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剂量学研究及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中靶区和周围组织器官的剂量分布,观察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对63例初治鼻咽癌采用CT模拟定位,为每例患者制定2套放疗计划,即调强放疗计划和半开准直器常规放疗计划.63例患者非随机分为2组,调强组28例进行调强放射治疗,常规组35例进行常规放射治疗.结果:在IMRT和常规计划中,对肿瘤区(GTV)的靶区覆盖率(V95)分别为99.55%和98.41%,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于临床靶区(CTV1)的靶区覆盖率(V95)分别为98.51%和87.26%,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淋巴结靶区的靶区(CTV2)覆盖率(V95)分别为98.71%和77.6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靶区(CTV1)和颈淋巴结靶区(CTV2)IMRT的V95优于常规放疗.对串联器官IMRT计划和常规计划均能比较好的保护脊髓、脑干和视交叉,对并联器官IMRT计划中腮腺和下颌骨受照剂量显著低于常规计划.调强组与常规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6.4%和97.1%,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疗6个月后调强组口干症状明显轻于常规组.结论:调强放疗可以使各个靶区得到足够、均匀的剂量分布,周围正常组织得到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3.
宫颈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时,疗程中膀胱体积不一致会造成靶区和危及器官实际剂量分布与计划设计预期结果的误差。为减小膀胱体积变化对放射治疗的影响,需采取干预措施。文章就宫颈癌患者IMRT中膀胱体积变化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目前采用口头协议、锥形束CT、超声膀胱测容仪和自适应放射治疗等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宫颈癌患者IMRT疗程中膀胱的体积变化会造成计划预期的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与实际治疗获得的结果存在差异,临床放射治疗实践中应密切关注并根据放射治疗单位自身条件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装逆向调强放射治疗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的技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例I-Ⅲ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例。Ib期2例,Ⅱa期4例,Ⅱb期12例,Ⅲa期2例。病理分型:鳞癌16例,腺癌4例。以上诊断均经过病理学证实。平均年龄55.67岁(32岁一65岁)。A组病例行后装逆向调强放射治疗,采用InversePlanningSimulatedAnnealing(IPSA)技术进行剂量优化设计,B组病例行三维适形后装放射治疗。A、B组患者均采用3根施源器.进行腔内照射并同步箱式四野等中心外照射,剂量为46Gy/23次。依据曼彻斯特剂量学系统,给予A点(宫口上2cm,宫腔中轴线左右旁开2em处为A点位置)处方剂量6Gy肷,照射次数5次,2次/周。对比分析A、B两组患者的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受量,放射性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靶区剂量适形度和均匀性均好于B组患者。患者0.5年~1.0年的肿瘤局部和区域控制率:A组患者分别为96%(95%CI,85%~99%)和95%(95%CI,81%~99%)。B组患者局分别为93%(95%CI,85%-99%)和92%(95%CI,81%-99%)。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受量:A组患者的直肠、膀胱最大受量比B组患者小约35%。A组患者的直肠、膀胱75%处方剂量受照体积v。约只为B组患者的二分之一。放射性并发症:RTOG1级反应:A组患者为1例,B组患者为6例。RTOG2级反应:A组患者为0例,B组患者为3例。RTOG3级反应:A组患者为0例,B组患者为1例。近期疗效:在A、B组患者放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几乎所有患者的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效率(CR+PR)均为92%以上。结论:后装逆向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具有近期疗效明显,靶区剂量适形度、均匀性好,危及器官受量低,放射性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妇科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螺旋断层调强放疗(IMRT)计划设计方法(对骨髓进行单独限量的BMS-IMRT,未对骨髓进行单独限量的IMRT)的异同点,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外照射血液毒性发生几率降低的可行性。方法:对9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模拟CT增强扫描,在ADAC Pinnacle3 V9.2计划系统内勾画临床靶体积(CTV),CTV均匀外扩1.0 cm生成计划靶体积(PTV),同时勾画小肠、直肠、膀胱、骨髓。进而设计出BMS-IMRT和IMRT的2种治疗计划,计划靶区处方剂量为45Gy,单次1.8 Gy,计划要求95%计划靶区体积被处方剂量线包绕。采用Hi Art4.1.1治疗计划系统提供的卷积/迭加算法对两种放疗技术的治疗计划进行剂量计算,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结果: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均匀性和适形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BMS-IMRT的适形度略优于IMRT计划,骨髓限量计划中的V5、V10、V20等剂量学参数分别较骨髓未限量计划中的相应参数降低0.06%、17.33%、22.19%、13.85%、16.46%,除小肠V30、膀胱V30、V40外,其它危及器官的受量差别不大。结论:对于宫颈癌术后接受TOMO放疗患者,设计治疗计划时对骨髓采取限量措施有可能降低血液毒性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宫颈癌盆腔照射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 HT)计划与七野-静态调强放疗(7F-IMRT)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0月行HT治疗的25例宫颈癌患者,均采用俯卧位,憋尿状态。分别进行HT和7F-IMRT两种计划设计,比较两种计划模式之间靶区和危及器官之间的剂量学参数及机器输出跳数。 结果:(1)计划靶区(PTV):HT组CI和HI均优于7F-IMRT组,具有统计学差异(0.898±0.017 vs 0.834±0.013, P<0.001;0.062±0.012 vs 0.109±0.019, P<0.001);HT组PTV的D1、D2均低于7F-IMRT组(P<0.001),Dmean、D98、D95均较7F-IMRT组高(P=0.048, P<0.001, P=0.015)。(2)对于正常组织,HT组小肠、结肠、直肠和膀胱的Dmax、Dmean、V30、V40以及直肠V50均显著低于7F-IMRT组(P<0.001, P<0.001, P<0.001, P=0.001, P=0.006),其余V50略低,无统计学差异(P=0.130);HT组双侧股骨头V25、D5、Dmean、Dmax也显著低于7F-IMRT组(P<0.001);但是,HT组的机器输出量明显高于7F-IMRT组。 结论:HT计划在适形度、均匀性及周围正常组织保护上显著优于7F-IMRT计划,在充分保证靶区剂量的同时又不增加患者放疗毒副反应;但其机器输出量高于7F-IMRT计划,对射束的利用率不高。在后续治疗实施过程中,HT系统作为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确保每次治疗过程中的精准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简化调强放疗技术(sIMRT)在直肠癌术后放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的技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5例接受腹前切除术(Dixon手术1后同步放化疗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分别设计3野3DCRT计划、5野IMRT计划、5野slMRT计划。处方剂量为50Gy,2Gy/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三种计划的靶区平均剂量、适形度指数和危及器官:膀胱、小肠、股骨头的最大剂量,V40,V50。通过测量治疗实施时间比较不同照射技术的治疗时间。结果:三种计划的靶区平均剂量相差不大。靶区的适形程度IMRT〉sIMRT〉3DCRT;危及器官:对于膀胱,最大剂量差异不大。V40:IMRT〈slMRT〈3DCRT。V50:sIMRT计划明显优于3DCRT计划,且与IMRT计划相似;对于小肠,最大剂量无明显差异。V40:三者相差不大。V50:sIMRT与IMRT计划均优于3DCRT计划;对于左、右股骨头,最大剂量的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V40:sIMRT计划优于3DCRT计划,稍逊于IMRT计划。V50三个计划无差异。机器跳数:sIMRT〈3DCRT〈IMRT;子野个数:slMRT计划小于IMRT计划.约只为IMRT计划的三分之一:治疗时间:sIMRT计划大约只有IMRT计划的二分之一,与3DCRT计划相差很小。结论:sIMRT技术为直肠癌术后放疗提供了一个性价比高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比较3种不同射野方法在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情况.方法 选择30例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年龄37~68岁,中位年龄54岁.对所有病例进行3种不同射野方法计划设计,分别为5野调强放射治疗(5FIMRT)、7野调强放射治疗(7FIMRT)、单弧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处方剂量均设计为45 Gy/...  相似文献   

9.
目的:千伏级锥形束 CT(CBCT)获取分次间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摆位误差,分析分次间摆位误差对靶区累积剂量偏差的影响。方法:选取61例宫颈癌术后行调强放疗的患者,全程916次CBCT获取摆位误差,将误差值输入治疗计划系统中,由分次间摆位误差剂量叠加得到累积摆位误差剂量,通过偏差公式与标准计划剂量计算偏差百分比。结果:摆位误差x、y、z方向的偏差和偏移等中心距离分别为0.04(-0.16, 0.25)、-0.05(-0.37, 0.28)、0.10(-0.06, 0.24)和0.55(0.38, 0.78) cm。临床靶区除CTV的HIsum-HIplan和CTV1 的Dsum_D50-Dplan_D50与HIsum-HIplan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临床靶区的配对检验均有统计学差异。计划靶区除PGTVnd的Dsum_median-Dplan_median、Dsum_mean-Dplan_mean、Dsum_D50-Dplan_D50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计划靶区均有统计学差异。累积摆位误差剂量与标准计划剂量分布对比呈现负偏态分布,峰度降低。GTVnd、CTV、CTV1、CTVn、CTV_all与PGTVnd、PTV、PTV1、PTVn、PTV_all剂量偏差均呈降低,计划靶区的累积剂量偏差比临床靶区偏差明显增大。Dmin偏差、D98偏差、D95偏差偏离最大,Dmax偏差、D5偏差、D2偏差变化次之,Dmedian偏差、Dmean偏差、D50偏差变化最小,反S型DVH曲线向左偏移,斜率增大。临床靶区HI偏差均上升。结论: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对靶区累积剂量影响存在统计差异性,靶区累积剂量降低、均匀性变劣。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在每次治疗前需进行CBCT位置校准以保证靶区各结构剂量准确性。在放疗计划设计时考虑增加CBCT次数带来额外剂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美国瓦里安公司商品名为RapidArc)与9野固定野调强(IMRT)两种放射治疗技术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采用两种治疗技术对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设计计划,处方剂量设置为46ay/23次.危及器官限量参考临床常规要求,靶区接受标准为95%处方剂量要包绕97%以上靶区体积。比较两种技术的剂量体积直方图、治疗时间、机器跳数、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差异。结果:RapidArc技术靶区平均剂量略高于9IMRT技术.且具有统计学意义,靶区均匀性、适形度、危及器官受量相比9IMRT技术,虽然都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RapidArc技术机器跳数较9IMRT减少63.6%,平均治疗时间节省70%。结论:RapidArc技术在剂量学分布上与9IMRT技术相当或略有优势,治疗时间及机器跳数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初治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各级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学特点,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住院的40例初诊并接受IMRT的鼻咽癌患者进入本研究。肿瘤靶体积分为鼻咽入体肿瘤体积(GTVnx)、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x)、临床靶体积1(CTV1)、临床靶体积2(CTV2)。各处方剂量分别为PTVnx68Gy-74Gy,PTVnd 62Gy-70Gy,PTV160Gy-64Gy,PTV254Gy。鼻咽原发灶和上颈淋巴引流区采用IMRT,下颈及锁骨上淋巴区常规单前野照射。对各级肿瘤靶区以及周围正常器官受量情况进行研究。结果:PTVnx和PTVnd的Dmin、Dmax、Dmean、D95分别为60.9Gy、81.2Gy、76.7Gy、71.2Gy和57.2Gy、78.2Gy、73.2Gy、66.5Gy。晶体、视神经、视交叉、垂体、颞颌关节的最大剂量分别为6.7Gy、43.8Gy、45.6Gy、47.4Gy、57.2Gy。1cm^3脊髓受量(D1cc)为40.8Gy,3%脑干体积受量(B)为51.4Gy,10%颞叶体积受量(D10)为50.4Gy,50%腮腺体积受量(D50)为32-3Gy。结论:IMRT可以满足各级肿瘤靶区以及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限制要求。  相似文献   

12.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T形野三种照射技术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控讨颈段胸上段食管癌T形野照射的最佳放疗模式。方法:26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T形野照射的患者采用瓦里安Eclipse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对3种照射技术即:调强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常规放疗(Con—RT)进行放射治疗计划设计。规定处方剂量54Gy,95%等剂量线涵盖95%PTV(计划靶体积)。Con—RT利用3D.TPS模拟X线模拟机定位设计,等中心照射,前后T形野36Gy,双侧水平野18Gy,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分析PTV靶区各项参数和肺及脊髓受照体积和剂量。结果:(1)PTV靶区等剂量线、剂量不均匀指数(Ⅲ)和适形指数(CI)3种照射技术比较IMRT优于3D—CRT。3D—CRT优于Con-RT(P=0.000)(2)肺和脊髓受照体积和剂量3种照射技术比较IMRT优于Con—RT和3D—CRT虽然某些参数Con—RT稍优于3D—CRT,但大部分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3)调强技术野数的参数比较.PTV、肺和脊髓的各项参数中,5野,7野和9野大部分参数优于3野.7野与9野比较差异均尢统计学意义(P=0244~0.947)。结论:IMRT技术是颈段胸上段食管癌T形野照射最佳选择,它与其他照射技术相比具有明显剂量学优势,以7野和9野IMRT较适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角度的固定野动态调强(Dynamic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dIMRT)在直肠癌术前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0例直肠癌术前患者分别设计5F-0°-dIMRT与5F.180°-dIMRT两组计划,用V处方剂量为50Gy/25次。在95%体积的PTV达到处方剂量前提下,比较两组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正常组织低剂量体积(B-P)、总机器跳数Ⅲ∽以及治疗时间(TreatmentTime,TT)。结果:对于PTV的Dmean来说,5F-0°-dIMRT低于5F.180°-dIMRT(P〈0.05);5F-0°-dIMRT的靶区适形度指数优于5F-180°-dIMRT(P〈0.05),而5F-0°-dIMRT的均匀性指数略优于5F-180°-dIMR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膀胱的DEmean、D5与V30中5F-0°-dIMRT低于5F-180°-dIMRT(P〈0.05),其余V20、V40、V5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肠V30中5F-0°-dIMRT低于5F-180°-dIMRT(P〈0.05),而Dmean、D5、V20中5F-0°-dIMRT高于5F-180°-dIMRT,V40、V50中5F-0°-dIMRT低于5F-180°-dIMRT,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侧股骨头的Dmean、D5、V20 V30,5F-0°-dIMRT显著高于5F-180°-dIMRT(P〈0.05),V40则明显低于5F-180°-dIMRT(P〈0.05)。相对于5F-0°-dIMRT来说,B-P的V5、V10、V15高于5F-180°-dIMRT,V20低于5F-180°-dIMR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V30低于5F-180°-d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F-0°-dIMRT的MU较5F-180°dIMRT略少(P〉0.05)。5F-0°dIMRT的治疗时间(re)较5F-180°dIMRT略少(P〉0.05)。结论:两组计划均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要,5F-0°-dIMRT较5F-180°-dIMRT提高了靶区的适形度,能更好地保护膀胱、小肠、双侧股骨头的V40和正常组织低剂量区(B-P)V30的剂量,然而对双侧股骨头的高剂量热点与低剂量区的损伤确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别应用常规适形CRT与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胸腺肿瘤的剂量分布优劣。材料与方法:选取8例胸腺肿瘤患者,分别制作适形与调强计划,所有计划均给予60Gy和70Gy两种处方剂量。对于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计划靶区(P1V)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靶区均匀指数(HI)以及正常组织的最大或最小剂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调强计划的计划靶区口及肌指数为0.77和1.04,适形计划为0.52和1.13。调强计划对于肺、脊髓、食道、气管、心脏和胸骨这些正常组织均显示出更好的保护效果。调强计划的肺V。和平均剂量为15.6%和8.67Gy,适形计划为18.8%和9.62Gy;调强计划的脊髓D1%为37.42Gy,适形计划为44.05Gy;调强计划的气管V。和平均剂量为32.61%和21.24Gy,适形计划为43.00%和24.73Gy;调强计划的食道V50和平均剂量为9.04%和21.74Gy,适形计划为18.96%和24.32Gy;调强计划的心脏V4。和平均剂量为11.16%和11.29Gy,适形计划为13.93%和11.47Gy;调强计划的胸骨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为65.38Gy和43.50Gy,适形计划为68.96Gy和47.03Gy。结论:调强计划能够在提高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的同时,降低正常器官受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治疗计划(3DCRT)和调强治疗计划(IMRT),评价不同计划方案在剂量学上的差异性,确定患者选择合适的放射治疗方式。方法:对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制定三维适形治疗计划和调强计划,对它们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的保护进行评估。结果:IMRT治疗计划的以下指标优于相应的3DCRT计划:(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参数(Dmean、Dmin、Dnex)适形指数(CI);异质性指数(HI);平均肺剂量(MLD)、肺V10-V30及肺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率(NTCP);食管Dmean、V55及食管的早晚期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概率(NTCP);心脏V4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V5;食管V35;心脏的Dmean及NTCP;脊髓的Dmex及NTCP。结论:和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相比,调强计划能有效降低危及器官的高剂量区,尤其对靶区形状极不规则的肿瘤有了解决的方案,在保护正常组织器官方面显示出较明显的优势。为靶区剂量提升创造了空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逆向三维适形(inverse3D-CRT)和调强适形(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计划。方法:随机选择10例NSCLC患者,采用6MV X射线对每例NSCLC进行逆向3D-CRT和3组IMRT的治疗计划设计,处方剂量为60Gy/2Gy/30次。所有计划都使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并用ADACPinnacle3计划系统提供的卷积/迭加(convolution/superposition)算法对两种放疗计划进行剂量计算,比较靶区及正常肺组织的剂量分布(PTV95/V20比值)以及Dmax-Dmin等指标。结果:3组IMRT放疗计划的PTV95/V20比值分别比逆向3D-CRT增加1.08(P=0.014)、0.72(P=0.089)和0.42(P=0.318)。结论:与3D-CRT放疗技术相比较,IMRT技术在提高靶区适形度的同时降低了正常肺组织的受照体积,可在NSCLC的放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食管癌根治性放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与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剂量分布,探讨IMRT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的价值。方法:对10例胸中段食管癌病例分别行3D-CRT和IMRT计划设计,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剂量、适形度指数(CI)、不均匀度指数(HI)及正常器官受量。结果:在食管癌根治放疗中,IMRT在靶区剂量分布上与3D-CRT各有优劣;IMRT在正常器官的保护上优势明显;肺V5、V10、V20以及全肺平均剂量IMRT均明显优于3D-CRT;心脏V30IMRT低于3D-CRT;脊髓剂量没差别。结论:食管癌根治放疗中IMRT计划在靶区剂量分布上没有明显优势。但可更好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常见的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放疗治疗计划在靶区和危及器官上的剂量差异性,寻求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较佳的治疗计划。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6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应用Pinnacle 7.6c计划系统,设计患侧乳腺切线方向小角度展开入射的4野逆向调强计划和入射角度在患侧乳腺平面内均分的5野调强计划,在计划靶区满足处方剂量的前提下,比较分析两种逆向调强计划靶区的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肺的V30、V20和平均剂量,心脏的V30和平均剂量等剂量学指标。结果:通过对6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逆向调强计划设计中两种计划的比较发现,4野逆向调强计划对心脏和肺保护较好,而5野逆向调强计划能够给靶区带来较佳的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结论: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计划的设计必须与临床紧密结合,对于基本状况良好且心肺功能较好且的患者,可以考虑用5野逆向调强计划;对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则应优先考虑切线方向适度展开照射野入射角度的4野逆向调强计划。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能量X射线治疗胸段食管癌调强放疗(IMR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l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在ADAC Pinnacle3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中分别采用6 MV、10 MV和15 MV X线给每位患者设计三个调强放疗计划,在规定计划靶区(P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的前提下,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三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及脊髓、肺、心脏等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三种计划中靶区的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平均剂量及靶区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均无明显差异,但15 MV计划高剂量覆盖程度大于6 MV和10 MV计划,脊髓、双肺及心脏受照剂量都在可耐受的范围内,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 MV、10 MV、15 MV X射线都能满足胸段食管癌临床调强放疗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