤的健教方法,一标识、一闹铃双提醒的综合性护理措施,从而提高老年慢性乙肝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小板减少患者(118例),根据病情分为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40例)和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组(78例),血小板正常患者32例设为慢性乙肝肝硬化组。另选取同期经健康检查排除慢性乙肝肝硬化的健康志愿者40例,设为对照组。根据HBV-DNA载量水平将118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分为低载量组(30例)、中载量组(45例)与高载量组(43例)。比较各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血小板压积差异,分析HBV-DNA载量水平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及失代偿期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均显著偏低,血小板平均体积明显偏高(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虽偏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及失代偿期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高于慢性乙肝肝硬化组(P<0.05);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高于失代偿期组(P<0.05);高载量组血小板计数低于中载量组和低载量组(P<0.05);中载量组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低载量组(P<0.05)。结论:血小板减少可以作为评价慢性乙肝肝硬化的指标,对肝硬化病情评估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有参考价值,且乙肝病毒载量高低对血小板减少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HBV)复制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择150例临床确诊为慢性乙肝的50例早期肝硬化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HBVDNA水平,放射免疫法和酶免疫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对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与100例无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及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无肝硬化患者,但HBVDNA水平却低于无肝硬化患者(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与拉米夫定治疗组做对比分析。方法选择HBsAg、HBeAg、抗HBc、HBV-DNA均阳性持续1年以上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分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在促进肝功能恢复、抑制HBV复制、降低停药后HBV-DNA复阳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可提高疗效,降低停药后复阳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指导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0例慢性乙肝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指导,观察患者对慢性乙肝基础知识、饮食、用药、消毒隔离等掌握情况,治疗1年后比较患者 HBV、DNA、ALT、HBeAg阴转率。结果健康教育指导后,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均有所提高,随访1年后,所有患者病情控制情况良好。结论给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教育指导,可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对策.方法:将231例住院慢性乙肝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SD)和医学应用问卷(MCMQ)对其进行调查,并选取231例健康查体者进行调查,设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肝患者HAMA、HASD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乙肝患者的回避、屈服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伴发的心理问题并不少见,在药物治疗同时,加强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情绪状态,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肖寒  李佳  陈应华  王珊珊 《临床荟萃》2004,19(12):709-710
近年来,临床上已注意到慢性肝病存在胃肠激素的紊乱,研究较多的是肝硬化时胃泌素、胃动素的变化,而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研究较少。我们对2001年3月至2003年3月收治的45例慢性乙肝进行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测定,旨在了解慢性乙肝治疗前患者空腹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的变化,观察其与肝功能损害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探讨肝脏在上述激素代谢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定期访视对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08年11月首次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116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访视组,其中失访6例,病情转变4例,最终有效访视病例共106例。将2005年11月至2007年5月首次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92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进行常规的用药告知和健康教育,其中访视组按计划在进行治疗的3年中定期给予电话访视,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访视组患者在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自我监测、遵守健康生活行为4个方面的依从良好率分别为98.1%、87.7%、92.4%、89.6%,均优于对照组89.1%、60.8%、66.3%、6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定期访视,能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肝治疗疗效的比较。方法本案选择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HBeAg阳性38例,HBeAg阴性22例,均予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48周。结果经48周治疗后,HBeAg阳性组HBV-DNA转阴率为44.7%,ALT复常率为60.5%,HBeAg阴性组HBV-DNA转阴率为40.9%,ALT复常率为54.5%,经方差分析两组数据,两组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和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同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HBV感染后细胞免疫及TNF-α,sIL-2R在其中所起作用,探讨慢性乙肝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方法:对76例慢性乙肝患者及27例健康献血员,以^3H-TdR掺入法检测PBMC对不同抗原的增殖反应和NK细胞活性及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TNF-α,sIL-2R结果:慢性乙肝患者PBMC对HBsAg增殖反应阳性者,PHA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HBsAg增殖反应阴性者(P〈0.01),NK细胞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ILIB疗法在治疗冠心病患者中全血粘度与脂质过氧化物的关系的探讨,共观察病例21例,均为住院患者,男16例,女5例。其中有2例合并高血压。治疗前后采血样测定LPO及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