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水平及与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收治的64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T细胞亚群水平、研究组不同疼痛程度对应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疼痛介质与免疫蛋白水平相关性,探究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与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D4+、CD3+和CD8+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21、16.824、13.721,P<0.05);与轻度疼痛患者比较,中重度疼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42、-13.685、-15.412,P<0.05);血清疼痛介质与NT水平呈负相关性,与VGF、CGRP水平呈正相关性.结论: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在带状疱疹患者中水平较低,且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现象,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带状疱疹疾病存在明显相关性.研究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理论依据,有利于治疗措施的制定和有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197例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升高,CD4+/CD8+比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下降更为明显;不同年龄组的患者间存在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的差异;不同性别组、不同视觉模拟评分组患者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可能与带状疱疹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探讨该实验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带状疱疹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数量,两组间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 带状疱疹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数量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不同,CD4+/CD8+与正常组比较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差异尤其明显;带状疱疹青年组与老年组之间也存在差异(P<0.01),带状疱疹不同性别患者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带状疱疹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所下降,男性与女性患病机率无差别;在临床中检测T细胞亚群对反映带状疱疹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带状疱疹是一种巾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缘冲经分布的群集疱疹性皮肤病,神经痛是奉病的主要特征之一,约30%~50%的巾老年患者于损害消退后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或更久。患者产生皮肤烧灼感及难以忍受的神经剧烈疼痛,致使患者失眠、烦躁、焦虑,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若护理不当,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我科对2004年1~12月收治的148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带状疱疹常产生剧痛,疱疹后遗神经痛更使患者食不甘、寝不安,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我科从1996年初开始采用康络素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后遗神经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带状疱疹患者49例,后遗神经痛患者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带状疱疹患者24树,后遗神经痛患者2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32~87岁;对照组带状疱疹患者25例,后迫神经病患者1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对~77岁。起病后就诊时间最短2天,最长19天。疼痛发生部位:18例于面颈部,23例于胸腹部,7例于腰背部,4例于四肢。受损神经以面… 相似文献
10.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常见病。调查显示,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曾患带状疱疹;而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平均每2个人中就有1个人曾患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的常见并发症是其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PHN对患者的睡眠、体力、精神情绪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据文献报道,高龄是发生PHN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电针组,分别用热敏灸和电针治疗,每日1次,周六、日除外,总共治疗10次,对比观察两组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热敏灸组21例共治愈14例,治愈率66.7%,好转7例,无效0例,且有4例不到10次即提前结束治疗;电针组16例,治愈5例,好转11例,治愈率31.3%,两组的治愈率比较χ2=4.56,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热敏灸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且疗程短,病人接受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3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18例)给予普瑞巴林组口服150~600mg/d,分2-3次;对照组(18例)给予加巴喷丁口服900~2400 mg/d,分3次口服。观察时间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7、14、21、28、35、42d,分别采用VAS进行疼痛评估,中国版SF-36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同时观察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相比疼痛明显减轻,镇痛效果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P〈0.01)。结论普瑞巴林可迅速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病人皮下自控镇痛对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本文选择了38例不宜行神经阻滞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方法:38例病人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均使用10μg/ml~12μg/ml的芬太尼病人皮下自控镇痛,镇痛泵药物用完后按原配方重新配置,观察其对患者疼痛的缓解程度、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结果:38例病人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部分并发症随时间延长而减少。结论:病人皮下自控镇痛能有效的控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随着病人对镇痛的适应,部分并发症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成人麻疹患者出疹期及恢复期T细胞亚群变化特点。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麻疹患者出疹期及恢复期外周血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并与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麻疹患者出疹期外周血CD3 、CD4 T淋巴细胞与健康对照者及恢复期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外周血CD3 、CD4 T淋巴细胞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疹患者出疹期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下降,可导致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临床工作中应加强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机体免疫状态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肾移植受者外周血T淋巴亚群的动态监测,以了解其变化与受者免疫状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预测判断与机体变化的关系。方法:测定采用鼠抗人T淋巴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OKT系列,用EPICS-C型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在临床诊断排斥反应前后,CD4/CD8的比值均明显升高,随着排斥的逆转CD4/CD8的比值逐极易发生感染。结论:动态监测受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有助于对受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现,对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效果及机体感染可能性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8例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癌组织DNA信体。与对照组相比,进展期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值防病期发展逐渐降低,与DNA二倍体癌相比,异倍体癌其T细胞亚群比值失衡更加显著。结果或可解释病理分级相同的肿瘤,临床表现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明显不同的原因。提示.化疗、免疫或基因治疗对异倍体DNA造成免疫系统严重受损的患者临床效果可能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杨朝晖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4,26(6):413-415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 ,以探讨其在HF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4 1例HFRS患者外周血及 1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 (CD3)、亚群CD4、CD8细胞的数量及CD4 /CD8比值。结果 HFRS患者病程中存在CD3、CD4、CD8细胞数量的不同程度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CD3、CD8细胞数于发热期、低血压期、多尿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CD4细胞数于低血压期、少尿期明显增高 (P <0 0 1) ;CD4 /CD8比值下降 ,于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0 0 1) ;在HFRS不同病型中 ,随病型加重 ,CD3、CD4、CD8细胞数也随之增高 ,在重型达最高值 ,危重型患者略有下降。危重型患者显著升高的CD3细胞以CD8细胞为主 ,病情愈重 ,CD4 /CD8比值愈低。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HFRS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隙-硬膜外间隙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时产妇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5 0例足月产妇随机分为2组,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C组)各25例。A组行CSEA分娩镇痛。方法 选L3~4间隙为穿刺点,腰麻用药为20μg芬太尼,硬膜外用药为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C组未行分娩镇痛。2组产妇在宫口开大2~3cm(T1),胎儿勉出时(T2)、分娩后24h(T3)采血,用放免法检测皮质醇,流式细胞仪法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分别记录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1)第一产程活跃期A组比C组明显缩短(P〈0.05),在第二、三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2组无差异;(2)皮质醇浓度在T2时间点A组明显低于C组(P〈0.05);(3)2组母血CD3+、CD4+、CD4+/CD8+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在T3时间点降低显著(P〈0.05),且C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CSEA分娩镇痛可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能够减轻疼痛等应激反应对产妇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在带状疱疹发病中的作用及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通过微量血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观察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效果。结果:129例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CD3、CD4明显下降(P〈0.05),CD8有升高趋势,CD4/CD8比值有所下降。65例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组CD3、CD4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利巴韦林治疗组CD3、CD4较治疗前虽有所提高,但无显著差异。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能够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且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