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内经》札记(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前些日子,收拾书箧时,翻出过去学习《内经》的笔记,经过一番整理定名为“读《内经》札记”,写出来以供读者参考。不当之处,请予指正。关于《内经》书名问题《内经》这一书名,在现有的史书中,最早见于西汉末年刘歆所撰的《七略》;本书虽已亡佚,但《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  相似文献   

2.
《难经》又名《八十一难》,系东汉时期作品,其成书较《黄帝内经》为晚。《难经》中有32难引文称"《经》言",其中有18处可以在现存《黄帝内经》中找到出处。另外49难与《黄帝内经》有如下关系:①虽未明言出自《经》,但仍可在《素问》、《灵枢》中找到相应的文字;②与《素问》、《灵枢》同中有异者,或有补充者;③未言出处,但在《素问》、《灵枢》中能找到相应的论述;④一些常见的理论问题;⑤为《难经》对《内经》理论的发挥;⑥不见于今《素问》、《灵枢》,为《难经》独有的理论。通过对这些经文与《黄帝内经》关系的探讨,大致可以认为,《难经》虽有部分内容为《素问》、《灵枢》所不载,但绝大部分内容还是对《素问》、《灵枢》经文的解释与发挥,因而《难经》是解经之作,即解《内经》的说法还是有一定根据的。  相似文献   

3.
<正> 《伤寒解惑论》是解决《伤寒论》中疑惑不解问题的新书。笔者捧读再三,收益不少。约略言之,该书具有文字流畅,说理透彻,立论新颖,见解鲜明等特点。对《伤寒论》中争论不休的一些问题的论述,读后使人心悦诚服,确有茅塞顿开之感;对学习  相似文献   

4.
<正> 中医眼科古籍资料中,有不少存疑问题,本文试图对其中的一部分问题加以初步考证,以就正于同道。《天竺经论眼》《天竺经论眼》是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现只能从唐·王焘著《外台秘要》(公元752年)中窥见其部分内容。该书是唐代齐州一位姓谢的道人(道号陇上)所撰,具体撰写年代大约是在《千金方》(约公元630年)至《外台秘要》之间。在《千金方》中巳吸收了一些天竺医学观点,其眼科部分却没有,《千金方》中眼科的理论性与专科程度都不及《天竺经论眼》,说明在《千金方》时期,天竺医学眼科在我国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5.
探讨医学院校《药理学》的教学方法 ,让课堂教学与学科发展相一致 ;让抽象问题具体化 ,增加教学效果 ;同时 ,备课注重专业特点。以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滑寿将《难经》加以注释,成《难经本义》,此书成为后世研读《难经》者必备的参考书。滑氏对《难经》的字词、名物、病因病理均进行了注释,认为《难经》为解《素问》之经,采用考之《灵》《素》,以探其源的方法进行注释;旁引前人之注释,许多书今已佚,故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有关问题提出己见,明确"独取寸口"之说源于《难经》,指出其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的意义。《难经本义》言简意赅,语言明白晓畅,于《难经》之学的普及功莫大矣。  相似文献   

7.
就尚志钧氏辑复的《唐·新修本草》一书中,对某些资料的处理,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在药物的产地和生态环境和升麻的收载等问题上,《唐·新修本草》原本虽有将《本经》之文误为《别录》之文的失误,但对于这些失误,在辑复《唐·新修本草》时,应予保留。若加以更正,则失去《唐·新修本草》之旧貌,有悖辑复此书的目的。同时认为,忽视《唐·新修本草》残卷原著的记载,据可信度相对较低的《千金翼》所载《唐·本草目录》,在辑复本中增补“北荇华”和“领灰”二药的做法,也欠妥当。  相似文献   

8.
<正>《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针灸学及其临床的理论渊源,其中近半数篇幅论述了针灸学内容。《针解篇》是《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五十四篇,主要从针刺补泻手法、针刺的注意事项、针具的功用和临床选择等方面进行论述,篇名中的"针解",指本文在解释《灵枢·九针十二原》及《素问·宝命全形论》的有关针刺问题,故名"针解篇"。其主要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用“阳萎”还是用“阳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员会将“impotence”定名为“阳萎” ,并于 1998年 10月公布。公布 4年多来 ,发现这一名词的统一使用存在一些问题。医学图书中 ,中医界绝大多数用“阳痿” ,西医界一般也多使用“阳痿” ,而泌尿外科图书则多用“阳萎”。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中国医学大词典》、《现代中医学》等等 ,均用“阳痿” ;一般西医图书 ,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代医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计划生育》、《英汉医学词汇》、《英汉医学辞典》、《内科学》、《外科学》、《实用内…  相似文献   

10.
四库本医学典籍已多次被整理出版,但《四库全书.医家类》仍存在以下问题:收录医书存在遗珠之憾,《脉经》等经典著作没有入选;收录的部分版本值得商榷,如只收录了《伤寒论》的成无己注本,忽略了较为保持原貌的宋本以及同体异名的《金匮玉函经》;部分永乐大典本属于误辑,《苏沈良方》等医学原本仍然存世。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和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继出台,法院受理  相似文献   

12.
<正> 《伤寒论》自成书以来,注释者不下数百家,见仁见智,形成许多学派。由于学派不同,读者往往莫衷一是,竞有人认为《伤寒论》的注解,只有学派之争,难分是非问题。学派之争能混淆是非问题吗?下面就谈谈这些问题。首先谈谈什么叫派,然后谈谈是非标准是什么。一、什么叫派?《伤寒论》的注家有哪些派?  相似文献   

13.
<正> 麻黄之治表里辨谈及麻黄,自然属表药,且列《中药学》“解表药”之首,但由此给麻黄药用之解带来问题:即使病证非表,也要以药测证,硬释为“表”,仿佛不这样解释,麻黄就没有着落。连全国统编教材《伤寒论讲义》及《方剂学》都存在这个问题,值得辨  相似文献   

14.
<正> 目前,医学院校的马哲原理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内容重复。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和中学《辨证唯物主义常识》中的概念、范畴相重复的约占三分之二,可以说,大学《原理》中的基本内容,中学政治课已经具备了,因此,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常识》是一块  相似文献   

15.
国内医疗纠纷调查与国外医疗纠纷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医疗纠纷的情况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2003年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2004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出台。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也相继出台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六经是辨证论治体系的纲领,它继承于《内经·素问·热论》六经。所以,准确理解《伤寒论》六经与《内经》六经的异同是学习《伤寒论》六经概念的首要前提。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管见。 《伤寒论》六经以脏腑、经络、气血等为物质基础,其中脏腑是核心,阴阳之胜复消长是辨证之纲,并脉证合参,结合自然界  相似文献   

17.
1984年6月,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段逸山同志主编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古文》,内容丰富,有文选和古汉语基础知识,教材质量有所提高,这是值得称许的。本人有幸拜读《医古文》,获益非浅。但作为读者来说,有学必有问,读了《医古文》之后,还有些问题想弄个明白,特提出来就正高明。一、历史典故问题在古文里,文与史是密切相关的,古人行文尤喜用典,这就增加了初学者阅读古文的困难。编教材的人应当重视历史典故的注释。而《医古文》编者对历史典故的注释却是有问题的,试看下面的例子。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语见《诗·小雅·鹿鸣》。”(《类经》序注。)按《诗经·小雅·鹪》:“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又“它山之石,  相似文献   

18.
此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就卫生部所属报纸和社科类期刊调整问题复函卫生部,基本同意卫生部对所属报纸和社科类期刊结构调整的意见。具体方案如下: 保留《健康报》,不作为机关报;《中国医学论坛报》由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主办,卫生部主管。 保留《中国卫生》作为指导工作的刊物,其主办主管关系不变;《中国卫生政策》由湖南迁至北京,其  相似文献   

19.
《张季子九录·教育录》是研究张謇的教育思想和活动的重要史料。当初编辑之时 ,因疏于考证和校定 ,致使对一些文稿的成文时间注释失实。后《教育录》被整合进《张謇全集》 ,编年问题依然存在。2000年3月 ,张謇研究中心启动了对《张謇全集》的补遗和校定工作 ,但仍然存在错、讹、衍、夺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研究医学期刊论文作者署名问题。方法选择《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首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中国综合临床》、《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和《中国医院统计》6种刊物2010年发表的3 156篇学术论著的9 429名署名作者进行研究;并对≥4名作者的988篇学术论文中的2 468名署名作者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每篇论文署名作者1~16名不等,平均3名作者;省级以上基金项目1 030项,署名865项,占84%;≥4名作者的学术论文的2 468名署名作者符合作者资格者1 086名,占44%;532名署名第一作者符合作者资格者475名,占89%;43名通讯作者符合作者资格者38名,占88%;532张收回问卷有53张问卷的署名作者均不具备作者资格,占6%。结论作者的《著作权法》和学术道德伦理意识不强,不重视署名问题;作者、志谢对象、著作权、著作权人、署名权、署名资格等基本概念模糊;作者署名功能异化,署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