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IL-6及外周血单核细胞mCD14、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脓毒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选择健康人群30例为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6的浓度,流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mCD14、HLA-DR表达,同时记录ApachⅡ评分和死亡率。结果强化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ApachⅡ评分及死亡率均明显降低,单核细胞mCD14、HLA-DR表达率较常规组明显升高。结论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更好地抑制机体的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其对危重患者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择64例严重脓毒症呼吸衰竭并高血糖患者分为常规组(n=32)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32)。每日行APACHEll评分,并记录反映脏器功能的生化指标和预后主要指标。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实施的安全性良好。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后,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下降,APACHEIl评分降低,两组患者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d总体死亡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降低ICU中严重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既降低死亡率,又减少感染出现。  相似文献   

3.
田惠玉  赵钗  谷藏言 《河北医药》2009,31(24):3358-3359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CD14、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脓毒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组(强化组)和常规胰岛素治疗组(常规组)每组25例,流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mCD14、HLA-DR表达,同时记录ApachⅡ评分和病死率。结果重症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mCD14、HLA-DR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或0.01),强化组ApachⅡ评分及病死率均明显降低(P〈0.05),单核细胞mCD14、HLA-DR表达率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利军 《安徽医药》2012,16(6):817-819
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后血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意义。方法重度颅脑损伤患者78例,分为目标组(平均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1,n=38例)和常规组(平均血糖控制在6.1~8.3 mmol·L-1,n=40例)。观察第1、2、3、7、14天外周血中IL-6、IL-8、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后第1天血液中IL-6、IL-8、TNF-α含量显著升高,第3天血液中各检测指标降至最低(P0.05)。目标组血液中IL-6、IL-8、TNF-α含量与常规组同时相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目标组死亡率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L-6、IL-8、TNF-α参与了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降低血液中IL-6、IL-8、TNF-α的水平,减轻颅脑损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对严重脓毒症呼吸衰竭合并高血糖患者预后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严重脓毒症呼吸衰竭并发高血糖症且住院超过3d的患者142例,完全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将血糖严格控制在4.4~6.1 mmol/L)和常规治疗组(将血糖控制在10.0 ~11.1 mmol/L)。观察比较2组ICU病死率、总住院病死率、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强化胰岛素治疗组的ICU住院大数、总住院大数和呼吸机治疗时间均明显缩短[(12±3)d比(15±4)d;(19±6)d比(24±7)d;(10±2)d比(14±3)d;P <0.01],ICU病死率和总住院病死率降低[22.5% (16/71)比42.3%(30/71);36.6% (26/71)比54.9% (39/71);P<0.05],继发性肾损害减少[8.5%(6/71)比19.7%( 14/71);P<0.05]。结论 治疗严重脓毒症合并高血糖患者时,不应考虑其既往是否有糖尿病史,而是应该应用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将血糖降至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脓毒症患者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DAO)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与观察组(60例,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D-乳酸、DAO水平及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乳酸(0.007±0.012)、DAO水平(143.67±40.12)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0.205±0.001、247.90±41.9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55/6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67%(43/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可降低脓毒症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改善肠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修复及保护作用。方法:选取ICU住院治疗脓毒症患者7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常规给予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10.0~11.1 mmol·L-1;强化组将胰岛素加入微量泵持续泵入,使血糖控制在6.6~8.3 mmol·L-1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与治疗7 d后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和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的变化情况,评估其临床效果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 d后,两组血清vWF、TM和ESM 1指标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强化组下降较常规组更明显(P<0.05);同时强化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脓毒症的疗效确切,可降低血清vWF、TM和ESM 1等指标,修复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低心排血量脓毒症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北京医院外科ICU 2013年3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低心排血量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及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后6 h及72h后的肌酸肌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及心指数(cardiacindex,CI)。结果:治疗6h后常规组LVEF值及CI高于强化组(P<0.05),强化组治疗72 h时血清CK-MB、cTn-I水平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LVEF值及CI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低心排血量的脓毒症患者,急性期时(6 h)胰岛素的常规治疗能带来较好的心脏功能结果,而在后续治疗期(72 h),胰岛素强化组在达到目标血糖控制后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心肌损伤及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IIT)对脓毒症患者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浓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IIT组)和常规胰岛素治疗组(CIT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 d、7 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v WF、ET-1和NO的浓度。同时记录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最后1 d的APACHEⅡ评分、28 d病死率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IIT组患者血清v WF、ET-1浓度较CIT组均明显降低(P〈0.05),NO浓度较CIT组均明显升高(P〈0.05),且IIT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最后1 d的APACHEⅡ评分、28 d病死率较CIT组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IIT可以使脓毒症患者血清v WF、ET-1浓度降低及NO浓度升高,同时可以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李辉煜 《北方药学》2015,(11):22-23
目的:探讨应用强化胰岛素模式治疗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内科脓毒症患者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原则,符合条件的病例分成强化胰岛素治疗A组和强化胰岛素治疗B组,A组32例,B组33例。 A组血糖控制在4.4~6.1mmol/L,B组血糖控制在6.1~8.3mmol/L。对两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ICU住院医疗费用、总住院天数、病死率、MODS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后第五天血清CRP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重症医学科时在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和APACH II评分上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在ICU住院时间、ICU住院费用和总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MODS发病率、低血糖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RP水平比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治疗前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患者CRP水平比B组患者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脓毒症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且将血糖严格控制在4.4~6.1mmol/L水平比将血糖控制在较高水平6.1~8.3mmol/L,MODS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但同时要注意严密监测血糖,以避免低血糖给患者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分别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和传统的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感染率、住院时间、病死率及随访6个月的总体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感染率(32.4%)明显低于对照组(46.7%)(x2=1.946,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23.7±2.4)d]明显短于对照组[(36.3±2.9)d](t =9.247,P<0.05);观察组院内病死率、随访6个月的总体病死率分别为27.6%、56.8%,对照组分别为26.8%、55.2%,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86、0.484,均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格拉斯哥评分4~5分(37.2%)明显高于对照组(19.8%)(x2=6.407,P<0.05).结论 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老年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其对老年危重病患者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76例老年(>65岁)危重病患者,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常规治疗,并记录反映脏器功能的生化指标和预后主要指标.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实施的安全性良好.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后,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下降,两组患者死亡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危重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更有效、更及时地控制血糖,并显著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脊髓急性损伤早期患者血清NO、NOS、IL-8和IL-6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苏  陈瑾  沈施仁 《江苏医药》2008,34(2):123-124
目的 观察脊髓急性损伤早期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方法 76例脊髓急性损伤病人,根据Franked分类分完全截瘫(A)组和不完全截瘫(B、C和D)组,以3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对照.入院24 h内采血测定血清IL-8、IL-6、NO和NOS值.结果 完全截瘫者和不完全截瘫者血清IL-8、IL-6均显著升高(P<0.05),而NO、NOS值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脊髓急性损伤早期IL-8、IL-6显著升高,NO、NOS显著降低,提示脊髓急性损伤早期IL-8、IL-6 、NO和NOS参与了脊髓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介入治疗对老年糖尿病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 (IL-1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糖尿病足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和传统治疗组40例,联合治疗组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采取支架成形术、球囊扩张等介入手术治疗,术后静脉滴注40 μg前列地尔,传统治疗组则给予抗凝、改善静脉微循环等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患肢的改善情况及对血清中IL-6、IL-12水平的影响.结果 联合治疗组临床治愈率高达72.00%,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的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左、右足背动脉管径及血流量为(2.31±0.71)mm、(2.28±0.69)mm和(36.21±10.58)cm/s、(36.78±11.12)cm/s,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的(1.72±0.69)mm、(1.70±0.72)mm和(28.32±10.28) cm/s、(28.00±10.58)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IL-6、IL-12的下降值为(53.20±]1.80) mg/L和(35.25±9.18) mg/L,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的(31.15±15.38) mg/L和(26.10±10.12) mg/L (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介入治疗明显提高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治愈机率,改善足背动脉管径及其血流量,同时减轻患者患肢的炎症反应,使患者机体内环境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亚低温组24例、常规组22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亚低温组给予亚低温治疗,肛温设定32~34℃,降温时间为4~5d,降温时给予冬眠合剂治疗,监测两组外周血伤后24h和第14天TNF、IL-6的变化及GCS评分。结果治疗14d后亚低温组的TNF为(19.38±12.46)ng/L、IL-6为(27.37±10.92)ng/L,常规组TNF为(28.37±15.53)ng/L、IL-6为(40.21±17.37)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GCS两组分别为(6.86±1.58)、(8.27±1.87)分(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后TNF、IL-6生成和释放起抑制作用,可防止继发性脑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