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罂粟碱和3H疗法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病人的疗效。方法脑动脉瘤破裂的病人,手术过程中央闭脑动脉瘤后,局部应用罂粟碱溶液反复冲洗.在暴露出的动脉表面覆盖浸有罂粟碱的明胶海绵。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的病人术后常规静脉应用罂粟碱。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患者使用3H疗法治疗。结果本组36例病人大部分预后良好。出院时GOS评分:Ⅴ级16例,Ⅴ级9例,Ⅲ级4例,Ⅱ级1例,Ⅰ级6例。结论应用罂粟碱和3H疗法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后迟发脑血管痉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急性期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采用急性期介入栓塞治疗的38例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中,26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2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oymond分级Ⅰ级29例,Ⅱ级6例,Ⅲ级3例,无手术例死亡病例.出院时mRS评分:0分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通过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31例,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随访6个月分析术后动脉瘤复发情况。结果术中即刻栓塞结果Ⅰ级23例,Ⅱ级8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再出血1例。术后血管痉挛9例,继发脑梗死3例,残疾2例,死亡2例。6个月术后随访24例,11例接受DSA造影无动脉瘤复发,1例动脉瘤复发破裂出血,再次介入手术治疗。结论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采取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术后护理措施与效果。结果 45例患者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及精心的术后护理处理后,均栓塞成功,术后仅发生2例并发症,1例穿刺点血肿、1例脑血管痉挛,皆对症处理缓解或消失。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并采取精心的术后护理措施处理,能保障栓塞成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动脉瘤介入栓塞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提高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质量。方法对74例脑动脉瘤患者均采取介入栓塞治疗,对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给予有效护理措施,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74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术后8例患者继发脑血管痉挛,经对症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所有患者痊愈出院,经过0.5-2年的随访,无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开颅手术夹闭21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破裂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21例共有22个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10例,Ⅲ级6例,IV级4例。Fisher分级: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4例。所有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出院时恢复良好(GOS 5分)14例(66.7%),中残(GOS 4分)2例(9.5%),重残(GOS 3分)3例(14.3%),死亡(GOS 1分)2例(9.5%)。结论开颅夹闭手术是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脉血管内灌注维拉帕米治疗神经介入手术中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脑动脉瘤介入术中出现的影像学脑血管痉挛15例,均经导管向动脉血管内灌注维拉帕米治疗.比较灌注前、后脑血管直径的变化,并记录灌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结果 本组15例共实施了15根脑动脉血管内的灌注治疗,11例痉挛血管获得影像学改善.灌注前、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明显改变[(78±11)次/分vs.(79±12)次/分和(108±13) mmHg vs.(110±14) mm Hg](P>0.05).结论 动脉血管内灌注维拉帕米治疗脑动脉瘤介入术中的脑血管痉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盐酸法舒地尔防治颅内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48例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13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治愈10例,总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能有效防治颅内破裂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术后CVS的发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脑动脉瘤患者分别选择显微手术夹闭以及血管栓塞术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68例脑动脉瘤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显微手术夹闭组和血管栓塞术组,每组34例。血管栓塞术组患者采用血管栓塞术治疗,显微手术夹闭组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显微手术夹闭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34),明显低于血管栓塞术组的20.59%(7/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手术夹闭组患者预后良好率97.06%(33/34)明显高于血管栓塞术组的67.65%(23/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血管栓塞术比较,显微手术夹闭方法的有效运用可减少脑动脉瘤患者的脑积水、颅内感染、血管痉挛、脑梗死、动脉瘤手术中破裂系列并发症,对于可以显著促进患者康复。但其作为开放手术之一,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创伤,如患者表现出较差手术耐受能力,则需要采取血管内栓塞术展开对应治疗。对此具体在实施脑动脉瘤疾病治疗期间,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表现以及综合情况进行治疗方式的选择,最终确保脑动脉瘤患者综合治疗水平获得显著提升,改善其预后表现。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管痉挛期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学军  梁伟  陈文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17-2019
目的 探讨血管痉挛期Hunt-HessⅢ~Ⅳ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合理治疗决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Hunt-HessⅢ~Ⅳ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3~18)d实施显微手术夹闭(36例)或介入栓塞(44例)处理,按发病后手术干预时间分为早期(3~10)d手术组42例及晚期手术组(11~18)d 38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及不同治疗时期对患者预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早期或晚期手术干预对两组患者患者预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实施介入栓塞或显微手术夹闭对患者预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实施介入栓塞或显微手术夹闭对患者预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治疗比显微夹闭手术治疗具有更好的预后、更低的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结论 对血管痉挛期Hunt-HessⅢ~Ⅳ级颅内动脉瘤患者应尽早实施手术干预,其中又以介入栓塞治疗更为合理;术中良好的操作习惯,术后有效的管理对于确保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肯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ProSeal喉罩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ASAⅠ~Ⅲ级,年龄20~80岁,择期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Ⅰ组)和气管插管组(Ⅱ组),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1、3、5min,拔管前,拔管后1、3min的BP和HR,以前诱导后30min的PaCO2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Ⅰ组置入喉罩后BP和HR明显低于Ⅱ组(P<0.05)。拔除喉罩前后BP和HR明显低于Ⅱ组(P<0.05)。诱导后30min PaCO2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拔管期不良反应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喉罩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通过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观察术后即时栓塞效果,并随访1年,统计动脉瘤复发率。结果填塞完毕后造影,Ⅰ级栓塞26例,Ⅱ级栓塞8例,Ⅲ级栓塞3例,有效栓塞率91.9%。术中2例患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1例患者术中载瘤动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率8.1%。所有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无1例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年,动脉瘤复发4例,复发率10.8%。结论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能提高动脉瘤的即时栓塞率,降低术后复发率,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开颅手术和介入栓塞术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以13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开颅手术,观察组介入栓塞术,对比两组治愈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改善程度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MMP-2水平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在脑动脉瘤治疗中有着较高治愈率,可有效改善患者MMP-2水平,缩短住院时间,整体效果优于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4.
谢永胜  赵兵  江涛  沈杰  宗钢 《安徽医药》2015,36(6):680-682
目的 总结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9例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患者依据Hunt-Hess分级, 其中Ⅱ级30例, Ⅲ级5例, Ⅳ级4例。39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 37例治愈, 术后随访均无复发或者再出血。术后3例患者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 经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早期引流血性脑脊液、积极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罂粟碱防治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7月西安市第九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动脉瘤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盐酸罂粟碱注射液,30 mg/次,3次/d。治疗组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10 m L/次,1次/d,盐酸罂粟碱注射液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心慌等症状的出现例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内动脉血流速度、脑血管痉挛范围、脑灌注压、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两组患者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心慌的例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内动脉血流速度、脑血管痉挛范围、脑灌注压、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罂粟碱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脑血管痉挛范围和脑灌注压,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采用不同方式对于医治老年破裂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并对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破裂脑动脉瘤患者120例,将脑动脉瘤根据Hunt-Hess进行分级,Ⅲ级患者60例,Ⅳ级患者39例,Ⅴ级患者21例。对经历过介入栓塞治疗(40例)、夹闭手术(40例)、引流手术(40例)等多种方式进行医治的老年破裂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各种方式医治的临床效果。结果120例患者治疗后,按Hunt-Hess分级为:Ⅲ级60例,优46例,良12例,死亡2例;Ⅳ级39例,其中优30例,良5例,死亡4例;Ⅴ级21例,其中优12例,良4例,死亡5例。介入栓塞手术医治无效5例,有效12例,痊愈23例,夹闭手术无效6例,有效13例,痊愈21例,对比栓塞手术方式与夹闭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介入栓塞手术的总有效率(87.6%)高于夹闭手术总有效率(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中实施夹闭手术患者的总有效率(82.7%)、介入栓塞手术的患者的总有效率(87.6%),和引流手术方式(49.6%)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不同方式对治疗老年脑动脉瘤产生的临床效果不一样,其中夹闭手术对减轻脑血管痉挛程度有明显作用;介入栓塞手术对降低手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因此,临床医生应该联合多种方式对老年破裂脑动脉瘤进行医治疗,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脑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并且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原因并根据病因进行对症防治。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手术患者死亡24例,其中再出血死亡14例,血管痉挛死亡6例,肺炎死亡2例,心肌梗死死亡1例,肺梗死死亡1例。开颅动脉瘤夹闭组死亡7例,其中大面积出血死亡4例,血管痉挛死亡2例,肺炎死亡1例。介入下行动脉瘤栓塞组死亡5例,其中血管痉挛死亡4例,术后再出血死亡1例。结论脑内再出血是非手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脑内血管痉挛是手术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病例选择、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我院52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脑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22例,后交通动脉瘤30例,前交通的动脉瘤中栓塞成功18例,失败4例;后交通动脉瘤中栓塞成功27例,失败3例。结论介入拴塞治疗脑动脉瘤可起到闭塞动脉瘤腔,控制出血的目的,且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但对于手术时机动脉瘤本身及载瘤动脉的情况要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介入手术治疗时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1例。A组发病48 h之内接受手术,B组发病后2~3 d内进行手术,C组发病后4~14 d手术,D组患者在发病14 d后接受手术。对比分析四组患者的动脉栓塞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的完全栓塞率显著高于C组和D组,A组和B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和早期手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能够明显提升栓塞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实施。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64例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颅内动脉瘤经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并发症进性分析.结果 64例行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手术患者,采取单纯弹簧圈栓塞23例,采用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6例,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9例,采用双导管技术栓塞16例.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脑血栓形成或脑梗死3例,血管痉挛5例.动脉瘤栓塞后无再出血.结论 术前对动脉瘤准确评估、正确运用合适的栓塞材料以及术者临床经验的逐步积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合理地处理并发症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