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激光技术在皮肤美容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激光的发明与医用基本原理 激光(1aser)为“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mion”的首字母缩略词,意即辐射的受激发射产生的光放大。受激发射的概念,最早是由爱因斯坦1917年提出,当一个分子受到一个与之相似分子的激发从受激状态回到稳定状态时会发出一个光子,第一台激光器1959年由休斯飞机研究室梅曼博士研制出来。1963年戈德曼博士在各种良性皮肤损害上,试用了红宝石激光器。 相似文献
3.
4.
5.
用普通病理、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及电镜观察了7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皮损内纤维蛋白,发现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是纤维蛋白沉积的结果,纤维蛋白沉积是继发性的,但它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血管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有关部门批准,上海第二医科夫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皮肤科、激光美容中心于2005年9月21-25日举办全国现代激光技术在皮肤美容领域的应用及最新进展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主要内容:国内外医用激光器研究进展、配置及选用。激光治疗色素性疾病、血管性疾病、激光脱毛、激光治疗瘢痕、皱纹等,光子嫩肤、光子脱毛及治疗痤疮、E光技术等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12,(2):92-92
经有关部门批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定于2012年5月中旬举办“现代激光技术在皮肤美容方面的应用研究”学习班和“微创注射美容技术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学习期满授I类学分10分。 相似文献
8.
9.
10.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4):294-294
经有关部门批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定于2013年5月初举办“现代激光技术在皮肤美容方面的应用研究”学习班和“微创注射美容技术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学习期满授I类学分10分。授课内容:①现代激光技术在皮肤美容方面的应用研究:激光治疗色素性、血管性疾病,激光脱毛,激光治疗瘢痕,皮肤年轻化的生物、物理、化学、手术治疗。均邀中外专家讲课。5月5日报到,5月6—9日授课。②微创注射美容技术新进展:肉毒毒素在医学美容中的应用、皮肤填充剂在医学美容中的应用、其他注射美容技术在医学美容方面的应用、注射美容与其他美容技术的联合应用。学习班邀请国外及港台专家授课,还有示教及学员实践机会。5月8日报到,9—11日授课,12日示教实操(费用另收)。费用:①现代激光技术在皮肤美容方面的应用研究学费1800元,微创注射美容技术新进展学费3000元。 相似文献
11.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11,(2):112-11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于2011年5月15—19日(15日报到,16—19日授课见习)举办“现代激光技术在皮肤美容方面的应用研究”学习班。主要内容:国内外医用激光器研究进展动向、配置及选用,激光治疗色紊性、血管性疾病,激光脱毛,激光治疗瘢痕,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银屑病,光动力学疗法,光子嫩肤、脱毛,射频,点阵(像束)激光,嫩肤,抗衰老,皮肤年轻化的生物、物理、化学、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1]。2011年5月至2011年10月,应用胶原贴敷料(商品名:创福康,广州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出品)作为湿敷剂治疗接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甲银屑病的皮肤镜表现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甲银屑病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1年8月于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甲银屑病患者48例为甲银屑病组,且经皮肤镜观察,另选择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记录两组一般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药物过敏史、吸烟史、饮酒史、体温、体质指数(BMI)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甲银屑病患者根据病甲皮肤镜图像特征划分,甲板增厚12例、点蚀征8例、甲剥离7例、油滴征6例、裂片型出血4例、甲变色6例、甲床毛细血管扩张5例;按照临床分型的特征划分,寻常性银屑病18例、红皮病性银屑病12例、脓疱性银屑病11例、关节病性银屑病7例。皮肤镜诊断与临床分型结果显示,甲板增厚、点蚀征、甲剥离、油滴征、裂片型出血、甲变色、甲床毛细血管扩张在4种临床分型方面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显示,皮肤镜诊断对临床分型有显著影响,即皮肤镜诊断每增加或减少1例,4种银屑病临床各分型相应分别增加或减少,截距分别为4.986、3.552、2.36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卡列前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40例作为该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行卡列前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产后出血情况、凝血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占比44.3%(31/70),有效率为97.1(68/7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7%(18/70)、88.6%(62/70),P值均小于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第三产程时间(5.6±1.8)min、产后2h出血量(468.2±175.6)m L、产后24h出血量(533.2±201.6)m L、产后出血发生率22.9%、产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值(16.8±3.7)g/L明显高于观察组(3.1±1.2)min、产后2h出血量(321.8±112.7)m L、产后24h出血量(374.8±141.7)m L、产后出血发生率5.7%、产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值(11.2±2.6)g/L,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APTT(30.2±7.2)s、PT(13.2±5.2)s、TT(18.2±4.7)s、Fg(4.7±1.3)g/L和对照组相比(31.3±7.1)s、PT(12.8±5.1)s、TT(17.9±4.8)s、Fg(4.8±1.3)g/L凝血功能指标相当(P0.05),观察组腹泻、血压升高、恶心、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明显缩短产妇第三产程,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