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84年我区对易感儿童接种流脑A群菌苗,使周期性发病高峰不典型,15岁以下儿童发病明显减少,接种菌苗前后7年15岁以下儿童发病数分别占同龄儿童总病例数的74.42%、25.58%。讨论了流脑与呼吸道传染病的关系,建议做为流脑菌群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解贵州省流脑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流脑制定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51年以来贵州省流脑的发病资料,并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51~2010 年贵州省流脑发病率在0.047~220.41/10 万,死亡率0.013 ~25.98/10 万,有6 个流行高峰.近年来贵州省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010年全省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2005 年分别下降91.8%和71.7%.2006~2010 年,全省流脑发病和死亡排前3 位的地区是安顺、铜仁和遵义,其中安顺病例占发病总数的34.9%;1~3 月发病268 例,占发病总数的73.0%;发病主要为小于15岁儿童,占发病总数的79.5%;病例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7.8%和28.1%,2010 年散居儿童构成较2009 年上升35.1%.2006~2008 年幼托儿童发病构成分别为3.7%、1.4%、7.0%,2009、2010 年幼托儿童无流脑发病.自2007 年贵州省检测出首例C 群Nm 阳性病例,2007~2010 年共检出4 例C 群Nm 阳性病例.结论 近年来贵州省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预防控制效果显著.但病例以15 岁以下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C 群流脑病例呈增多趋势,散居儿童依然是贵州省常规免疫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流脑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防控流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历年流脑疫情监测资料与相关文献报道,对其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及分析.结果广西上世纪60~70年代流脑流行较为严重,80年代后期流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广西流脑发病率维持在0.1/10万以下.目前广西流脑呈散发,发病年龄以0~5岁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人群以农民、学生及散居儿童为主,发病高峰以冬末春初为主.结论目前广西流脑发病水平低,但流行菌群复杂,病死率高,菌群变迁、病原学诊断率低、婴幼儿抗体水平低下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深圳市10年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5年深圳市流脑的疫情数据和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深圳市2005-2015年共报告流脑病例43例,年均发病率0.048/10万;流脑发病主要集中在0~29岁年龄组,占81.4%;发病时间集中在冬、春季,病例主要以工人、散居儿童为主.结论 近年来,深圳市流脑发病处于低发水平,B群流脑是流脑流行的优势菌群,应采取规范疫苗接种,广泛开展健康宣教,强化疾病监测等措施做好流脑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贵州省流脑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流脑制定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51年以来贵州省流脑的发病资料,并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51~2010年贵州省流脑发病率在0.047~220.41/10万,死亡率0.013~25.98/10万,有6个流行高峰。近年来贵州省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010年全省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2005年分别下降91.8%和71.7%。2006~2010年,全省流脑发病和死亡排前3位的地区是安顺、铜仁和遵义,其中安顺病例占发病总数的34.9%;1~3月发病268例,占发病总数的73.0%;发病主要为小于15岁儿童,占发病总数的79.5%;病例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7.8%和28.1%,2010年散居儿童构成较2009年上升35.1%。2006~2008年幼托儿童发病构成分别为3.7%、1.4%、7.0%,2009、2010年幼托儿童无流脑发病。自2007年贵州省检测出首例C群Nm阳性病例,2007~2010年共检出4例C群Nm阳性病例。结论近年来贵州省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预防控制效果显著。但病例以15岁以下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C群流脑病例呈增多趋势,散居儿童依然是贵州省常规免疫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青海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加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控力度,巩固防治成果,降低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 通过青海省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省2001年1月1日~2007年12月30日报告的所有流脑病例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1~2007年青海省累计发病380例,年平均发病率1.01/10万,死亡18例,病死率为4.74%,年平均死亡率0.048/10万;发病率呈现农村高于城市,城市高于牧区;2~4月为高发季节,占全年发病数的64.21%;发病年龄组居前3位的是5~9岁,0~4岁,10~14岁,发病率分别为2.24/10万,1.76/10万,1.00/10万;学生发病占59.11%,其次为学龄前儿童,占36.05%.结论 流脑发病呈高度散发,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发病年龄以<15岁人群为主;流行菌群以A群为主.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柘城县三年来流脑监测工作作了初步分析,认为流脑多糖体菌苗对15岁以下儿童普种,是目前予防流脑的有效措施,能大面积降低流脑发病率,死亡率和 A 群带菌率,但季节性发病高峰没有改变。普种后发病年龄高移值得注意。人群总带菌率的高低与流脑发病无关,而 A 群带菌率的高低与发病有关。推带 A 群 NM 菌也可产生抗体。从带菌调查和抗体水平测定结果初步提示,人群 A 群 NM 带菌率在5%以上,A 群抗体阳性率在70%以下,GMT 在5以下可作为流脑发生流行的予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1998-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脑的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为流脑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湖南省1998-2007年的流脑发病统计数据,分析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运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流脑发病的季节性.结果 十年间,流脑的发病率逐年下降,由局部流行变为散发.发病高峰期为1月1日-5月11日,高峰日为3月4日.人口多且流动性大的省会城市长沙的发病率和发病数高.发病人群主要为15岁以下儿童,5~19岁的学龄儿童占到59.5%. 结论 发病率逐年下降可能得益于多年的疫苗预防策略,但近年来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波动反弹现象和周边地区菌群转化的趋势提示我们要加强病原监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和调整疫苗预防策略,防止非流行菌群引起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以儿童发病为主,由于其传播速度较快且传播途径易实现,极易造成爆发和流行.通过开展流脑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工作,准确掌握流脑的流行学特征及流行危险因素分布特征,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流脑发病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就1997~2002年沈阳市流脑流行病学特征及2002年我市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省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贵州省流脑的发病资料,并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省2011-2013年共报告流脑病例31例,死亡5例,发病率0.025 9/10万~0.034 4/10万。3、4月为发病高峰;发病数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是黔西南州、毕节市和遵义市;发病年龄为5月龄~16岁,发病年龄中位数9岁;学生占61.29%,散居儿童占35.48%,农民占3.23%;未完成脑膜炎球菌疫苗基础免疫、否认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的占93.55%。实验室病原分群C群占66.67%,A群占33.33%。全省2011-2012年未发生流脑聚集性疫情,2013年发生2起聚集性疫情。结论贵州省流脑的预防和控制效果显著,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是全省流脑主要的致病菌群,应重点提高学生和散居儿童A群、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衢州市流脑的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衢州市1950-2006年流脑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50-2006年衢州市累计报告流脑病例30294例,死亡145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11/10万,病死率为4.80%。全年均有发病,冬春季高发,3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报告发病总数的42.85%。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36.60%。结论加强流脑监测,关注菌群的变迁,实施预防接种,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丹阳市人群流脑A群、C群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蒋卫平  王跃进 《疾病控制杂志》2005,9(4):348-349,37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世纪70年代末,丹阳市流脑发病率为76/10万,80年代流脑(A群)疫苗接种列入儿童计划免疫后流脑发病率逐年下降,目前为0.2/10万以下。近年来,流脑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过去罕见的C群流脑发病增多。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流行广、病死率高及流行菌群变迁和耐药菌株引起流行等特点。中国过去是流脑发病率高的国家之一,在1959、1967、1977年曾出现三次全国大流行,主要以A群流行为主。从1985年为儿童普遍接种A群流脑疫苗以后,流脑发病率逐渐降低,但是至2001年4月底已有11个省的疫情上升,出现流脑局部暴发,而且近年来国内由C群引起的病例和局部流行时有报道,且病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泰安市近50年来流脑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今后进一步做好流脑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泰安市1961-2007年流脑疫情资料利用Excel软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61~2007年流脑共发病93640例,死亡4735例,年平均发病率和年平均死亡率分别为35.50/10万、1.80/10万,病死率平均为5.06%。发病率以20世纪60年代最高,70年代明显下降,2000年以后下降到最低水平,不同年代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季节高峰在2~5月;发病年龄主要在15岁以下儿童;以散居儿童、中小学生为主。[结论]对15岁以下的儿童进行流脑疫苗接种.提高有效接种率是控制流脑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苏州市20年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苏州市1992-2012年流脑疫情、2005-2012年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和抗体水平调查等资料进行综合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苏州市1992-2012年共报告流脑病例164例,年均发病率0.11/10万;流脑发病主要集中在0~29岁年龄(占73.78%);流脑发病高峰为2-4月份(占62.20%);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22.56%);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为0.64%;健康人群流脑抗体免疫水平:A群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9.16%,C群抗体阳性率平均为54.88%。结论近年来,苏州流脑发病处于低发水平,然而健康人群流脑C群抗体水平普遍较低,健康人群B群流脑的带菌水平较高,应加强B群和C群流脑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辽宁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为了解流脑流行现状,制定流脑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2019年辽宁省流脑发病数据。结果 2006-2019年辽宁省共报告流脑病例18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30 1/10万,死亡28例,年死亡率为0.004 6/10万,病死率为15.30%。发病时间以冬春季为主,11月至次年5月报告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89.07%;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下,占病例总数的52.46%。2006-2019年共检出明确脑膜炎奈瑟菌(Nm)分群病例11例,A群最多(81.82%)。从密切接触者分离到Nm 54株,A群最多(66.67%)。结论 2006-2019年辽宁省流脑疫情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强儿童流脑监测工作,做好实验室检测,提高Nm检出率,关注菌群变迁和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衢州市流脑的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衢州市1950—2006年流脑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50—2006年衢州市累计报告流脑病例30294例,死亡145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11/10万,病死率为4.80%。全年均有发病,冬春季高发,3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报告发病总数的42.85%。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36.60%。结论加强流脑监测,关注菌群的变迁,实施预防接种,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00~2008年度北京市大兴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流脑病例个案流调资料,对流脑发病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8年度大兴区报告流脑48例,死亡2例。病例分布在10个地区,均为散发,黄村镇、旧宫镇、亦庄镇、西红门镇发病较集中;1~5月发病35例,占病例总数的72.92%;15~45岁发病占总病例数的50%;民工为主要发病人群,占总病例数的50%。结论继续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流脑A+C疫苗接种(民工接种),规范14岁以下儿童流脑疫苗接种,开展流脑病例、健康人群流脑带菌和抗体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19.
中国1997~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1997~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流脑爆发、流行及探索经济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利用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数据资料对流脑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中国1997~2006年流脑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2006年为0.128/10万;2000年以来病死率呈上升趋势,2006年>9.0%。病例主要集中在贵州、四川、云南、河南、辽宁、安徽、新疆等省(自治区);发病季节高峰前移,仍以<15岁儿童发病为主,但发病有向大年龄移位趋势;儿童发病构成下降,学生发病构成上升。结论中国1997~2006年流脑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表明流脑预防控制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流行的隐患,应针对薄弱环节,以加强监测为主,掌握流行动态,辅以疫苗和药物预防以防止可能出现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范耀春  李澄  闫真  闫绍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527-5528,5531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1991~2010年期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内蒙古1991~2010年期间流脑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1~2010年,内蒙古共报告流脑病例1085例,年均发病率为0.2339/10万;死亡106例,年均死亡率为0.0229/10万,年均病死率为9.68%;全自治区12盟市均有流脑病例报告.0~岁组发病数最多.全区流脑发病主要集中于上半年,3、4月份发病最多.散居儿童发病数最多为315例,占总数29.03%.结论 该区流脑发病率与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流脑预防策略有效.流脑监测工作水平提高.今后要加强对该区儿童、农民、工人和东部区人群流脑预防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