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对25例分裂样精神病、115例精神分裂症及60例健康人做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无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全血粘度、刚性指数、低切还原牯度、纤维蛋白原、电泳率都显著高于正常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比较,除全血粘度(1.01/s)、血浆压积的改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以及前者的血小板粘附率高于后者外,其余各项指征相似,说明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具有相似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从一个侧面提示两者可能是同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前躯症状诊断价值,对80例首次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复发后改诊为精神分裂症病人(SC组)与60例维持诊断分裂样精神病的病人(SCF组)的前躯症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前躯症状的发生率,尤其是不恰当行为、性格改变、讲话离题、躲避亲人或与人疏远、敏感、多疑、怪异想法、无端恐惧、强迫症状等发生率SC组显著高于SCF组。提示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的前躯症状确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特征和转归,为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06例首次入院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的患者进行为期3~5年的随访。结果33例分裂样精神病维持了原诊断,65例改诊为精神分裂症,6例改诊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2例改诊为心境障碍。分裂样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在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分裂样精神病很有必要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为分裂样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将112例首次发病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患者,按病程达1mo痊愈否分为分裂样精神病组(痊愈者)43例,精神分裂症组(未愈者)69例,于入院初1w内开始收集入组患者的阳性家族史,Schneider一级症状的频度等临床资料,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精神症状,根据DSM-Ⅳ分别标明是否伴有预后良好的4项特征。结果分裂样精神病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关心健康、焦虑、敌对、猜疑及定向障碍因子分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而动作迟缓、情感平淡、不合作因子分显著低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或0.01);4项预后良好特征及患者合作率均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初诊前症状持续的平均时间及同一患者Schneider一级症状≥2条的频率均显著低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仅用病程标准区别于精神分裂症而不附加上述的内涵特征,则可能会包含异源性患者。  相似文献   

5.
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血液流变性特点及不同临床类型之间的差 异。对符合 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的病人 14 0 例进行临床分型和血流变检 测,并与60名健康人对照。结果显示:榆神分裂症患者全血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 低切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和电泳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红细胞电泳时间、脑血流量 显著低于健康人;偏执型和未定型突出表现为高血粘度和高电泳率,青春型以高血 粘度和高血小板粘附率为突出。认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高粘滞血症及各型间的差 异提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血液流变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机理是否与改善血液的流变性有关,对32例住院患者用BPRS评定疗效的同时,对氯丙嗪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示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32例病人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红血球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较正常人明显增高,有极显著差异,所有病人经氯丙嗪治疗后,BPRS评分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意义。说明病人血流变指标的变化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的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符合CCMD-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8例分别于治疗前和4周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和比较,同时评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并与60名健康者对照.结果 1)入组时精神分裂症的焦虑抑郁症状(HAMD、HAMA量表分)与全血粘度(300s-1和1s-1)、低切还原粘度和纤维蛋白原等指标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2)伴焦虑抑郁组77例(HAMD总分>17和/或HAMA总分>14分)与71例不伴发者比较,伴发组的全血粘度(300s-1和1s-1)、低切还原粘度和纤维蛋白原都显著高于对照(非伴发组和健康组,P<0.01),治疗后这种差异减轻甚至消失(P<0.05~0.01).3)伴焦虑抑郁组血液流变学4W的变化值与焦虑抑郁的量表和因子的减分值也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精神分裂症的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密切,伴焦虑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高粘血症更突出,其高粘滞的程度与焦虑抑郁症状平行,联合抗抑郁药可有利于恢复.  相似文献   

8.
复方丹参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复方丹参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病作用。方法 对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研究组30例以抗精神病药加复方丹参,对照组90例单以抗精神病药治疗,观察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4周后检则血液流变学12例指标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总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全血粘度(300s^-1和1.0s^-1、低切还原粘度、RBC刚性指数、RBC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都显著低于治疗前且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脑血流量则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除全血粘度有显著改善外其它指标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BPRS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丹参对精神分裂症有辅助治疗作用,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高粘滞血症和提高BPRS减分率。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SP)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对50例患者于氯丙嗪治疗前后作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及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SP患者治疗前全血表观高、中、及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浓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小板1min,5min和最大聚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沉和血浆粘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氯丙嗪  相似文献   

10.
对 52例慢性支气管炎(慢支)、3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支急发组)和57例正常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发现:慢支的高低切全血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变(P<0.01)。而慢支急发组和对照组及慢支组之间的高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和纤维蛋白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P<0.05)。说明慢支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血液流变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血液流变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学性质特点。方法:对115例精神 分裂症患者与6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患者中全血粘度、刚性指数、低切 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而脑血流量则比健康人低(P< 0.05),其它指标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性质的改变可作为精 神分裂症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冠心病(CAD)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160例血液流变性的主要改 变为血液粘滞性增高、血液聚集性增高、血液凝固性增高等;微循环的主要改变为微血管中血 流缓馒、红细胞聚集、管 数减少、管 畸形等。与同期急性梗塞48例比较有类似血液变-微 循环改变。提出血液流变性改变对触发和恶化某些可导致心肌梗塞(AMI)的血液动力学过程 起重要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微循环是CAD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关微循环-血液流变 学指标的普查和监测,对CAD预测,治疗监测以及预防心肌梗塞,瘁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缺陷型与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血液流变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缺陷型与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性特点。方法:对1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Carpenter的标准划分为缺陷型和非缺陷型,并与60名健康人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然后进行同性别比较。结果:患者不管男女,其全血粘度、低切还原粘度和纤维蛋白原都显示缺陷型〉非缺陷型〉同性别健康人,此外,缺陷型还有高血小板粘附率和低脑血流量,非缺陷型还显示高红细胞聚集指数、高电泳率和低电泳时间。结论:精神  相似文献   

1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微循环血流变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观察冠心病(CAD)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160例血液流变性的主要改变为血液粘滞性增高、血液聚集性增高、血液凝固性增高等;微循环的主要改变为微血管中血流缓慢、红细胞聚集、管袢数减少、管袢畸形等。与同朗急性梗塞48例比较有类似血液变-微循环改变。提出血液流变性改变对触发和恶化某些可导致心肌梗塞(AMI)的血液动力学过程起重要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微循环是 CAD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关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普查和监测,对 CAD预测,治疗监测以及预防心肌梗塞,瘁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检测献血者献血前后血流变数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献血后的血流变各项指标中,血浆粘度值、红细胞变形指数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红细胞压积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血粘度值等12项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献血对献血者的血流变有直接影响,提示健康适龄公民定期适量献血可降低血液粘度。  相似文献   

16.
濮阳市油田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参考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濮阳市油田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范围并进行分析,以建立一种适合于本区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方法用LG—R-80A型自动血液黏度仪检测2800名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按性别和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HCT)等指标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61岁以上年龄组有增高趋势。结论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各地要测定适合本地区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17.
背景全血黏度是血液流变学研究的重点,对于揭示因血液流变性改变而出现的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缺血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血液的宏观与微观流变学特征,探寻血液流变学测量方法的标准化.设计以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为纳入对象的对比实验.单位桂林医学院物理教研室.材料随机选取86例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于桂林医学院血液流变学研究室完成实验.方法本实验86例全血样品,在7个剪变率(0.6,2,5,10,20,40,100 s-1)下,顺序从低剪变率到高剪变率,再从高剪变率到低剪变率进行检测,对两个过程的测量值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①主要结局两个测量过程7个剪变率下的表观黏度值.②次要结局两个测量过程下的Casson黏度、屈服应力.结果两个测量过程,同一剪变率下的表观黏度值,除0.6 s-1对应的表观黏度值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表观黏度值无显差异(P>0.5),Casson黏度和屈服应力值无显著性差异(P>0.5,P>0.3).结论实验研究中测量Casson黏度、屈服应力值有利于优化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和测量方法的标准化,且对同一血样重复测试表观黏度、Casson黏度和屈服应力值是可行的.对于揭示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以及心肌梗死、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等缺血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