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复多次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次无创肢体预适应(LPC)组、反复无创后肢缺血预适应(RLPC)组各8只,观察重复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通过颈动脉插管法测定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肢体Ⅱ导联记录心电图以分析心率、心律失常情况。实验结束后采血测定血清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留取心脏染色测定各组梗死面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C组和RLPC组可以减小梗死面积,减轻心律失常情况,血清MDA浓度降低,SOD,GSH-PX的活性增加。但LPC组和RLP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LPC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LPC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磷酸肌酸钠预给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模型建立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及低、中、高剂量磷酸肌酸钠预给药组(即L、M、H组),每组10只。再灌注末,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脑组织中Na+-K+-ATP酶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实验结束对脑组织进行HE、TTC染色,观察脑组织损伤情况。结果:再灌注24h末,各组间血清SOD、MDA及脑组织中MPO、Na+-K+-ATP酶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derso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示Sham组无损伤,其余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比较,Sham组脑组织无梗死,I/R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较L、M、H组明显增大,L组大于M组、H组;M组脑梗死体积大于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中、高浓度磷酸肌酸钠预给药均可有效地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梗死体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外源性磷酸肌酸(CP)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S)组、I-R组和CP预处理组(CP组)。I-R、CP预处理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制备心肌I-R损伤模型。缺血前30 min,CP组经腹腔注射CP 10 ml/kg。于再灌注120 min时处死大鼠,测定心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构变化及线粒体水肿情况。结果 CP组心肌组织中ATP含量、SOD活性显著高于I-R组[(2.76±0.98)μmol/mg vs.(1.65±0.84)μmol/mg、(42.47±2.16)U/mg vs.(49.56±3.28)U/mg](P<0.05)。I-R组心肌组织明显水肿、出血和坏死;CP组心肌组织结构及线粒体变化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外源性CP对大鼠心肌I-R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高压氧预处理1组(HBO1组);高压氧预处理2组(HBO2组),每组10只。测定4组大鼠经处理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各组大鼠经处理后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 HBO2组及IR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SO组(P<0.05);HBO2组ALT、AST水平高于IR组(P<0.05);与HBO1组比较,HBO2组及IR组ALT、AST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1组ALT、AST水平虽有上升,但与S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O1组肝脏组织、小叶及汇管区结构清晰,可见肝细胞轻度水肿及瘀血;IR组肝小叶及汇管区可见轻度炎细胞浸润,片状肝细胞水肿,少数明显内空泡样变,肝组织瘀血,肝细胞坏死轻微;HBO2组肝脏小叶结构存在,肝小叶及汇管区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严重,HBO2组肝细胞水肿、坏死范围大于IR组。结论适量的高压氧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而过量高压氧预处理,5d加重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后适应联合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取健康、♂、SPF级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260~290 g。随机分成4组(各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适应组(IPost组)、磷酸肌酸后适应组(PCr组)、磷酸肌酸后适应+缺血后适应组(PCr+IPost组),均给予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处理。再灌注2 h后用比色法测量各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LISA方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缺血心肌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Bcl-2蛋白表达;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IPost、PCr组血清CK、LDH、MPO、TNF-α及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低于I/R组,PCr+IPost组较IPost、PCr组各项指标进一步降低;而IPost、PCr组心肌组织P-Akt、Bcl-2蛋白水平明显高于I/R组,PCr+IPost组较IPost、PCr组蛋白水平进一步升高。结论磷酸肌酸后适应联合缺血后适应可以明显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共同激活PI-3K/Akt/Bcl-2信号通路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左旋卡尼汀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对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制备成功的Langendorff离体心脏模型随机分成3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CON组):K—H液灌注65min;左旋卡尼汀组(L—CAR组):离体心脏用K—H液平衡15min后,K—H液中加入5mmol/L左旋卡尼汀继续灌注20min.然后全心停灌20min,再用相同的液体复灌30min;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I组):整个实验过程同L—CAR组.但灌注液中不含左旋卡尼汀。比色法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再灌注末心肌组织中腺苷酸的含量。结果:缺血前各组LDH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末L—CAR组LDH含量明显低于MIRI组(P〈0.01),而心肌组织ATP、ADP、总腺苷酸水平及能荷则高于该组(P〈0.05,P〈0.01)。结论:左旋卡尼汀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丙泊酚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长时程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onga法加以改良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144只,体质量250~28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脂质溶剂对照组(I组)和丙泊酚后处理组(P组),每组36只,各组各取6只在术后1、3、7、14、21和28d分别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在术后1、7、14和28d每个时间点每组取6只进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测定,余每组6只于术后8和22d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经长时程观察,IR组较S组mNSS评分明显增高,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增大,水迷宫定位航行测试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组与IR组比较,mNSS评分减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缩小,逃避潜伏期缩短;IR组与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后处理具有长时程脑保护作用,且此作用时效可维持28d,与丙泊酚脂质溶剂成分无关。 相似文献
8.
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药物干预下观察内源性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SCF)mRN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SD大鼠,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药物干预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1.5h再灌注1~14d后,脑组织不同部位的SCFmR-NA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药物干预组、模型组SCFmRNA的表达在皮质区及纹状体区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于7d达高峰,14d下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SCF mRNA表达在脑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具备同样的规律,可能具有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作用。但两组SCF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离体子宫能量代谢及子宫活动力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40只,将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缩宫素组和益母草组,3组均采用线栓法构建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阻断子宫血供30 min再灌注45 min后取子宫分别进行灌流,另取10只不手术建模(假手术组)。记录4组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频率、收缩张力和子宫活动力。比较灌流后离体子宫平滑肌高能磷酸化合物(Energy rich phosphate compounds,EPC)水平及离体子宫平滑肌标本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Ⅳ和钙离子(Ca~(2+))浓度。结果益母草组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张力、收缩频率和子宫活动力均明显升高,但没有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2+)浓度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母草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总腺嘌呤核苷酸(Total adenine nucleotides,TAN)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和缩宫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可能通过开放Ca~(2+)通道增强离体子宫平滑肌对益母草注射液的敏感性,并通过促进能量代谢发挥对缺血再灌注子宫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褪黑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褪黑素(MT)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的研究。证实了MT能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实验采用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观察了MT对此模型大鼠缺血期、再灌注期心律失常发生的抑制作用及再灌注结束后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的影响,同时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改变。结果:表明MT能明显降低缺血和再灌注后室速(VT)和室颤(VF)的发生率,显著缩短其持续时间,明显提高心肌SOD活性,显著减少MDA含量,减少血浆LDH,CK的含量,明显减轻SDH损伤性反应,从而证实它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与增强机体内源性抗氧化能力,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以及保护线粒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褐藻多糖硫酸酯(FP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FPS低剂量组(MCAO+FPS 50 mg/kg)、FPS高剂量组(MCAO+FPS 100 mg/kg),每组12只。假手术组大鼠只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MCAO组、FPS低剂量组、FPS高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后FPS低、高剂量组予鼠尾静脉注射FPS50、100 mg/kg。对所有大鼠按照Longa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TTC法测量脑梗死体积;蛋白印迹法测定Nrf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MCAO组比较,FPS低、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FPS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Nrf2蛋白表达改变得更为显著(P〈0.05,P〈0.01);FPS高剂量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1)。结论 FPS通过提高Nrf2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R-185与Apba-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表达差异及调控关系。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选择10只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给予线栓法构建大脑中动脉梗死再灌注模型,将存活并且按Garci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差值≤3分的30只大鼠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术后1 d组、3 d组、7 d组),每组10只。定量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miR-185和Apba-1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pba-1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85与Apba-1的调控关系。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iR-185 mRNA在各实验组脑组织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 <0.05),且表达量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在各实验组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 <0.05);Apba-1 mRNA在各实验组脑组织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且表达量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在各实验组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P<0.05)。并且miR-185能直接作用于Apba-1的3'非翻译区预计靶位点从而调控Apba-1的表达。结论 miR-185和Apba-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均存在表达差异,且miR-185可负性调控Apba-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葡萄籽原花青素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尼龙线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脑梗死面积、脑组织含水量及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葡萄籽原花青素3、15、30 mg·kg-1可显著减小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行为评分,减轻缺血侧脑半球水肿程度,缩小脑梗死面积,显著降低血清中CK、LDH的活性,明显升高血清中SOD的活性.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升高血清SOD活性作用可能是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三羟异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三羟异黄酮(GST)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 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应用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模型, 观察GST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并测定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磷酸肌酸激酶(CK)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 结果 GST能显著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降低室颤发生率, 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 降低血清LDH、CK 、MDA的含量, 提高血清SOD的活性. 结论 GST能抑制IRI过程中心肌电活动紊乱, 对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 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 保护细胞的结构完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P选择素(P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后2组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前治疗组尾静脉一次性注射rHuEPO3000u·kg-1,其余2组给予生理盐水,各组再按再灌注时间分为1、6、12、24h取材组(n=6),测定各时间点肾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肾组织ICAM-1和Ps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MPO、ICAM-1和Ps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rHuEPO可能通过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葱白提取物(FOB)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FOB(小、中、大剂量)(300,600,1200 mg·kg-1)+I/R组和硝酸甘油+I/R组,每组10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4 h建立在体心肌I/R损伤模型。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和分析左心室功能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Bax和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色素C(Cyt-C)和凋亡酶激活因子1(Apaf-1)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FOB(小、中、大剂量)+I/R组大鼠心功能均明显改善;CK、LDH和CK-MB浓度降低;Bax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下调,同时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Cyt-C及Apaf-1蛋白表达下降(P<0.05),并存在一定量效关系。结论FOB具有显著改善大鼠心肌I/R损伤及拮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与调节心肌Bax、Bcl-2、Cyt-C和Apaf-1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左卡尼汀对心内直视术患者心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2月—2015年1月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给予常规扩张冠状动脉、抗凝及降脂干预,作为对照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作为观察组.比较手术前后两组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UAE)、β2-微球蛋白(β2-M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指标的变化,记录手术前后两组心脏指数(C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两组术后CK、CK-MB、CI、LVEF、BUN、Cr、UAE、β2-MG和MDA均较术前上升,但SOD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观察组CK、CK-MB、BUN、Cr、UAE、β2-MG和MDA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CI、LVEF和SO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左卡尼汀可减轻心内直视术患者心、肾等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保护心、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3)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颈内动脉插线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经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3 mL/kg)干预治疗。Longa法评分标准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区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检测JNK3蛋白表达,RT-PCR检测JNK3 mRNA表达。结果经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大鼠海马区神经元JNK3蛋白和JNK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而动物神经行为功能显著改善。结论黄芪注射液可通过下调神经元JNK3基因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低、中、高剂量组(0.3,0.6,1.2 g·kg-1),每组12只。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30 min后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TTC法测量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Fas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改善大鼠的神经系统损伤症状,缩小脑梗死灶,明显下调Fas蛋白的表达(P<0.01);并且通心络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可通过抑制Fas蛋白的表达,减轻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从而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