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21岁,因反复贫血、乏力、头晕4年余于2016-09-20收入我院治疗,以往多次入当地诊所及医院就诊,予纠正贫血、营养、补液等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出院,具体病因并未明确。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贫血容貌,心肺(-),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约4次/min。血红蛋白HGB 88 g/L,白细胞及血小板均正常,大  相似文献   

2.
胃巨大血管瘤并肝血管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胃良性肿瘤,我院遇到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肠出血常是小肠疾病的首发症状之一。由于小肠位置特殊 ,位于消化道深处 ,且活动度大 ,迂曲重叠 ,临床上对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比较困难 ,尤其是少量出血。本院近年应用99mTc红细胞核素显像 (ECT)结合术中内窥镜检查。诊断小肠出血 5例 ,均获确诊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本院 1997~ 1998年间ECT检查阳性 ,结合术中内窥镜检查 ,经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患者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31~ 70岁 ,平均 4 5岁。首次黑便至确诊的时间为 2月~ 6年 ,平均 2 .8年。黑便反复发作的次数 2~ 7次 ,平均 3.2次。入院时血红蛋白 72~…  相似文献   

4.
术中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消化道出血中 ,小肠出血占 9% ,诊断较为困难[1] 。小肠镜检、放射性核素扫描、选择血管造影等方法 ,在许多基层医院应用也受限制。小肠出血大多需手术治疗 ,术中内镜检查仍是一种操作较简便 ,检出率高的方法。几年来 ,我们对17例小肠出血患者 ,应用术中内镜 ,检出出血原因和部位 ,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17例因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 ,内科止血治疗 3d以上无效 ,经胃镜、结肠镜检查 ,排除了胃、十二指肠和结肠病变 ,经B超和腹部CT检查排除胆道和胰腺出血。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2 5~ 74岁 ,平均年龄 (39± 5 )岁。2 .方法 :…  相似文献   

5.
双气囊内镜检查对小肠溃疡病变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双气囊内镜(DBE)检查对小肠溃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统计2003年9月到2007年12月广州南方医院DBE检查发现的小肠单纯溃疡而内镜活检显示为"小肠溃疡"或"慢性炎症"者的资料.结果 符合以上条件者62例,其中男48例,女14例,年龄10~71岁,平均43.9岁.临床主诉为消化道出血38例(61.3%)、腹痛16例(25.8%)、腹胀5例(8.1%)、消瘦2例(3.2%)、腹泻1例(1.6%).DBE诊断为克罗恩病53例(85.5%)、药物性溃疡4例(6.5%)、慢性非特异性炎症2例(3.2%)、淋巴瘤2例(3.2%)、结核1例(1.6%).62例内镜活检常规病理全部为"慢性炎症".其中32例行手术治疗(51.6%),在DBE诊断为克罗恩病的30例中,手术后诊断为克罗恩病22例(3例合并癌变)、淋巴瘤4例、白塞病3例、小肠结核1例,DBE确诊率73.3%;DBE诊断的1例小肠结核和1例淋巴瘤,手术后诊断均为克罗恩病.62例小肠溃疡病变DBE总的确诊率为68.8%(22/32),误诊率达31.2%(10/32).结论 对小肠溃疡病变的定性诊断,DBE结合常规活检也不是特异的,常规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有可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当内科治疗效果不好时,适时外科手术对其诊断和治疗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程从乐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内科246003主题词血管瘤,海绵状内窥镜检查小肠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2231病例报告男,17岁,学生。反复解柏油样大便,伴头昏、耳鸣、乏力,面色苍白1年,于1992-09-06入院。查体...  相似文献   

7.
绝大多数原发性小肠来源肉瘤样癌(SCA)为单发病灶,其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可能是该疾病患者就诊时肿瘤分期较晚的主要原因。我院1例患者在常规胃镜、结肠镜未能明确消化道出血以及腹痛的病因后,未能及时行小肠检查。再次入院后,考虑到小肠CT结果,小肠镜检查发现病灶,最终确诊为小肠多发SCA。本文通过回顾分析对该例患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期望为小肠SCA的诊治决策提供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气囊内镜治疗小肠巨大息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应用双气囊内镜对小肠巨大息肉进行镜下切除的情况:包括息肉的大小、形状、病理、息肉切除方法及手术并发症等,并对患者的内镜随访情况和外科干预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共检出小肠巨大息肉488枚,成功切除442枚(直径20~30 mm 112枚,31~50 mm 280枚,>50 mm 50枚;最大者长径达80 mm),术中出血47例(10.6%),术后出血4例(0.9%),并发穿孔2例(0.5%).11例患者因息肉巨大无法镜下摘除转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谨慎使用双气囊内镜下息肉切除技术,可安全摘除绝大多数小肠巨大息肉.这项技术不仅节省了医疗费用,还可以有效避免因外科手术引起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鞍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术前准确诊断方法、术前评估和治疗策略。方法对4例鞍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例通过临床表现、术前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准确诊断并制定完备的治疗方案,术中沿肿瘤周边分离,最终整块切除肿瘤,并且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鞍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术前结合多方面影像检查以准确诊断、评估,术中整块切除肿瘤,可以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1岁,因阴道有粪水流出1个月余入院。患者入院前半年出现中下腹间歇性隐痛,伴低热,体温最高37.8℃,伴夜间盗汗、消瘦,无腹泻、便秘。当地医院下腹部CT检查示盆腔包块,于抗炎补液治疗后好转。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阴道有黄色粪水溢出,伴下腹间歇性疼痛,有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含有胆汁,伴腹胀、腹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和cT仿真内镜(CTVE)在小肠病变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3l例临床怀疑小肠疾病行胶囊内镜和CTV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最终诊断结果(手术病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非手术病例依据后续检查及随访结果给出最终诊断)统计胶囊内镜、CTVE以及二者联合的诊断阳性率并行对比分析。结果最终诊断阳性26例,包括小肠肿瘤性病变16例、非肿瘤性病变10例,阴性5例。胶囊内镜诊断阳性24例,包括小肠肿瘤性病变14例(其中2例定位不准确,7例不能定性)和非肿瘤性病变10例;CTVE诊断阳性17例,包括小肠肿瘤性病变14例(其中1例定位不准确,4例不能定性)和非肿瘤性病变3例;胶囊内镜联合CTVE诊断阳性26例,包括小肠肿瘤性病变16例、非肿瘤性病变10例。对于小肠肿瘤性病变,胶囊内镜和CTVE诊断阳性率相同,均为87.5%(14/16);而在总体诊断阳性率方面,胶囊内镜为77.4%(24/31),CTVE为54.8%(17/31),胶囊内镜联合CT仿真内镜为83.9%(26/31),二者联合总体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CTVE(P=0.004),但与胶囊内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囊内镜与CTVE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胶囊内镜和CTVE均有助于小肠疾病的诊断,胶囊内镜在诊断小肠非肿瘤性病变方面更有优势,而CTVE在判断小肠肿瘤性病变的位置和结构方面优于胶囊内镜,二者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检出小肠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小儿小肠血管瘤在临床上多见,仅占胃肠道出血原因的3-5%,常见的症状是反复的消化道出血,无其他特征性症状体征,术前诊断困难,常规肉眼剖腹探查手术,易盲目切除肠管,用肠管造瘘胃镜导引与肉眼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手术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术中应用大肠镜诊断小肠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Zhi FC  Yue H  Bai Y  Xu ZM  Jiang B  Xiao B  Zhou DY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5):383-385
目的探讨小肠溃疡性病变的临床、内镜、病理等特点。方法临床怀疑小肠疾病者155例。按术者操作内镜并送镜,助手辅助进外套管的方法。结果155例患者中,125例发现病变,阳性率80.6%。检出的主要疾病为小肠溃疡(含克罗恩病)、慢性炎症、美克尔憩室、间质瘤、血管畸形、小肠癌等。其中92例怀疑小肠出血者,检查阳性84例(91.3%);39例腹痛患者中,阳性24例(61.5%);腹泻、腹胀、消瘦23例,阳性16例(69.6%)。病变位于胃及十二指肠9例,小肠病变115例,大肠病变1例,全消化道未发现病变30例。在155例接受双气囊内镜(DBE)检查的患者中,检出小肠溃疡性病变43例;病灶数为单个12例,多个(2个及以上)31例;病变位于空肠的18例,回肠20例,空肠和回肠都有病变的5例。DBE结合组织学检查对美克尔憩室、间质瘤、癌、血管病变、肠黏连的诊断与手术后诊断是完全相符的;而对溃疡性病变(主要是克罗恩病)的诊断与手术后诊断却相差较大,符合率57.1%(4/7)。发生小肠穿孔和急性肠梗阻并发症各1例。结论DBE目前是诊断小肠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在发现病变方面,但对溃疡性病变的定性即使结合活检也未必是特异的,及时行外科处理对某些溃疡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4岁,因“间断黑便1月余,加重伴头晕、乏力1周”入院。1月余前出现间断黑便,呈条状,每日2-3次,至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64g/L,胃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当地医院予输注红细胞悬液、抑酸、补液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柏油样便,每日2-3次,量中等,伴头晕、乏力,无腹痛,无恶心、呕吐等不适,至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收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腹平软,无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83g/L、血小板363×109/L。大便常规:棕黄色,隐血(++)。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3.3S,纤维蛋白原1.9g/L。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血脂、心肌酶谱正常。铁蛋白、维生素B12、叶酸正常。腹部CT平扫+增强:慢性肝损害改变,肝左外叶囊性病变。子宫右侧异常强化结节,肿瘤?炎症?左侧附件区多发囊性病灶,卵泡?盆腔积液。腹部彩超:胆囊息肉图像(4mm×3mm),肝脏、脾脏、胰腺、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图像。复查胃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肠镜:回肠末端见较多红色血液,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直肠黏膜未见明显异常。双气囊小肠镜:空肠增生性息肉伴淋巴管扩张并出血;钩虫感染。小肠镜病变处取活检病理结果(空肠):增生性息肉,淋巴管扩张,粘液细胞内疑有微生物或虫体感染。消化内科予抑酸、止血、输注红细胞、驱虫治疗后症状稍好转,转入普通外科行腹腔探查+小肠部分切除术。术中切除病变肠段,手术病理:(肉眼所见)部分小肠肠管一段,距一端4cm处见一隆起型肿物,肿物大小约3.5×3×0.6cm,肿物表面灰红点状,切面灰红性实质。(光镜下所见)小肠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大量不规则囊腔,内衬内皮细胞,腔内见淋巴液,其余粘膜急慢性炎,充血、出血,淋巴结可见大量囊腔。诊断:小肠海绵状脉管瘤,其余粘膜急慢性炎,淋巴结1枚可见海绵状脉管瘤。术后无黑便、便血,无腹胀、腹痛等不适,现随访中。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5岁。因黑便1d,于2006年10月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d前无明显诱因的排出稀糊状、黑色柏油样大便,共3次约60g,无黏液脓血;伴头晕、乏力。查体:体温37℃,脉搏76次/min,血压100/90mmHg。一般状况差,贫血貌,神志清。腹部检查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肠鸣音稍亢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7.8×10^9/L,N68.6%,RBC4.55×10^12/L,Hb133g/L;  相似文献   

17.
食管中上段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0岁,因“反复上腹及胸骨后疼痛1年,进食轻微梗阻感半年”入院,无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呕血及黑便,饮食量无变化,体重无明显下降。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20-23cm食管左后壁可见一蓝色隆起,向食管腔内生长,约占管腔的1/3,表面光滑,未见分泌物及充血糜烂,质地柔软  相似文献   

18.
戴金锋  吕宾  蔡利军 《胃肠病学》2013,(11):703-704
病例:患者女,59岁,因“黑便5d”于2011年8月10日入院。患耆5d前无明显诱因下解深红色便1次,质稀,血腥臭,约600g,便后晕厥,数分钟后自行恢复。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一部分,成人全长平均约5~7米,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同时它还具有内分泌和免疫防御功能.但由于小肠走向迂回重叠,而且远离口腔和肛门,给小肠疾病的诊断带来很大难度.一些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虽经反复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反复出血、住院和输血治疗使患者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由于不能早期诊断往往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而更多的血管性或炎症性病变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手术探查.因此,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治水平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双气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45例经B超、CT、胃镜、肠镜等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患者接受双气囊内镜检查,这些患者中腹痛10例,腹泻8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9例,腹痛伴黑便3例,腹痛伴腹泻5例.评价双气囊内镜检查的病变检出率、并发症及患者的耐受性等.结果 45例患者经口进镜3例,经肛进镜5例,经口+经肛检查37例.45例患者中34例发现阳性病灶,总体病因确诊率75.6%;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确诊率73.4%,腹痛、腹泻的病因确诊率分别为70%和62.5%,3例腹痛伴有黑便者及5例腹痛伴有腹泻者均获得病因学诊断,未见操作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双气囊内镜是一种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较高、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