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caling and root planing,SRP)联合应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法将3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分为单纯机械洁刮治的对照组与机械洁刮治联合药物治疗的试验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查记录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及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情况,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治疗3个月后BOP阳性率、PD、CAL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对照组患牙的平均PD值为(3.2±0.6)mm,试验组为(2.7±0.5)m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治疗后CAL均有改善,平均改善0.96 mm;试验组PD〈5 mm的平均位点百分比的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P联合应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短期效果显著优于单纯SRP治疗,临床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局部应用25%甲硝唑牙科用凝胶剂(依俐周)辅助龈下刮治与单纯龈下刮治,治疗深牙周袋的疗效。方法:18例中,重度成人牙周炎患者,选择其左右侧对应牙,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大于等于7mm但小于等于10mm,且探诊出血的位点,进行随机,单盲,对照试验,0天时试验牙接受龈下刮治及依俐周局部用药,对照牙只接受龈下刮治,于基线,后线,治疗后21天,91天,时,进行PD和柏出血(Bleebing On Probing BOP)及龈下菌斑涂片检查,结果:依俐周局部用药部位,其D害治疗后91天,改善了2.91mm,明显大于对照组改善值1.83mm,治疗后21天,试验组BOP由基线时的100.0降至86.4%,而对照组BOP无明显改善,治疗后21天试验组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的百分离由基线之24.1%降至6.2%,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结论:局部应用25%甲硝唑牙科用凝胶辅助龈下辞治疗 深牙周袋,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升  杨明华  董懿 《口腔医学》2007,27(7):372-374
目的探讨固齿丸对中、重度牙周炎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固齿丸组35例、对照组1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固齿丸组同时给予口服补肾固齿丸4gbid,连服3个月。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OC)、碱性磷酸酶(ALP)、Ca、P,记录指数牙位的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并使用软件测定指数牙位牙槽骨平均灰度值(MGVs)。结果固齿丸组OC、ALP较治疗前升高,Ca、P较治疗前降低,指数牙位MGVs升高(均P<0.05);而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固齿丸组在治疗后,SBI和PD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SBI治疗后有显著降低(P<0.01),但PD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固齿丸能显著改善牙周炎患者的骨代谢,促进新骨形成,并能一定程度改善临床症状,其机理可能与提高成骨细胞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临床选择牙周基础治疗龈下刮治术的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将35例轻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行口腔卫生宣教及全口超声龈上洁治,并填写牙科畏惧量表(dental fear survey,DFS)评估患者畏惧水平。2组患者分别使用Vector治疗仪和P5治疗仪进行龈下刮治术,术后再次填写DFS。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监测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和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等各项临床指标,监测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及患者心理畏惧水平的变化。结果患者使用Vector系统和P5系统进行龈下刮治后各项临床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2组间BOP和PD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的改善Vector组优于P5组(P〈0.05)。Vector组治疗后患者DFS得分由51.28±19.61降低为49.16±17.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组治疗后患者DFS得分由49.41±16.14增加至50.82±1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FS得分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轻中度慢性牙周炎龈下刮治术中,Vector系统与P5系统均可获得确切的临床疗效,均不会增加患者在龈下刮治过程中的畏惧水平,而保持患者心理状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度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GAgP)患者牙周序列治疗后临床指标的变化,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15例GAgP患者在龈上洁治后1个月内完成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及光动力治疗,刮治后4周再评估,行翻瓣及翻瓣植骨术,每3个月进行1次牙周维护,序列治疗后纵向观察12个月。在基线和维护期各时间点记录全口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 BOP)和牙齿松动度,磨牙记录根分叉病变的程度。结果:在基线时患者平均PD(3.96±2.21)mm,BOP阳性位点占88.1%。序列治疗后12个月平均PD(2.36±1.28)mm,BOP阳性位点减少至8.7%,其中轻、中、重度位点治疗后PD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gP患者经牙周序列治疗和定期牙周维护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一次完成和分次完成龈下刮治治疗牙周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30例中度牙周炎患者,进行洁治和口腔卫生指导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一次性完成龈下刮治,洗必泰含漱;对照组为传统的分4次完成龈下刮治,每次间隔1周。记录各组刮治前,治疗后6周的改良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等相关指标。结果:一次性和分次完成龈下刮治均使SBI、PD、AL等指标明显改善,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SBI、PD、AL等指标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一次和分次完成龈下刮治治疗牙周炎疗效肯定,一次性龈下刮治较传统的分次法治疗周期短,复诊次数少,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full-mouth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FM-SRP)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并与常规的分象限刮治(quadrant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Q-SRP)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FM-SRP组在1天内完成全口所有象限的刮治和根面平整。而Q-SRP组每周进行1个象限的刮治,连续4周完成全口治疗。分别在基线、3个月和6个月时,检测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及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的变化及患者的术后反应。所得结果分别进行秩和检验(PI、GI)、t检验(PD、AL)和X^2检验(BOP)。结果:与基线时相比,2种治疗方式在3个月和6个月时的所有临床牙周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首次治疗24h,FM-SRP组的术后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Q-SRP组(P〈0.05),但患者能够耐受。结论:FM-SRP和Q-SRP两种方法均可达到相同的临床效果,临床医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支持治疗可以维持基础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文章从牙周支持治疗对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牙槽骨高度、年缺失牙率、不同牙位治疗效果等临床疗效指标的影响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对牙周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对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牙34颗,随机分为三组:A组(蒸馏水组)超声龈下刮治同步无菌蒸馏水冲洗(11颗牙);B组(消炎痛组)超声龈下刮治同步0.1%消炎痛药物冲洗(13颗牙);C组(甲硝唑组)超声龈下刮治同步0.2%甲硝唑药物冲洗(10颗牙)。比较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前后28日临床检查指标,及治疗后7、28日龈沟液的量和龈沟液中IL-6的水平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后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 I)、龈沟液的量及龈沟液中IL-6水平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附着丧失(AL)降低不明显;消炎痛组和甲硝唑组治疗后龈沟液中IL-6水平降低程度大于蒸馏水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能够明显提高牙周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牙周内窥镜下超声龈下刮治对牙周基础治疗后残留牙周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259颗经牙周基础治疗后仍残留深牙周袋的患牙,行牙周内窥镜下超声龈下刮治,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全口牙周探诊出血(BOP)和牙周探诊深度(PD)的变化.结果 内窥镜治疗后3个月全口平均PD值和BOP位点百分比有显著改善(P<0.001).单根牙和多根牙的平均PD均显著降低(P<0.001),PD≥5mm位点百分比显著改善(P<0.05),其中重度牙周袋位点的改善更明显(P<0.05).根分叉病变位点百分比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残留牙周深袋经牙周内窥镜辅助超声龈下刮治后,单根牙和多根牙都有显著治疗效果,并且单根牙重度牙周袋位点改善更明显,但是多根牙II度及以上根分叉病变位点的改善有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DMCP)患者牙周状况、糖代谢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DMCP患者和不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慢性牙周炎(CP)患者各30例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分别记录所有患者牙周临床指数: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探诊出血(BOP),并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e)及TNF—α的水平。结果:DMCP组和CP组中PD、BOP和血清TNF—α水平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均显著降低(P〈0.05),且CP组下降更显著(P〈0.05)。AL在治疗后3个月开始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下降值无显著性差异。DMCP组血清FBG、HbAIc水平在治疗后3、6个月显著降低(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牙周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糖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慢性牙周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临床指标的改变,探索慢性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纳入59名无系统疾病的牙周科就诊患者,其中无或轻度牙周炎者30名和中重度牙周炎患者29名,由同一检查者记录口内缺失牙、存留牙近中颊、远中舌2个位点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以这两项指标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改变。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受教育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牙周炎组的双侧颈动脉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左侧IMT:(0.84±0.22mm)vs.(0.70±0.28mm),P〈0.05,右侧:(0.82±0.31 mm)vs.(0.64±0.20 mm),P〈0.05],牙周炎组斑块检出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左侧:10.34%vs.13.33%P=0.77;右侧:6.90%vs.10%P=0.71),牙周炎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6.50%)vs.(13.44±6.41%),P=0.04]。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整性别、年龄、吸烟、体重指数、血脂、血糖、血压等因素后,PD和AL仍是影响颈动脉IMT的重要因素,PLI、PD和BI仍是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的重要因素。结论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较无/轻度牙周炎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差,慢性牙周炎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Er,Cr:YSGG牙周袋内清创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9名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左右半口对照研究,随机分为A组:Er,Cr:YSGG激光牙周袋内清创;B组:手工龈下刮治器械牙周袋内清刨。比较A、B组治疗后6、12周PD、BOP、CAL的变化及治疗疼痛程度VAS值。结果:基线PD≥4mm的位点治疗后6周和12周PD、CAL和BOP与基线相比,均有非常明显下降(P〈0.01)。且基线时PD≥6mm的位点,治疗后12周激光组PD降低显著高于对照组。激光组的VAS值明显低于手工器械组(P〈0.01)。结论:Er,Cr:YSGG激光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袋内壁清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对牙周炎患病情况的影响。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于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风湿病分院就诊临床确诊为RA患者30例(RA组),对照组为同期本院工作人员及口腔科门诊就诊患者及其陪同家属30例。分别检查两组缺牙数、探诊出血指数(BOP)及探诊深度(PD),记录RA组患者晨僵持续时间,检测其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以及类风湿性因子(R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A组与对照组牙周炎患病率分别为76.8%和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失牙数、BOP及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组晨僵持续时间、ESR、CRP以及RF与BOP、PD间均无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未发现RA对牙周炎患病情况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状况及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各15例,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以及血清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慢性牙周炎组治疗后PD减小(1.18±0.52)mm,BOP阳性率减少(29.0±5.0)%,CRP值减小(6.67±4.22)mg/m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03、F=3.41、F=17.38,P〈0.05)。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组治疗后PD减小(0.57±0.26)mm,BOP阳性率降低(19.0±3.0)%,CRP值减小(3.19±2.33)mg/m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8、F=3.41、F=20.38,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状况,降低患者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伴咬合紊乱的多学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例依从性好的慢性牙周炎伴咬合紊乱病例,采用牙周基础治疗与正畸、修复多学科联合治疗,观察1~7年,所有病例均拍摄口内像及X线牙片,分别于基线、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牙周系统治疗后1年分别记录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及松动度(TM)。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BOP、PD较基线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TM无明显差异(P>0.05)。基础治疗后3个月BOP、PD、TM与系统治疗后1年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伴咬合紊乱病例多学科治疗有利于牙周炎的控制及疗效的维持,但患者的依从性及适应症的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 CP)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1,SFRP1)的总量,探讨SFRP1与CP的关系及其在CP活动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中、重度CP患者22例为试验组,牙周健康者5例为对照组,分别在刮治前及刮治后1个月检查试验组的探诊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及临床附着丧失(CAL),并于洁治后1周、刮治后l周及刮治后1个月收集试验组的龈沟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SFRP1总量,应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刮治前(洁治后1周)龈沟液中SFRP1总量在中、重度CP组、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0.80±4.85)pg、(33.42±2.24)pg,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中、重度CP组刮治后l周、1个月龈沟液中SFRP1总量分别为(45.99+5.23)pg、(36.92±4.00)pg,刮治后1个月SFRP1总量均显著低于洁治和刮治后1周,而刮治后1周龈沟液中SFRP1总量显著高于洁治后1周及刮治后1个月(P<0.05)。结论 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1个月后BI、PD显著改善,且SFRP1在龈沟液中的总量随牙周炎症状况的改变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超声龈下刮治结合不同龈下冲洗方式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评价不同龈下冲洗方式的临床应用特点和价值。方法:选择中、重度牙周炎患者15例(68颗),随机分为2组,每组34颗:实验组使用超声龈下刮治同步0.2%甲硝唑液冲洗;对照组使用超声龈下刮治后传统冲洗器给予0.2%甲硝唑液冲洗。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的菌斑指数(PL)、牙龈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分别比较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牙周各指数的变化以及两组间治疗前后牙周各指数差值。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7d后PL、SBI均显著降低;实验组治疗后PL、SBI、PD、AL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比传统超声龈下刮治后冲洗器给药冲洗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