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君芳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70-73,76
目的为了寻找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主要病因和有效护理方法 ,使患儿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选取223例和150例高热惊厥患儿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护理、降温护理和高热惊厥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和针对患儿家属的护理指导。观察患儿的原发疾病、惊厥发作次数、退热率、退热时间,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223例患儿的原发疾病为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共125例,占56.05%,明显高于其他原发疾病导致的患病(P<0.05);经过治疗与护理后,两组患儿的退热率均为100%。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为(27.4±7.5)min,高热惊厥发作次数为(4.2±2.1)次,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96、2.981,均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23例、对照组19例患儿出现癫痫症状,转为癫痫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3,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3.3%(208/223);对照组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74.7%(112/150);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5.271,P<0.05)。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最主要原发疾病。综合护理措施可辅助药物治疗,使患儿体温尽快恢复正常,控制高热惊厥,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急救护理对策。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0例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对患儿进行有效积极的急救护理总结有效的急救护理对策。结果高热惊厥发生因素中上呼吸道感染是主要因素其次是肠炎。6个月到3岁是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的主要年龄段;经规范优质护理(包括控制惊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高热护理、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等干预后患者均退热退热率为100%患儿退热平均时间为(51.65±20.18)min患儿住院期间均未出现癫痈等并发症。结论熟悉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并发症,有助于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病因,且提出合理护理措施。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我院自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58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为参照组(n=29)与实验组(n=29),将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患儿作为参照组,将采取病因分析对症护理患儿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高热惊厥患儿经不同护理后组间数据差异。结果实验组高热惊厥患儿高热惊厥发作(3.98±1.01)次、平均退热时间(25.23±1.23)min、癫痫复发率3.44%等指标与参照组患儿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显示意义。结论将以病因分析对症护理干预应用在高热惊厥患儿中疗效显著,可以提升护理依从性,值得广泛借鉴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措施和护理体会。方法:将8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采取正确救治措施的基础上,分别采取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和惊厥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有效救治中配合综合护理,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临床特点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87例高热惊厥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病因分析并采取对症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高热惊厥发作次数以及癫痫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呼吸道感染为引发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病因,采取针对具体病情的对症护理措施,可有效缩短平均退热时间、减少高热惊厥发作次数并降低癫痫复发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曹阳 《基层医学论坛》2012,(33):4358-4359
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惊厥(FC)的发病影响因素,探讨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高热惊厥患儿的病情观察及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急救成功,未出现癫痫及窒息症状,原发病经治疗3 d~10 d均痊愈出院。患儿体温、惊厥发作持续时间、频率、类型、家族病史、复发情况与FC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的影响因素复杂,对FC患儿要密切观察,加强基础护理、对症护理,还要对家长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梁爽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6):116-118
目的 为了分析综合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实际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小儿高热惊厥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19.0软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者和对照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分别为(1.44±0.53)d和(2.23±0.7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者和对照组患儿的惊厥消失时间分别为(4.71±1.42)d和(6.78±1.63)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者和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分别为(6.67±1.96)d和(8.92±2.35)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有助于早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梁爽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6):116-118
目的 为了分析综合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实际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小儿高热惊厥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19.0软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者和对照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分别为(1.44±0.53)d和(2.23±0.7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者和对照组患儿的惊厥消失时间分别为(4.71±1.42)d和(6.78±1.63)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者和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分别为(6.67±1.96)d和(8.92±2.35)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有助于早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周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6,(11):1532-1532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62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急救护理措施。结果62例患儿均退热,平均退热时间(50.0±19.6)min,均抢救成功;没有出现并发症,出院后进行7 d的随访,没有出现智力障碍等不良反应。结论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实施综合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确保患儿生命安全,防止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文主要对小儿高热惊厥症状的发病机理进行病理研究,并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机理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密切配合治疗措施.方法 对本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间入院治疗的68例高热惊厥症状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对患儿高热惊厥的主要症状表现进行临床观察,对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的生理特征变化、病症表现等进行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小儿高热惊厥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对68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后,64例患儿在治疗3~5天内痊愈,治疗有效率达到94.1%,患儿在治愈后没有出现高热惊厥的复发情况.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需要立即进行护理,避免病情的加重,护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的症状表现,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优质护理.  相似文献   

11.
小儿惊厥264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皓  董国庆 《海南医学》2006,17(5):83-84
目的对小儿惊厥进行病因分析以利干预.方法根据264例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清钙、碱性磷酸酶、脑电图、脑脊液及脑CT等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病因归类分析.结果惊厥病因:高热惊厥192例(72.73%),癫痫25例(9.47%),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24例(9.09%),颅内出血16例(6.06%),颅内感染7例(2.65%).发病年龄以6个月~1岁比例最高,占36.36%;其次是1~3岁33.33%;1~6个月17.80%,3~6岁10.99%,6~9岁1.52%.发病季节:全年均有发病,以1~3月最高,其次为9~12月,4~8月较低.结论高热惊厥为小儿惊厥的主要原因,其次为癫痫、VitD缺乏、颅内出血、颅内感染,但所占比例均在10%以下,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对高热惊厥患儿的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并给予镇静、解痉、退热,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等措施.结果:37例患儿均控制了惊厥,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愈出院.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抢救,并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的重要环节,对减少其发病率和后遗症,促进患儿痊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高热惊厥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40例)、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40例);并对80例患儿的退热时间、惊厥症状消失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且分析。结果两组高热惊厥患儿在退热时间、惊厥症状消失时间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P0.05。两组高热惊厥患儿在护理满意度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惊厥症状,并且还能改善预后恢复,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肖明智 《大家健康》2016,(2):202-202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措施和护理体会。方法:将8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采取正确救治措施的基础上,分别采取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和惊厥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有效救治中配合综合护理,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约3 %~ 4%小儿有过高热惊厥。发病在 6个月至5岁间 ,本文对 1 996年 7月— 1 998年 7月我院神经科收治的 1 40例小儿高热惊厥中脑电图检查异常的 60例分析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60例小儿高热惊厥脑电图检查异常的患儿中 ,男 3 8例 ,女 2 2例 ,男 女为 1 .7 1 ;年龄最小 6个月 ,最大 5岁。初发年龄以 1岁~ 2岁为多见 ,占全部病例的 82 %。一级亲属中有癫痫患者 1 5例占 2 5 % ,一级亲属中有高热惊厥发作史 3 0例占 5 0 % ;首次发作呈复杂型表现 (指局限性发作 ,超过 1 5分钟~ 2 0分钟的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求患儿急性高热惊厥的诱发因素及有效护理措施,使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方法 选取300例急性高热惊厥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采取日常护理措施,后者针对病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对比研究可得,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主要原发病,且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主要因素。通过药物治疗配合综合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患儿体温,有效控制高热惊厥,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采用针对性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高热惊厥治疗的70例小儿病患为研究样本,其住院时间均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之间,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组均35例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模式,予以研究组患儿针对性急救护理措施。对比每组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并发症出现率以及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在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并发症出现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率分别是100.00%、77.14%,2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热惊厥的小儿病患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其临床表现,降低并发症出现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8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患儿平均年龄(3.96±1.22)岁,惊厥发生时体温(38.83±0.19)℃,发作时间(5.48±4.29)min,单纯型高热惊厥70例,复杂型高热惊厥10例。予保持呼吸道通畅、镇静止惊、降温、吸氧、降低颅内压、治疗原发病;均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平均随访(19.58±9.90)个月,30例复发占37.50%,平均复发(2.01±0.33)次,2例患儿出现智力障碍,2例患儿转变为癫痫。结论高热惊厥在儿科常见,虽然预后良好,但复发率高,应积极控制惊厥发作,并预防高热惊厥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治疗及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115例小儿高热惊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2016年1-12月接收的57例患儿设为对照组,提供临床常规护理;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58例患儿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急救治疗及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患儿家长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惊厥消失、退热时间分别为(4.22±0.67)h、(16.85±3.47)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6.25±0.48)h、(43.12±3.56)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649、40.073,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降温方法以及急救技能掌握率分别为94.83%、96.55%、93.10%均高于对照组77.19%、84.21%、78.95%,差异均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7.464、5.062、4.810,P0.05);研究组患者家长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评价(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217,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治疗及健康教育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加快患儿疾病恢复时间,改善其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复杂型小儿高热惊厥转化为癫痫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杂型小儿高热惊厥转变为癫痫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62例复杂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及回顾性分析.结果162例患儿发展为癫痫的共32例(19.75%),其中有癫痫家族史的35例,转化为癫痫的15例(42.86%);有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因素的55例,转化为癫痫20例(36.36%);发热距惊厥发作的时间越短转化为癫痫的比例越高.结论有癫痫家族史及有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因素的、发热与出现惊厥的间隔时间均为复杂型高热惊厥发展成癫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