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张璐 《医疗设备信息》2011,(12):133-13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运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组(CPR)及容积再现等技术(VRT)重组图像,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分支;其中,有18例患者同时行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MIP、CPR、VRT重组图像都能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左冠脉主干、左冠脉前降支、左冠脉回旋支及右冠脉),在同时行两者检查的18例中,常规血管造影显示36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狭窄;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有38支显示不同程度的狭窄,18支冠脉内见软斑块。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方面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在心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有急性胸痛感觉的62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之后对扫描的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多层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以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重组以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等。分别统计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后处理检查和临床接诊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62例病例中有34例形成了冠状动脉斑块并狭窄,1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左房粘液瘤2例。其中46例临床初步诊断正确,临床初诊的符合率为74%;62例64层螺旋CT诊断正确,64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对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疾病作出正确诊断,是一种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郑义  李双成  钦建平 《现代保健》2010,(29):164-165
目的 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测冠状动脉畸形的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多平面重组(MPR)等方法分析760例64层冠状动脉成像资料,总结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和CT表现.结果 1273例中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异常7例,其中发生于右冠5例,左冠2例.冠状动脉肌桥130例,副冠状动脉25例,结论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准确全面的显示冠状动脉的异常起源、走行和终止.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对比来判断其成像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分析曾在我院接受治疗200例患者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结果 经过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发现,心肌桥50例,检出率25%,其中38例为左前降支,9例为右回旋支及其分支,3例为右冠状动脉.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出现率高,是一种有效、无创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并与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对140支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显示结果的对照:敏感度为75.64%、特异度为88.89%、阳性预测值为81.94%、阴性预测值为84.55%、准确度为83.59%。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并可对冠状动脉形态学进行良好评价,从而进行介入治疗的筛选,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并与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对140支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显示结果的对照:敏感度为75、64%、特异度为88.89%、阳性预测值为81.94%、阴性预测值为84.55%、准确度为83.59%。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并可对冠状动脉形态学进行良好评价,从而进行介入治疗的筛选,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8例泌尿系患者(男性32例,女性46例)用64层螺旋CT进行尿路造影检查,在后处理工作站对所得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T)等三维后处理技术,以手术及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其对泌尿系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78例患者中经CTU诊断先天畸形16例,肾癌11例,肾囊肿11例,输尿管结石17例,肾结石13例,膀胱结石3例,膀胱癌2例。对先天畸形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00%,肾癌均为91.6%和97.3%,肾囊肿均为100%,输尿管结石为89.5%和92.2%,肾结石为100%,膀胱结石均为100%,膀胱癌为66.7%和85.3%。结论 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通过MPR、MIP及VRT技术并结合轴位影像能多角度、多方位的显示泌尿系疾病,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中的临床运用。方法 :对148例疑似头颈部血管有病变的患者,通过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128层螺旋CT机行头颈部CTA检查,应用MPR、CPR、VR、MIP等重建技术。结果 :148例患者中,127例明确诊断血管病变152处,21例阴性。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对脑血管病变的显示及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公维云 《现代保健》2013,(14):80-8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方法MPR、MIP及vRT结合剖切技术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lO月一2012年8月收治的87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采取MPR、MIP及vRT进行处理,观察其临床诊断效果。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其中,MPR和MIP的显示率均为100%,而VRT切割前显示率为94.O%,vRT切割后显示率为100%。结论:f临床中腰椎峡部裂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的MPR、MIP及vRT剖切技术能够有效的观察患者病变部位,MPR、MIP是诊断椎弓峡部裂的最佳方法,vRT的立体感较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小肠重建技术及其在小肠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口服中性对比剂后进行西门子64层螺旋CT全腹部增强扫描,在独立的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重组,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与临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与CT诊断一致,其中正常7例,良性病变6例,恶性病变9例.结论口服中性对比剂后进行MSCT多种成像对临床诊断可提出有价值的倾向性意见,其中MPR像和MIP像意义最大,可完整、直观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性质等,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与导管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3例患者共299个节段中,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满足临床诊断的为291个节段,8个节段因钙化、运动伪影而不能评价。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7%、98.2%、94.0%、96.4%。结论:64层螺旋CT虽不能取代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但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方面还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检查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MB)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统计在医院健康查体或临床怀疑冠心病的217例患者,均行64-MSCTA检查,将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建和后处理,观察患者有无MB,并测量其长度、厚度以及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结果:217例患者中发现心肌桥61例(占28%)共63支,左前降支近段发生率最高,为43支(占68%);MB合并粥样硬化者28支,其斑块位于MB近端者20支(占71%)。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MB及其分型,为临床判断心肌缺血的可能原因及是否进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 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桥(MB)的诊断价值。方法:832例患者分别行64 SCTCA扫描及CAG,观察有无MB及测量MB的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MCA)狭窄程度等,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4 SCTCA MB检出率为18.3%,CAG MB检出率为1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 SCTCA与CAG对MB的狭窄程度及长度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AG相比,64SCTCA对MB有较高的检出率,并能准确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脑病变患者的l临床资料,对其进行MSCTA检查,将获得原始数据图像传送到工作站上行容积重建(VR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后处理重建,分析其病变情况。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率。结果:MSCTA能够较清楚的显示颅内血管情况,动脉狭窄有22例,动静脉畸形18例,动脉瘤12例,无异常8例。MSCTA诊断结果与DSA一致。结论:MSCTA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的脑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准确性较高,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阻塞性病变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侧支循环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113例冠状动脉旁路术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 慢性完全阻塞性病变6l例(7l处),分布于:左主干l例(0.9%);前降支近段17例(15.0%)、中段9例(8.0%)、远段3例(2.7%);回旋支近段5例(4.4%)、中段6例(5.3%)、远段3例(2.7%);右冠状动脉近段9例(8.0%)、中段l0例(8.8%)、远段8例(7.1%)。侧支循环72例(63.7%),慢性完全阻塞性病变与侧支循环间的直线相关系数r=0.707(P=0.000)。结论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阻塞性病变多见于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的近、中段,与侧支循环间有高度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64 SCT)冠状动脉成像判定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准确度.方法 选择72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先后行64 S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对两种方法判定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72例SCAG显示的720节段冠状动脉图像中,64 SCT提供可供分析为684节段,可评估率为95.0%.与SCAG对照分析,64SCT判定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狭窄度≥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分别为67.4%、92.9%、69.5%、92.3%和88.0%.结论 64 S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对检出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有较高的准确度,可用于冠心病的初步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肾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怀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行64层螺旋CTA,使用日本TOSH BA Aquilion 64层螺旋CT机。获得原始图像传送到Vitrea2工作站进行VR、MPR、CPR、MIP图像后处理。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了较满意的肾动脉CTA图像,清晰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结论:64层螺旋CTA检查作为一种安全、经济的检查方法,对于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可作为临床上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对比冠状动脉造影(CAG)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高度怀疑冠心病且同时做过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及DSA的49名患者,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9名患者中,CAG发现有意义狭窄247处,64-SCT正确发现其中的236处,11处因钙化或运动伪影致病灶漏诊、过诊或狭窄程度评估不准确。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的总体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5%、92.9%、94.6%。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上有较高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