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GBP)预防长春新碱致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方法将雌性KM小鼠80只随机分为4组(n=20):空白对照组(NS组)、疼痛模型对照组(Pc组)、小剂量GBP实验组(S组)和大剂量GBP实验组(L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长春新碱、长春新碱+小剂量GBP及长春新碱+大剂量GBP。观察给药前后小鼠全身情况改变、热痛反应改变及给药后坐骨神经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①全身情况:L组小鼠体重与Pc组比较,体重较为正常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热痛反应:与给药前基础值和NS组比较,Pc组热痛反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组比较,L组给药后热痛反应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织形态学改变:Pc组坐骨神经明显退行性变,神经细胞有脱髓鞘改变,部分施万细胞结构破坏,L组神经细胞均有神经结构改变,但程度比Pc组轻。结论加巴喷丁对预防长春新碱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吗啡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家兔的镇痛作用及对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影响.方法 对25只家兔进行坐骨神经结扎并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1周后选取建模成功的2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NS)、吗啡组(M)、加巴喷丁组(G)和加巴喷丁联合吗啡组(MG),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处理.观察给药前后家兔的行为学改变,并测定给药前后神经递质5-HT、NE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家兔的行为学改变:给药后M、G、MG 3组家兔自发痛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MG组早于G组,G组早于M组,NS组则无明显改变.②神经递质改变:给药后M、G、MG 3组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MG组降低早于M组和G组,NS组则无明显改变.③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给药后M、G、MG 3组均低于治疗前,且MG组降低早于M组、G组,NS组则无明显降低.结论 加巴喷丁联合吗啡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家兔具有较好的协同镇痛作用,优于单用吗啡和加巴喷丁,同时能够降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吗啡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晚期癌症伴疼痛的患者,VAS评分≥6分,年龄32-69岁,随机分为M组、G组、MG组三组,分别给予吗啡,加巴喷丁,加巴喷丁+吗啡,直至疼痛缓解(VAS≤3分),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程度、吗啡用药量、生活质量和副作用,并检测疼痛介质的改变.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有不同程度的缓解,MG组的患者疼痛减轻程度要大于M组(P<0.05)和G组(P<0.05);MG组的吗啡消耗量比M组少;各组的疼痛介质在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MG组的副作用少于M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吗啡能有效控制癌痛,可以减少吗啡的用量及其副作用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方法,35例晚期恶性肿瘤伴疼痛的患者,年龄32~69岁,随机分为3组:吗啡组(M组)11例,加巴喷丁组(G组)13例,加巴喷丁+吗啡组(GM组)11例。达到疼痛缓解时(VAS评分≤3分)维持给药直至观察终点,然后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程度、吗啡日均消耗量、生活质量和毒副反应,并检测疼痛介质(5 HT、NE)和免疫功能各指标(IgA、IgM、IgG;CD4、CD8、NK细胞)的改变。结果 (1)疼痛程度的改变大小:与治疗前相比,3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GM组大于M组(P<0.05)和G组(P<0.05);(2)吗啡消耗量:GM组比M组少(P<0.05);(3)疼痛介质检测值:3组在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4)毒副反应:GM组较M组和G组轻;(5)生活质量:GM组较M组和G组明显提高;(6)免疫功能指标:3组各项免疫指标在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加巴喷丁联合吗啡能有效地控制癌痛,减少吗啡的用量及其副反应,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长春新碱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胶质细胞是否活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腹腔内重复注射长春新碱建立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脑及脊髓中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活化标志物GFAP和OX-42的表达。RT-PCR测定IL-1β和GDNF mRNA在脊髓腰段的表达。结果 给药大鼠分别在第8天和第5天出现机械痛闽降低和热痛耐受时间降低。给药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及脊髓灰质中见明显胶质细胞的活化。给药组较对照组IL-1β表达增加,GDNF表达减少。结论 胶质细胞在长春新碱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明显活化。IL-1β及GDNF与长春新碱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小剂量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度慢性癌痛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满意度.将43例中度癌痛患者,根据既往使用的镇痛药决定芬太尼初始剂量并分为2组.A组(2.5 mg)28例已口服弱阿片药物;B组(1.25 mg)15例使用非阿片类药镇痛但效果差.观察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改善、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结果使用芬太尼贴剂后疼痛缓解率100%(Ⅲ度58.1%+Ⅳ度41.9%),最终滴定剂量≤25 μg/h,A组60.7%,B组86.6%,两组之间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尤以睡眠和食欲改善最为显著.不良反应为轻度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便秘等.自身对比显示,使用芬太尼贴剂较使用弱阿片药物满意度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小剂量芬太尼透皮贴剂可作为治疗中度慢性癌痛的首选方法之一.肿瘤防治杂志,2004,11(10)1099-110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脊髓p-内啡肽是否参与大麻素2型(cannabinoid type 2 receptor,CB2)受体调节的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吗啡耐受.方法 采用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注射到大鼠右后侧脚掌趾部建立癌痛模型.荷瘤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按需要分别接受鞘内注射CB2受体激动剂、拮抗剂、皮下吗啡注射或联合给药,每天早晚两次,持续8d.每天早上给药后30 min应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平板实验评估大鼠的机械性疼痛阈值和热刺激回缩潜伏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ab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脊髓β-内啡肽表达水平.结果 慢性吗啡治疗可降低荷瘤大鼠机械性疼痛阈值和热疼痛阈值.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慢性吗啡治疗可下调脊髓β-内啡肽表达水平[(5.24±1.41)ng vs (12.46±3.50) ng,P<0.01].共同给予非镇痛剂量的CB2受体激动剂8d可明显抑制吗啡所引起的机械性疼痛[(19.33±3.36)g vs (9.5±1.07)g,P<0.01]和降低热疼痛阈值[(21.83±2.89)s vs (9.5±2.01)s,P<0.01],同时抑制脊髓β-内啡肽表达下调[(10.11±2.08) ngvs(5.24±1.41) ng,P<0.05].结论 鞘内注射非镇痛剂量的CB2受体激动剂可能通过抑制吗啡诱导的脊髓β-内啡肽表达下调而调节癌痛吗啡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使用神经妥乐平+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VAS评分>4分的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86例,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每组均43例.对照组予以安慰剂+羟考酮控释片的治疗方案,试验组则实施神经妥平乐+羟考酮控释片的治疗措施.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SAS评分、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治疗7d及14 d后爆发痛发作情况及羟考酮控释片服用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VAS评分为(0.96±1.08)分、SAS评分为(36.69 ±8.4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1±1.29)分、(48.56±10.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整体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9%),组间对比有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治疗14 d时,试验组爆发痛发作次数为(1.72±0.95)次/d、羟考酮控释片日均服用量为(80.76±20.79) mg/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21±1.24)次/d、(101.99±23.56)mg/d],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妥乐平联合羟考酮控释片联合治疗,可缓解肿瘤患者的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直肠给药与口服给药两种途径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勉县医院肿瘤血液科治疗的68例癌症伴有中、重度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直肠给药,对照组采用口服给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缓解疼痛的疗效、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用药后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5.3%和88.2%,两组1 h、12 h、1周、2周的NRS评分及疼痛缓解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KPS的改善率分别为91.2%和88.2%,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便秘发生率(17.6%)和恶心呕吐发生率(11.8%)明显低于对照组(41.2%和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重度癌痛患者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经直肠途径给药与口服给药相比,具有相同的镇痛效果,但便秘和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晚期癌症患者放化疗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1例中晚期癌症患者分成A组20例(硫酸吗啡缓释片组)、B组20例(加巴喷丁组)、C组21例(加巴喷丁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组),观察3组患者镇痛治疗后的疼痛评分(NRS)、不良反应、睡眠质量(QS)和镇痛药物治疗总费用等。结果 3组患者镇痛治疗后的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Q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药物治疗总费用比较,B组显著少于A组和C组;C组少于A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能安全有效地用于中晚期癌症患者放化疗后疼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