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士预见性护理能力培训的方法与效果,从而提高神经内科护士预见性护理能力,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分析神经内科护士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力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制定培训方案,对神经内科87名护士进行预见性护理意识培养、专科知识学习、专科护理流程学习、专科护理技能训练及临床实践指导后,实施统一的专科理论、操作及预见性护理能力综合考核,比较培训前后考核成绩。培训后护士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为期10个月的培训,87名护士专科理论、操作及预见性护理能力综合评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57.2±3.8)分比(70.2±10.3)分,(92.2±15.6)分比(80.8±8.4)分,(90.8±4.6)分比(67.1±5.6)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50,15.65,58.57;P〈0.01)。实施预见性护理后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从2.13%降至0.81%,并发症发生率从2.49%降至0.93%,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2,0.006;P〈0.01)。结论针对神经内科专科护理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对护士进行系统性培训,能提高神经内科护士的预见性护理能力,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技能培训法对提高急诊年轻护士应急能力的作用效果。方法对31名急诊年轻护士使用微技能培训法进行专科培训,比较其培训前后应急能力考核成绩、急诊专科疾病知识得分、急诊抢救技能得分及急救护理过程的执行时间。结果培训前护士应急能力考核评分如监护理论、抢救技术、个案护理得分分别为(85.93±4.30),(86.17±3.68),(83.14±4.70)分;培训后相应得分分别为(90.74±4.72),(92.55±4.21),(90.25±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484,-2.665,-2.956;P<0.05)。培训后护士急诊专科疾病知识得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848~-2.472;P <0.05)。培训后护士急诊抢救技能总分为(88.05±4.66)分,培训前为(74.50±4.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4,P<0.05)。培训后护士在急救护理过程执行时间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470~2.662;P<0.05)。结论微技能培训法运用积少成多的策略,实行每日限时教学、反复强化记忆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护士急诊理论知识及专科性操作技能,提高了年轻护士的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助产士分层培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根据助产士的核心能力、职称、学历和年资将助产士分为N0~N4 5个层级并进行分层培训,内容包括基础与专科护理、应急与抢救、教学与科研及综合管理能力。结果:分层培训后助产士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合格率由87.72%升至98.25%(P<0.05),患者满意率由91%升至98%(P<0.05),助产质量指标和护理科研指标与培训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 01)。结论:开展助产士分层培训能有效提升助产士临床综合能力,改善助产质量,有利于助产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床旁培训在工作2—5年护士专科能力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某院6个内科及6个外科科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个外科及3个内科的45名工作2~5年护士作为观察组,将另外3个外科及3个内科的43名工作2~5年护士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床旁专科培训方法。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专科理论知识评分及专科综合能力评分。结果实施后观察组45名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为95.6%,高于实施前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7,P〈0.05),专科理论知识测评成绩为(80.4±16.5)分,高于实施前的(69.8±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2,P〈0.01);实施后对照组43名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为83.7%,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54,P〈0.05),专科理论知识测评成绩为(72.7±17.6)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0,P〈0.05)。实施后观察组的专科综合实践能力中护士的沟通交流、专科实践操作、专科健康教育指导、运用专科知识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测评成绩分别为(5.8±1.8),(6.8±1.5),(5.9±1.3),(6.4±1.7),(6.0±2.0)分,高于实施前的(4.9±2.0),(5.8±1.5),(4.9±2.1),(5.4±1.2),(5.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44,3.162,2.716,3.224,2.531;P〈0.05);实施后两组护士的沟通交流、专科实践操作、专科健康教育指导、运用专科知识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测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82,2.553,2.235,2.344;P〈0.05)。结论床旁专科培训能明显改善工作2—5年护士的培训满意度、专科知识及专科综合实践能力,值得广大护理管理者及教育工作者借鉴及使用。  相似文献   

5.
【】 目的:探讨适合不同年资助产士的在职培训模式。方法:按照助产士产时核心能力标准,采用授课、导师培训、护理安全分析会议、个案分析讨论、演练等方法对40名助产士进行分层、个体化培训。结果:40名助产士培训前、后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得分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中培训前后助产士会阴侧切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房助产士进行分层、个性化的培训后,全面提高了助产士的专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水平,会阴切开率显著降低;有效的提高了助产士的教学、管理能力,对产房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订基于深港合作的专科助产士培训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深港合作特色制订专科助产士培训体系与考核标准。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及2022年参加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举办的“专科助产士培训班”和深圳市某医院专科助产士培训的32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接受为期2个月的助产专科培训,收集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通过比较和分析学员理论考核成绩、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对方案进行评价。结果 学员教学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93.41±5.14)分;培训后学员理论考核成绩为(77.03±4.60)分,高于培训前的(60.38±4.9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89,P<0.001);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为(87.56±4.23)分,均达标,学员顺利取得结业证书。结论具有深港合作特色的专科助产士培训方案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员自我学习能力及教学质量,提高其临床实践水平,可促进深港合作的专科助产士培训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核心胜任力的助产方向专科护士培训效果。方法以2019年参加助产方向专科培训的39名学员为研究对象,以助产士核心胜任力为框架,从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分娩保健、产后保健、新生儿保健、公共卫生保健对其进行理论(7周)与技能(9周)的培训,培训前后评价学员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及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结果培训后学员的理论成绩与临床技能成绩均较培训前提高(P<0.05),学员的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由(3.79±0.47)分提升至(4.16±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核心胜任力的助产方向专科护士培训可有效提升助产士核心胜任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护士专科培训现状及需求,为制定神经内科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重庆地区21所医院178名神经内科护士的专科培训现状及需求。结果86.5%的护士从事神经内科工作前和61.2%的护士从事神经内科工作后未接受过神经内科专科护理相关培训。所有调查对象均未参加过神经内科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94.4%的护士愿意参加神经内科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最希望的培训内容前3位是:神经内科专科护理技能(86%)、急救技能(85.4%)、专科知识(82.6%)。不同条件神经内科护士专业综合能力培训需求比较,除职称、学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F分别为5.569,7.405;P〈0.01),其余几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条件神经内科护士专科技能培训需求比较,除职称、学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F分别为4.646,7.434;P〈0.01),其余几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护士均缺乏系统的神经内科专科护理规范化培训,培训需求高,开展神经内科专科护士的培训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元化分层培训模式对神经内科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的影响。方法2014年对神经内科不同层级护士,采取多元化分层培训模式,培训前根据培训内容需求调查设置课程;培训后对109名护士进行培训内容掌握度自评得分比较;从培训前对内容了解程度、此培训内容是否最新最难、是否提高专科知识、实践及专科护理能力5方面调查培训效果;进行专科理论与临床实境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2013年比较。结果多元化分层培训内容掌握度方面:基础知识总分由(8.52±2.89)分上升至(12.43±2.67)分,专科知识总分由(31.96±11.19)分上升至(47.18±11.52)分,专科技术总分由(8.34±3.14)分上升至(11.82±3.37)分,急救技术总分由(29.07±10.71)分上升至(40.68±9.91)分,总分(77.9±24.85)分上升至(112.11±22.8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培训效果反馈总认可度90.89%;专科考核成绩方面:理论成绩由(81.27±0.74)分上升至(86.08±4.54)分;临床实境成绩由(79.76±5.84)分上升至(83.68±5.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培训部门满意度:总满意率90.7%。结论对神经内科护士进行多元化分层培训,能提高其专业核心能力,促进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推动护理专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透室护士的培训模式,提高血透室护士的整体素质。方法采用层级、核心能力培训管理模式,对血透室护士进行培训,并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护士的专科理论基础、专科护理技能、对下级护士的培训能力、评估病人能力、与病人沟通能力、病人教育管理的能力、协调、组织及应急能力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层级核心能力培训可有效提高血透室护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任务引领的层级培训方法在ICU的应用效果。方法:在ICU病区建立护士分层级培训构架。根据我院综合ICU护士的职称、学历、ICU工作年限、综合能力的不同,由高至低设置为N5,N4,N3,N2,N1,N0(ICU岗位准入前)六个等级。在分层级基础上采用任务引领的培训方法,对ICU护士进行专业能力训练。将采用该方法培训前与培训后的护士专科技能考核成绩和临床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实施以任务引领的层级培训方法后,护士专科技能考核成绩和病区临床护理质量评价的总均分显著高于培训前(P<0.001)。结论:以任务引领的层级培训方法能够显著提高ICU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有利于ICU专业护理人才的培养,护士专业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病区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助产士分级授权管理对产房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 2012年起,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根据助产士的工作年限及技术水平对其进行能力评价及分级授权管理,并比较分级授权管理前后产房的各项质量控制效果(如会阴侧切、伤口愈合不良、会阴Ⅲ度撕裂)、产妇满意度、助产士职业成就感等。结果实施分级授权管理后,会阴侧切率显著下降、会阴Ⅲ度撕裂发生率减少、产妇满意度提高、助产士职业成就感增加,与未进行分级授权管理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助产士进行分级授权管理,有助于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提高产房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化培训提高临床护士系统评估能力的效果。方法:对本院360名护士进行强化系统评估知识及技能培训,采用自制系统评估知识问卷、床边考核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培训后护士的系统评估知识得分由(65.47±14.94)分上升至(93.96±3.04)分(t=37.35,P〈O.05);合格率由36.94%上升至100.00%(X2=3.85,P〈O.05);培训后护士的系统评估床边操作得分由(69.00±12.40)分上升至(94.40±2.90)分(t=32.50,P〈O.05);合格率由36.11%上升至100.00%(X2=4.27,P〈O.05)。结论:强化培训可提高临床护士的系统评估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评价其在“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效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无锡市二院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新招聘的202名新毕业护士为培训对象,根据培训目标制定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方案,通过设立多个培训基地,采取阶段量化培训、全程“夜自习”管理、一对一导师带教以及实境培训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年轻护士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敏锐的临床观察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并对规培计划完成情况及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与考核。结果通过实施“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促进了202名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和核心能力的培养,自我效能感培训后(2.69±0.40)分显著高于培训前(1.73±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1);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后的护士总得分(137.21±25.42)分较培训前(118.53±19.28)分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P<0.01);理论与技能成绩分别从培训前的(81.18±6.12),(81.58±3.22)分上升到培训后的(89.36±4.34),(87.98±5.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3.37,2.86;P<0.01);护理综合满意度从2011年的院87.6%显著上升至2012年的9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P<0.01);通过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普遍提升了年轻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结论“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实施体系通过精心设计、合理实施,科学评价,能够提高年轻护士的综合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综合培训对产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运用基础知识分层培训、案例分析、反思讨论等方法对产科25名护士进行系统综合性培训,分别于培训前及培训后6个月采用评判性思维测量表( CTDI-CV)对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并比较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系统综合培训6个月后,护士的CTDI-CV总评分从(242.6±23.2)分提高至(338.4±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79,P<0.01)。培训后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18.2±1.7),(17.7±1.9)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50,3.174;P<0.01)。结论运用基础知识分层培训、案例分析、反思讨论等方法对护士进行系统综合性培训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提高其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为临床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6月,本院建立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并根据模式对急危重症护士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抢救患者的成功率.结果 培洲后护士的专科护理理论、护理技术、临床护理综合能力得分高于培训前(均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肛肠外科建立无痛病房的效果。方法:构建肛肠外科无痛病房,包括建立疼痛管理团队并确定职责,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制订镇痛方案等。建立无痛病房前后采用调查问卷对患者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无痛病房建立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2.8±0.8)、48h内疼痛频次(0.9±0.6)、需止疼药物频次(0.5±0.4)、首次排便时疼痛评分(1.8±0.7)、平均住院日(7.9±0.6),均小于建立前(P〈0.01),满意度评分(4.2±0.5)高于建立前(P〈0.01)。护理人员对疼痛评估(1.8±0.4)、疼痛一般知识(8.4±0.9)、药物镇痛知识(17.4±0.8)、疼痛知识的综合应用(3.8±0.5)4个指标得分均高于建立前(P〈0.05)。结论:通过建立无痛病房,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护理工作程序,提升了护理人员疼痛知识掌握程度及疼痛管理水平,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提高了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层级培训模式在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在本科室78名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中运用层级培训模式,比较培训前后护士基础知识技能、专业技能、急救技能、综合能力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的差异。结果培训后护士基础知识技能、专业技能、急救技能、综合能力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较培训前提高,培训前后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中运用层级培训模式,提高了护士工作能力和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新护士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为制定科学化、规范化新护士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120名临床新进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新进护士对培训内容需求情况并比较不同学历新进护士对培训内容需求的差异。结果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8份,有效回收率为98.3%。对综合素质培训内容认可程度较高的前4项条目依次为:信息与知识获得(89.8%)、护理与法律(77.1%)、人际沟通(74.6%)、护士礼仪与护士职业道德(58.5%);对专业素质培训内容认可程度均较高的前7项条目依次为:专科疾病知识(88.1%)、专业英语(85.6%)、仪器使用与保养(82.2%)、处理医疗矛盾(78.8%)、护理文书书写(76.3%)、专科护理操作(76.3%)、护理工作程序与护理管理(74.6%);不同文化程度临床新护士对综合素质培训需求中,临床适应能力、信息与知识获得2个条目的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4.484,-2.724;P〈0.01);不同文化程度临床新护士对专业素质培训及其中的专业素质、护理文书书写、临床带教技能、讲课技巧、护理科研、护理管理6个条目的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2.236,-2.166,-2.406,-2.295,-3.676,-2.871;P〈0.05)。结论在对新护士进行培训时,应根据临床新护士的知识需求特点,合理设置培训课程,促进临床新护士护理技能全方位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护士临床工作能力的影响,为提高护理人才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科学指导。方法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和工作能力,将其分为护士长、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5个层级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各层级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综合能力的考核得分,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分层级管理后,护士长、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理论知识考核均优于实施前(t分别为7.133,6.112,10.434,17.168,9.799;P〈0.01),专业技术考核均优于实施前(t分别为5.056,3.289,6.042,13.507,10.965;P〈0.05),综合能力考核优于实施前(t分别为4.895,5.333,8.901,10.981,6.854;P〈0.01);实施后患者与家属满意度得分为(93.32±5.61)分优于实施前的(88.76±8.7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61,P〈0.05)。结论实现护士分层级管理,体现了护士的知识价值,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完善和健全医院护士培养机制,促进护士知识技能的巩固、提高和扩展,护士临床工作能力的提高,发挥了各层级护士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