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患者再予以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两次,连用20d。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NDS评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NDS对比,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依达拉奉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组与对照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SOD活力测定改善程度依达拉奉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病后血肿继续扩大及再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较好疗效,且无导致血肿继续扩大及再出血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4例予常规治疗,观察组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肿体积及水肿体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肿体积及水肿体积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肿体积及水肿体积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体积及水肿体积更低(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而言,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获益较高,保护脑血管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龙霄翱  梁远生  陈兵  张炘  罗斌 《实用全科医学》2011,(7):1022-1024,F0003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早期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创术后患者216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高压氧+依达拉奉)76例、单纯高压氧组66例及依达拉奉组74例。采用Scandinavian中风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法评估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与高压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SS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05〈0.01;P=0.041〈0.05),联合治疗组mRS评分较高压氧组显著降低(P=0.025〈0.05);治疗30 d后,与依达拉奉组比较,联合治疗组SS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00〈0.01),mRS评分组显著降低(P=0.001〈0.01),高压氧组mRS评分也较依达拉奉组显著降低(P=0.009〈0.01);治疗90 d后,与高压氧组和依达拉奉组比较,联合治疗组SSS评分显著增高(P=0.000〈0.01;P=0.000〈0.01),mRS评分显著降低(P=0.000〈0.01;P=0.000〈0.01)。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行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醒脑静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并作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GCS评分和N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脑梗死效果优于单一用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脑血管病急性脑出血48小时内的患者118例,分为依达拉奉组及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按急性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28天分别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定,并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依达拉奉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14天、28天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依达拉奉组治疗14天、28天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I评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依达拉奉对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疗效更好,是一种治疗急性脑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且观察组同时对患者加用依达拉奉和尼莫地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之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度均有显著降低,并且血肿以及水肿情况较治疗之前明显减少,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其他各项指标数值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疗效很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浆EI-1水平、血肿体积、水肿体积,且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70%,较对照组患者的65.11%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显效率达到60.47%,而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仅为37.21%,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血浆EI-1水平、血肿体积、水肿体积均显著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血浆EI-1水平、血肿体积、水肿体积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缩小明显,血浆EI-1水平显著降低,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兰考县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肿体积、水肿带体积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脑血肿体积、水肿带体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血肿体积和周围水肿体积,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修武县人民医院治疗的HICH患者86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尼莫地平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善及预后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37%(38/43)高于对照组65.12%(2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血肿体积及水肿体积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有助于机体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鸣  周黎  罗成  邓东欣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144-144,11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采用分组对照的方式,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两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象选取为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采用盲选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将其中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相互比较后可知,观察组98.0%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82.0%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得以显著提升,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法评估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30d的临床疗效,采用多田公式计算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14d的缺血灶大小。结果治疗7d后,三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联合治疗组缺血灶大小较单纯亚低温组明显减少(P〈0.01),依达拉奉组缺血灶大小较单纯亚低温组也明显减少(P〈0.05);但联合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缺血灶大小减少差异依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进行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小缺血灶体积,挽救缺血半暗区神经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18日至2017年2月18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抽签化分组,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00%)、收缩压(84.36±2.14)mmHg、舒张压(125.36±4.85)mmHg、水肿体积(4.23±1.14)ml、血肿量(9.15±1.53)ml、NIHSS评分(11.23±2.41)分、BI评分(95.36±2.28)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0月-2013年1月脑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S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范元   《中国医学工程》2010,(1):62-6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液细胞因子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对84例首次发病且于起病24h内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住院号单双码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两组均于入院时、入院第3d、7d、14d采外周血测IL-6,TNF-α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及TNF-α浓度均随病程逐渐增高,于7d时达高峰。但治疗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于14d时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L-6,TNF-α参与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依达拉奉通过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对脑组织实施保护作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鹰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55-125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对100例发病时间在6~48 h的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0 d;对照组除依达拉奉外,余治疗均同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进行脑卒中(NIHSS)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7,14,30 d时NIHS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14,30 d时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为6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评分均下降,但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对照组为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依达拉奉和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加用依达拉奉和尼莫地平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治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总治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的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使用依达拉奉和尼莫地平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并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CSS在治疗后2周、4周时较对照组显著增加;4周时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可在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