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创伤性脑梗死(TCI)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4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患者的性别、年龄、GCS评分、颅底骨折、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低血压、糖尿病等因素进行对比以,分析各类因素对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影响。结果 340例患者中继发创伤性脑梗死6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GCS、颅底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糖尿病和低血压与发生TCI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TCI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脑疝和低血压,P<0.05。结论 TCI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GCS、颅底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糖尿病和低血压,独立危险因素有脑疝和低血压。  相似文献   

2.
宋波  王琨  巨涛 《贵州医药》2022,46(1):64-65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外伤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将20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有无发生脑积水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148).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手术时间、蛛网膜下腔出血、腰椎穿刺脑脊液、颅内血肿位置、去骨瓣减压术、伤后昏迷史等因素进行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和预后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总结 40例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两种治疗方法的预后比较 ,找出预后较好的治疗方法。结果  40例患者入院后急诊行脑室外引流术后 ,格拉斯哥昏迷记分 (GCS)较术前提高 3~ 8分 ,平均提高( 2 .3 3± 1.2 5 )分。应用持续性蛛网膜下腔引流可使脑积水发生率下降 5 0 %。结论 初期脑室外引流和后期持续性蛛网膜下腔引流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能够为手术争取宝贵的时间和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SAH后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积水时间将患分为三期,其中包括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三期,并对选取的60例SAH后脑积水患者进行CT检查,并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48例患者经治疗之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12例患者经治疗后有明显好转,60例患者治疗后接受CT脑室扫描显示,48例患者正常,9例患者脑室明显缩小,3例患者脑室缩小不明显。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以形成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脑积水;CT是诊断脑积水首选的主要方法;根据不同类型对脑积水进行脑室外引流或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方法拥有可靠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药实践》2015,(9):672-675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术后6个月内有无创伤性脑梗死角度出发,将其划分为两组(即无创伤性脑梗死组和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有无蛛网膜下隙出血、糖尿病、脑疝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与防治策略。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与颅底骨折、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疝、糖尿病、低血压、蛛网膜下隙出血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血压、脑疝属于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独立高危因素。18例出现继发创伤性脑梗死,其中4例大面积脑梗死者颅内压呈持续增高状态,行大骨瓣减压术后治愈,另14例经由对症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多与GCS评分、年龄、糖尿病、低血压、蛛网膜下隙出血、脑疝等因素相关,其中独立高危因素主要为低血压、脑疝,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199-201
目的探究导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的高危因素,分析其治疗方法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以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进行重型颅脑外伤治疗并在术后发生脑积水的40例患者,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以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进行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但在术后未发生脑积水的40例患者,设其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总结引发术后脑积水的高危因素,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血肿部位(硬膜下、脑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操作、入院时的GCS评分低、在术中未行硬脑膜缝合是导致术后发生脑积水的高危因素,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上述高危因素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0d内恢复清醒状态,体温正常,无语言障碍。结论临床应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术后脑积水高危因素的评估,预防脑积水的发生;若已发生,则可通过使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来缓解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1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49例)和无脑积水组(270例),分析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的相关因素。结果脑积水组与无脑积水组患者的硬膜下及脑内血肿、开放性损伤、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行去骨瓣减压术、硬膜敞开、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放性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去骨瓣减压术、硬膜敞开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P〈0.01),而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是保护因素(P〈0.01)。结论开放性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去骨瓣减压术、硬膜敞开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以是否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将患者分为SCVS组(16例)和非SCVS组(30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COX分析。结果 SCVS组患者与非SCVS组经多因素COX分析,年龄(RR=1.056,95%CI:1.002~1.113,P=0.042)、糖尿病(RR=5.533,95%CI:1.031~29.702,P=0.046)及高血压病史(RR=6.957,95%CI:1.506~32.133,P=0.013)是t SAH后发生SCV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t SAH患者SCVS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HA)的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HA)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两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进行预后判断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较对照组好。结论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可降创伤性低蛛网膜下腔出血(tSHA)所致的脑梗死、脑积水等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吴俊波  杨杰 《江西医药》2014,(5):393-394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继发创伤性脑梗死(PTC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我科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将35例并发PTCI患者纳入PTCI组,其余144例纳入对照组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GCS评分、血压、血糖、颅骨骨折、脑疝(中、晚期,意识昏迷伴有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创伤性蛛网下腔出血等一般情况以及临床因素的差异,分析引起PTCI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入院GCS评分、入院低收缩压、脑疝、tSAH与重度颅脑损伤后PTCI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tSAH,低收缩压,GCS 3-5分,合并脑疝(按OR值由高至低排序)是影响PT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SAH、低收缩压、GCS 3-5分、合并脑疝(按OR值由高至低排序)是影响PTC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合并上述因素的患者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到积极预防及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100例创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的治疗方法;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次出血率、脑积水发生率及脑梗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2例患者再次出血,8例患者发生脑积水,3例患者出血脑梗死;对照组50例患者,6例患者再次出血,16例患者出现脑积水,9例患者出现脑梗死。观察组再次出血、脑积水及脑梗死的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临床效果好,再次出血、脑梗死和脑积水的发生人数少,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医院脑室出血后行脑室外引流术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病例共感染21例,感染率为26%。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8分、双侧脑室外引流、直接切口处固定引流管、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灌注、脑脊液取样是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术前GCS评分≤8分、尿激酶灌注和脑脊液取样是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GCS评分较低的患者需急诊手术,严格无菌操作以及准确把握尿激酶灌注和脑脊液取样指征有助于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情况,提高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方法的认识。方法分析年龄、高血压史、意识状态、再出血、抽搐、颅内压增高等相关因素对其病死率影响,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程度对发生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关系,比较随访手术患者与非手术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高龄、高血压史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意识障碍,再出血,抽搐等患者死残率明显提高,行积极外科手术可充分降低患者死残率,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充分有效的方法。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预后与年龄、高血压史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程度有较为重要的关系。早期手术治疗可充分降低患者的死残率,早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继发创伤性脑梗死(TCI)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48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TCI将患者分为TCI组及非TCI组,观察TCI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80例患者中,30例发生TCI,发生率为6.25%.临床表现包括偏侧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视觉功能异常,语言功能异常,头晕头痛.预后良好10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TCI组患者年龄≥50岁、GCS评分<8分、存在脑疝、存在低血压、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大剂量脱水剂的比例高于非T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311 3、14.725 4、19.867 8、5.296 9、9.242 6、11.713 6,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GCS评分<8分、存在脑疝、存在低血压为颅脑损伤继发TCI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颅脑损伤继发TCI患者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年龄≥50岁、GCS评分<8分、存在脑疝、存在低血压为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刘斌 《安徽医药》2016,20(11):2104-2106
目的 探索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继发急性外伤性脑梗死(PTCI)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选择1 108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析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脑疝、低血压或休克、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底骨折、糖尿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等对PTCI发生的影响,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1 108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共有138例并发PTCI,发生率为12.45%。患者年龄、GCS评分、颅底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低血压或休克、感染、糖尿病、去骨瓣减压术等因素与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继发PTCI有密切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性别与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继发PTCI关系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颅脑外伤继发PTCI患者预后不良率为69.56%,较无继发PTCI组患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继发PTCI发生率高,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而患者年龄、GCS评分、颅底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低血压或休克、感染、糖尿病、去骨瓣减压术等均是并发PTCI的危险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正>创伤性脑积水系指患者颅脑外伤后,颅内异物及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而阻塞了脑脊液的循环通路或蛛网膜下腔受损引起的脑积水~([1])。腰大池腹腔分流手术是脑创伤合并脑积水患者中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降低病死率,但是其有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具有手术简便易行、创伤小、安全可靠的优点,常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 10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行早期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照组予以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天数、再次出血率、脑积水、脑梗死及感染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早期腰大池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柳宪华  高广顺 《江苏医药》1996,22(5):339-339
单纯第四脑室血肿临床较少见。本病常与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原发性脑室内出血有关。我院自1988年4月至1994年4月治疗1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1例病人中,男7例,女4例,年龄27~73岁(平均52.6岁)。发病原因主要为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自发性脑室内出血2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小于5分6例,5~8分3例,大于8分2例。入院时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者6例,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者3例,双侧瞳孔对光反应灵敏者2例。4例病人有短时呼吸停止(3~8分钟人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第四脑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DIC)的临床特点。方法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53例随机分为DCI组32例和未发生DCI组121例。对比2组性别、发病年龄、发病时有无意识丧失、入院时Hunt-Hess评分、Fisher评分、脑室外引流率及动脉瘤处理情况。结果 DCI组女性、发病时意识丧失、Hunt-Hess 4~5级、Fisher 3~4级及需脑室外引流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未发生D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发病时症状重、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多者易发生DCI。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才CT表现及围生期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对7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儿颅脑CT检查显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58例,占74%,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实质内或脑室内出血14例,18%。单纯6实质内出血5例7.7%,37例合并有缺氧缺血性脑病,占47.3%。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最高,占74%。常合并有缺氧缺血性脑病,其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危险因素为围生期窒息、产伤和早产,结论是提高围生期质量是防治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