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么元昊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205-4206
目的:随着脊柱骨折内固定物的进步和更新,AF固定系统已常规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总结AF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腰椎骨折的经验。方法:采用内固定系统治疗15例胸椎、腰椎骨折、随访、总结、分析手术疗效。结果:1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8个月,脊柱生理弯曲、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疗效满意,有效率达90%。结论:AF脊柱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复位确切、固定可靠,重建了脊柱的生理弯曲、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是治疗胸椎、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评估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手术对胸腰段骨折复位和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采用脊柱三维复位固定系统(AF)或富乐脊柱内固定系统(FJ)内固定。结果:20例患者中,术后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经X线平片检查显示骨折及后凸畸形均达到满意复位和矫正。经5个月以上随访,神经恢复按Frankel标准评定,A级2例和B级1例未见明显恢复;C级2例其中1例恢复到D级,1例恢复到E级;D级8例全部恢复到E级。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较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近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随着脊柱骨折内固定物的进步和更新,AF固定系统已常规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总结AF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腰椎骨折的经验。方法采用内固定系统治疗35例胸椎、腰椎骨折、随访、总结、分析手术疗效。结果 35例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18个月,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好,疗效满意。结论 AF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肯定,且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固定可靠,是治疗胸椎、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乡镇医院应用GSS脊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2例的经验。方法:采用GSS内固定系统治疗12例胸椎、腰椎骨折,随访、总结、分析手术疗效。结果:12例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脊柱生理弯曲、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疗效满意,有效率达90%。结论:GSS脊柱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复位确切、固定可靠,重建了脊柱的生理弯曲、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是基层医院治疗胸椎、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东 《河北医学》2008,14(11):1291-1293
目的:探讨AF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AF系统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病人29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全部病例均于术前、术后行X线检查及术前行CT检查,记录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s角.结果:术前、术后相比,伤椎前、后缘平均高度由术前47%、69%恢复到术后94%、98%;Cobb′角由术前的10°~40°矫正到术后的0°~6°;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标准,除A级6例无恢复外,其余病例中6例D级及4例C级完全恢复,2例C级恢复至D级,8例B级恢复到C级.结论:AF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伤椎复位、纠正脱位、稳定脊柱等作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该院2008年3月—2012年5月收治58例确诊为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通过术后1~3年随访,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58例患者中术前神经功能A级10例、B级18例、C级17例、D级9例、E级4例,治疗后A级减为3例、B级减为9例、C级为18例、D级增为22例、E级增为6例,A、B、D级患者均有显著疗效(P<0.05);术后随访,58例患者术后椎体平均高度明显高于术前椎体平均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显著低于术前,所有患者均无断钉、断棒、松脱和矫正度丢失。结论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一种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效果良好、复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AF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腰椎骨折的经验.方法 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30例胸椎,腰椎骨折,随访,分析手术疗效.结果 30例患者随访7个月-19个月,椎体高度恢复理想,脊柱生理弯曲恢复满意,有效率达95 %.结论 AF脊柱骨固定系统,操作方便,固定可靠,椎体高度恢复理想,重建了脊柱的生理曲度,是治疗胸椎,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S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比较 3 3例患者平均随访 12 .5个月 ,神经功能恢复 :A级 3例 ,E级 3例无变化 ,其余提高 1-2级。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 5 5 %恢复到 95 % ,Cobb’s角由 2 0 .5°恢复到 2 .5°。结论 SF内固定系统能准确恢复脊柱生理凸和椎体高度 ,且操作简便 ,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钉棒内固定技术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3年5月~2009年5月,30例脊柱结核采用钉棒内固定技术,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9~75岁,平均37岁。颈椎结核2例,胸椎结核6例,腰椎结核9例,胸腰段结核11例,骶椎结核2例。术前ASIA评分:A级2例,B级5例,C级10例,D级12例,E级1例;后凸角度:10°~64°,平均28.4°。经前路钉棒内固定15例、经后路11例,前后路联合固定4例。随访时予ASIA评分、测量后凸角度及评估植骨融合状况。结果:术后均随访4个月~6年,平均2.3年。最后1次随访ASIA评分:B级1例,C级3例,D级6例,E级20例;后凸角度5°~45°,平均18°,平均角度丢失4°。植骨融合平均时间为6个月。结论: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结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使病灶彻底清除后的脊柱稳定性恢复及后凸畸形矫正,并为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期L型切口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 enbloc spondylectomy,TES)治疗胸椎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胸椎肿瘤患者行一期L型切口全脊椎整块切除术?结果:无术中死亡及脊髓医源性损伤等并发症?随访8~1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C级中1例恢复到D级,1例恢复到E级,D级中2例恢复到E级,复查X线片未发现脊柱失稳现象,内固定材料无断裂?结论:经一期L型切口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切除胸椎肿瘤,创伤相对较小,手术视野显露清楚,内固定容易操作,肿瘤切除彻底,并发症少,是一种切除胸椎肿瘤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胸腰椎骨折AF系统复位内固定的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AF系统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1月~2007年1月采用AF固定胸腰椎骨折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以上,术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为52%f30%~70%1,术后平均高度为96%(90%~100%);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术前平均19。恢复到术后平均30。;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术前A级9例恢复到B级7例、无明显恢复2例,术前B级15例恢复到C级13例、D级2例,术前C级20例恢复到D级15例、E级5例,术前D级11例恢复到E级11例。结论:AF内固定的力学合理。结构简单,做到了三维可调的牢固固定,易操作,能达到理想复位和有效减压的目的,治疗效果肯定,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2.
陈天健  贺文  乔俊  朴杰 《四川医学》2009,30(9):1424-1425
目的探讨上胸椎骨折脱位经胸入路手术治疗的显露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经胸入路椎体切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侧前方内固定,术中次全切除病椎,椎间取髂骨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分别用后凸角度和Frankel分级评价脊柱畸形矫正效果和脊髓恢复。结果12例患者中2例失访,10例随访时间3~20个月,术后随访无内固定折断,螺钉拔出或内固定棒折弯等并发症。在最后一次随访按Frankel分级评估,术前A级4例,恢复到B级1例,3例无明显改善;B级1例恢复到C级;C级2例恢复到D级1例,E级1例。胸椎后凸畸形分别矫正0~23°,平均18.5°。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经胸入路手术治疗上胸椎损伤可以获得较好的显露,同时达到减压、矫形和脊柱稳定性重建,提高椎间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3.
罗绍坚  黄鹦  黄春明  钟诚凡  张琛海 《吉林医学》2010,31(13):1763-1764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加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病灶清除同时加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患者16例,术后通过X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应用Frangkel分级评分评估神经恢复程度。结果:随访1~3年,X线示16例患者病灶均得到骨性融合,腰痛症状消失。15例有神经损伤症状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A级恢复到D级1例;B级恢复到D级2例,恢复到E级4例;C级恢复到D级2例,恢复到E级3例;D恢复级到E级3例。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加椎弓根系统治疗腰椎结核操作相对简单,同时使脊柱后凸畸形也得到矫正,有利于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S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回顾性分析 12例应用SF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体征、X线片和CT扫描结果。结果显示 :12例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由术前的 5 6 %、76 %恢复到术后的 97%、98.7% ,Cobb角由术前平均 2 4.4°恢复到术后的 2 .8°。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 90 %以上 ,3例骨折脱位者平均位移由术前 14mm恢复到术后的 1.2mm。平均随访 13 .8个月 ,截瘫按Frankl分级 :A级 4例无变化 ,B级 1例恢复到D级 ,C、D级 7例恢复正常。认为S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获得比较准确而满意的复位 ,椎管减压充分 ,操作简便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平  王彦平 《宁夏医学杂志》2013,(12):1208-1209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后路手术入路椎管减压、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病椎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3例。测量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病椎椎体高度,并对神经功能进行Frankel评分,评价患者疗效。结果 23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时间6个月~2年。病椎前缘术前高度为30%~75%,末次随访时为8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器无松动及断裂。术后神经损伤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有2例A、B级未恢复,B级1例恢复到D级,C级2例恢复到D级、2例恢复到E级;D级11例9例恢复到E级,2例无恢复。结论钉棒系统内固定能达到满意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有利于脊柱骨折及损伤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胸腔镜治疗胸椎上腰椎前路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例患者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确认骨折椎体,使用胸腔镜将伤椎切除,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应用钛夹及超声刀止血。余操作同传统前路手术方法。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2.5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7例A级有1例Frankel分级无改变.但感觉平面有所下降,其他6例恢复到D级。2例B级恢复到C级。3例C级恢复到D级。3例D级恢复到E级。1例E级随访期间未出现神经症状。结论 胸腔镜在胸椎上腰椎前路手术中疗效满意,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及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胸腰段及腰椎骨折的患者行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全椎板减压2例,半椎板减压者18例,未减压5例,植骨6例。结果:23例病例伤椎椎体复位及脊柱生理曲度恢复良好,2例未完全恢复,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1])A级3例,B级5例,C级8例,D级6例,E级3例,其中11例神经功能提高1级,8例提高2级,1例提高3级,5例无改善。结论:经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适合于胸腰段及腰椎骨折的治疗~([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总结20例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结果:20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2例出院3个月后因并发症死亡,余18例均骨性愈合;脊髓神经恢复按Frankel分级,5例A级恢复到B级2例、C级2例、1例无恢复,6例B级恢复到C级3例、D级3例,5例C级恢复到D级3例、E级2例,4例D级均恢复到E级。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适应证的选择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郭翊  李文刚 《四川医学》2007,28(6):646-647
目的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AF(Atlas fixation)系统内固定。结果伤口均Ⅰ期愈合,矢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18.5°,恢复到平均3.5°;冠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4.6°,术后矫正为0°;被压缩椎体高度由术前40%~70%,平均65%,平均18.5°术后90%~98%,平均96.2%;神经恢复情况Frankel A级4例恢复到B级,B级4例恢复到C级,C级和D级各8例,均恢复到E级。结论AF系统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术后神经功能及骨折愈合恢复满意,是相当值得推荐的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减压短节段钉棒实施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短节段钉棒实施内固定治疗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对治疗后患者ASIA分级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依据ASIA分级方法,12例属于B级,28例属于C级,80例属于D级;治疗后,3例B级患者转为D级,10例C级患者转为D级,其余107例患者转为E级。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钉棒实施内固定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