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立敏 《中国药业》2013,22(5):113-113
目的探讨针对门诊输液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门诊输液患者76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不良反应,提高护理质量。结果 76例患者均发生不同的输液不良反应,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护理干预措施,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护理工作质量满意率为100%。结论对门诊输液产生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居琼华 《中国药业》2011,20(12):48-49
目的分析药师审核门诊静脉输液处方对合理用药的意义。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医院门诊药房静脉输液处方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药师干预门诊静脉输液问题处方84份,主要错误为电脑录入差错、溶剂选择失误、用量不当、皮肤过敏试验结果标示不清等。结论通过药师审核并干预门诊静脉输液处方,可有效减少和防范处方差错,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3.
23例输液反应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输液反应的分析。关注用药的合理与安全,以及输液过程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以达到减少对患者造成危害的目的。方法23例输液反应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结果引发输液反应的因素多与输液、药品质量及配伍,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器质量及患者对热原敏感性的个体差异等有关。结论严格控制购入药品、输液器质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用药并尽可能减少配伍药品的种类和数量,是减少输液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原因,探讨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我院门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干预治疗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分析发生ADR的原因,观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门诊输液患者发生ADR的原因有年龄、药品种类、患者个体差异、用药速度等方面;治疗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引发ADR原因采取正确的输液措施,通过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ADR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护理及干预措施,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2011年8月-2012年8月门诊采取输液治疗的儿童患儿600例为研究对象,对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讨论,根据讨论结果采取加强护理人员的技能训练,改善输液环境,加强护理等措施,对研究对象的风险因素进行处理.结果 护理人员针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结论 对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的分析及处理,能显著改善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护理满意率,对门诊输液安全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本院2014-2016年度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方点评对处方质量的影响,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2014-2016年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中随机抽取7 200张,将不合理处方原因进行统计及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结果:中药饮片处方的合格率逐年上升,不合格率逐年下降.不合格处方主要体现在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三个方面.结论:处方点评提高了本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质量,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医院门诊处方质量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9月门诊处方,对基本用药、书写规范等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品种较少,注射剂使用率较高,其余指标均接近国内外平均水平;存在问题较多的是"不规范处方"和"不适宜处方",未发现有"超常用药处方".结论 门诊处方在合理用药和处方书写方面虽然基本合理,但还存在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需进一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探讨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风险因素与对策干预效果。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输液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对策干预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干预后,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及纠纷比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有效的对策后,能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门诊静脉输液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门诊输液反应的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秀  范立平  王凤英 《中国医药》2009,4(12):1024-1025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输液室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反应登记,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门诊输液室发生输液反应19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8例门诊患者中,以热原反应临床表现最为多见,有140例(70.7%),其次为过敏反应和局部反应;使用药物类型中抗生素发生输液反应182例,占91.9%。结论加强门诊输液反应的监测,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调查本院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处方用药情况,了解静脉输液现状和分析存在问题.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本院儿科门诊2013年1 ~12月含有静脉输液的处方400张,分别统计静脉输液处方中各病种占比、各类药物占比以及各病种患者用药的情况.结果 本院儿科门诊输液中,使用率排序前五位的药物是抗菌药物(78.00%)、解热镇痛药(17.75%)、维生素C(14.75%)、喜炎平(8.75%)以及地塞米松(7.25%),且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在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使用率分别为86.90%和84.86%.结论 本院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尚使用存在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应给予重视和采取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并探讨我院静脉输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6月儿科、内科、门诊的静脉输液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我院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药学干预措施于2015年7月至12月坚持实施,比较2015年上下半年两者的各科室静脉输液使用时间、溶媒选择、配伍情况、输液指征、患者依从性等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 我院静脉输液规范天数增加、溶媒选择、药物配伍、输液指征合理性提高、患者依从性良好,且结果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必要的药师干预可以提升静脉输液管理水平,有效保障患者及医院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22例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22例输液反应病例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与药品质量、输液操作、输液器具质量、药物配伍、患者个体差异及环境气候等有关。结论严格控制药品质量、合理用药、尽可能减少配伍种类与数量是减少输液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开展门诊中成药处方调剂前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15年全年门诊中成药调剂前干预处方,分析不合理处方类别,统计处方合格率,药师干预成功率等,分析并总结干预措施效果.结果 处方中不合理情况主要表现在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57.04%)和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7.65%),经调剂前处方干预可显著降低月不合理处方例次(P<0.01),干预成功率与月份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中成药处方调剂前干预措施可以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对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袁进 《中国医药指南》2009,7(22):155-157
目的为了有效地防范门诊输液的护理纠纷,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输液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方法对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护患纠纷原因进行分析,实施静脉输液操作的专项培训,加强人员管理及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护理差错事故及护患纠纷发生率降低,提高了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结论这次分析调查使我们找出存在于这些静脉输液的门诊患者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在静脉输液中患者产生不同的心理、生理反应时,护士必须深入了解患者的感受与需求,结合患者的经历、背景,有针对性地给予个体化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儿科门诊输液的影响。方法将儿科门诊接受输液治疗的126例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输液穿刺过程中,干预组患儿的合作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输液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TP(监测-培训-计划)模式对儿科门诊、急诊科过度输液的干预效果。方法 抽取医院儿科门诊、急诊科2013-07~09的处方作为基线调研,分析门诊输液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MTP模式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静脉输液情况的变化。结果 经过4轮MTP干预后,儿科门诊、急诊科静脉输液率分别从干预前的55.3%、74.0%下降到29.5%、51.0%;人均用药品种数分别从3.56种、3.75种下降至2.62种、3.66种;人均总费用分别从干预前的72.29元、156.36元下降到56.08元、139.69元;人均药品费用从干预前的52.93元、89.12元下降到47.72元、87.95元;抗菌药物使用率从干预前的81.1%、40.7%下降到75.8%、40.5%;抗菌药物输液率从干预前的38.1%、27.0%下降到20.2%、26.0%。结论 MTP干预模式能有效减少儿科门诊、急诊科静脉输液的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6,(13):182-185
目的为基层医院干预门诊过度输液提供策略参考。方法以我院成功通过MTP(监测-培训-计划)模式干预儿科门诊和急诊科过度输液为例,分析各项干预策略和干预前后输液指标的变化并总结经验。结果通过实施输液知识宣传教育、输液使用申请制度、患者使用输液知情同意书、用药指南和处方点评等策略,儿科门诊、急诊科过度输液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干预实施前后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MTP模式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能有效减少门诊过度输液现象,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门诊输液用药的安全隐患,采取措施防范保证输液治疗的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5年门诊输液用药管理问题引发的纠纷,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善方法.结果:分析门诊输液药品管理缺陷发生原因:药品过期、药品批号不符、药品贮存不当、药品配伍不当、新药应用不当.结论:门诊输液药品中规范管理,严格核对,多学习药物知识,减少因门诊输液用药而引发的护理差错,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门诊不合理处方实施事前干预,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12月门诊药房事前干预的不合理处方.结果:2015年7~12月门诊药房共干预不合理处方477例,涉及15类不合理用药,不合理用药情况以用法用量不适宜、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存在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较常见.结论:通过处方审核对不合理处方进行事前干预能有效提高处方质量,有效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观察室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从而减少其发生率,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分析门诊观察室137例输液反应的原因,并探讨防止措施。结果引起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有药物、输液器材、输液速度、环境因素和患者体质等因素。所有患者经治疗30min后症状消失或好转。结论合理用药,把好药品及器材质量关,规范各项操作,改善输液流程及输液环境等是减少输液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