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胸腰段单一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3例,PVP组48例,PKP组5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渗透率的不同。随访并比较2组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凸畸形Cobb角的变化。结果103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PVP组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明显低于PKP组(P<0.05);PVP组骨水泥泄露率明显高于PKP组(P<0.05)。2组术后2 d,6个月,12个月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各时间点椎体前缘高度PVP组明显低于PKP组(P<0.05),术后1年伤椎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纠正角度PVP组明显低于PKP组(P<0.01)。结论 PVP及PKP在治疗OVCFs中均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均可明显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PKP在恢复椎体高度及纠正后凸畸形方面具有优势,但PVP费用相对较低,且术中操作简单,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相邻椎体发生骨折的情况。方法对OVCF患者32例行PVP,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注入骨水泥。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其疗效及相邻椎体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中骨水泥渗漏至椎间隙内5例,椎旁4例。32例患者中骨折38椎体,行PVP治疗22个椎体,行球囊扩张(PKP)治疗16个椎体。对伤椎术前高度与术后高度测量值、Cobb角进行比较,行PVP治疗者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行PKP治疗者有明显差异(P<0.05)。疼痛再发患者5例,其中3例经MRI证实手术相邻椎体发生新鲜骨折。结论对OVCF患者行PVP安全有效,但注入骨水泥后应力集中、骨水泥渗漏椎间隙等因素增加了术后相邻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骨水泥分布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均采用X线片观察骨水泥分布形态,并根据骨水泥分布形态分为A组(致密型,n=118)和B组(弥散型,n=62).术后患者均门诊随访至少半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水泥量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半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和目测类比评分.结果 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水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骨水泥渗漏、椎体再骨折发生率较高(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A组和B组术后半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和目测类比评分均降低,且B组术后半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和目测类比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 PKP的弥散型骨水泥分布形态可增加水泥渗漏、椎体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近期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不伴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VP组(经皮椎体成形术)和PKP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及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访结束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前缘、中央)、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VAS、ODI、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KP在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改善方面明显优于PK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VP和PKP治疗椎管占位<20%且无神经症状的不伴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安全可行,二者各有优势,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骨水泥分布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均采用X线片观察骨水泥分布形态,并根据骨水泥分布形态分为A组(致密型,n=118)和B组(弥散型,n=62).术后患者均门诊随访至少半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水泥量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半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和目测类比评分.结果 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水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骨水泥渗漏、椎体再骨折发生率较高(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A组和B组术后半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和目测类比评分均降低,且B组术后半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和目测类比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 PKP的弥散型骨水泥分布形态可增加水泥渗漏、椎体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近期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6.
2009年2月至2013年10月共对3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其中10例患者出现手术椎体再骨折。通过回顾总结该10例PKP术后再骨折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表明,手术椎体骨质疏松、椎体内裂隙、椎体骨坏死、骨水泥因素、脊柱生理学特点是导致PKP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6,(22):180-183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61个椎体,其中20例31个椎体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治疗,另有20例30个椎体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进行治疗,观察比较PVP组和PKP组术前术后VAS评分情况及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伤椎椎体高度变化、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PVP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KP,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和PKP组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增加与术后1年随访伤椎椎体高度丢失情况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48.4%,明显高于PK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和PKP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分别为25%、20%,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PKP复位效果良好,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与PKP无明显差异,但其术后伤椎高度丢失明显,临床上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6,(20):190-19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200例老年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100例和PKP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骨折椎体压缩度、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末次随访椎体高度丢失率、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及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PVP组2例出现神经根症状加重,发生肺栓塞1例。两组均无脊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39个月[(17.6±5.7)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患者椎体压缩程度和椎体高度恢复率明显优于PVP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时VAS与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各术前与术后VAS、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和PVP治疗OVCF均可缓解患者疼痛和提高活动功能。但PKP术后对于患者脊柱生理解剖位置的恢复优于PVP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X线透视下运用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手术操作,评估椎体高度恢复情况,骨水泥填充情况及止痛效果。结果 本组25例患者术后X线片示患者术后骨折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骨水泥注入量增加;术后VAS评分结果优20例,良4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6%。结论 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满意,止痛效果迅速、显著,椎体高度恢复满意,骨水泥弥散充分,获得优良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崔化天 《淮海医药》2021,39(4):369-371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OVCF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组及PKP组,每组45例.PKP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手术,PVP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外固定撑架治疗胫骨上端及股骨髁骨折(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经皮可调式外固定撑胫骨上端及股骨髁部骨折的经验。方法:对16例新鲜胫骨上端和股骨折患者进行上述方法治疗。随访10~41个月,平均22.4个月。结果:优9例、良6例、中1例,优良率为93.75%。术后16例骨折均愈合,未发生关节强直及针孔深部感染。结论:本疗法优点为:⑴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患者可早期活动膝关节,操作简便、利于普及。⑵固定针只有四个点与皮肤接触,可以使皮肤有伤口或感染者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骨水泥椎体成形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治疗方案分为A、B两组各38例,A组采用AF系统固定治疗,B组采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方案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前两组脊柱畸形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片显示B组的脊柱畸形角度为(6.7±1.2)°、明显小于A组的(9.6±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值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两组的Frankel分值均明显改善,分别为(3.8±1.3)、(3.1±1.5)分,以B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满意,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是临床首选的手术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52例。其中髋臼骨折应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骨盆后环损伤应用骶髂螺钉或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骨盆前环损伤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52例随访完全,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根据Matta的复位标准,解剖复位40例,占77%,满意8例,占16%,不满意4例,占7%。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和Majeed骨盆损伤疗效标准,优34例,占67%,良7例,占12%,可6例,占11%,差5例,占10%。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5例,4例BrookerⅡ级异位骨化,3例迟发性坐骨神经损伤。结论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病情稳定后,应尽早手术治疗,尽可能解剖复位髋臼骨折,同时合理处理骨盆前后环损伤,其中髋臼骨折的损伤程度及其复位质量是决定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固骼生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思春  孙俊英  王禹基  吴俊 《江苏医药》2004,30(2):84-85,I003
目的 探讨固骼生治疗新鲜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8例胫骨骨折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 +固骼生植入法治疗 ,对照组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按临床和骨性愈合的评定标准评定两组的愈合时间。结果 随访 5~ 8个月 ,平均 6个月 ,实验组临床愈合时间 9~ 10周 ,骨性愈合时间 11~ 12周 ,对照组临床愈合时间 13 5~ 14 5周 ,骨性愈合时间 15 5~ 16 5周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固骼生能够促进骨折愈合 ,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改良后的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对使用改良交锁髓内钉治疗的股骨、胫骨骨折64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股骨骨折29例,胫骨骨折35例;开放性骨折23例,闭合性骨折41例;粉碎性骨折36例,横断或斜型骨折28例.结果 患者平均4个月骨折基本愈合,关节功能基本未受影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后的交锁髓内钉的远端瞄准器打入准确性达100%;简化了手术操作,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原交锁髓内钉的优点未受影响,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芮高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1,(33):163+165-163,165
目的:探讨胸骨骨折并胸椎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1月~2010年11月共收治的17例胸骨骨折并胸椎骨骨折患者的诊治资料,总结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结果:胸骨骨折并胸椎骨骨折患者具有致伤暴力强、脊髓损伤严重、合并多发伤的概率高的临床特点。3例患者行保守治疗,1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经治疗后,骨折脱位均复位良好。结论: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对胸骨骨折并胸椎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保守治疗适合于完全神经损伤及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手术治疗适合于不稳定型胸椎骨骨折并胸骨骨折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RF(Reduction Fixation)系统是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的一种新方法,为国人设计的椎弓根螺钉系统。其角度螺钉有0°、5°、10°、15°四种。报告了15例RF系统在胸腰段不稳定骨折病人中的应用。认为其性能优于万向关节的AO(Dick)系统,Steffee系统。其优点:创伤小,固定坚强有力,有效安全地整复骨折椎体,恢复正常的脊柱力线,有利促进骨融合,术后护理方便,可提前下床,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钙素(calcitonin,CT)在原发性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方法:对72例绝经后女性按骨密度测量结果分3组。A组健康对照组21例,B组骨质疏松组26例,C组骨质疏松合并脊柱压缩性骨折组25例。测定3组BMD、血清CT、Ca水平。结果:B、C两组血清CT及血清钙均低于A组(P<0.05,P<0.01),C组血清CT低于B组(P<0.01),结论:骨质疏松的病人CT分泌水平降低,且降低的程度与骨量的丢失有关,提示CT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骨质疏松发生。  相似文献   

19.
伍红平 《安徽医药》2017,21(6):1034-1035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 选择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的4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进行研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病人均获得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术中平均手术时间(41.73±2.52) min,平均出血量(69.26±15.14) mL,对病人进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分结果:优26例,良6例,中5例,差3例,优良率80.0%.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4周.病人在术后出现了髋内翻3例,股骨近端轻度劈裂4例,并有1例病人出现了轻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不仅操作简单快捷,而且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定适合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按临床路径表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护理.结果 实验组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降低,患者满意度有较大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患者中,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