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和分析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病毒病原学,掌握,小儿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771例住院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常见的七种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771例患儿中共有243例病毒检测阳性,总阳性率占31.52%.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年龄和季节有明显的相关性.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毒检出率最高(72.73%);其次为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检出率达58.80%,主要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第三位是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病毒检出率为35.56%.结论 小儿在不同年龄、不同季节存在不同的病毒感染率.婴幼儿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Ⅲ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病毒感染是喘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毒病原检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的病毒病原情况。方法取1260例年龄14岁以下住院ARI患儿的鼻咽深部分泌物,用间接免疫荧光及病毒分离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及腺病毒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其中490例患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V)检测。结果1.ARI1260例中,43.33%检测到了病毒病原,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出率36.19%,RSV阳性率最高(23.97%),以冬春季为著,88.08%的RSV阳性为3岁以下小儿。2.EV阳性率16.33%。3.19例存在2种病毒混合感染,均出现在冬春季,16例为RSV并EV感染。4.入选的510例急性呼气性喘息患儿中,3岁以下RSV阳性率最高(43.20%),3岁以上EV阳性率最高(36.11%)。结论1.RSV是北京地区冬春季婴幼儿ARI的主要病原。2.冬春季EV可并RSV等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3.RSV及EV是引起小儿急性喘息性疾病的主要病毒病原。  相似文献   

3.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住院的5480例0~12岁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8种病毒检测。结果5480例患儿中,2710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49.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最多,为1386例,占51.1%,其余,依次是偏肺病毒(hMPV)513例(18.9%),副流感病毒Ⅲ(PIVⅢ)338例(12.5%),腺病毒(ADV)192例(7.1%);流感病毒A(IFA)128例(4.7%),流感病毒B(IFB)79例(2.9%),副流感病毒Ⅰ(PIVⅠ)41例(1.5%),副流感病毒Ⅱ(PIVⅡ)33例(1.2%)。6个月以下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43.5%。RSV、hMPV季节性较明显,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11月至次年4月)。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伴喘息)、支气管炎(不伴喘息)和哮喘患儿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7.4%、63.6%、50.5%、30.1%和43.5%。结论病毒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年龄主要在婴幼儿,其中RSV和hMPV最常见。  相似文献   

4.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病原学及其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件下呼吸道感染(ALRI)住院患儿病毒感染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04-2006年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因ALRI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5岁患儿鼻咽吸出物333份.男230例,女103例;年龄1个月~4.8岁.采用PCR技术和病毒分离方法对鼻咽吸出物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1~4型、鼻病毒(RhV)、人偏肺病毒(hMPV)、冠状病毒(HCoV)及人博卡病毒(HBoV)检测.采用人喉上皮癌细胞和非洲猴肾细胞对鼻咽吸出物进行病毒分离,对阳性结果进行序列测定和鉴定.结果 ALRI 333例患儿中,病毒检测阳性123份(36.94%),其中RSV阳性102例,AdV、HBoV阳性各16例,RhV阳性1例,其中12例为双重阳性.未检测到PIV、hMPV及HCoV.333份鼻回吸出物中病毒分离得剑11株病毒株.经PCR扩增及序列测定证实均为AdV,包括AdV1型2株,AdV2型、AdV3型、AdV7型各3株.肺炎患儿病毒阳性检出率为30.35%,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毒阳性检出率为62.50%,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病毒阳性检出率为23.08%,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于肺炎和急性支气管炎患儿(χ2=24.75,19.66 Pa<0.01).结论 RSV感染在北京儿章医院2004-2006年冬季ALRI住院患儿中占首位;感染的AdV血清型包括AdV 1型、AdV 2型、AdV 3型及AdV 7型;HBoV可能是ALRI的重要病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毒感染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非细菌性病原体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1月于沈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788例,运用多重RT-PCR与毛细电泳联用技术对10种病毒病原体及2种非典型病原体进行检测,同时抽取静脉血行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检测,分析不同病原体的分布特征。结果(1)178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原体阳性率为72.43%(1295/1788),其中病毒病原体阳性率为59.68%(1067/1788),非典型病原体阳性率为22.04%(394/1788)。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B、偏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A、博卡病毒、腺病毒、肺炎衣原体、冠状病毒。(2)季节分布:春季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为主要病原体;夏季以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其次为流感病毒A;秋季偏肺病毒阳性率最高;冬季主要为流感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3)性别、年龄分布: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女孩高于男孩(P<0.05),其他病原体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病原体在不同年龄组间的阳性率不同(P<0.05):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在>6岁组最高;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衣原体阳性率在<1岁组最高;偏肺病毒、流感病毒B阳性率在1~<3岁组最高。(4)疾病分布:重症肺炎患儿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鼻病毒、偏肺病毒为主;大叶性肺炎患儿的病原体主要为肺炎支原体;急性支气管肺炎前5位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B、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结论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B、偏肺病毒、鼻病毒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阶段、季节和性别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1989年1月~1991年6月,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免疫荧光技术和反向间接血凝机制实验对428例小儿上、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别检测了副流感病毒1、3型,腺病毒3、7型,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A_2、A_3型的特异性抗体。结果提示:大连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以副流感(占16.8%)、腺病毒(占15.9%)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占14.5%)为主,而流感病毒阳性率很低(占3.3%);腺病毒3型感染有增加趋势,合胞病毒、付流感病毒有减少趋势。病毒感染在1岁以下婴儿中发病率最高;上呼吸道感染以付流感病毒和合胞病毒为主,下呼吸道感染以腺病毒为主。  相似文献   

7.
重庆地区人类偏肺病毒感染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在重庆地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的感染情况,比较hMPV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用免疫荧光快速诊断方法,检测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RSV、腺病毒(Ado)、流感病毒(Flu)A、B、副流感病毒(Para)1、2、3七种常见呼吸道病毒,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上述患儿鼻咽分泌物中hMPV的L基因和M基因。结果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病毒检出率为65%,在病毒阳性检出标本中RSV感染占63.4%(33/52例),Flu-B(3/52例)和Para-3(3/52例)均占5.77%,Para-1占1.92%(1/52例),Flu-A与Flu-B混合感染占3.85%(2/52例);80例患儿的鼻咽分泌物中发现10例为hMPVL和M基因同时阳性,其中单独hMPV阳性7例,3例为RSV与hMPV合并感染,hMPV阳性占病毒阳性检出标本的13.46%(7/52例),hMPV与RSV合并感染为5.77%(3/52例)。结论RSV仍然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首位病原,约为41.25%;hMPV感染在重庆地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居第二位,约占8.75%(7/80例),仅从临床表现上很难鉴别hMPV感染与RSV感染。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尚不清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暴发以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病原谱是否发生了重要变化。目的基于深圳地区COVID-19疫情前后ARTI住院患儿的病原学特征和病原谱的变化,为本地区ARTI的临床诊治及防控提供依据。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深圳市儿童医院2019年9月2日至2021年2月28日非新生儿临床诊断ARTI住院后首次送检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PCR与毛细电泳联用技术检测13种常见病原体。以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的数据进行不同季节的ARTI病原谱比较,春季为3~5月,夏季为~8月,秋季为~11月,冬季为12月至次年2月。以2019年9月2日至2020年1月24日的数据作为COVID-19疫情前、2020年9月2日至2021年1月24日的数据作为COVID-19疫情后进行比较。主要结局指标支原体、衣原体和常见病毒谱。结果 12 022例ARTI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入分析,病原体阳性(至少检出1种)7 589例(63.13%),其中鼻病毒检出率最高(24.83%),其次是呼吸道合胞病毒(14.12%)、副流感病毒(8.33%)、偏肺病毒(7.01%)、肺炎支原体(5.37%)。混合感染(检出≥2种病原体)1 329例(11.05%),以鼻病毒+肺炎支原体最常见。(1)秋季病原体检出率最高(66.99%,1 924/2 874),以呼吸道合胞病毒(25.89%)和鼻病毒(24.01%)最高;春季病原体检出率最低(16.20%,132/815),以鼻病毒(5.03%)和肺炎支原体(3.80%)最高。(2)6月龄至6岁患儿病原体检出率高于总体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不同性别患儿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COVID-19疫情前病原体检出率为78.57%(2 592/3 299),以鼻病毒(36.37%)、肺炎支原体(15.40%)、呼吸道合胞病毒(10.03%)、腺病毒(9.03%)为主,混合感染764例(23.16%);疫情后同期病原体检出率为65.89%(3 500/5 312),以鼻病毒(23.78%)、呼吸道合胞病毒(14.74%)、偏肺病毒(12.65%)、副流感病毒(12.12%)为主,混合感染459例(8.64%)。结论 COVID-19疫情后ARTI病原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博卡病毒检出率明显升高;混合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甲型流感H1N1病毒、季节性H3N2病毒、乙型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检出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门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540例,每例患儿采集咽拭子标本1份。采用多重PCR试剂检测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A、B型,鼻病毒(RV),副流感病毒(PIV)1~4型,流感病毒(IFV)甲、乙型,腺病毒(ADV),人偏肺病毒(HMPV),人冠状病毒(HCoV),人博卡病毒(HBoV)及肠道病毒(EV)。结果 540例门诊采集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中,306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阳性率56.7%。其中33例检出2种病毒,1例检出3种病毒,混合感染率为6.3%。各种病毒中,IFV检出率最高占16.7%,其次是ADV(12.8%),EV(7.8%),PIV(7.2%),。IFV中以甲型IFV为主(占95.6%),PIV中以PIV3型为主(占66.7%),RSV检出以RSVA型为主,占79.3%。结论病毒是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北京儿童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病原是IFV、ADV、EV、PIV。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类博卡病毒(HBoV)所致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因细支气管炎于2007年6月-2008年5月住院治疗的271例患儿的呼吸道标本(鼻咽分泌物或咽拭子),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其HBo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鼻病毒(RhV),流感病毒A、B型(FluA、FluB),副流感病毒1、3型(PIV1、PIV3),人类偏肺病毒(hMPV)9种病毒。随机选取RSV感染阳性患儿2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HBoV感染组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271例标本中,病毒阳性标本163例(60.1%)。其中HBoV阳性21例(12.9%),RSV阳性61例(37.4%);HBoV并其他病毒感染8例(38.1%),与RSV、FluA合并感染各3例,与ADV、RhV合并感染各2例,与hMPV合并感染1例。HBoV感染组与对照组患儿临床资料除在流行季节上有差异外,在性别、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肺部体征、辅助检查、住院天数、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均无差异。结论HBoV是小儿细支气管炎的另一重要病原体,与RSV感染者在临床表现上无明显差异。HBoV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较轻,呼吸功能均属于轻中度受损,且以轻度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患儿咽拭子呼吸道病毒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该院2014 年3 月至2015 年2 月5 150 例ALRTI 住院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A 型(FA)、流感病毒B 型(FB)、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副流感病毒1、2、3 型(PIV-1、2、3)检测,了解ALRTI 患儿中呼吸道病毒的分布情况。结果 5 150 例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样本中病毒检测阳性2 155 例(41.84%),其中RSV、 PIV-3 、FA 是检出率最高的前3 位病毒,分别为1 338 例(25.98%)、439 例(8.52%)、166 例(3.22%),并有29 例为2 种病毒混合感染。随年龄增加病毒检出率呈下降趋势(χ2=279.623,P<0.01)。RSV 检测阳性率自9 月开始呈增高趋势,11 月最高,达60.09%,6 月最低,仅为1.51%。PIV-3 检测阳性率5 月最高(21.38%),11 月最低(1.77%)。结论 ALRTI 患儿的病毒流行分布随年龄、季节而不同,秋冬季以RSV 流行为主,春夏季以PIV-3 流行为主。RSV 是ALRTI 住院儿童的最常见病毒。  相似文献   

12.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2007-2010年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ie ZD  Xiao Y  Liu CY  Hu YH  Yao Y  Yang Y  Qian SY  Geng R  Wang JW  Shen KL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0):745-749
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ALRTI)的病毒病原学构成及其流行的季节特征.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救室就诊及内科住院的ALRTI患儿共1914例.采集每例患儿鼻咽吸取物1份,用(RT) 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PIV)1 ~4型,流感病毒(IFA、IFB和IFC),腺病毒( ADV),肠道病毒(EV),冠状病毒(HCOV),偏肺病毒(HMPV)及博卡病毒(HBOV).结果 (1)总的病毒阳性检出率70.3%,其中<1岁、1~<3岁、3~<6岁和≥6岁组分别为83.0%、80.1%、60.8%和27.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13.5,P=0.000).检出率高的前3种病毒依次为RSV、HRV和PIV,其在<1岁组分别是50.9%、36.2%和12.0%.(2)RSV和HRV的流行季节在冬春,而PIV在春夏.(3)<1岁、1~<3岁、3~<6岁和≥6岁组病毒阳性患儿中检出2种以上病毒的比例分别为38.2%、36.4%、30.2%和15.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6.00,P=0.000).结论 病毒是小年龄儿童ALRTI的主要病原,以RSV、HRV和PⅣ最为重要,其感染存在季节特征;ALRTI患儿存在多种病毒感染,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 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内科就诊及住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ALRTI的患儿共572例.对每例患儿在就诊当日或次日采集鼻咽吸取物1份,采用逆转录(RT)-PCR方法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V)、副流感病毒(PIV)1~4型、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IFA、IFB)、腺病毒(AdV)、肠道病毒(EV)、冠状病毒(HCoV)、偏肺病毒(hMPV)及博卡病毒(HBoV).结果 572例患儿标本中,444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77.6%.各种病毒中,RSV检出率最高,占48.3%,其次是RV(27.1%)和PIV(13.3%).不同年龄组病毒的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岁组检出率较高,≥5岁组病毒检出率明显降低.不同年龄组JLRTI病原谱有所不同,<5岁各组主要是RSV、RV、PIV,而≥5岁组则主要为RV、IFV、RSV.572例中,158例(27.6%)检出2种或2种以上病毒,<1岁惠儿混合感染率最高,为40.2%,随年龄增长混合感染率逐渐下降,≥5岁患儿混合感染率仅为14.0%.结论 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的ALRTI患儿中,5岁以下者ALRTI的主要病毒病原是RSV、RV、PIV;≥5岁则主要为RV、IFV、RSV.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ARI)儿童除细菌外的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和沙眼衣原体(CT),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IVA和IVB)、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2、3)、人偏肺病毒(hMPV)。结果1 592例标本中,MP和CT阳性率分别为25.7%、2.4%;总呼吸道病毒阳性率为40.9%,其中RSV最常见,占阳性病毒株的61.3%,其次为PIV-3、hMPV,分别为6.7%、4.9%。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率为6.7%,混合感染主要发生在1岁以内婴儿,有68例,占混合感染的63.6%。结论病毒感染是南京地区婴幼儿ARI的主要原因,RSV是首要病毒病原,MP也是常见的ARI病原体,1岁以内婴儿混合感染率高。[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6):450-45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住院患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并血小板异常的病毒病原学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255例血小板异常及同期442例血小板正常的ALRTI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样本,采用RT-PCR或PCR方法 进行14种病毒检测。结果 255例血小板异常并ALRTI患儿中,血小板增多253例(99.2%),血小板减少2例(0.8%)。血小板异常组中检出至少有1种病毒感染173例(67.8%),其中,人鼻病毒(HRV)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副流感病毒3(PIV3)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与血小板正常组相比较,血小板异常组PIV3检出率显著增高(PPPP结论 ALRTI时易引起血小板增多,尤其是PIV3感染者,而IFVB感染则不易引起血小板的变化。小于1岁的ALRTI住院患儿更易出现血小板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 住院儿童中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点,为本地区儿童ALRTI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诊断为ALRTI的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标本1165份,采用RT-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流感病毒A(IFVA)、流感病毒B(IFVB)、副流感病毒1~3(PIV1~3)、偏肺病毒(hMPV)、冠状病毒NL63(HCoV-NL63)及冠状病毒HKU1(HCoV-HKU1);PCR方法检测腺病毒(ADV)、博卡病毒(HBoV);巢式PCR方法检测多瘤病毒WU(WUPyV)和多瘤病毒KI(KIPyV)。并对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以证实。结果:1165份标本中有871份检出了病毒,总检出率74.76%,其中RSV最为常见,检出率为27.03%,其次为HRV(17.33%)、PIV3(13.73%)及新发现病毒HBoV(8.67%)和hMPV(6.52%)。病毒总检出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男性PIV3、hMPV和HBoV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病毒阳性检出率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4,P=0.027),以6个月至1岁以内年龄组检出率最高。病毒总检出率在四季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7,P=0.006),以冬季检出率最高。结论:病毒病原在长沙地区儿童ALRTI中占重要地位,其中RSV、HRV及PIV3是主要病毒病原,近年新发现的HBoV和hMPV也占较高比例;病毒检出率以6个月至1岁以内年龄组最高;冬季病毒总检出率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患儿人偏肺病毒(hM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每周一、三、五因ALRTI住院患儿住院当日白天的鼻咽吸取物(NP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MPV基因组RNA,阳性标本采用传统PCR方法扩增F基因,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hMPV感染,扩增G基因用于遗传进化分析。同时采用传统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冠状病毒NL-63(HCoV-NL63),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流感病毒A、B亚型,副流感病毒1、2、3型和腺病毒。分析hM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878份标本,占同期ALRTI入院病例的13.9%(878/6296例)。hMPV阳性227/878例(25.9%)。男∶女为1.9∶1。hMPV阳性227例中,6个月119例(52.4%),~2岁72例(31.7%),~6岁34例(15.0%),6岁2例(0.9%)。hMPV流行特点为全年散发,好发季节为冬春季。hMPV阳性率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为18.5%(72/390例),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为31.8%(155/488例)。227例hMPV阳性患儿临床诊断以肺炎(148例,65.2%)和毛细支气管炎(65例,28.6%)为主。hMPV可与常见呼吸道病毒协同感染,其中与RSV协同感染率最高(41.9%,95/227例)。遗传进化分析显示,研究期间重庆地区hMPVA和B基因型均流行,以A2亚型为优势株。结论 hMPV是重庆地区ALRTI住院患儿重要的呼吸道病毒病原之一,以6个月婴儿为主要感染人群。  相似文献   

18.
Etiology of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Objective : To identify pathogens responsible for acute sever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LRTI) in under five children by non-invasive methods.Method : 95 children hospitalized with acute sever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investigated for identification of viruses, bacteria, chlamydia or mycoplasma by nasopharyngeal aspirates, blood culture and serology.Result : Etiological agents could be identified in 94% of the patients. Viruses from NP aspirate could be isolated in 36 (38%), bacterial isolates from blood cultures in 15(16%); mycoplasma was identified in 23(24%) and chlamydia in 10(11%) by serological tests; mixed infections were present in 8 (8%) patients.Conclusion : Noninvasive methods can be useful in identifying etiological agents in severe ALRTI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病毒病原在北京地区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感染特点,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连续采集2005年12月~2006年4月北京儿童医院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分泌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V)A、B型、副流感病毒(PIV)1、2、3型及腺病毒(ADV)。结果共935例患儿采集了鼻咽分泌物标本。男597例,女338例;年龄1d~6岁,平均7.5个月。935例标本中检出阳性516例(55.2%)。RSV是各年龄组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病原,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下降;IV和PIV所占病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ADV只在3岁以下儿童病例中检出,所占比例为0.6%~6.2%。结论病毒病原是2005年12月~2006年4月北京地区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以RSV为主,其次是IV和PIV。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From September 1984 to May 1986, nasopharyngeal secretions were obtained from 519 children with some form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The nasal secretions were screened for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rhinoviruses, adenoviruses,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s 1, 2,3, influenza virus types A and B, and enteroviruses by tissue culture virus isolation technique and/or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 uniform questionnaire gave information about age, sex, individual signs and symptoms, findings of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clinical diagnosis of the patients. RSV was detected in 119 (23%) specimens and was thus the most frequent causative agent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fter RSV, rhinoviruses were the most frequently recovered pathogens accounting for 60 (12%) cases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 A comparison of the individual signs and symptoms, the findings of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RSV and rhinovirus infected children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no characteristic clinical pattern associated with either of the two viral respiratory pathogens.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rhinovirus infections were a major cause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3 years o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