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它不仅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是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数中的20—30%(其中有80.46%的产后出血可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为了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我科在护理工作中对200例产妇产后24小时内的出血量作了仔细的测量观察.且已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后至产后2小时和产后2小时至产后24小时3个时期。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至今仍是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相似文献   

3.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其中以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出血最多,占产后24小时总出血量的69.27%,产后2小时内者占80.46%。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但影响产妇健康,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是产妇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产后出血大多数可以避免,故应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4.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失血量超过400毫升,或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即使未致孕产妇死亡,由于大量失血,也会导致贫血、感染、乳汁分泌不足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产妇及婴儿的健康,为了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和婴儿的健康,必须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必须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者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来势汹涌,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所以防治产后出血是产科医护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和护理,是我们产科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我科住院102例产后出血临床资料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4年1月~1997年3月收住81例产后出血产妇,现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产后出血81例,占总分娩数651例的12.4%。其中年龄最大42岁,最小21岁,平均30岁.初产妇76例,经产妇5例,有生育史33例。孕周最大42 2周,最小36 3周。阴道助产4例,自然分娩50例,剖宫产27例。1.2发生时间: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发生出血者18例,胎盘娩出后至产后2小时内发生者60例,第四产程即产后2~24小时内发生者3例.1.3出血量:本组产后出血量足少500ml,最多2000ml,平均702.7ml.其中500~ml者50例,800~ml者25例,1000~20…  相似文献   

7.
产后失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晚期产后失血是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产后大失血居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我院从2005年采用介入治疗产后大失血取得理想的效果。下列介绍不同原因的产后大失血,应用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病历。  相似文献   

8.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其中以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出血量最多,占产后24h总出血量的69.27%,产后2小时后占80.46%,产后出血约占因妊娠和分娩引起出血的母体死亡的25%,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45例产后大出血的病例出血原因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为了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我科对1500例产妇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护理。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1500例产妇,共发生产后出血13例,出血总量1000mL~1500mL5例,出血量500mL~1000mL8例  相似文献   

10.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我国居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位,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来势凶猛,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因此,护理人员要早发现、准确诊断,以精湛的急救技术为产妇的生命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1.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可在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后至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小时至产后24小时3个阶段,多发生在前2期。此时全部产程已基本结束,助产人员往往会产生一种“万事大吉”的疏忽麻癖思想,而事实上,此时最容易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作为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居首位,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的监测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产妇失血量超过400ml或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孕期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残留和凝血功能障碍。要确保产妇生命安全,必须降低产后出血率。关键措施在于规范助产技术,加强整个孕期及产程的监测与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是产科最常见和最危险的病症,目前仍是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采用聚血器及20世纪后产妇使用的特殊卫生巾,我们对产后出血量有了精确的测量,为了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提高助产技术,预防产后出血,现将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51例产后出血患者预防及护理工作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属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产后出血的产妇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不同而异,若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危及产妇生命,休克时间过长可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腺垂体功能减退-希恩综合症。我院2002年11月~2007年11月分娩总数为3892例,发生产后出血26例,经过积极的抢救和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二十四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以广大农村更为多见,现就我院发生的22例产后出血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产妇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产后出血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产妇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产后出血的特点是发生快,病情重,一旦发生预后严重,如抢救不及时可严重危及产妇生命.因此,及早给予产妇正确的治疗及预防护理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尤为重要.本研究选择我院自2007年12月起产妇72例,总结产后出血的原因,采取有效及时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l者,或胎儿娩出后2 h内阴道流血≥400 ml,称为产后出血,是危及产妇健康甚至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为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2008年4月~2010年4月我院住院阴道分娩2218例,发生产后出血76例,发生率3.4%。现探讨经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月~2003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总数为1364例,以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500ml为产后出血标准,出血量估计方法分为盆接法和称重法[1],发生产后出血30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胎儿娩出后,2 h内失血量超过400 ml或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称为产后出血[1].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要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必须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产科共收住院产妇2 333例,发生产后出血2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1.03%.产后出血量的测定均采用容积法.产后出血量500~999 ml 24例,无一例出血在1000 ml以上.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24例均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产后出血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在我国目前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收治产妇2 042例,发生产后出血72例,占3·53%。本文对72例产后出血情况进行总结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2例,年龄22~37岁,平均25·3岁。产式:剖宫产32例,经阴道分娩40例。有人工流产史51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5例,合并肝损害3例,妊娠期胆汁淤积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各1例。1·2诊断标准胎儿娩出2小时内产妇出血量≥400 m l,或胎儿娩出24小时内产妇出血量≥500 m l。出血量采用称重法和面积法计算,分娩后敷料重(湿重)-分娩前敷料重(干重)=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