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经化学改性在聚合物分子链上引入磺酸基,制得含磺酸基的共聚物。用IR、1 H-NMR和热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测定,并研究了其阻垢性能。结果表明:合成产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阻垢分散剂。  相似文献   

2.
用羟甲基化和醚化等方法制备了改性壳聚糖羟甲基壳聚糖和羟乙基乙基醚壳聚糖。在中性条件下它们溶解于水。实验显示,改性壳聚糖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和吸湿保湿性能。对织物进行的后整理实验发现,羟乙基乙基醚壳聚糖适用于对棉布的整理加工,羟甲基壳聚糖适用于对真丝绸的整理加工。经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性,且吸湿、透湿、染色性能较优。研究表明改性壳聚糖可作为优良的功能性天然“绿色”纺织品整理剂。  相似文献   

3.
对新型水处理剂聚天冬氨酸的合成,热稳定性及阻垢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工艺简单,热稳定性好,阻垢性能优异,投加量少,是一种可用于高温,高钙离子浓度水系统的水处理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4种用于外科手消毒剂进行杀菌性能实验,为临床外科手消毒剂的使用提供最佳的使用方法。方法:将4种外科手消毒剂采用纸片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进行杀菌实验。结果:安尔碘、丹尼尔对4种致病菌有杀菌效果;健之素碘、洁芙柔消毒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杀菌效果显著,对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无杀菌作用。结论:临床上在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时应将传统刷手消毒方式和免洗刷手方式联合使用,既可以扩大消毒剂的消毒抗菌范围,也可以由于免洗消毒剂中含有护肤因子保护了医护人员皮肤,更重要的是减少了使用一种消毒剂消毒不彻底带来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水为溶剂合成的阻垢功能高分子马来酸酐-丙烯酸-氮川三甲叉膦酸共聚物(PMAN)对CaCO3、CaSO4和Ca2(PO4)3合成水的阻垢效果.探讨了共聚物分散氧化铁的能力及药剂用量、温度、pH值、水体硬度对阻垢率的影响.共聚物的合成工艺及应用符合环保要求。其阻垢性能优于常用的阻垢剂.  相似文献   

6.
在制备纳米氧化高银分散液基础上,控制条件为真空干燥、干燥温度70℃、干燥时间3 h、浸泡保护剂DJ2004浓度8.0 g/L,通过控制洗涤和干燥过程,制得粒径为20~100 nm的含65%氧化高银的纳米颗粒.采用异养菌静态杀菌实验对纳米氧化高银与其他银系产品进行杀菌性能评价,研究表明所制得的纳米氧化高银颗粒具有更强的杀菌性能及抗氯离子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简单刮涂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涂覆改性的聚乙烯(PE)隔膜,并分析研究了GO的氧化程度对隔膜电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充放电实验、多硫化物透过性测试和交流阻抗等方法对GO及其改性隔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O改性隔膜可以抑制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并且既具有较高的氧化程度,又具有较高的导电性的GO-4改性隔膜的电学性能最优;引入该隔膜的锂硫电池在0.2 C条件下,首圈放电比容量为900.0 mA·h/g,高于未改性PE隔膜的763.2 mA·h/g。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二一溴异氰尿酸的活性成分、各种理化指标、杀菌、杀病毒性能、稳定性、腐蚀性和毒性等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9.
对聚天冬氨酸与氧化淀粉复配物的阻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配物的最佳配比浓度为:聚天冬氨酸与氧化淀粉各自的浓度均为1mg/L;复配物的阻垢性能较单纯的聚天冬氨酸有一定的提高,适用于高钙、高pH、高温的水系统中,并可在其中长时间停留;复配物使碳酸钙的晶格生长受到抑制,晶粒尺寸变小。  相似文献   

10.
廖娟  郭俊  费伟 《四川医学》2013,(12):1800-1802
目的 本文考查纳米银抗菌钛板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的抗菌性能,为其临床运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湿化学法和水相硅烷化的方法,将纳米银附着在纯钛表面,通过抗粘附实验和贴膜法定性和定量的考察其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性能.结果 扫描电镜所示经过改性后的钛表面所粘附的致病菌明显少于对照组,贴膜法显示纳米银改性钛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放线伴放线杆菌和中间普氏菌的抗菌率达到了90%以上.结论 经过纳米银改性后的钛片具有卓越的抗菌性能,为其临床运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槟榔中的总鞣质为纯化对象,比较8种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过程,筛选出适合吸附槟榔总鞣质的树脂,并探索总鞣质在所选树脂上的吸附和解吸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比色法测定总鞣质的含量,计算树脂的吸附量、吸附率和解吸率,利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槟榔中总鞣质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选择HPD-826大孔树脂,其对总鞣质的饱和吸附量为46.65 mg/g;HPD-826树脂对槟榔中总鞣质的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柱液中总鞣质质量浓度为4.30 mg/mL,上样液体积3.5 BV,上样流速2 BV/h,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液体积3 BV。结论 HPD-826型大孔树脂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性能与解吸效果,能很好地富集纯化槟榔中的总鞣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木麻黄鞣质的提取工艺,为其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溶剂对木麻黄鞣质进行提取及纯化。结果:以60%丙酮为溶剂进行提取,以乙酸乙酯为溶剂进行纯化,鞣质纯度可达到75%左右,且重复性较好。结论:本提取工艺鞣质提取率及纯度均达到一定水平。  相似文献   

13.
对目前市场流通的三种地榆[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长叶地榆S.officina- lis L.var. longifolia(Bert.) Yu et Li及细叶地榆S.tenuifolia Fisch.ex Link]与两种混 淆品[紫地榆Geranium strictipes R. Knuth与翻白叶(赤地榆) Potentilla fulgens Wall.]进 行薄层层析鉴别,并用高锰酸钾法对它们分别进行了鞣质含量测定。结果为该类药材的质量 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APS)、杨梅综合单宁(TA)作为共引发剂和交联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高伸长率水凝胶(TIC-gel)。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和浸泡尿素的方法研究了TA在TIC-gel中形成化学交联的机理。通过拉伸、压缩测试和流变学测试系统地分析了TIC-gel的力学性能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化学交联水凝胶(PAM-MBA-gel),利用TA制备的凝胶具有高伸长率(2 250%)和高韧性(3.51 MJ/m3)。利用这一新的形成交联的方法所得的凝胶即使在高浓度时也能形成均匀的结构,可以很好地分散应力,为TIC-gel的高伸长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影响人工培养条件下桦褐孔菌菌丝体水解鞣质积累的因素。方法以菌丝体干质量和水解鞣质的量为指标,对不同碳源、氮源、pH以及不同金属离子作用下的菌丝体干质量和水解鞣质的量进行测定。结果最适合桦褐孔菌积累水解鞣质的碳、氮源是葡萄糖和蛋白胨,最佳pH是5.5。Cu2 在0.8mmol/L,Co2 在1.6mmol/L,Zn2 在1.6mmol/L,Mn2 在1mmol/L,NH4 在4mmol/L时都能明显地促进水解鞣质的合成。结论以葡萄糖和蛋白胨为碳、氮源,pH为5.5的培养基有利于桦褐孔菌水解鞣质的积累。Cu2 ,Co2 ,Zn2 ,Mn2 添加到上述培养基中是进一步提高培养产物水解鞣质积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不同炮制方法对田基黄药材中总黄酮和鞣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田基黄不同炮制品中总黄酮、鞣质的质量分数,并对其炮制品进行薄层色谱比较研究。结果田基黄酒炙和醋炙后,黄酮与鞣质的质量分数较其他炮制品高。结论本方法操作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田基黄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鞣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徐勤 《华夏医学》2004,17(1):113-115
介绍当前鞣质研究的进展情况,对鞣质的各种结构类型、提取分离方法、含量测定方法及生理活性进行了总结与评述,重点对鞣质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肠内菌对藏药余甘子鞣质部位的代谢。方法采用人肠内菌与余甘子鞣质部位在厌氧条件下,37℃共温孵培养的方法进行代谢,代谢样品通过离心、甲醇沉淀蛋白后,运用HPLC-MSn法对代谢物进行定性分析,运用HPLC-UV法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并绘制时间含量曲线。结果余甘子鞣质部位在人肠内菌作用下用HPLC-MSn检测出13个成分,其中4个为代谢成分焦性没食子酸、甲基没食子酸、尿石素B和尿石素A;4个为原型成分没食子酸、柯里拉京、galloyl glucose、digalloyl glucose和5个待指认成分。样品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3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随人肠内菌代谢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结论余甘子鞣质部位可被人肠内菌代谢,代谢后其原型活性成分仍有保留,并且有新生成的抗癌活性成分出现。  相似文献   

19.
以恶性疟原虫融合抗原PfCP-2.9免疫兔血清为待测血清,将起始原虫率从1%降至0.2%~0.5%,采用2种方法作对比,即一组每24 h更换培养液、加入免疫血清,另一组72 h内不更换培养液也不加免疫血清试验方法.培养至72 h,涂片,油镜下计数,计算原虫感染率和抑制率.结果2组的抑制率相近,经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测定不同剂量抗原免疫血清的抑制率,结果显示抑制率与免疫血清中特异抗体滴度呈正相关,2种方法的结果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通过降低起始原虫率可将常规体外抑制实验由需每天换液改为72 h不换液.  相似文献   

20.
柿蒂总鞣质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柿蒂总鞣质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从柿蒂总鞣质提取物清除羟基自由基(·OH)、超氧离子自由基(O2·-),抑制脂质体过氧化活性及还原力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柿蒂总鞣质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对·OH的清除能力较强,对O2·-的清除能力较弱,能显著性抑制脂质过氧化。结论柿蒂总鞣质是一种抗氧化功能较好的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