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和常规放疗的剂量分布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和常规放疗的剂量分布.对40例首程放疗肺癌患者同时进行X线和CT模拟定位,每位患者设计3套治疗计划:即三维适形治疗计划、常规治疗计划和虚拟常规治疗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的分析来评价不同放疗方式对肿瘤的剂量分布和危及组织、器官的受照剂量差异.说明三维适形放疗能给予靶区均匀的剂量分布,并能有效地保护正常组织和器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6 MV和15 MV X射线对肺癌肺内肿瘤三维适形放疗肿瘤组织、危及器官及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1例肺癌肺内肿瘤患者,对每例患者分别采用6 MV和15 MV X射线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设计,同一患者的两个计划均使用相同的布野方案和剂量体积约束。比较两组计划的计划靶区、危及器官及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结果:6MV和15 MV两种能量X线三维适形放疗计划计划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适形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危及器官脊髓、食管、心脏,正常组织肺的剂量分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肺癌肺内肿瘤6 MV、15 MV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分布无明显差异,三维适形放疗能量用6 MV,不主张用15 MV。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肺癌肺内肿瘤三维适形放疗中各种正常肺体积定义,探讨合理的正常肺体积定义方法。方法:肺癌肺内病变患者CT定位,扫描范围包括全肺,将数据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TPS),勾画肿瘤靶区(GTV)、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将PTV外所有具备正常肺功能的肺组织定义为正常肺组织,设计制定计划一(P1);将GTV外所有具备正常肺功能的肺组织定义为正常肺组织,设计制定计划二(P2);将全肺组织定义为正常肺组织,设计制定计划三(P3)。P1、P2、P3的射野数、射野方向、权重,剂量分布等相同。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分析比较三个计划的V20、V30、Dmean等值。结果:P3的V20、V30、Dmean等比P2的稍大,均数没有显性差异(P﹥0.05);P1的V20、V30、Dmean等比P2的小,均数均有差异(P﹤0.05)。结论:P1掩盖了肺体积的损伤,尤其是肿瘤体积大时更为突出,容易产生严重肺损伤。P2反映了客观情况,可以引起医生高度警惕,避免严重肺损伤发生,建议将GTV外所有具备正常肺功能的肺组织定义为正常肺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图像配准技术实现肺癌自适应放疗中剂量的累加,并评价放疗计划中靶区、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相应的剂量学改变。方法:选取9例接受自适应调强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这些患者在经过20次分次治疗后,重新采集CT图像,运用变形图像配准技术将2次CT图像进行剂量累加,得到累加剂量以及相关计量学参数,然后比较自适应放疗及常规的调强放射的剂量学差异。结果:经自适应放疗,大体肿瘤体积(GTV)体积相对于放疗前平均缩小53.2%,靶区肿瘤受照剂量相对于常规调强放疗计划平均提高0.41 Gy;肺组织V_(20)、V_(30)分别平均降低2.17%、3.32%;心脏V_(30)平均降低1.14%,V_(40)降低2.98%;脊髓最大受照剂量降低1.21 Gy。结论:肺癌放疗过程中,自适应放疗相对于常规调强放疗能提高靶区受照剂量,有效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剂量,降低放疗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III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和调强放疗计划(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在靶区和危及器官上的剂量差异,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放射治疗技术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方法:选择16例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Pinnacle V9.2治疗计划系统分别为每例患者设计3DCRT和IMRT两组放疗计划,分析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标(Conformity Index,CI)和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以及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结果:IMRT和3D-CRT的靶区CI分别为0.97±0.02和0.91±0.04;HI分别为0.16±0.06和0.20±0.1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危及器官剂量参数,除肺组织V_5、V_(10)外,IMRT技术较3D-CRT技术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对于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IMRT技术能够在提高靶区剂量的均匀性和适形度的同时,有效降低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从而降低患者放疗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逆向三维适形(inverse 3D-CRT)和正向三维适形)forward3D-CRT)计划.方法:随机选择10例NSCLC患者,采用6 MVX射线对每例NSCLC进行逆向和正向3D-CRT的治疗计划设计,处方剂量为60 Gy/2 Gy/30次.所有计划都使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并用ADAC Pirmacle3计划系统提供的卷积/迭加(convolution/superposition)算法对两种放疗计划进行剂量计算,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DVH等指标.结果:逆向3D-CRT与正向3D-CRT放疗计划的等剂量线和DVH相近,两种计划设计方法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逆向3D-CRT和正向3D-CRT放疗计划中各危及器官(OARs)包括食管、心脏、正常肺组织的受照剂量基本相同.而前者的脊髓受量大大降低.结论:对于NSCLC,逆向3D-CRT放疗计划设计方法能够明显降低脊髓的受照剂量,并缩短了计划设计的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千伏锥形柬CT(KVCBCT)引导肺癌放疗人工图像配准法的重复性.方法 选择16例在我院行根治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每周行KVCBCT在线引导体位校正一次,获取患者KVCBCT影像.图像配准选择肺尖和椎体作为参考标记,在矢状位、冠状位和横断位等中心层面上配准患者KVCBCT影像和计划设计CT影像.比较同一名医生相隔一周两次配准,不同医生之间配准和医生与技术员之间配准结果的差异,用于评价KVCBCT引导肺癌放疗人工图像配准法的重复性.结果 同一位医生相隔一周两次配准同一幅KVCBCT影像与计划设计CT影像,配准结果在患者左右(LR)、头脚(SI)和前后(AP)三个方向上,差值大于3mm所占的比例分别为:O,13%和 6%.不同医生之间的配准结果在LR、SI和AP三个方向上,差值大于3mm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19%和14%.医生与技术员的配准结果在LR、SI和AP三个方向上差但大于3mm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27%和27%.结论 KVCBCT引导肺癌放疗人工图像配准法的重复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表现为不同医生,医生与技术员之间应用该方法的重复性较差.KVCBCT引导肺癌放疗的图像配准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基于Auto-Planning技术的自动肺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与物理师手动设计的常规VMA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研究Auto-Planning技术在肺癌VMAT计划中的优化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5例已完成全程放疗的肺癌病例,应用Pinnacle3 V9.10计划系统分别进行基于Auto-Planning的自动计划(AP-VMAT)和常规手动计划(M-VMAT)设计,分析比较两组不同计划的肿瘤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等剂量学参数。结果:两组计划的靶区覆盖度和危及器官限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AP-VMAT计划靶区最大剂量略高于M-VMAT,但剂量适形度指数明显优于M-VMAT。与M-VMAT计划相比,AP-VMAT有效降低了脊髓受到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双肺的V30、平均剂量以及心脏的V40、V30、平均剂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癌VMAT放疗计划,AP-VMAT能够满足临床要求,且比M-VMAT具有更优的靶区适形度,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脊髓、肺、心脏等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共面射野在中心型肺癌调强放疗中在降低双肺受照剂量、提高靶区剂量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10例中心型肺癌患者,每例患者分别建立5野调强计划和在5野基础上加一个非共面射野的6野调强计划。比较90%和95%处方剂量包的靶区体积,以及双肺V5、V1O、V20、V30。结果:应用非共面射野的调强计划对提高95%处方剂量包的靶区体积有统计学意义,对提高90%处方剂量包的靶区体积无统计学意义。对降低全肺V5、VIO、V20、V30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心型肺癌调强放疗中,非共面射野的应用于对提高靶区剂量,降低双肺剂量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逆向三维适形(inverse3D-CRT)和调强适形(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计划。方法:随机选择10例NSCLC患者,采用6MV X射线对每例NSCLC进行逆向3D-CRT和3组IMRT的治疗计划设计,处方剂量为60Gy/2Gy/30次。所有计划都使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并用ADACPinnacle3计划系统提供的卷积/迭加(convolution/superposition)算法对两种放疗计划进行剂量计算,比较靶区及正常肺组织的剂量分布(PTV95/V20比值)以及Dmax-Dmin等指标。结果:3组IMRT放疗计划的PTV95/V20比值分别比逆向3D-CRT增加1.08(P=0.014)、0.72(P=0.089)和0.42(P=0.318)。结论:与3D-CRT放疗技术相比较,IMRT技术在提高靶区适形度的同时降低了正常肺组织的受照体积,可在NSCLC的放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治疗计划(3DCRT)和调强治疗计划(IMRT),评价不同计划方案在剂量学上的差异性,确定患者选择合适的放射治疗方式。方法:对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制定三维适形治疗计划和调强计划,对它们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的保护进行评估。结果:IMRT治疗计划的以下指标优于相应的3DCRT计划:(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参数(Dmean、Dmin、Dnex)适形指数(CI);异质性指数(HI);平均肺剂量(MLD)、肺V10-V30及肺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率(NTCP);食管Dmean、V55及食管的早晚期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概率(NTCP);心脏V4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V5;食管V35;心脏的Dmean及NTCP;脊髓的Dmex及NTCP。结论:和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相比,调强计划能有效降低危及器官的高剂量区,尤其对靶区形状极不规则的肿瘤有了解决的方案,在保护正常组织器官方面显示出较明显的优势。为靶区剂量提升创造了空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肺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中,分析脊髓的实际受照射的物理剂量及相应的生物剂量。方法:利用TPS的测量工具测量脊髓PRV横截面的直径;利用TPS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剂量-体积直方表等工具计算脊髓的最小物理剂量、最大物理剂量及平均物理剂量;利用横断面的剂量分布计算脊髓的受照射物理剂量。研究分析脊髓受照射的物理剂量及相应的生物剂量。结果:脊髓PRV横截面的直径在16.0 mm~19.0 mm范围内;肺癌三维适形放疗脊髓接受的是非均匀照射,受照射脊髓的PRV横截面受照射剂量不相同,脊髓的受照射的物理剂量大于相应的生物剂量。结论:肺癌三维适形放疗脊髓的受照射剂量与其受照PRV横截面范围有关,受照射脊髓的PRV横截面受照射剂量不相同,脊髓最大剂量点的物理剂量,并不代表脊髓整个PRV横截面的受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肺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两种治疗方案之间的差异,以期减少正常组织损伤。方法:选择9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为每个病例设计两套治疗计划,计划1、计划2,每套计划均采用5个非等角共面野等中心照射,要求计划1和计划2在靶区(GTV、CTV)内的剂量分布是等同的,但每套计划的射野入射方向彼此不同。通过添加不同楔形角度的楔形板、调整射野人射的方向、权重等,使计划1与计划2满足临床要求。在治疗计划系统(TPS)中模拟,方案1:计划1与计划2独立照射,处方剂量皆为60Gy,每次2Gy;方案2:计划1与计划2每天轮照,处方剂量皆为30Gy,每次2Gy。将方案1与方案2比较。结果:两方案治疗计划GTV的Dmax、Dmin和Dmean的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HI、CI值的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Dmax、食管V50心脏V40,两肺V20,V5、Dmean的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方案2的肺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小于方案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方案2每天轮照,因卷入射野内的正常组织有一天以上的休息和对损伤的修复时间,在肿瘤剂量一定的情况下,可减少正常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乳腺癌传统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靶区剂量分布和心、肺组织接受的剂量。方法使用Eclipse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37例乳腺癌术后分别实施传统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比较两种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和心、肺组织的受量。结果处方剂量为5000cGy时,调强放疗的靶区剂量分布更理想,且心、肺组织受照射剂量和体积也明显少于适形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同步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耐受性和近期疗效。方法4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放疗组21例先采取常规前后野对穿照射,剂量40Gy后改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包括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25~30Gy/10~12次,总剂量为65~70Gy。同步放化疗组的放射治疗同单纯放疗组,化疗采用吉西他滨1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30mg/m^2·d,第1~3天静脉滴注,21d为1个化疗周期。化疗共4~6个周期。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步放化疗组1、2、3年生存率为66.7%、33.3%、23.8%,单纯放疗组1、2、3年生存率为38.1%、14.3%、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除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GP方案同步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耐受性良好。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肺癌固定剂量率旋转调强放疗(IMAT)计划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的剂量学分析,为临床应用中肺癌VMAT放疗剂量率方式的选取提供参考。 方法:取11例肺癌患者,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设计IMAT和VMAT计划,比较其剂量学、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的差异。 结果:(1)11例肺癌患者的双弧IMAT和VMAT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IMAT和VMAT计划的靶区最小剂量D98%、最大剂量D2%、平均剂量(Dmean)、靶区均匀性指数、靶区适形度指数相近,无明显差异。靶区覆盖率VMAT计划好于IMAT计划。(2)危及器官受量:全肺的V5、V10、V20、Dmean和心脏的V20,VMAT计划比IMAT计划低。全肺的V30、心脏的V30、脊髓的最大剂量D1%,两种计划之间无明显差异。(3)正常组织在低剂量部分V5、V10、V15和Dmean,VMAT计划低于IMAT计划;V20、V25两种计划无明显差异;接近处方剂量部分V30、V35、V40,VMAT计划高于IMAT计划。(4)出束时间和MU:VMAT计划相比于IMAT计划,治疗出束时间大大减少,VMAT计划出束时间仅为IMAT计划出束时间的62%。两者的MU无明显差异。(5)两种计划的剂量验证通过率均大于95%,达到98.72%以上,能满足治疗要求。VMAT计划的剂量验证通过率略低于IMAT计划,相差约0.44%。 结论:VMAT技术相较于IMAT技术,其计划调制能力更强,可得到更优的靶区剂量分布,提高治疗效率,可以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尤其是减少肺的低剂量照射体积。因此,在肺癌的旋转调强放射治疗中,VMAT技术相较于IMAT技术存在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单纯放射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70岁以上早期(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单纯放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死亡原因。方法选择1992年至2003年48例70岁以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为男性,年龄70~94岁,平均年龄78岁。Ⅰ期患者38例,Ⅱ期10例。既往有肺部阻塞性疾病26例,心血管疾病18例.糖尿病18例,脑血管疾病2例.共有15例(31.3%)患者同时合并两种或以上疾病。全部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照射剂量60~66Gv(平均64Gy)/30~33次,常规分割照射2Gy/次。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8.3%。存活时间3~90个月(平均30.5个月),1、2、3年存活率分别为56.3%、45.8%、39.6%,平均疾病专项生存时间34.0个月,1、2、3年疾病专项生存率分别为62.6%、53.0%、45.8%。6例(12.5%)老年患者在放射治疗结束后3~6个月出现局灶性放射性肺炎,27例(56.3%)患者出现2级以下自限性的放射性食管反应。死亡的30例患者中,16例(53.3%)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9例(30.0%)死于肿瘤局部复发或广泛转移;3例(10.0%)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例(3.3%)死于消化道大出血:1例(3.3%)死于甲状腺未分化癌。结论单纯放射治疗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可靠且毒副反应较小.并且不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对于高龄患者尤其是对于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的高龄患者是很好的选择。从死亡原因分析.肺部感染仍是致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