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所致肾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选用Palmaz支架和AVEBridge支架,对18例大动脉炎所致肾动脉狭窄先行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TRA),然后放置支架。术后检测血管的内径和术后一周时血压的变化。结果18例PTRA 支架植入术技术成功率100%。血管内径由术前平均为(1.7±0.6)mm恢复至术后为(5.3±0.4)mm,术后1周时血压由术前的(22.7±3.3/14.0±2.1)kPa降为(19.3±1.6/10.4±2.0)kPa,其中10例血压恢复正常,6例血压改善。术后随访肾动脉血流通畅,血压控制满意。结论PTRA 支架植入术治疗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效果满意,创伤小,患者痛苦少;PTRA 支架术是目前治疗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具有安全、简便、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 15例 ,肾动脉狭窄病变血管 15支 (13例 ,89% ) ,闭塞病变血管 2支 (11% )并肾功能衰竭。其中 ,双侧肾动脉受累 2例。狭窄病例中 ,治疗前狭窄程度为 6 0 %~ 90 %。共植入支架 16枚。术后观察患者状况及血管造影随访结果。结果 技术成功率 10 0 %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 6~ 15个月 ,显示临床治愈 4例(2 6 % ) ,改善 9例 (6 0 % ) ,无效 2例 (13% ) ,临床总有效率 86 %。收缩压由术前平均 (2 7.12± 3.0 9)kPa降至术后随访平均 (18.6 2± 3.12 )kPa ,舒张压由术前平均 (17.73± 1.92 )kPa降为术后平均 (11.12± 2 .4 3)kPa(P <0 .0 5 )。术后肾功能保持稳定者 9例 (6 0 % ) ,明显好转者 5例 (33% ) ,继续恶化者 1例 (6 % )。造影复查 1例 (6 .7% ) ,于术后 6个月出现支架内再狭窄 (约狭窄 70 % ) ,经支架内球囊扩张后 ,随访 2次血管造影其再狭窄程度稳定在 2 0 %左右。结论 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 ,临床疗效显著 ;闭塞病例支架成形治疗的成功 ,为介入治疗此病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1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平均5个月发生高血压而药物不能控制及肾功能恶化者进行PTA 治疗。10例共有11根肾动脉狭窄,狭窄呈节段性,位于血管吻合处或紧接吻合口远侧,血管腔缩窄55~85%。PTA 均取对侧股动脉途径。使用7F 胶囊导管。胶囊扩张压力为3~4个大气压,扩张3~4次。5例PTA 成功。血管腔平均狭窄从76%降到34%;血压明显下降。其中2例以后发生慢性排异,但血管造影未发现移植肾动脉狭窄。作者指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的肾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及血管内支架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包括 5 4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和同期性别匹配的 5 7例肾动脉正常者 ,记录两组的临床特征、冠心病易患因素和血清肌酐浓度。以标准方法行冠脉和肾动脉造影及支架术。结果 肾动脉狭窄组平均年龄和血清肌酐显著增高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显著增多 ,但两组的吸烟和糖尿病情况相似。肾动脉狭窄患者更易发生冠脉病变 (尤其是多支血管病变 )。 5 4例肾动脉狭窄 (单侧 5 0例 ,双侧 4例 )患者中 ,4 6例接受经皮肾动脉支架术治疗 ,各例手术成功。术后 2周 ,2 6例肾功能改善 ,2 4例高血压者血压控制良好。结论 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与年龄、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相关 ,血管内支架术对保护肾功能和控制高血压具重要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5.
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以往依赖药物及外科手术治疗 ,196 4年Dotter和Judking首先开展了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 ,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随之应用于临床 ,球囊或血管内支架加压扩张狭窄的肾动脉 ,改善和恢复正常的肾血流灌注而达到治疗目的 ,由于其简便、安全、并发症少 ,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已成为首选方法之一。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4例中男 2例 ,女 2例 ,年龄 16— 5 8岁 ,平均 33岁 ,因有不同程度高血压而就诊 ,经内科治疗效果不明显 ,作肾动脉造影证实为肾动脉狭窄 ,血管纤维肉增生症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 1…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PTRA治疗20例Takayasu病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男9例,女11例,年龄5~28岁。病例的选择和诊断参照日本ASRC标准。对象为单纯药物治疗血压不可控制、血管造影证实肾动脉狭窄70%以上且压力梯度高于20mmHg及血沉正常(第一小时沉降<20mm)者。血沉过高者视为动脉炎活动期,不能进行血管扩张。除血压高于170/110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告1例假性腹主动脉缩窄,伴有双侧肾动脉狭窄。25岁,男性,血压200/110mmHg,上腹部有血管杂音,血浆肾素活性增强,尿路造影两侧输尿管有切迹,肾造影和肾闪烁摄影正常。静脉DSA 证实腰_(1~2)水平之腹主动脉明显扭曲、狭窄,双侧肾动脉从开口至中段也显多发性狭窄,肾动脉起于胸_(12)水平。静脉造影示双下腔静脉。肾动脉狭窄经PTA 治疗,右肾动脉狭窄完全解除,左肾动脉口部狭窄得到扩张,血压恢复正常,随访18个月仍正常。腹主动脉假性缩窄罕见(胸主动脉者多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端-端吻合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以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或支架置入术对16例端-端吻合型TRAS患者行介入治疗,TRAS患者从肾移植到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6.3个月(3~18个月),记录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前后血压变化和肌酐水平并随访.结果 16例TRAS患者共行23次PTA(行1次PTA 10例,2次5例,3次1例),PTA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70%~95%,PTA后狭窄率小于30%.PTA前收缩压(179.6±15.2)mmHg,舒张压(115.4±11.3)mmHg;PTA后收缩压降为(155.6±13.5)mmHg,舒张压降为(95.6±6.7)mmHg.平均血肌酐从术前(426.8±38.5)μmol/L降为术后(142.5±15.2μmol/L,首次PTA后再狭窄率37.5%.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16例中最终治愈4例,改善9例,好转2例,无效1例.结论 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端-端吻合型移植肾动脉狭窄安全有效,支架植入应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肾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0例临床怀疑肾血管疾病患者行肾动脉MSCTA检查,将获得的轴位扫描图像行3D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结果 一侧肾动脉狭窄≥50%者43例,≥75%者5例,平均为26.7%;双侧肾动脉狭窄≥50%者13例,≥75%者3例,平均为8.9%;副肾动脉的出现率:1支出现率平均为24%,2支出现率为3.8%;9例出现双侧副肾动脉,出现率为10%.结论 MSCTA可作为怀疑肾血管疾病患者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及经皮肾动脉球囊成形术 (PTRA)加支架术的疗效。方法 对连续 2 0 0例接受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的患者用Judkins右冠脉造影导管作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或腹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进行肾动脉造影 ,并对其中 7例肾动脉严重狭窄 (狭窄直径≥ 85 % )患者的 8支狭窄血管行PTRA加支架术 ,所有病变均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结果  2 0 0例受检者中 ,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 10 .5 % (2 1例 ) ;其中 ,99例冠状动脉心脏病 (冠心病 )患者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 19.2 % (19例 )。 8支狭窄肾动脉手术的技术成功率达 10 0 % ,随访 3~ 9个月 ,71.4 %的患者血压易于控制 ,其中 3例复查肾动脉造影未见再狭窄。结论 对冠脉有病变的高血压患者 ,在行冠脉造影的同时 ,有必要加做肾动脉造影 ,有助于肾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避免发生肾功能衰竭。PTRA加支架术是目前治疗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 ,具有安全、简便、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造影剂增强磁共振肾动脉血管成像技术,以便更清晰地显示肾动脉。方法 采用Fast TOF SPGR序列,检查患者8例,为精确造影剂团通过肾动脉水平时间每个患者均行测试。结果 显示双肾动脉狭窄3例;右肾动脉狭窄2例,其中1例为右肾两支肾动脉供血,位置较低的一支狭窄;左肾动脉狭窄2例;1例正常。8例图像均显示清晰。结论 造影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作为一种无创性评价大血管疾病的方法,能清晰显示肾动脉狭窄性病变,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闭塞(ARAO)实施综合性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本组对16例ARAO患者(16支闭摩血管)行经皮肾动脉开通术、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根据超声和DSA复查结果判断肾动脉通畅情况,并对术后中、远期血压和肾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学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93.8%)开通成功,1例开通失败.15例随访9~24个月,其中3例死亡.根据随访终点结果,血压治愈者3例,改善者7例,无效者2例,临床获益为83.3%(10/12);肾功能改善者2例,保持稳定者6例,继续恶化者4例,治疗有效率为66.7%(8/12).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闭塞的综合性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可获得满意的降压效果,对肾功能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移植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股动脉入路对12例TRAS患者行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患者从肾移植术后至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5.5个月(4~15个月),以手术前后血压、血肌酐、动脉狭窄程度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结果本组4例行单纯球囊(长20~40mm,直径5~7mm)扩张,5例于PTA后置入支架,3例直接置入支架。PTA术后2例(17%)复发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支架术后3例再发狭窄,再次行PTA后无复发。12例患者先后共置入9枚球囊扩张式支架,1枚为自膨式支架。介入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65%~95%,术后狭窄率降为10%~25%;平均血压由术前175/105mmHg,降至术后140/80mmHg;平均血肌酐水平由术前475.5μmol/L降至术后118.5μmol/L;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9个月),12例中最终治愈4例,改善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血栓、出血、移植肾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TRAS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选择恰当入路,合理选择和组合运用PTA与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提高TRAS的远期疗效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27~66岁。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所致者6例(含急进型高血压1例),急慢性肾炎5例,妊娠高血压2例,嗜铬细胞瘤及肾动脉狭窄各1例。危象发作时血压最高者达36/21.3kPa,最低为24/14.6kPa,平均血压为29.6/17.5kPa。所有病例在发作危象时均有剧烈头痛、烦躁不安、心悸、气短、恶心等症状,其中4例伴有抽搐及神志变化,2例并发急性左心衰竭,1例并发高血压脑病,经及时降压和对症处理后,危象得到满意控制。2治疗及体会2.1迅速降压治疗危象的关键是争分夺秒迅速降低血压,选用作用迅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对经造影确诊的13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行FTA和/或支架置入治疗.分析手术的成功率,治疗前后的动脉血压、肌酐水平等参数.采用t检验用于比较治疗前后的参数.结果13例中4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8例扩张效果不佳者同期行支架置人术,1例治疗未成功,PTA/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为92.3%.随访6~24个月(中位时间为12个月),9例复查示血管内血流通畅.2例单纯球囊扩张分别于术后1和3个月(平均时间2个月)后再狭窄,再次行支架置入术后保持通畅.1例支架闭塞于术后1个月.术前平均肌酐水平为(2.9±1.5) mg/dL,术后1个月下降至(2.0±1.4) mg/dL(P =0.0098 <0.01).收缩压从术前的(157.2 ±18.7) mmHg下降至术后1个月的(136.6±14.2) mm-Hg(P =0.0029 <0.01),舒张压由(89.4±9.3) mmHg下降至(73±9.5) mmHg(P=0.0065 <0.01).结论 PTA及支架置入术是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肾动脉狭窄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5例肾移植术后肾动脉狭窄的病人,经股动脉或腋动脉入路行狭窄肾动脉的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结果:5例行球囊扩张并同时置入血管内支架的病人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肾功能正常。经近5年的随访,1例病人术后9个月出现移植肾动脉再狭窄,给予球囊扩张,血流基本恢复,血压正常。结论:球囊扩张并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仍然是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术后再狭窄的预防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8例肾动脉狭窄采用导引导管法(A组19例)和导丝交换法(B组9例),行经皮肾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共植入支架31枚(Palmaz支架22枚,Wallstent4枚,Symphony支架5枚)。随访6个月~1年,观察血压、血肌酐、抗高血压药用药情况,并与术前比较。结果两组肾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技术成功率为100%,B组中有2例患者术中发生肾动脉远端分支栓塞,两组共有4支血管发生再狭窄。结论导引导管法肾动脉内支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首选方法;维护肾功能是该治疗的首要目的。  相似文献   

18.
肾性高血压(renal hypertension)由于肾脏性高血压实质性病变和肾血管性病变引起的血压升高。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是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其病情进展迅速,常引起难治继发性高血压,因此及早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4]。彩色多普勒诊断肾动脉狭窄具有无创、价廉、方便、无对比剂损伤等临床优点,因而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4],本文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肾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肾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近 5年内 2 8例共 36支狭窄肾动脉行经皮肾动脉内支架成形术 (PTRAS)。术后 1个月、6个月、1年随访血压、血肌酐、抗高血压药用药情况 ,并与术前比较。术后 1年重复血管造影以判断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PTRAS技术成功率为10 0 % ,其原发通畅率为 82 % (肾动脉 86 % ) ,继发通畅率为 89% (肾动脉 90 % )。术后 1个月、6个月及 1年血压分别较术前有显著下降 (P <0 .0 1) ,血压控制的临床有效率 (治愈 改善 )分别为 10 0 %、92 .9%及 89.3% ;血清肌酐值、抗高血压药数目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差异。术后 1年 ,有 4例 (14 .3% )肾功能得到改善 ,18例 (6 4 .3% )肾功能保持稳定 ,6例 (2 1.4 % )肾功能恶化 ,其中 4例术前有肾功能不全病史 ;并发症包括 1例穿刺部位血肿及 3例一过性肾功能减退。结论 PTRAS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技术成功率高、临床疗效佳 ,是肾动脉狭窄较为理想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MDCTA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与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进行重建、分析,判断肾动脉狭窄的程度,对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进行评价,并将肾动脉狭窄评分与血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DCTA评价肾动脉狭窄的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1。42例患者中,22例为双侧肾动脉狭窄,20例为单侧肾动脉狭窄,共64支狭窄肾动脉,其中钙化性斑块32支,混合性斑块21支,非钙化性斑块11支,狭窄部位均为肾动脉近段。肾动脉狭窄评分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正的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为0.834,决定系数R2为0.695。结论 MDCTA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最佳无创性检查手段之一,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程度与高血压之间存在正性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