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药物洗脱支架越来越多应用于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效果良好。但急诊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对比观察Firebird支架(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普通金属裸支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病例来自2006-01/2008-09洛阳150医院心内科。 对象:选择洛阳150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94例,男71例,女23例,年龄47~76岁。 方法:9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Firebird支架组:均在靶病变置入Firebird支架1或2枚;普通支架组:在靶病变置入金属裸支架1或2枚。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 结果:①94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Firebird支架组52例,共置入68枚药物涂层支架;普通支架组42例,共置入56枚普通支架。两组平均置入支架个数、手术成功率、支架置入并发症发生率、置入前置入后平均狭窄程度及操作时间等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选用的支架内径相比,Firebird支架明显偏小(P < 0.01);两组支架长度相比,Firebird支架显著偏长(P < 0.05)。②住院期间观察两组患者心肌酶峰值,TnI峰值,血管开通后2 h ST段下降幅度,左室功能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靶血管重建Firebird支架组1例,普通支架组2例,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各有2例患者死亡,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Firebird支架组和普通支架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1.3±4.2),(12.4±4.6)d,P > 0.05]。③出院后随访1~10个月,平均(6.5±2.4)个月,两组患者无心源性死亡、再梗死。普通支架组心绞痛发生率35.5%较Firebird支架组21.0%显著增高(P < 0.01)。Firebird支架组无心脏事件生存率95%;显著高于普通支架组78%(P < 0.01)。 结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与普通支架一样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和进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支架)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择2005-06/2007-01就诊于唐山工人医院心内科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且年龄 > 70岁患者共71 例, 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和实验知情同意。①采用计算机随机编码分成Cypher支架组37例和Firebird支架组34例。②行急诊介入治疗,共置入Cypher支架43枚,Firebird支架39枚。③随访6~9个月,观察比较置入两种支架后患者心绞痛再发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6~9 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测量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病变节段内最小管腔直径、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及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 结果:①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变血管特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情况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临床随访9个月61例,总随访率85.9%(61/71),其中Cypher支架组86.5%(32/37)、Firebird支架组85.3%(29/3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主要不良心脏事件:Cypher支架组15.6%, Firbird支架组17.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两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节段内最小管腔直径、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国产和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后临床效果有效,无特殊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问题,两种支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表明,支架内血栓直接影响了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近远期疗效。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时间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Firebird支架置入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选择置入Firebird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患者1 107例,分为阿司匹林+硫酸氯吡格雷3月以内、3~6个月、< 6~12个月组,记录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材料宿主反应。 结果与结论:实际随访例数为1 059例(共置入支架1 431枚),随访时间由7~59个月不等,临床随访率为95.7%。3月以内、3~6个月、< 6~12个月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分别为8.9%,7.7%,4.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组患者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或< 0.01),< 6~12个月组发生率最低。各组患者均未发生材料宿主反应。提示,国产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后延长口服氯吡格雷时间至12个月甚至更长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且不增加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TIMI危险评分对脑血管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09—2019-02经急诊收住院并诊断为脑血管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22例,按照TIMI危险评分分为低危组(0~3分)71例(32.0%)、中危组(4~6分)87例(39.2%)和高危组(7~14分)64例(28.8%)。患者术前均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抗血小板以及抗凝药物,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记录患者出院后1 a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分析不同组别间患者预后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TIMI危险评分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1 a内MACE发生率分别为2.8%(2/71)、5.7%(5/87)、15.6%(10/64),高危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MI危险评分对脑血管病合并STEMI患者PCI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和进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TM支架)置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择2005-03/2007-02就诊于赣州市立医院心内科及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21例,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进行临床观察,治疗过程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CypherTM支架组59例,Firebird支架组62例。比较两组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住院期间的临床结果;随访2~12个月,记录死亡率、靶血管重建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①121例患者支架置入均获得成功。62例梗死相关血管的62处病变置入64枚Firebird支架;另59支梗死相关血管的59处病变置入61枚CypherTM支架。②Firebird支架组1例术后第5天出现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再次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获得成功。CypherTM支架组1例术后64 d发生急性左心衰竭而死亡,1例术后5个月在院外猝死。③两组比较支架置入后造影结果和临床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对117例患者进行随访,CypherTM支架组死亡率、靶血管重建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4%、0%和3.4%;Firebird支架组死亡率、靶血管重建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1.6%和4.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是安全的,随访未发现管腔内出现血液及组织细胞的变化,无特殊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问题,与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相比较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夹层导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6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52例颈动脉夹层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入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血管内支架置入组(20例)和药物治疗组(32例); 分别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本情况,比较2组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脑卒中复发率等情况,并随访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 Rankin量表(mRS)评分及评估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内支架置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高于药物治疗组的18.6%,但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内支架置入组治疗7 d后的NIHSS评分为(2.5±3.2)分,90 d后随访mRS 0~2分患者占80%(16/20); 药物治疗组治疗7 d后的NIHSS评分为(5.4±3.5)分,90 d后随访mRS 0~2分患者占50%(16/32),2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改善颈动脉夹层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背景:大量临床实验已证明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中应用有较强的安全性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经皮冠状动脉置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 方法:纳入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61例,女47例,年龄37~81岁,平均(57.2±13.1)岁。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置入前后常规用药,观察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结果,6~12个月门诊及电话随访,以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为主要终点来判断临床事件。 结果与结论:支架置入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IMI分级为Ⅰ~Ⅱ级6例(5.6%),Ⅲ级102例(94.4%);支架置入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98.1%;支架置入后6,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7%和3.74%。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成功进行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随访资料,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并与未成功者对照分析。 方法:选择2003-06/2006-04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115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51例,稳定性心绞痛26例;男78例,女37例;平均年龄(61.9±8.6)岁。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血管闭塞者。81例成功开通闭塞冠状动脉并置入支架(开通组),34例闭塞冠状动脉未开通(未开通组)。冠状动脉支架均选用美国强生cordis金属裸支架,患者对实验和治疗均知情同意。经右股动脉径路按Judkins常规方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行闭塞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支架置入操作由同一手术组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3年,观察两组的临床不良事件(死亡、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和超声心动图(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期直径)的变化。 结果:参加实验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临床随访期间,开通组的心绞痛、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开通组[45%,68%;31%,53%;P < 0.05]。开通组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未开通组[(59.3±8.7)%,(54.5±9.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开通组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低于未开通组 [(48.2±5.3) mm,(53.6±6.1) 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的死亡率及再梗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可改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5月采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39例(40个动脉瘤)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单支架27例(单支架组),双支架12例(双支架组)。结果 39例共使用LVIS支架51枚,其中40枚支架释放时一次性完全打开,10枚释放支架后采用导管导丝按摩技术后完全打开,1枚支架打开不完全。单支架组和双支架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0% vs. 11.1%)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单支架组和双支架组有效栓塞率(92.6% vs. 91.7%)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DSA复查:单支架组和双支架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77.7% vs. 75.0%)及复发率(7.4% vs. 8.3%)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19例,1分15例,2分2例,3分3例。结论 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后循环颅内动脉瘤效果满意,短期影像学随访显示双支架辅助栓塞结果并不优于单支架组。  相似文献   

10.
背景: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有效防治措施,是国产和进口支架材料会有什么区别吗? 目的:比较新型国产EXCEL生物可降解聚合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进口Cypher永久聚合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59例冠状动脉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置入支架的不同分为两组进行比较观察:EXCEL支架组(n=130):置入新型国产生物可降解聚合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支架组(n=129):置入进口永久聚合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 结果与结论:256例患者完成随访,失访者3例,其中EXCEL支架组1例, Cypher支架组2例,失访率为1%。两组患者各有2例发生急性和亚急性血栓,Cypher支架组患者有3例发生晚期血栓。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随访期间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置入后18个月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生存率为98.8%,置入后亚急性血栓发生率1.56%。提示,EXCEL生物可降解聚合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Cypher永久聚合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方面的近期及远期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者均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目前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涂层支架进行讨论,进而探讨药物涂层支架对防治冠脉血管内再狭窄的作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3/2009)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3/2009),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从目前最常用的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和紫杉醇涂层支架防治冠脉血管内再狭窄的临床应用,讨论药物涂层支架在防治冠脉血管内再狭窄中的应用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结果:药物涂层支架可以很好地减少支架后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但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着贴壁不良、支架断裂等其他问题。 结论:药物涂层支架防治冠脉血管内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良好。但是药物涂层支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背景:药物释放动力学不理想、高分子载体引起的后期血栓和涂层完整性破坏等是目前药物洗脱支架面临的主要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改变支架上药物的装载方式,包括药物和载体的选择以及药物涂层的制备工艺。 目的:讨论目前药物洗脱支架的药物装载方式,探索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 Elsevier、ACS和Springerlink数据库中 2000-03/2010-01关于药物洗脱支架涂层的文章,在标题中以 “stent; drug; coating ”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药物洗脱支架涂层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初检得到445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药物洗脱支架涂层制备的31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目前研究的药物洗脱支架涂层按照药物与其载体间的结合方式可分为物理装载,静电吸附和化学键合。文章分别讨论了不同体系的药物、载体、涂层制备、释放动力学和降低再狭窄效果,指出不同的药物根据其自身的生物、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选择合适的载体和改变涂层制备工艺,从而达到相对理想的释放动力学。另外还展望了药物洗脱支架涂层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望为该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涂层制备;药物装载;药物载体;释放动力学;支架再狭窄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21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药物主要是通过支架表面的涂层实现其装载和释放,且使用的药物装载涂层材料多为高分子材料。但临床研究发现,高分子材料使用带来的后期血栓问题以及植入后基体表面涂层完整性不被破坏成为新的挑战。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复合涂层作为支架药物载体,在降低高分子的使用并实现药物缓释同时保持涂层弹性及涂层与基体间良好的粘结性。 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左旋多巴改性的二氧化硅-聚乙二醇涂层。以阿司匹林为示范药物,研究药物装载方式对释放动力学的影响。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涂层表面形貌,用紫外可见光谱测其释放动力学。 结果与结论:左旋多巴改性二氧化硅-聚乙二醇涂层与基体结合良好,克服了原涂层容易开裂、剥落的现象。溶胶凝胶过程中引入阿司匹林能够实现药物在40 h内缓慢线性释放,而通过浸泡扩散实现药物装载的涂层,1 h内释放出总装载量的75%,出现了药物爆释现象。实验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药物可控释性有机-无机复合涂层材料,左旋多巴A的黏结性和自交联性可以很好地解决涂层与基体黏结性差、涂层容易开裂弹性差等问题。在溶胶凝胶过程中同时装载的阿司匹林能够实现在基质中的线性释放,避免了爆释现象。  相似文献   

14.
Biodegradable stent coatings were recently introduced as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overcome sustaine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observed with permanent polymer-based drug-eluting stents. In a preliminary study, selected biodegradable or permanent polymer-based sirolimus-eluting stent (SES) formulations were screened for effectiveness in comparison to bare metal stents (BMS) at 28 days. Subsequently, the most favourable SES formulation was compared to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ES (Cypher?) at 28, 90 and 180 days to investigate the histopathologic response as well as tissue, blood and organ pharmacokinetics. Overlapping SES implantation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vascular healing at 28 days in this particular setting. SES with biodegradable poly (L-lactide) polymer (PLLA) or poly(lactide-co-glycolide) showed the most favourable outcome with regards to reductions in neointimal area in comparison to BMS at 28 days. The PLLA SES showed a similar reduction in neointimal area compared to Cypher? at 28 days, with significant greater reductions at 90 and 180 days (1.7 ± 0.7 mm2 vs. 3.1 ± 1.5 mm2, p=0.03 and 1.8 ± 1.2 mm2 vs. 3.0 ± 1.5 mm2, p=0.01, respectively). Sirolimus vascular tissue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ctable up to 90 days following implantation. Overlapping stented segments showed favourable histopathologic results with respect to fibrin deposition and endothelialisation at 28 days. In conclusion, the use of PLLA as drug-eluting matrix resulted in mil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the presence of effective sirolimus tissue concentrations. The greater efficacy observed at long-term follow-up in PLLA SES compared to Cypher? may be a multifactorial result of stent design, polymer biocompatibility and improved release kinetics.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btained using st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vascular diseases in pediatric patien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6-year period was undertaken evaluating clinical charts and imaging studie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stents because of neurovascular diseases.

Results

Nine patients were managed with 10 stents. Seven children were females. The median age was 11 years. There were four cases of broad neck cerebral aneurysms, a pseudoaneurysm of the cervic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 vertebro-jugular fistula, two patients with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stenosis affecting the cervical and supraclinoid segment, and a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 The only complication was a silent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PCoA) thrombosis in a PCoA aneurysm treated with two stents.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was given after the procedure to avoid in stent thrombosis.

Conclusion

Stents are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reatment of neurovascular diseases in children, but studies are needed in order to protocolize the use of antiplatelet drugs in children.
  相似文献   

16.
背景:虽然支架置入技术的发展为脑血管疾病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目的:阐述脑血管支架与宿主间的生物相容性,分析支架置入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管理方法。 方法:以 “脑血管病,支架,生物相容性,并发症”和“Cerebrovascular disease,stents,biocompatibility,complication” 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93-01/2010-11) 与脑血管支架生物相容性、支架置入治疗并发症相关的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重点对18 篇文章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与结论:脑血管支架临床应用较多的是颅内支架,由于血管的管径限制支架的直径,不同病变对支架直径的要求不同。支架置入并发症主要有腹膜后血肿,颈动脉窦反应,高灌注综合征,脑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在各种脑血管支架中,金属支架生物相容性较差,聚合物支架、涂层支架和药物支架生物相容性均好于金属支架,能有效的预防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治疗过程中进行充足的置入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严格遵循适应证,支架置入中仔细观察病情变化,置入后良好的监测和管理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背景:随着微导管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栓塞材料的改进,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颅颈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主要包括可脱球囊、弹簧圈、液体栓塞剂、覆膜支架。与其他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相比,覆膜支架有2个突出优点:有较高的完全闭塞率和较低的再通率。 目的:介绍国内主要应用的几种覆膜支架,以及覆膜支架治疗颅颈动脉瘤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覆膜支架,生物相容性,动脉瘤,颈动脉海绵窦瘘”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网1998-01/2010-12相关文章。纳入覆膜支架治疗颅颈血管病变方面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或Mata分析类文章。 结果与结论:现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的覆膜支架,主要采用的是美国Abbott公司推出的Jostent覆膜支架和上海微创公司生产的Willis覆膜支架。Jostent覆膜支架优点是生物相容性和扩展性较好,其多微孔结构可减少细胞扩散,阻止血小板聚集、炎性细胞移动,从而降低了继发性血栓及血管狭窄的概率;其缺点是在颅内动脉中应用的范围比较狭窄,动脉不能过于迂曲,弯曲角度不能过于锐利,病变附近不能有不可闭塞的穿支或分支。专为颅内血管设计的Willis覆膜支架的应用,彻底改变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传统理念,整个支架系统具有一定的柔顺性,有助于其通过颅内弯曲的血管系统,尤其是颈内动脉虹吸段,由于其操作简单,效果满意,为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摘要 背景: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和永久涂层药物支架均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由于支架架构、支架药物、药物载体上的差异,多个研究对两种支架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结果不完全一致。 目的:比较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和永久涂层药物支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结果,评价两类支架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差异。 方法:检索Medline(1966-01/2010-07)、Embase(1980-01/2010-07)、Cochrane library(2010-0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1990-01/2010-07)及相关参考文献,收集比较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的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的随机方法学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10个对照研究,共纳入4 391例患者,其中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组2 429例,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组1 9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支架置入后6~12个月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靶血管血运重建、心脏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明显小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组(P < 0.05)。提示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安全、有效,并不劣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且可能在减轻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后内膜过度增生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种类药物支架再内皮化和晚期血栓形成方面的差异及机制,探讨药物支架研发的方向。 方法:以“血管内支架,内皮化,药物支架,晚期血栓”为中文关键词;以“intravascular stent,re-endothelialization, drug eluting stent, late stent thrombus”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10-04相关文章。纳入与药物支架内皮化及晚期血栓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3篇文献为主重点讨论了不同种类药物支架的内皮化与晚期血栓形成差异及机制。 结果:不同种类的药物支架再内皮化存在差异,抗血管平滑肌增殖类药物支架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但由于其内皮化延迟可能导致晚期血栓的出现,影响其临床疗效和应用。其他种类药物支架的再狭窄率比抗血管平滑肌增殖药物支架高。解决药物支架内皮化不全是改善药物支架的一个中心。 结论:理想的涂层药物既能有效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又能使血管内皮良好覆盖支架,以防止晚期血栓的出现。 关键词:内皮化;晚期血栓;血管再狭窄;药物支架;血管内支架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9.0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