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肺类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类癌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 分析我院1975至2007年外科治疗的59例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59例患者中男37例,女22例.年龄26~72岁,平均47.6岁.45例为中央型,13例为周围型, 位于气管1例.37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32例行镜下活检,13例术前明确诊断.本组患者均行外科治疗,根治性切除率93.2%.术后病理报告典型类癌41例,淋巴结转移率为9.8%;不典型类癌18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6.7%.本组38例随诊满5年以上,典型类癌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85.7%;不典型类癌5年生存率为53.8%.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支气管肺类癌最有效的方法.此病预后较好,其中典型类癌预后好于不典型类癌.放化疗的作用不肯定.  相似文献   

2.
缪璐璐  范云 《中国肿瘤》2011,20(12):918-922
支气管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小细胞肺癌.它们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均不同,文章就该类疾病现状、目前的诊断技术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肺类癌27例诊治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肺类癌较少见,且术前诊断较困难.本文总结肺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评价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981-2006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原发性肺类癌的临床资料,对其影像学及手术前后的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观察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病灶部位:周围型10例(37%),中央型17例(63%).原发肿瘤平均大小3.2 cm.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22%)有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20例,非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7例.其中Ⅰ期21例、Ⅱ期4例、Ⅲ期2例.术后加放化疗3例、单纯化疗2例.全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和68%.典型类癌的5年生存率为97%,而非典型类癌为65% (P= 0.021).有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6%和93%(P< 0.001).预后分析示病理类型和淋巴结是否有转移为有显著性意义的预后因素.结论:肺类癌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良好.多数肺类癌患者术后可获得长期生存,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病理类型和淋巴结是否累及.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特点、生物学特性,探讨合理的手术指征及更好的综合治疗方式.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1988年3月~2003年7月我院收治的8例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典型类癌7例,非典型类癌1例,均未发现类癌综合征.临床表现与肺癌比较缺乏特征性.影像学检查中心型5例,周围型3例;病灶位于主支气管者均引起狭窄,位于段支气管以下者表现为分叶状球形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患者均行完全手术切除加淋巴结清除术,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明确诊断.结论类癌属于神经内分泌癌,典型类癌恶性程度较低,非典型类癌恶性程度介于典型类癌和小细胞癌之间.典型类癌的治疗方式应采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即完全切除加淋巴结清除再加辅助化/放疗.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肺类癌采取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治疗,准确及时的病理诊断至关重要。本研究探讨肺类癌的病理特质,结合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转归预后,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支气管肺内发生的类癌手术标本3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系统研究病灶病理学表现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32例肺类癌患者中,典型类癌18例,不典型类癌14例;男女性别比为2.2:1;平均年龄(44±15)岁;近半数患者无症状;肿瘤最大径(3.1±1.3)cm;绝大多数为I期患者(84.4%,27/32),余IIa期2例,IIIa期2例,IV期1例;随访时间为5.2年-9.7年;其中典型类癌随访15例,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100%;不典型类癌随访12例,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92.9%;肺类癌病理组织学的特质是典型的神经内分泌形态伴细胞角蛋白阳性,嗜铬素A、突触素和CD56等神经内分泌指标的表达,Ki-67指数的高低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肺类癌的病理鉴别诊断应结合相关酶标染色,积极争取手术是适宜的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6.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占肺原发性肿瘤的25%,2015年WHO将其分为类癌、小细胞肺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弥漫性特发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和类癌微小瘤.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其生物学行为各异,治疗和预后也存在差异,因此明确病理类型对pNET的治疗至关重要,尤其是肺类癌.传统影像学在pNET的诊断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仅凭传统影像学提供的形态学信息,难以将不同的pNET进行区分.随着分子影像学的发展以及新型正电子显像剂的研发,正电子发射体层断层显像在pNET的早期诊断、肿瘤异质性分析、治疗方案选择及疗效预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肺类癌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与预后的影响因素,对12例肺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12例患者中2例伴有类癌综合征,2例术前经纤支镜确诊。术式包括肺叶切除9例,开胸探查1例,全肺切除2例,无手术期死亡和并发症。全组5年生存率为72.65%,类癌5年生存率为84.23%,不典型类癌为66.68%。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肺类癌属低度恶性肿瘤;影像学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光镜HE染色常可诊断,但嗜银染色及电镜确定特征性嗜银性神经内分泌颗粒是确诊的可靠标准;治疗应以保守性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尽量保留肺功能为手术原则;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肺癌。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肺类癌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与预后的影响因素,对12例肺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12例惠者中2例伴有类癌综合征,2例术前经纤支镜确诊。术式包括肺叶切除9例,开胸探查1例,全肺切除2例,无手术期死亡和并发症。全组5年生存率为72.65%.类癌5年生存率为84.23%,不典型类癌为66.68%。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肺类癌属低度恶性肿瘤;影像学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光镜HE染色常可诊断,但嗜银染色及电镜确定特征性嗜银性神经内分泌颗粒是确诊的可靠标准;治疗应以保守性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尽量保留肺功能为手术原则;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肺癌。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肺恶性肿瘤的20%,可分为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小细胞肺癌为支气管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的类型。支气管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细胞神经内分泌形态及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现就其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特征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促泌素(secretagogin ,SCGN)与传统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在小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诊断为小细胞癌的标本共39例,其中包括26例小细胞肺癌,13例食管小细胞癌。同时选取肺非典型类癌10例、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各5 例,食管非典型类癌3 例、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各5 例作为对照。所有标本均使用SCGN、PGP 9.5、CD56、NSE 、Syn 及CgA 进行SP两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97.4%(38/39)小细胞癌表达SCGN,在所有标记中的表达率最高,与NSE 、PGP 9.5 及CgA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SCGN 在肺和食管小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6/26)、92.3%(12/13),两者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余标记在肺和食管小细胞癌的表达率也无器官差异性(P>0.05)。 SCGN 在肺和食管非典型类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8/10)33.3%(1/3),与相应部位小细胞癌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余标记在肺非典型类癌与小细胞癌、食管非典型类癌与小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也均无统计差异(P>0.05)。 所有肺和食管的鳞状细胞癌、腺癌均不表达SCGN。结论:SCGN 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应用于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诊断,推荐选择SCGN、CD56和Syn 免疫标记组合。同时需要注意的是,SCGN 在肺和食管小细胞癌中的表达无器官差异性,且对小细胞癌与非典型类癌无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Wei S  Li X  Chen J  Zhou Q 《中国肺癌杂志》2011,14(9):733-738
支气管肺类癌是罕见的肺部肿瘤,总体生长缓慢、预后尚可。根据其临床特征往往可以推测支气管肺类癌的诊断和亚型并指导治疗。其中年轻、CT表现为中心型肿瘤且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病例,典型类癌的可能性较大。此亚型远处转移几率小,在手术治疗前除胸增强CT外可以不进行其它的常规术前分期检查。中心型肿瘤临床怀疑纵隔淋巴结累及或周围型肿瘤临床怀疑肺门纵隔淋巴结累及的病例,可能为不典型类癌。此亚型应做全面术前评估和分期。累及纵隔淋巴结的不典型类癌预后相对较差,应行多学科积极治疗。支气管肺类癌虽然其生物学特性不活跃,但均为恶性肿瘤,放化疗效果差,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彻底切除肿瘤、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的肺组织是此类肺肿瘤外科治疗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2.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惠清  李春海 《癌症》1993,12(4):331-333
应用抗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单克隆抗体,PAP免疫组化染色,对103例原发性肺癌(包括鳞癌31例,腺癌33例,腺鳞癌6例,大细胞癌4例,小细胞癌14例,类癌11例,肺泡细胞癌3例及透明细胞癌1例)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除类癌和小细胞癌外,GST—π在肺癌阳性率高达89.2%(68/78),18例肺良性病变和10例正常肺中,仅1例胎肺呈阳性表达,其余皆阴性。可见GST—π的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肺癌诊断,鉴别诊断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肺类癌的临床治疗特点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74年1 月至2005年8 月病例资料完整的肺类癌2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典型类癌15例,不典型类癌12例;无吸烟史12例,有吸烟史15例,其中吸烟指数<400 的2 例,≥400 者13例。临床表现以咳嗽、痰中带血为主;肺类癌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学分类无相关性(χ2=2.87,P=0.091),纤支镜活检22例,有明确病理诊断1 例;共24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分为根治性手术和保守性手术。21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其中3 例行全肺切除,18例单纯肺叶切除;保守性袖状切除术3 例。接受术后辅助性化疗或单纯化疗的患者,方案以顺铂或卡铂为主的二联或三联药物。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96.2% 、90.4% 和64.6% 。与肺类癌预后相关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分期(χ2=4.26,P=0.04)和淋巴结转移情况(χ2=4.22,P=0.040)。 结论:肺类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改变,纤支镜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低。肺类癌的预后较好,预后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术后辅助性化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地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近10年来老年人类癌谱的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近10年40例老年类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66例非老年类癌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老年人类癌最多见于肺(67.5%),其次为胃(12.5%)、直肠(7.5%).87.5%为男性,局部淋巴结转移率47.5%,远处脏器转移率7.5%.无类癌综合征发生,多原发癌发生率10.0%,手术切除率85.0%.结论近10年老年人类癌谱发生明显变化,最常见于肺,多为不典型类癌.类癌综合征少见,手术切除率高,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5.
肺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独特的肿瘤,来源于Kulchitsky细胞(嗜银细胞),约占肺肿瘤的25%,是由支气管树黏膜上皮及黏膜下腺体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发生的肺肿瘤.类型包括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晚期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效果差,预后差.我院针对多线治疗后病情再次进展的患者,尝试阿帕替尼姑息治疗,获得部分缓解,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hASH1(human achaete-scute homolog1)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肾上腺嗜铬细胞、甲状腺C细胞以及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早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明确正常肺组织和各型肺肿瘤中hASH1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肺神经内分泌标志物表达的相关性,初步探讨hASH1作为临床病理诊断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正常肺组织、肺炎性假瘤、肺神经内分泌癌(典型类癌、非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和肺非神经内分泌癌(鳞癌、腺癌、大细胞癌)中hASH1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Chromogranin A、Synaptophysin、CD56)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的方法检测肺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组织中hASH1的表达情况。结果hASH1在正常肺组织、肺炎性假瘤、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中不表达;hASH1在典型类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12.5%(2/16),在非典型类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5%(15/2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0%(6/10),在小细胞癌中的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收集197例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相关资料,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进行组织学分类研究并做临床分析.结果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为类癌、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小细胞癌,组织学形态明显不同,其临床预后亦不同.结论不同类型的肺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FLI-1、p63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腺癌及小细胞癌中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收集52例肺癌(鳞癌24例、腺癌18例、小细胞癌10例)及20例正常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plus法)进行FLI-1、p63抗体标记.结果 FLI-1抗体阳性细胞定位在细胞核,在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的阳性率分别为9.1%、5.9%和90.0%,肺小细胞癌分别与肺鳞癌及腺癌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FLI-1抗体诊断小细胞癌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92.8%;p63抗体阳性细胞定位在细胞核,在正常支气管黏膜、肺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阳性率分别为20.0%、91.7%、16.7%和80.0%,肺鳞癌与正常支气管上皮及腺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小细胞癌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FLI-1为诊断小细胞肺癌有用的抗体,p63在肺鳞状细胞癌及小细胞癌中表达上调,两者联合运用可以对肺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人肺癌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PAP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在84例肺癌的表达,并与23例肺非癌病变对照.结果发现,碱性、中性、非酸性GST很少在肺癌及肺非癌病变表达.酸性GST在鳞癌、腺癌、腺鳞癌、小细胞癌及类癌的阳性率分别为93.5%、66.7%、83.3%、7.1%、18.2%,而极少在肺非癌病变表达.故酸性GST可能是肺鳞癌、腺癌、腺鳞癌的标志酶,在与肺非癌病变的鉴别上为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0.
肺腺样囊性癌4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肺腺样囊性癌是肺癌中的少见类型,通常对其诊断及治疗认识不足.为了提高对肺腺样囊性癌的认识,本文对该病例进行了收集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例肺腺样囊性癌,对其病理免疫组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突变分析、诊断和治疗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主要发生在气道、EGFR及ALK突变少见、转移较晚、手术治疗效果好的一种疾病.结论 肺腺样囊性癌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可行放化疗,但靶向治疗机会不多,其预后较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