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么喜存  张权 《当代医学》2010,16(12):6-8
目的分析血管母细胞瘤MRI影像学特征,提高血管网状细胞瘤的MRI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MRI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结果肿瘤位于小脑半球17例,额叶1例,颞叶1例,小脑蚓部2例,肿瘤位于小脑并累及延髓、脊髓、松果体和桥脑小脑角各1例。囊性伴瘤壁结节肿瘤17例,单纯囊性6例,实质性肿瘤1例,混合性肿瘤1例。手术病理,12例囊性肿瘤伴瘤壁结节0.1~2cm;单发者21例,多发者3例,1例颞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合并多发性血管网状细胞的混合瘤。结论血管网状细胞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分析总结有助于提高对该病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颅窝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1995年10月~2005年12月间73例经显微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后颅窝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从影像学特点,诊断,显微手术治疗和术中注意事项等方面予以分析。所有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结果肿瘤常见发病年龄为20~45岁,常见发病部位是小脑半球。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全切除68例。术后死亡8例,其中4例位于延髓,3例位于小脑蚓部,1例位于小脑半球。2例全切除后复发。结论CT、MRI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必要手段,大囊及小结节异常对比强化是血管母细胞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实质型肿瘤和位于延髓的肿瘤手术风险大。  相似文献   

3.
孙飞  姜得华  安钢  黎军 《吉林医学》2010,(35):6438-6440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的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结果:发病年龄为20~57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头痛和共济失调为主,CT和MRI是主要的诊断方法。肿瘤位于小脑半球18例,小脑蚓部2例,囊性18例,实质性2例。治疗行瘤结节及实性肿瘤全切除16例,部分切除加放射治疗4例。20例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CT和MRI可以对小脑血管母细胞瘤作出定性、定位诊断,并可将其分型以利于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该肿瘤为良性肿瘤,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术后肿瘤残余可行放疗或γ刀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雷巍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3):207-208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MRI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分析其病理及分类演变。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髓母细胞瘤38例,32例同时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胺(Gd-DTPA)增强扫描。结果31例病灶位于小脑蚓部,7例位于小脑半球,18例伴转移,26例伴阻塞性脑积水。结论髓母细胞瘤发生于小脑,多位于蚓部,T2WI和FLAIR多呈等信号,MRI可很好地显示肿瘤的范围、继发改变和软脑膜及沿脑脊液的播散,结合发病年龄和部位可望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享10例经MRI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该组肿瘤发生于小脑半球7例,位于小脑蚓部1例,桥小脑角1例,右侧脑白质与颞叶交界处1例。大囊小结节型7例,其中1例位于幕上;单纯囊肿型2例,均位于小脑半球;实质型1例,位于桥小脑角区。结论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其诊断。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40岁。因头痛伴行走不稳 3月于 2 0 0 1年 1 0月1 6日入院。查体 :神志清楚 ,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 ,颈阻 (+) ,闭目难立征及其加强试验 (+) ,余检查 (- )。 CT:小脑蚓部见一约3.2× 3.9cm囊性占位 ,增强后于右后壁见一约 0 .5cm增强点。 MRI:小脑扁桃体向枕大孔下移约 1 .0 cm,颈段脊髓内见T1 呈低信号 ,T2 呈高信号 ,临床诊断 :(1 )小脑蚓部血管母细胞瘤 ,(2 )颈脊髓空洞症。于 2 0 0 1年 1 0月 2 3日行后颅窝探查 ,小脑蚓部血管母细胞瘤节除术。术中见枕鳞部颅骨增厚达 1 .5cm,纵行切开小脑蚓部 ,距皮质约 3 cm找到肿瘤 ,约 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特征,提高对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结果:11例患者肿瘤大小不等,呈实质性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肿瘤位于大脑半球者5例(额叶3例,顶叶1例,颞叶1例),位于后颅窝者6例(小脑半球3例,小脑蚓部1例,延髓背侧1例,桥小脑角区1例)。CT平扫肿瘤呈稍低或等密度;MRI 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9例瘤内或瘤周可见多发血管流空信号影;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明显强化,增强扫描有助于病灶检出和定性诊断。结论: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具有特征性,CT、MRI检查对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磁共振诊断,以提高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15例患者中病灶位于左侧小脑半球3例,右侧小脑半球5例,小脑蚓部6例,多发病灶1例,位于双侧小脑半球。影像上呈大囊小结节型10例,实质型4例,单纯囊性型1例。实质型肿瘤和壁结节与脑实质比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信号稍高于脑脊液,T2WI为均质性高信号。增强后实质性肿块和壁结节强化明显,囊性部分未见强化。结论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磁共振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其定位、定性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后颅窝常见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探讨外科治疗相关问题.方法 对96例行手术治疗的后颅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47例,小脑半球区19例,小脑蚓部12例,第四脑室8例,脑干3例,斜坡区2例,颈静脉孔区2例,天幕区2例,窦汇区1例.病理分类:听神经瘤35例;脑膜瘤7例;星形细胞肿瘤21例;髓母细胞瘤9例;室管膜瘤5例;血管网状细胞瘤5例;神经鞘瘤4例;转移瘤3例;胆脂瘤2例;血管脂肪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皮样囊肿、黑色素瘤和浆细胞瘤各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主要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小脑半球肿瘤主要采用枕下正中及旁正中入路;小脑蚓部肿瘤及第四脑室肿瘤主要采用枕下正中入路.77例达显微镜下全切,全切率80.2%;17例次全切除,占17.7%;2例仅行活检(脑干肿瘤).未全切的病例及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者均进行放射治疗,部分患者加辅助化疗.47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术后出现周围性面瘫者24例(51%),其中18例(75%)为一过性;后组颅神经损伤者19例,其中14例(74%)为一过性.脑脊液漏5例(6%),经保守治疗4例治愈,1例须行手术修补;术后瘤腔出血行血肿清除术者5例(6%);颅内感染者2例(3%),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围手术期死亡2例.随访6个月至5年,桥小脑角区肿瘤3例复发,均为听神经瘤;31例恶性肿瘤中有8例复发,其中星形细胞肿瘤6例,髓母细胞瘤2例.结论 手术切除为后颅窝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及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良性肿瘤,应尽可能手术全切,如有残留辅以伽玛刀、X刀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常需放疗、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脑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 搜集7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脑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资料,详细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5例肿瘤位于小脑半球,2例位于小脑蚓部.5例CT检查,4例平扫肿块表现为混杂等、低密度,1例呈均匀稍高密度.3例边界不清,周围可见水肿区;2例边界较清,周围可见少许水肿或不明显水肿;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显著强化.7例MRI检查,表现为T1WI呈等、稍低信号或混杂信号,T2WI及FLAIR上呈高信号,5例肿块内部或周围可见血管流空影,增强后肿瘤呈显著强化;DWI上均呈低信号;2例MRS可见低Cho和NAA峰,明显增高的Lip峰.结论 CT与MRI对小脑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髓母细胞瘤的MRI资料。结果:27例髓母细胞瘤中,位于小脑蚓部18例,小脑半球4例,第四脑室5例。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20例,呈不规则形7例。发生囊变18例,钙化或出血各2例。MRI扫描呈长T1或等T1、长或混杂T2信号。结论:MRI对髓母细胞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核磁共振(MRI)检查对胎儿脑室孔闭塞(Dandy-Walker)综合征检出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Dandy-Walker综合征的22例胎儿的资料,比较产前超声和MRI对Dandy-Walker综合征的检出诊断率,并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产前MRI检查对Dandy-Walker综合征和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检出正确诊断率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P<0.05);超声诊断Dandy-Walker综合征中10例均表现为小脑蚓部完全缺失,小脑半球呈现分开外展状态,第四脑室和后颅窝池相同并扩张,且两者相通。4例小脑下蚓部缺失或发育不良,侧冠状切面上可见蚓部缺失,两半球分开,小脑延髓池增宽。MRI诊断Dandy-Walker综合征中有6例出现小脑蚓部完全缺失,14例表现为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可见小脑半球分离,小脑延髓池与第四脑室相通,小脑延髓池及第四脑室增宽,后颅窝扩大,及天幕及窦汇抬高,幕上脑积水。其中MRI诊断合并胼胝体发育不良8例和透明隔缺如4例。结论MRI产前诊断Dandy-walker综合征优势更为明显,可更为清晰地显示胎儿小脑发育结构和生长情况,在超声检查基础上采用MRI进行补充检查,可进一步提高产前Dandy-walker综合征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磁共振成像(MR)特征。方法:收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5例小脑PA,对其MR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5例PA,其中小脑蚓部8例,小脑半球7例;4例PA为囊性,6例为囊实性,4例为实性,1例为实性伴微小囊变,增强后病灶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瘤周轻度水肿或无水肿。结论:PA的MR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可有一个初步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MR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MR表现。结果 17例中,位于额叶6例,颞叶4例,小脑半球3例,小脑蚓部、胼胝体、脑干及第四脑室各1例。MR中,病变信号与脑灰质相比,肿瘤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等低信号,其中1例周缘可见弧形高信号影,在T2WI及FLAIR中以高信号为主,部分瘤内可见小囊状或不规则更长的T1、T2信号区,1例可见液—液平,钙化在T1WI及T2WI中均为低信号影;注射Gd-DTPA增强扫描,3例呈小片状强化,4例病变内部见结节样强化,5例瘤周呈环状强化,线样强化3例,2例未强化,2例瘤周可见轻度水肿。结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提高对此肿瘤的术前正确诊断率,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小脑蚓部缺失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47例产前超声初步诊断为胎儿小脑蚓部缺失的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产前超声检查诊断的47例小脑蚓部缺失均与MRI诊断结果一致.其中17例为小脑蚓部完全缺失,合并其他畸形11例;30例为小脑蚓部部分缺失,合并其他畸形15例.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对小脑蚓部缺失及合并畸形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胎儿小脑蚓部缺失的有效筛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对儿童后颅窝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肿瘤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其中星形细胞肿瘤13例,髓母细胞瘤7例,室管膜瘤2例,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血管网状细胞瘤4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蛛网膜囊肿2例,上皮样囊肿2例,脑膜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结果:肿瘤位于小脑半球lO例,脑干9例,小脑蚓部8例,桥小脑角区4例,第四脑室3例,枕大池2例。肿瘤位于脑干外,但引起脑干受压变形9例。MRI所示肿瘤的生长部位与手术完全符合,MRI定性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91.3%。结论:MRI能准确地显示儿童后颅窝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儿童后颅窝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在成人后颅窝髓母细胞瘤(M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MB 12 例,所有病例均行MRI 平扫、增强扫描及DWI 检查, 6 例行3D-ASL检查。结果 小脑半球者6例(50%), 小脑蚓部者3例( 25% ),第四脑室者2例(16.7% ), 桥小脑角区者1 例(8.3% )。MRI表现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FLAIR序列呈等或稍高信号,实性成分DWI均为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11例肿瘤内或边缘见大小不等囊变或坏死区,1例肿瘤内见钙化,1例肿瘤内出现出血。大部分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6例ASL均呈低灌注,且肿瘤的CBF值与镜像侧CBF值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MRI常规扫描联合DWI和3D-ASL在成人后颅窝M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喉及喉咽部非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79年-2002年收治的10例喉、喉咽部非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原发灶位于喉部者8例,其中喉肉瘤5例,恶性淋巴瘤2例,髓外浆细胞瘤1例;位于喉咽部者2例,其中原发癌肉瘤1例,胃恶性淋巴瘤扩散1例.所有患者采用手术切除,辅以放疗和/或化疗.结果 1例失访,2例无瘤生存分别超过7年和8年,7例无瘤生存1年-6年后死亡.结论 喉、喉咽部非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少见,预后较差,诊断必须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肿瘤CT表现及其病理组织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肾上腺肿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对2000年~2006年诊治的35例肾上腺肿瘤病例进行分析,主要观察肾上腺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增强表现及与同侧肾上腺的关系,结合病理组织学表进行分析.结果:肾上腺腺瘤15例,髓样脂肪瘤2例,嗜铬细胞瘤5例,皮质癌3例,转移瘤8例,淋巴瘤1例;节细胞神经瘤1例.结论:CT可揭示大多数肾上腺肿瘤的病理基础,它们存在一定的影像表现特点,CT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肾上腺肿瘤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