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K-Ras和BRAF基因各亚型突变情况。方法应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550例NSCLC石蜡组织中EGFR基因、K-Ras基因和BRAF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NSCLC肿瘤组织中EGFR基因总突变率为37.09%(204/550),外显子18、19、20和21的突变率分别为1.45%(8/550)、21.09%(116/550)、3.64%(20/550)和11.09%(61/550);EGFR基因各外显子之间双重突变共13例(2.36%),EGFR基因各外显子内双重突变共12例(2.18%)。K-Ras基因总突变率为2.00%(11/550)。BRAF基因总突变率为0.36%(2/550)。结论 NSCLC患者中EGFR基因存在较高的突变率,尤其为19和21外显子突变,其基因突变亚型分类能指导EGFR-TKI的肿瘤靶向治疗,K-Ras和BRAF基因突变率虽低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及其对预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疗效的价值.方法 提取58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DNA,用巢式PCR扩增,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外显子19和21基因突变.结果 正常肺组织中EGFR基因均为野生型.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率为32.8%(19/58),外显子19和21突变率分别为73.7%(14/19)和26.3%00(5/19).腺癌、女性、不吸烟患者突变率要高于鳞癌、男性、吸烟患者(P<0.05).随访3.0-29.3个月;5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3.5个月.19例EGFR基因突变者中,3例应用TKIs治疗,均健在.结论 NSCLC患者中,19外显子是EGFR基因突变的主要类型,女性、腺癌、不吸烟患者突变率较高.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可用于预测NSCLC患者对TKIs治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型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从而指导有效的个体化靶向治疗。方法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0例NSCLC患者EML4-ALK融合基因和EGFR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200例NSCLC患者中,EML4-ALK融合基因扩增阳性为16例(8%),EGFR基因突变为64例(32%),18外显子(G719X)突变1例,19外显子突变32例,20外显子突变4例,21外显子突变25例,19外显子和20外显子联合突变1例20外显子和21外显子联合突变1例。本组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患者中均无EGFR基因突变发生。结论NSCLC患者中,EML4-ALK融合基因和EGFR基因突变检测对有效的个体化靶向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非小细胞癌(NSCLC)组织和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90例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匹配的血清标本,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中第19和21外显子的突变状态,分析肿瘤组织和EGFR中基因突变的一致性。结论肿瘤组织总突变检测率为32.2%,血清总突变检出率5.6%。直接测序法检测血清EGFR活化性突变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17.2%,血清和肿瘤组织EGFR活化性突变的一致率为5.6%。结论血清的突变检出率明显低于肿瘤组织,肿瘤组织可作为评价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湖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包埋组织238例,采用PCR扩增结合直接基因测序的方法,对组织DNA中EGFR基因第18-21外显子突变进行检测。结果在23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突变的检出率为35.3%(84/238)。其中,第18、19、20、21号外显子突变占总突变的比例分别为2.4%(2/84)、67.9%(57/84)、3.6%(3/84)、26.2%(22/84)。19号外显子的突变均为第746-753密码子的碱基缺失,以Del E746-A750为主;21号外显子突变类型以L858R为主。女性EGFR基因的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不吸烟者显著高于吸烟者(P〈0.05)。而EGFR基因的突变率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湖南地区的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以19、21外显子为主,且19外显子的突变率高于21外显子,多见于女性、腺癌、不吸烟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ange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情况,为肺癌病人“个体化靶向分子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3例NSCLC患者组织标本(石蜡切片),提取组织DNA,用EGFR外显子18、19、20和21四位点的分子扩增(PCR)试剂盒进行外显子扩增,扩增产物先后进行电泳鉴定、酶解,酶解产物PCR扩增、纯化,纯化产物用ABI-3130型基因分析仪检测得出EGFR外显子18、19、20、21的野生或突变状态结果,并分析EGFR基因突变和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征、临床靶向用药疗效的关系。结果测试显示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19、21外显子的突变率为33.3%(21/63),而EGFR基因的突变与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吸烟状态有关(P〈0.05)。同时EGFR突变患者能从临床靶向用药获益。结论Sanger法检测NSCLC突变情况可为临床靶向用药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内蒙古包头市蒙古族肺腺癌EGFR突变与汉族肺腺癌EGFR突变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临床肺腺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108例,包括53例蒙古族和55例汉族肺腺癌的样本,采用ARMS(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PCR扩增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及21的突变,χ2析对比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和汉族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差异。结果108例肺腺癌患者中有46例EGFR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42.59%,其中蒙古族突变22例,突变率为41.51%,汉族突变24例,突变率为43.64%,内蒙古包头市蒙古族肺腺癌EGFR突变率与汉族肺腺癌EGFR突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01),突变以外显子19核苷酸缺失起始位2 235为主要突变点。结论内蒙古包头市蒙古族中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率为41.51%,汉族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43.64%,内蒙古包头市蒙古族肺腺癌EGFR突变率与汉族肺腺癌EGFR突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都适宜靶向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其下游磷酸化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PCR和基因测序检测NSCLC患者EGFR第19和21外显子突变,辅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下游信号传导蛋白p-Akt、p-ERK1/2和p-STAT3的表达.结果:66例NSCLC中有11例发生EGFR突变,女性和伴细支气管肺泡特征的腺癌突变率较高.p-Akt、p-ERK1/2和p-STAT3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5%、25.8%和33.3%,EGFR突变患者p-Akt阳性率(81.8%)显著高于无突变者(49.1%,P<0.05),且在伴细支气管肺泡特征的腺癌中呈高表达,两者之间p-ERK1/2和p-STAT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RK1/2表达与患者年龄相关,P-STAT3在腺癌、小肿瘤(≤3 cm)和Ⅰ期NSCLC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EGFR突变后的下游信号传导主要以激活Akt途径为主,检测下游信号传导蛋白表达是EGFR基因检测的重要补充,对NSCLC基因分型、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我国大部分结直肠癌患者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很难取到病理组织行KRAS、BRAF基因检测,故限制靶向药物应用,此实验研究目的是对原发肿瘤和血清KRAS/BRAF基因突变一致性进行研究。方法共纳入48例患者,分别对血清和肿瘤组织中KRAS及BRAF基因表达情况采用液相芯片技术进行检测。结果原发肿瘤组织KRAS突变率40%(19/48),血清42%(20/48)。在19例肿瘤组织样本KRAS突变,14例血清样本中的相同的突变,符合率73.7%(14/19)。在1个肿瘤组织检测到BRAF基因突变,在血清样本中未发现BRAF基因突变。结论在KRAS基因的原发肿瘤和配对血清样本之间突变率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蔡丽娟  任妹  刘剑荣  潘幸  张雅薇  夏洪娇 《江西医药》2021,56(6):780-781,784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特征,为EGFR基因检测及靶向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并行外周血EGFR突变检测的4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突变阻滞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检测其血浆EGFR基因突变的特征,并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其外周血EGFR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突变11例,总体突变率为23.9%.突变类型以19号外显子缺失(19Del)(3例,27.2%)和21号外显子突变(L858R)(4例,36.3%)为主.腺癌突变率为33.3%,女性突变率为47.10%,不吸烟患者突变率为32.2%,分别与非腺癌突变率(6.2%)、男性突变率(10.3%)、吸烟患者突变率(6.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基因突变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女性和不吸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临床特征可作为EGFR基因突变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2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27基因在20例正常子宫内膜及6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27基因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全部为阳性表达,6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33例表达阳性;病理分级为G1、G2、G3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27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57%、19%,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临床分期Ⅰ期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27基因表达阳性率为94%,Ⅱ期者为56%,Ⅲ期者为2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基因表达阳性率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p27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生长、浸润及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yc-BRMSI,为进一步研究恶性肿瘤的转移机制及基因治疗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常规方法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Trizd法提取细胞株总RNA;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经过逆转录反应获得BIIMS1 cDNA的CDS序列,连接到质粒pcDNA3.1/mye—His(-)B上,构建BRMS1的真核表达载体peDNA3.1(-)B/myc.BRMS1,行基因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行Westernblot验证其是否表达。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B/myc-BRMS1经双酶切及基因测序分析,验证了克隆的人BRMS1基因cDNA序列与GenBank[AF159141]公布的人BRMS1基因的cDNA序列吻合,重组体peDNA3.1(-)B/myc—BRMS1中插入的目的基因BRMS1是正向、单倍插入。结论成功构建了BRMS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yc—BRMS1,为深入研究BRMS1基因功能和BRMS1基因治疗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肺损伤(ALI)过程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活化是否可以起到一定的抗凋亡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雌性大鼠30只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内毒素(LPS)损伤组、STAT3抑制剂——西罗莫司干预组。采用原位杂交法测定肺组织中STAT3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及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测定肺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及肺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以西罗莫司阻断STAT3的基因表达后,肺组织中抗调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凋亡蛋白bax表达则增高,同时肺细胞凋亡数增加。结论急性肺损伤过程中STAT3通路的激活可上调bcl-2且下调bax的表达,从而起到一定的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ER、PR、p53、c-erbB-2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乳腺癌ER、PR与p53、c-erbB-2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病理诊断为乳腺癌44例,检测乳腺癌中ER、PR、p53、c-erbB-2的阳性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1)44例乳腺癌中,ER、PR、c—erbB-2、p53阳性表达分别为81.8%(36/44)、63.6%(28/44)、79.5%(35/44)和47.7%(21/44);ER阳性与p53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ER、PR、p53、c-erbB-2阳性表达与年龄有关;(3)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与ER、PR、p53、c.erbB-2之间的表达无差异;(4)乳腺癌同侧腋窝组淋巴结内有、无癌的转移与ER、PR、p53、c-erbB-2之间阳性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检测ER、PR是对激素内分泌治疗有价值的指标,特别是ER和p53两者之间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预后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γ-tubulin、HER-2、k-ras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手术切除的乳腺原位导管癌( DCIS)、浸润导管癌( IDC)及正常乳腺组织各60例,观察各组织中γ-tubulin、HER-2和k-ras的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可见γ-tubulin阳性表达于上皮细胞质中,HER-2和k-ras阳性位于细胞膜。乳腺癌组织中γ-tubulin、HER-2和k-ras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且IDC组织中HER-2和k-ras阳性表达率高于DCIS组织(P<0.05)。结论γ-tubulin、HER-2和k-ras在乳腺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拓扑异构酶Ⅱα基因(TOP2A)扩增或缺失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42例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同时采用显色原位杂交(CISH)检测Her-2基因情况,根据结果进行分子分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TOP2A基因扩增或缺失状况。结果 142例中,LuminalA型53例,LuminalB型27例,Her-2过表达型49例,三阴型13例。TOP2A基因扩增19例,未扩增123例。不同分子分型中TOP2A基因的扩增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P<0.05),主要发生在Her-2型及LuminalB型。结论 TOP2A基因扩增主要存在于HER2基因扩增患者中,因此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之后,分子分型为Her-2型及LuminalB型的乳腺癌,应常规增加TOP2A的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17.
吴雪琴  梁劲荃  蒋德菊  朱正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9):1494-1496,1587
目的探讨P16、CyclinD1和P53基因产物在葡萄胎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取葡萄胎和正常早孕流产标本各30例,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CyclinD1和P53抑癌基因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早孕绒毛组织中,P16表达100%(30/30),CyclinD1和P53为阴性。在葡萄胎组织中,P16、CyclinD1和P53表达分别为77%(23/30)、23%(7/30)和30%(9/30),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基因随着滋养层细胞增生表达减弱(P〈0.05)。结论P16、CyclinD1和P53基因与人葡萄胎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第19、21号外显子突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家族史的关系,以及对突变阳性患者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靶向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EGFR第19、21号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1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EGFR突变阳性63例,突变阳性率为38.89%。腺癌、女性、非吸烟者、有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突变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发生EGFR突变阳性使用EGFR-TKIs靶向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未治疗及其他药物化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突变筛查应作为常规临床检测指标,特别是对于有肿瘤家族史患者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癌患者BRCA1/2和KRAS基因突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运用基因测序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术后采用顺铂、紫杉醇化疗的卵巢上皮性癌95例的BRCA1/2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分为突变组和未突变组,随访5年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BRCA1/2和KRAS基因突变状态及其与术后化疗预后的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BRCA1/2基因突变率为35.8%,KRAS基因突变率为7.4%.BRCA1/2基因突变组5年生存率高于未突变组(P<0.05);KRAS基因突变组和未突变组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级、对化疗敏感与否、BRCA1/2基因突变与否以及组织学状况为预后影响因素,BRCA1/2基因突变的患者其死亡风险低于未突变者(P<0.05).结论 BRCA1/2基因突变患者对顺铂、紫杉醇化疗敏感性好,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相对较长,该基因可作为指导卵巢癌患者临床个性化化疗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D44V6和P27^kip1以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NSCLC组织、20例正常支气管黏膜中CD44V6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D44V6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1%,而在正常支气管黏膜中无阳性表达。CD44V6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1)。P27^kip1在正常支气管黏膜和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和5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27^kip1的表达缺失与NSCLC的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CD44V6和P27^kip1基因蛋白在NSCLC的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均发挥作用,可作为判断NSCLC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