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韧带样纤维瘤28例综合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合报告了28例骨韧带样纤维瘤。本病多见于20~40岁患者的管状骨干骺端,以无痛性肿块及局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骨内具有骨梁结构的囊状膨胀性病变为基本X 线表现。并对其发病、病理与诊断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阐述了常见婴儿头颅畸形的单纯性骨结合与复合性骨结合原发性颅缝早闭的分载描述其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骨折后发生后关节面压缩愈合的跟骨在步态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方法 在正常跟骨有限元模型后关节面下楔形切除一块以模拟骨折后距下关节面塌陷。利用后关节面压缩愈合的跟骨与距骨有限元模型模拟其在步态过程中 3个位相 (落地相、中立相、起步相 )时的受力状况 ,进行有限元计算 ,并与正常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后关节面压缩愈合的跟骨与距骨在 3个位相时的应力分布和应力增高区与正常状况时明显不同。结论 计算结果显示了跟骨几何形状修复的重要性 ,同时有助于笔者对跟骨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了解  相似文献   

4.
石骨症(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骨症又称Albers—Schonberg氏病、大理石骨,泛发性脆性骨硬化症、硬化性增生性骨病、粉笔样骨等……国内最早是在1955年何天骥蔡士焘等首先报告本症。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泛发性骨质硬化症。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或自体骨内破骨细胞缺陷及代谢紊乱有关。本文收集了20例,西安红  相似文献   

5.
骨矿与临床是在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水平上研究骨代谢的生理及其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和防治的一门边缘学科,骨矿检测技术的开展和临床应用,对研究人体骨矿含量变化与其相关疾病的内在规律,推动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防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有助于推动骨代谢性骨病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骨水泥作为抗生素类的缓释载体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及骨髓炎的治疗早已应用于临床,对于骨水泥是否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的缓释载体,文献报道较少.笔者将抗肿瘤药物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混合,与抗生素骨水泥做阳性对照,检测其骨水泥的物理和力学性能以及药物的释放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38例治愈后麻风病人骨与关节的X线改变。瘤型16例.结核型20例,界线类2例。X线表现:(1)远节指趾骨吸收;(2)鹰爪手;(3)手足骨脱落消失;(4)夏科氏关节;(5)神经钙化影;(6)累及鼻骨、额骨和颔骨,均可使骨质吸收脱钙。对各种X 线征象形成的机制进行了讨论.其病理基础主要为骨和神经营养障碍。对瘤型麻风与结核样型麻风早期累及骨与关节的X 线表现不同作了简单描述.但治愈后的麻风患者,两型累及骨与关节并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8.
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扩散转移部位之一.由骨转移引发的骨相关事件可以明显影响晚期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临床转归.骨扫描目前仍然是诊断骨转移的首选检查方法.尽管骨扫描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仍较低,如与不同癌症的相关肿瘤标志物联检,可明显提高骨扫描的诊断特异性,还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其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就骨扫描与肿瘤标志物联检在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潜在的临床价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隐性骨与软骨损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隐性骨与软骨损伤的MRI特点,分析骨挫伤、隐性骨折和关节软骨损伤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1例隐性骨与软骨损伤,其中骨挫伤70例,隐性骨折13例,关节软骨损伤18例。观察病变的MRI特点、分布,检出骨挫伤的序列敏感性。结果T1WI,STIR或PDWI(f/s)检出骨挫伤的敏感性为95.7%及100%。骨挫伤病变在关节主要分布于骨骼的边缘,脊椎主要分布于椎体上缘终板下。隐性骨折骨折线走行方向不定,平均宽度为1.8 mm,邻近区域的骨挫伤是其重要的间接征象。关节软骨损伤MRI表现为关节软骨变薄、断裂或缺损,软骨下骨挫伤出现率为100%。结论隐性骨折和关节软骨损伤均合并有骨挫伤,MRI是诊断隐性骨与软骨损伤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0.
骨样骨瘤和骨母细胞瘤均为良性成骨性肿瘤,其组织学表现极为相像,但发病部位,放射学和临床表现不同,主要的区别为病变的大小,骨样骨瘤的生长非常有限,其直径不超过1~2cm,而骨母细胞瘤则可以很大,作者报道了2例具骨样骨瘤特征的肿瘤,在切除后复发,而显示为典型的骨母  相似文献   

11.
骨与关节损伤的分类和现场救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与关节损伤是部队军事训练和执勤的多发伤之一。在战时 ,武器造成的这类损伤更为严重和复杂。为了更好地保障部队的战斗力 ,医务人员应该对骨与关节损伤有较深入的了解 ,对其诊断、处置和预防做到心中有数。为此 ,本刊约请解放军 85医院骨科刘大雄主任等撰写了“骨与关节损伤系列讲座” ,以飨读者 ,并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2.
继发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胫骨软骨下囊肿为一种不常见的X线表现,囊肿常很小,位于硬化的骨内,并伴有明显的关节间隙狭窄,大的囊肿不常见且与肿瘤难以鉴别,文中报告了两侧明显的、孤立的软骨下溶骨性病变位于胫骨的近端内侧,曾疑诊为肿瘤,文中讨论了X线平片和CT所见及与肿瘤和其肿瘤骨疾患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负载万古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与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骨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与外固定架治疗感染性四肢长骨骨不连11例。术前均使用抗生素治疗7~12d,取出内固定,彻底清创,清除炎性肉芽、坏死组织及死骨,植入负载万古霉素的硫酸钙10-20g,均采用外围定架固定。定期X线拍片观察其感染控制情况和成骨作用。结果随访平均14个月,11例感染均控制,硫酸钙植入后3~4个月完全吸收并被新生骨逐渐替代,10~15个月骨不连均骨性愈合,无感染复发。结论负载万古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与外国定架治疗四肢长骨感染性骨不连是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颅底部由额骨眶板、筛骨筛板、蝶骨体及蝶骨大小翼、颞骨下部、岩骨上后面、枕骨斜坡和鳞部等组成.颅底正常解剖结构比较复杂,一般将其分为前、中、后颅窝3部分,颅底凹凸不平,有许多骨孔与裂隙,为颅神经和血管通过[1].胚胎发育上,颅骨的骨化可分为膜内化骨与软骨内化骨,颅底骨大部属于软骨内化骨,此乃颅底骨源性肿瘤发生的组织学基础.颅底病变由于部位深,邻近结构复杂,单个病种的发病率低,但是其种类繁多,大部分病变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其影像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一直是个难题.CT和MRI可清楚显示颅底病变的大小、部位、范围、内部结构及肿瘤浸润程度,对颅底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极大的价值[2~7].本文对颅底骨局限性骨病的CT和MRI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临床问答     
问题3:什么是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
  解答: Bohler角是由跟骨前突的最高点至后关节面最高点连线与后关节面切点至跟骨结节上缘连线相交构成的夹角,其正常范围在20°~40°,角度减小表明跟骨承重的后关节面塌陷,造成身体的重心相对前移。 Gissane角又称作“十字角”,位于距骨外侧突的下方,代表跟骨前后关节面之间的夹角,由跟骨外缘两条坚硬皮质骨柱的延长线构成,一条在后关节面的外缘,另一条位于前关节面的外侧,并向前延伸至跟骨前关节突的前部,其正常范围在95°~105°,该角度增大表明跟骨后关节面塌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3个方面探讨Sky骨扩张器与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椎体复位的作用进行比较研究:(1)椎体生物力学性质的改善情况;(2)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3)术中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情况.方法 取20个胸腰段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经万能力学试验机轴向加载,制造椎体压缩骨折模型,随即行Sky骨扩张器与球囊PKP,测定椎体在骨折前、后及骨水泥注入后的高度并记录骨水泥注入前、后最大负荷,计算其刚度.结果 Sky骨扩张器组与球囊组均能增加椎体最大负荷(P<0.01)和恢复刚度,Sky骨扩张器组与球囊组在骨折椎体的高度恢复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ky骨扩张器组与球囊组骨水泥均分布比较均匀、集中.结论 Sky骨扩张器与球囊PKP生物力学测量结果和椎体高度恢复等实验结果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且骨水泥的渗漏率极低.Sky骨扩张器的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控制,且比球囊扩张系统更经济,Sky骨扩张器后凸成形术为椎体压缩骨折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SD-1000型骨矿物测定仪测定银川地区100例老年人左臂尺桡骨骨矿含量.结果表明:男性骨矿含量显著高于女性;骨矿含量随年龄的增大逐渐降低;绝经年限越长的妇女其骨矿含量越低;骨矿含量与运动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本组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1.0%,其中女性是男性的4.25倍.  相似文献   

18.
新生小鼠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形态结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成骨细胞是体内参与骨形成过程的主要细胞,为研究其在骨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参照以往的方法加以改进,成功地从新生小鼠颅骨中分离、培养出了成骨细胞,并观察了其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建立了体外研究骨形成、骨代谢的生物学模型,并为以后采用成骨...  相似文献   

19.
破骨细胞是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骨吸收细胞,其职责在于清除老化受损的骨基质,通过与成骨细胞的紧密耦合来维持骨重塑平衡。然而,由破骨细胞过度形成与活化引起的溶骨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如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肉瘤骨病和佩吉特式骨病等。在此背景下,运动被视为一种调节骨骼细胞命运的重要手段,通过多种微环境信号来协调骨骼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平衡,缓解因过度骨吸收而导致的骨破坏。本文以运动引起的机械与分子信号为线索,系统总结了运动调控破骨细胞产生与骨吸收活性的分子机制,并总结了运动在改善溶骨性疾病中的作用,为通过规律运动防治骨流失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综述关于微重力引起航天员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文献. 资料引用 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48篇. 资料综合 详细介绍了微重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影响和微重力对成骨细胞的影响;总结了微重力对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影响的最新进展. 结论 微重力不但影响骨组织细胞的形态、增殖、凋亡,也影响其分化和功能等方面,导致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引起骨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