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9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年龄因素和有无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对IMN临床病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地区2006年9月~2011年4月经临床及肾活检诊断为IMN且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患者91例,分别按年龄(16岁~30岁,31岁~60岁和61岁~80岁)和有无FSGS(FSGS+和FSGS-)分层,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MN好发于中年男性,31岁~60岁居多(62.6%),以浮肿(80.2%)、肾病综合征(52.7%)、高血压(47.3%)、镜下血尿(63.7%)为主要临床表现,肾衰竭(3.3%)较少,病理分期以Ⅰ、Ⅱ期为主。61岁~80岁组中肾病综合征以及小管间质和小血管病变重的相对较多,血尿素氮较高,血白蛋白和eGFR较低。FSGS+和FSGS-两组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病理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肌酐、病理分期是发生FSGS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的IMN患者临床和病理表现较重的比例相对增加,以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小管间质和小血管病变方面较突出。血肌酐和病理分期是发生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2004年我院收治的7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特发性膜性肾病好发年龄为30岁~65岁(74.29%),男女之比为1.59:1.肾病综合征、镜下血尿和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占68.57%(48/70)、61.43%(43/70)和44.29%(31/70).肾脏病理改变以Ⅰ(52.9%)和Ⅱ期(42.3%)为主.(2)ⅠA组平均随访47.64月,缓解率达61.9%;Ⅱ组平均随访26.67月,缓解率达73.33%.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多见于中老年,男多于女,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抗凝及降脂等非特异药物可作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常规用药.如患者表现明显肾病综合征,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能有效提高缓解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70%~80%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部分可有镜下血尿、高血压,小于10%伴有肾功能下降。病理特征为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并伴有基底膜的增厚。因其易并发高脂血症、静脉栓塞、感染等,且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不确定,故为难治性肾病的一种。2011年KDIGO指南对于肾病综合征型膜性肾病推荐使用环磷酰胺联合甲基强的松龙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但其毒副作用不容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01月~2019年0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就诊并经肾活检确诊为IMN的112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CKD1期患者相比,CKD2期及CKD3~5期患者在年龄、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血尿酸水平、肾小球球性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小动脉管壁增厚等临床病理表现上更为严重;Logistic二元逐步回归提示年龄、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发病率、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和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是eGFR <90 ml/min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血尿酸对女性患者肾功能的预测优于男性。结论:年龄、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是影响伴肾病综合征IMN患者肾功能的重要因素,血尿酸水平对不同性别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功能水平与临床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65例IM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基线肾功能水平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为CKD1期组、CKD2期组、CKD3+4+5期组,比较患者人口学、临床生化指标及病理指标等的差异。采用相关性方程分析肾功能与年龄、24 h尿蛋白量、血压、临床生化指标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患者年龄14~84(45.33±15.19)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82例(49.6%),伴高血压76例(46.1%),合并水肿129例(78.1%);②与CKD1期的患者相比,CKD2期以上的患者临床及病理具有男性比例高、高龄、高血压及肾病综合征发生率高的特点,且CKD分期越高(即eGFR水平越低)的患者,肾小球节段硬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肾小动脉壁增厚的比例越高;③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肾功能与年龄、高血压、24 h尿蛋白、血清尿酸水平、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肾小动脉壁增厚呈负相关(P<0.05);④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24 h尿蛋白定量、高尿酸血症、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为IMN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MN患者初诊时年龄、是否合并肾病综合征及高血压是eGFR下降的相关因素;男性、大量蛋白尿、高尿酸血症、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是影响IMN患者肾功能重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由自身抗体介导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构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常以水肿逐渐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中80%表现为NS,其余为无症状蛋白尿;20%~55%的患者有镜下血尿(变形红细胞),而肉眼血尿罕见;IMN患者临床表现及  相似文献   

7.
80例持续性镜下血尿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持续性血尿患者肾组织活检的指征和临床价值。方法 对80例持续性镜下血尿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51例,年龄12~74岁,平均30.4岁。根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80例患者可分为3组。Ⅰ组:单纯持续性镜下血尿54例;Ⅱ组:持续性镜下血尿伴微量蛋白尿20例;Ⅲ组:持续性镜下血尿伴间歇性肉眼血尿6例;这些病人经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均为肾性血尿且肾功能正常。肾组织活检IgA肾病18例,肾小球病变轻微及未见明显病变33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6例,肾小球球性硬化9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例。80例患者中6例电镜示肾小球薄基底膜,值得注意的,在54例单纯镜下血尿患者,30例(56%)呈肾小球病变轻微或肾小球未见明显病变。结论 不伴蛋白尿和肾功能正常的持续性下血尿患者可暂不行肾活榆检,直至出现蛋白尿或伴间歇肉眼血尿时再作肾活检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青少年期(10岁≤年龄≤18岁)起病的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PNS)的临床与病理特征, 探讨青少年期起病儿童PNS的肾活检指征。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科住院行肾活检, 且起病年龄≥10岁的PNS儿童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共110例患儿被纳入该研究, 其中男性76例(69.1%), 女性34例(30.9%), 起病年龄10岁至14岁9个月。49例(44.5%)伴有血尿, 其中肉眼血尿14例(12.7%), 镜下血尿35例(31.8%)。起病时, 25例(22.7%)合并高血压, 19例(17.3%)伴有肾功能不全, 4例(3.6%)伴有低补体C3血症。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52例(47.3%), 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58例(52.7%)。病理类型依次为微小病变(minimal change disease, MCD)[52例(47.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ar sclerosis, F...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病理及中医证型特征。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比较260例伴TIF与107例不伴TIF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理化指标、肾脏病理及中医证型的差异。结果:(1)一般情况:与不伴TIF组相比,伴TIF组患者发病年龄偏大、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较高(P均0.05)。(2)理化指标:与不伴TIF相比,伴TIF组患者Scr、BUN显著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P均0.05);两组Alb、TG、TC、HDL-C、LDL-C、UA、Hb、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肾脏病理:两组病理类型均以Ⅰ期为最多(P0.05);与不伴TIF组相比,伴TIF组患者肾小球缺血性硬化、新月体形成、肾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动脉病变比例显著升高(P均0.05)。(4)中医证型:与不伴TIF组相比,伴TIF组患者脾肾阳虚证、水湿证、血瘀证的比例较高(P均0.05)。结论:伴TIF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较高,基线肾功能较差,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病变较重,中医脾肾阳虚证、水湿证、血瘀证比例较高,TIF可能是其预后不佳病理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特点,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分析本院经过临床以及肾脏病理(包括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确诊的2例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两例患者均为青壮年男性,年龄分别为44岁和38岁,血压及肾功能均正常.例1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伴镜下血尿;例2表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两例患者临床上均除外继发性肾脏病,根据蛋白尿程度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效果良好.结论 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兼具有膜性肾病和IgA肾病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更似于膜性肾病,治疗方面则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