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分为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总体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确保临床安全,促进患者康复,明显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田增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563-3563
我科2010-01-2011-12为102例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采取口服芝麻油对术后便秘进行预防性干预,效果良好,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0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实验组:男30例,女21例,平均年龄79.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3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8例,行左侧髋关节置换术18例,行右侧髋关节置换术33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更适合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7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与传统的手术切开内固定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内固定法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优良率仅为59.1%,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良率为96.0%,全髋关节置换组优良率为94.1%,置换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P〈0.05)。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与全髋关节置换组优良率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解决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问题,还可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分别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传统的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开始康复训练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和开始康复训练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髋关节功能评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护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感染、脱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护理措施,提出自己对主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结果:本组病例中感染2例,深静脉血栓5例,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全部痊愈。无一例发生脱位。结论:严格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正确指导术后锻炼和细心观察患者全身情况是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临床上因骨质疏松、跌倒外伤而致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较为常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最佳治疗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达40%~60%。轻者可致下肢血栓形成后遗症,重者可发生肺栓塞或脑栓塞,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后果严重[2]。作者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进行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杰敏  黄素碧  陈柯 《护理研究》2014,(15):1867-1868
<正>股骨粗隆间骨折为高龄老人常见骨折,手术治疗一般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切口感染为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则是提高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率的一个关键因素。我院2012年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6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通过加强预防切口感染的一系列护理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8.
王俊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8988-898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5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性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及对症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护理,康复锻炼等。结果 55例患者治愈效果明显,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全面细致的综合护理能明显减少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康复护理。方法对59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术期康复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9例患者住院时间16~18 d,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髋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不痛者49例,髋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的3/4、微痛9例,髋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的1/2、疼痛明显1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康复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马辕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2823-2824
Pinder和Dumin于1981年首先介绍了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取得早期功能恢复的疗效[1];Green和Moore等也于1987年报告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的粗隆间骨折,提出在有严重骨质疏松与粉碎骨折时,可采用这一方法.此后国内多家也陆续报道了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取得了良好疗效.由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其特殊性,本文拟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