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大肠息肉与大肠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解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更好地预防老年人大肠肿瘤的发生和早期诊断大肠癌,对248例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临床及病理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检出率分别为33.3%和23.3%,并有以下特点:(1)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是老年人便血的主要原因,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及大肠癌三者的便血率依次增高;(2)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息肉检出率,且腺瘤性息肉占73.8%;(3)多发性息肉比例较高,并以腺瘤性息肉为主,占80.7%,且多发生于不同的肠段;(4)老年人大肠癌低恶性程度者多;(5)大肠腺瘤性息肉常与大肠癌并存,二者多发生于不同肠段。因此,我们认为便血是老年人大肠镜检查的有力指征;大肠镜检查时不应满足于远端大肠病变的诊断,应尽可能检查全大肠;对老年人大肠息肉,尤其是多发性息肉及直径大于1.0cm者应积极切除。  相似文献   

2.
微小平坦及凹陷型大肠肿瘤近年来受到消化内镜医师的重视。日本学于1977年报告了早期凹陷型大肠癌。嗣后,日本及欧美国家有关平坦及凹陷型病变的研究不断深入。从临床角度讲,此类肿瘤易浸润并易恶变,因此早期识别及检出并进行治疗非常重要。本目的旨在回顾性分析我院自开展纤维结肠镜检查以来所检出的平坦及凹陷性大肠肿瘤的内镜下所见的特点及组织学特征,以使国内同道对该类病变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提高内镜下大肠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最先由东京医学院工藤进英提出.过去因其形态特殊曾称为匍匐样肿瘤和结节聚集型肿瘤[1].由于该肿瘤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黏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故称之为侧向发育型肿瘤[2].LST内镜下易漏诊,病理亚型较多,形态多样,发生途径不详,但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因此对LST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结肠癌的结肠镜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星  徐富星 《胃肠病学》2001,6(4):237-238
自临床开展大肠镜检查和息肉摘除术以来,早期大肠癌的发现迅速增多[1]。以Morson的腺瘤-癌因果关系学说解释大肠癌的发生已得到公认,即大部分大肠癌由腺瘤或经过一定的腺瘤期演变而来,所以在过去几十年中,所发现的早期大肠癌内镜下表现均为隆起型,或在隆起的基础上有凹陷表现,病理上均有腺瘤组织存在。近年随着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内镜下染色、扩大内镜、超声内镜和内镜下粘膜切除(EMR)等技术的应用,日本发现了许多<1cm甚至<0.5cm的微小癌病灶,内镜下呈单纯平坦(oa)或单纯凹陷(Dc)的…  相似文献   

5.
大肠孤立性溃疡少见,与溃疡型大肠癌易混淆,但预后完全不同,为提高内镜下的识别能力,我们就1986—11/1999—12我院内镜检查大肠患者2725例,将检出的大肠孤立性溃疡10例与溃疡型大肠癌相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结肠镜检查中大肠腺瘤的漏诊率及漏诊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明确结肠镜检查中大肠腺瘤的漏诊率及漏诊腺瘤特征,探讨腺瘤漏诊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患者在初次结肠镜检查发现并切除腺瘤后120 d内进行结肠镜复查,分析2次结肠镜检查结果.记录2次结肠镜检查所见腺瘤的特征(包括大小、部位、形态、数目及病理)、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结肠镜检查原因、腹部及盆腔手术史、大肠憩室病史及是否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及不同的内镜操作医师.分析不同类型腺瘤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漏诊率以及腺瘤特征、患者临床特征和内镜医师的操作水平对腺瘤漏诊的影响.结果 809例患者中271例发生腺瘤漏诊,2次结肠镜检查共检出腺瘤2134颗,漏诊腺瘤425颗,腺瘤总漏诊率为20%(425/2134);平均患者腺瘤漏诊率为33%(271/809).腺瘤体积大者,漏诊率低(P〈0.01);乙状结肠、肝曲、盲肠和升结肠部位的腺瘤以及平坦型腺瘤容易漏诊(P〈0.05);患者腺瘤数越多在结肠镜检查中腺瘤漏诊率越高(P〈0.01);初级内镜医师与有经验内镜医师相比,其漏诊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 结肠镜检查中存在部分腺瘤漏诊,腺瘤漏诊与腺瘤大小、形态、部位、数目以及结肠镜检查操作医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提高早期大肠癌的内镜诊断及治疗水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大肠癌的预后与病期及治疗水平密切相关。早期大肠癌即局限于大肠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的癌,较进展期癌的 5年及 10年生存率显著增高。如何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并及时予以恰当的治疗是改善大肠癌预后的关键。内镜检查不但可以直视,还可活检或全瘤切除,与其它有关大肠癌的检查方法比较其敏感性及准确性都较高。积极开展结肠镜检查,甚至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筛查,可使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显著提高。通过内镜对一些早期大肠癌进行切除,不但创伤轻微而且可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同的效果。此外,有些早期大肠癌的开放性手术也需要术中肠镜配合,以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染色放大内镜观察不同大肠黏膜病变的Pitpattern形态,探讨其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染色放大内镜对146例患者的大肠黏膜进行细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并与观察部位活检所得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46例患者中放大内镜检出息肉172枚,经0.2%的靛胭脂染色放大后又发现0.1~0.5cm大小的息肉84枚,共计息肉样病变256枚。染色放大内镜可明显提高息肉病变的检出率。各种腺管开口分型的病理诊断结果构成差异有显著性,Ⅰ~Ⅴ分型与病变严重程度之间呈明显正相关。染色放大内镜对大肠肿瘤性病变诊断符合率89.5%、敏感性82.2%、特异性92.3%,放大内镜诊断符合率71.5%、敏感性61.8%、特异性77.9%,染色放大内镜对大肠肿瘤性疾病诊断与放大内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染色放大内镜对大肠肿瘤的诊断优于放大内镜,能够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从而为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内镜下正确处理提供快速而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内镜筛查及切除息肉病理检查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探讨临床内镜筛查及切除息肉病理检查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总结分析了北医大三院1978年至1996年9月所有大肠镜检查的资料。18年间行大肠镜检查18123例、内镜下息肉切除2345例,共发现早期大肠癌80例、86个癌灶,占同期发现大肠癌总数的15.1%(86/569)。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87年开展临床内镜筛查以来升高尤为显著。相关分析显示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与内镜检查特别是内镜下息肉切除后的病理检查密切相关,提示该两项方法为诊断早期大肠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前列。近年来研究表明结肠镜对癌前病变腺瘤的筛查以及完整切除可以有效阻止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然而对大肠癌进行持续性干预所需的内镜资源和医疗队伍相当庞大,如何恰当安排结肠镜监测时间,高效利用内镜资源是广大医师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目前,患者的临床症状、遗传背景、大肠息肉的数量大小以及组织病理分型是结肠镜筛查的指征。最近,欧洲消化内镜协会就大肠息肉切除后监测进行了建议分级和循证推荐(图1),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的化学预防:问题与希望并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消化系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也已升至恶性肿瘤发生率的第4~6位,其约3/4患者系由大肠腺瘤发展而来.虽然通过内镜早期发现大肠腺瘤样息肉而摘除之可减少部分大肠癌的发生,但限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和患者的依从性等问题,仍无法广泛应用,且其复发率高达40%~50%.为此,众多临床医生和科学工作者注重研究大肠癌的化学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肠镜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探讨大肠癌肠镜检查结果与手术治疗结果的关系。方法分析了125例大肠癌的临床资料、大肠镜检查结果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1)直肠癌检出率最高,青年人大肠部哪病率在逐渐增高;(2)直肠癌肛诊阳性率为85.0%,大肠镜诊断大肠癌的准确率为99.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中年大肠恶性肿瘤患者的内镜和病理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69例青中年、113例老年大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肠镜特征、组织学类型、Dukes分期,并进行比较。结果青中年患者中以便血为首发症状者占52.6%,病变位于直肠者占68.0%。肠镜表现以溃疡型为主(50.9%),而老年组以肿块型为主(P〈0.01)。分化不良的大肠癌患者在青中年组为56.8%,而老年组为38.9%(P〈0.01)。青中年组大肠癌DukesC+D期占78.4%,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82例患者中发现大肠癌267例,类癌4例,淋巴瘤11例。大肠癌、类癌、淋巴瘤的肠镜下表现、病理特征各不相同。结论大肠恶性肿瘤以直肠为最好发部位,但右半结肠肿瘤并不少见。青中年人大肠恶性肿瘤的特征与老年人不同,肠镜下表现以溃疡型多见,具有病理分化程度低、Dukes分期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高龄人群连续性大肠肿瘤普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龄人群结肠癌普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对1638 名无症状老年人(60 - 90 岁) 连续11年每年行粪便序贯隐血筛检(SFOBT) 一次,SFOBT 阳性者予全结肠肠镜检查。结果 每年普查率约为80 % ,计1310 人。共检出大肠癌12 例,大肠腺瘤130 例,其年发病率分别为66-60/10 万及72-15/10 万。在11 年连续筛检的个体中,检出大肠癌3 例。未连续检查的个体中,检出大肠癌9 例。130 例大肠腺瘤均于结肠镜下切除,随访11 年无1 例癌变。结论 高龄人群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大肠癌普查可提高可愈癌和腺瘤的检出。因此提高筛检的敏感性和依从性是可治愈大肠癌检出的关键因素。切除大肠腺瘤可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肠癌先证患者的一级亲属的电子肠镜和粪便潜血试验(faecal occult blood testing, FOBT)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分析大肠癌先证患者的一级亲属186例的电子肠镜和FOBT的筛查结果。FOBT应用试纸免疫法和氨基比林化学法。结果在186例亲属的肠镜检查中阳性病变检出率高达80.1%,其中癌前病变占41.1%,恶性疾病占23.6%。而FOBT的检出率只有22.3%,明显低于肠镜的检出率(P〈0.001)。大肠息肉、息肉癌变和大肠癌在一级亲属的检出率分别为56.5%、6.5%和17.2%,在对照组分别为25.7%、0.5%和6.5%,两组比较,P均小于0.001。本组小于40岁的患者占阳性病变的20.1%和恶性病变的17.1%。肠镜检查检出Dukes A期大肠癌18例,占56.3%,B期12例,占37.5%,C期2例,占6.3%,D期0例。所有大肠癌患者均可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论在大肠癌先证患者的一级亲属中进行结肠镜筛查明显优于FOBT,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并可预防大肠癌和早期诊断大肠癌和提高根治手术率。  相似文献   

16.
当前提高结肠癌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肠镜是检出早期结肠病变的最佳手段,但早期结肠病变的形态往往缺乏特异性,尤其是平坦型和微小型病变容易漏诊.色素内镜能发现平坦型、凹陷型腺瘤和早期癌的工具,是一种简单、安全、快速、适用范围广和价廉的检查手段.目前国内外有关普通肠镜发现可疑病灶后加用靛胭脂喷洒于局部病变黏膜从而进一步判断病变性质的报道较多,而常规采用全结肠靛胭脂染色内镜在筛查早期结直肠病变中研究较少.我们针对大肠癌高危人群常规采用全结肠染色肠镜检查与普通肠镜检查,并对结肠病变检出率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普通电子肠镜下靛胭脂黏膜染色联合黏膜切除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及早期大肠癌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 对3860例肠镜检查中发现的肠腔黏膜隆起、红斑、表面粗糙不平、血管纹理消失、肠黏膜无名沟中断等可疑黏膜病灶,行镜下喷洒0.4%靛胭脂黏膜染色,对染色发现的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观察病灶大小并进行形态分型,病灶黏膜可随充吸气变形者及黏膜下注射液体呈抬举征阳性者行内镜黏膜切除(EMR)21例、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11例、未能行黏膜切除者行活检6例,切除病灶黏膜送病理检查。结果 发现LST病灶38侧,检出率为0.98%。其中.颗粒均一型18个(46.6%)、结节混合型10个(25.9%)、平坦隆起型7个(18.1%).假凹陷型3个(7.8%)。病变分布:直肠15个(39.5%),乙状结肠8个(21.0%),降结肠5个(13.2%),横结肠4个(10.5%),升结肠3个(7.9%).回盲部3个(7.9%)。病理检查:38例LST病灶中早期癌5例,检出率为13.2%,进展期大肠癌2例(5.2%).良性腺瘤31(81.6%)。结论 普通电子肠镜下对大肠黏膜可疑病灶靛胭脂染色能够有效发现大肠LST病灶,联合镜下黏膜切除对早期大肠癌诊断和防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绝大多数是由息肉恶变而来,早期发现大肠息肉恶变,是改善大肠癌预后的有效途径.肠镜检查是发现大肠息肉的唯一直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多原发大肠癌的内镜诊断及其与腺瘤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多原发大肠癌的重视程度,研究腺瘤与肠癌的关系。方法总结843例大肠癌中多原发癌22例(同时癌17例,异时癌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多原发癌检出率2.61%;22例共有癌灶49个,乙状结肠以下占62.6%;22例中共检出腺瘤31个,癌变息肉达61.2%,亦多分布在乙状结肠和直肠。结论多原发大肠癌并不少见,多原发大肠癌与腺瘤之间关系密切。对大肠癌患者行肠镜检查时,对所见息肉均应常规活检,并治疗,以减少多原发大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学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大肠癌将超过胃癌成为引起死亡的主要胃肠道肿瘤。因此,如何早期检测和处理大肠癌已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早期大肠癌用常规方法如大便潜血、血清标记物或钡灌肠检查等难以检出。因此,内镜检查是目前发现早期大肠癌唯一有效手段,而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应用常规内镜技术是难以发现胃肠道微小病变或平坦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