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半导体激光和Gluma脱敏剂联合治疗重症牙本质过敏(DH)的临床效果,将同一患者的DH牙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半导体激光(A组)、Gluma脱敏剂(B组)及半导体激光+Gluma脱敏剂(C组)治疗,并观察各组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后即刻和1个月三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1.43%、66.67%,72%、66%、99%、90%,C组治愈率显著高于A、B组。表明半导体激光+Gluma脱敏剂联合应用是治疗重度D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牙本质敏感症 (DH)是口腔科的常见病 ,多见于釉质重度磨耗 ,根暴露或颈部楔状缺损牙 ,也见于因修复需要而进行牙体制备后的基牙。临床上 ,用于 DH的脱敏剂有多种 ,但疗效不尽相同。为此 ,我们对三种治疗 DH的脱敏剂疗效进行了比较 ,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临床资料 :DH患者 2 30例 50 8牙 ,其中磨耗 194牙 ,颈部敏感 /楔状缺损 136牙 ,牙体制备后 178牙。方法 :将牙合面敏感牙随机分组 ,分别以 TMKN、GLUMA、硝酸银 (Ag NO3 )进行脱敏治疗 ;对颈部及牙体制备后邻面敏感牙 ,分别以 TMKN、GLUMA进行脱敏治疗。采用单盲自身配对…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口腔疾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乐秀 《山东医药》2004,44(31):75-75
1999~ 2 0 0 3年 ,我院对 12 9例老年人行常规口腔检查。结果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2 9例 ,男 80例、女 4 9例 ,年龄 5 5~ 75岁。缺牙 86例 ,共缺牙齿 6 5 1颗 ,其中全口牙缺失 14例 (占10 .8% ) ,11例已做全口义齿修复。患龋病 6 4例 ,踽齿 179颗 ,牙龈萎缩 34例 ,牙齿松动 2 6例 ,患病率为 5 3.0 4 %。 5 6例患口腔粘膜病 11个病种 ,占受检人数 4 8.6 %。按全口牙齿楔状缺损磨损指数 (TWI)分度 ,2 3例患有楔状缺损 ,大部分患者累及多颗牙齿。讨论 :本组均为老年知识分子 ,生活环境及卫生习惯相对较好。但从本调查结果看其口腔健康状…  相似文献   

4.
牙体楔状缺损是口腔科常见病,多见于成人前磨牙和尖牙。2007年7月~2009年7月,我们采用3M玻璃离子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于我院就诊的牙体楔状缺损患者80例(200颗患牙),其中男32例(66颗)、女48例(134颗),年龄35~75岁。入选标准:楔状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护牙素对龈下刮治后牙本质敏感患者牙周指数的影响,探讨脱敏治疗对口腔卫生维护和疗效维护的影响。方法将116例(464颗患牙)龈下刮治所致的牙本质敏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240颗患牙)和对照组(56例,224颗患牙),治疗组采用GC护牙素(日本株式会社而至齿科)进行脱敏治疗,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脱敏治疗。观察治疗后1周、1个月的牙石指数(CI)和软垢指数(D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周,对照组CI和DI值均较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CI和DI值均较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经护牙素脱敏治疗的牙周病患者更容易保持相对健康的牙周指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排龈线技术对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悬突和炎症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107例龈下牙体楔状缺损患者,每个患者选取2颗患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采用排龈线技术对牙体楔状缺损排龈后以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对牙体楔状缺损常规处理后以复合树脂充填。比较两组充填后6个月充填体颊侧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及楔状缺损的修复状况和悬突的发生情况。结果充填修复后6个月,两组的AST水平均较充填前升高,但观察组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充填后观察组充填体脱落率及边缘不密合率分别为3.70%、1.85%,低于对照组的18.87%、15.09%(P0.05)。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悬突发生率(9.26%)低于对照组的24.53%(P0.05)。结论牙体楔状缺损修复前采用排龈线技术进行排龈可有效减少牙周组织的炎症,降低牙体楔状缺损充填后悬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光固化复合体在牙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轶 《山东医药》2011,51(2):100-101
目的观察光固化复合体在牙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8例楔状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214颗)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填充缺损,观察组(221颗)采用光固化复合体充填缺损。结果观察组术后1、2a楔状缺损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5.48%、92.03%,对照组分别为83.18%、77.00%;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光固化复合体用于楔状缺损修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楔状缺损较为合适的充填方法及调(牙合)对楔状缺损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0颗上颌双尖牙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颗,分别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充填、制备倒凹固位后充填、制备倒凹固位后充填并调(牙合),观察2年以后的成功率.结果 制备倒凹加调(牙合)组的成功率为95.0%,制备倒凹组成功率为80.0%,而直接充填组成功率只有75.0%.制备倒凹加调(牙合)组高于其它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 楔状缺损固位不佳者应先制备倒凹固位后再用光固化树脂充填,并适当调(牙合),会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排龈线技术预防老年牙体楔状缺损充填治疗后炎症及悬突的临床效果。方法接受充填修复治疗的老年牙体楔状缺损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9例98颗患牙(排龈处理+充填治疗)及对照组50例100颗患牙(充填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牙沟液中炎症介质水平和术后1年填充物脱落及悬突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牙沟液中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P<0.05),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牙体楔形缺损填充物保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8)。观察组术后1年牙体楔形缺损充填后悬突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1)。结论排龈线技术预防老年牙体楔状缺损充填治疗后炎症及悬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楔状缺损较为合适的充填方法及调骀对楔状缺损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颗上颌双尖牙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颗,分别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充填、制备倒凹固位后充填、制备倒凹固位后充填并调(牙合),观察2年以后的成功率。结果制备倒凹加调(牙合)组的成功率为95.0%,制备倒凹组成功率为80.0%,而直接充填组成功率只有75.0%。制备倒凹加调(牙合)组高于其它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楔状缺损固位不佳者应先制备倒凹固位后再用光固化树脂充填,并适当调(牙合),会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自 1995年以来 ,我们采用保留牙齿牙合面及边缘嵴完整性自颊舌向制备邻面 类洞型充填治疗磨牙邻面龋坏 132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132例 (178颗患牙 )中 ,男 79例 ,女 53例 ;年龄 2 4~ 59岁。其中前磨牙 3 7颗 (2 0 .79% ) ,磨牙 14 1颗(79.2 1% ) ;活髓牙直备接洞充填 2 8颗 ,牙髓病及根尖病经牙髓病治疗后充填 150颗。所有经治患牙均无邻牙缺失。临床检查龋损牙面仅存于邻面 ,X线检查显示病变位于近中或远中面接触点根方 ,牙均龋洞为 1。其中无牙髓病变 ,诊断为中龋2 8颗 ,急慢性牙髓炎 119颗 ,牙髓坏死或伴发根尖…  相似文献   

12.
近 4年来 ,我们对 5 0例纵折磨牙采用全冠修复后再作牙髓治疗及充填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中 ,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 16~ 6 7岁 ,30岁以下 6例 (12 .2 % ) ,30~ 5 0岁 34例 (6 8% ) ,5 0岁以上 10例 (2 0 % )。其中 6⊥ 6 2 4颗 ,6 T6 13颗 ,7⊥ 74颗 ,7T75颗 ,临床检查见明显的纵折裂隙。X线片示纵折线均通过根分叉 ,牙齿 Io松动。治疗方法 :按制作金属全冠要求制备牙体组织。然后用70 0号裂钻在牙齿四周靠颈 1/ 3与中 1/ 3交界处制备一条与颈缘线平行的环形沟 (宽、深均 1mm左右 )。同时 ,在颊面上…  相似文献   

13.
周娟  毛敏  罗志晓  冷卫东 《山东医药》2008,48(45):77-78
将78例牙本质过敏症患者的216颗牙随机分为A、B、C组,分别用极固宁TM、自酸蚀粘接剂、10%硝酸银3种脱敏剂治疗,观察各组的即刻疗效和3个月后的远期效果.发现3种脱敏剂的即刻有效率均较高,分别为95%、91.7%、92.2%,3个月后A组的脱敏有效率高于B组、C组,B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认为3种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均有较高的即刻疗效,但极固宁TM的远期效果相对较好,是一种较适合的牙本质脱敏剂.  相似文献   

14.
纪思革  刘继辉 《山东医药》2009,49(16):98-99
随机选取沈阳市口腔医院2006~2007年15例患者共100颗活髓牙的楔状缺损患牙,分别应用自酸蚀牙本质黏结剂加复合树脂充填(A组)和新型混合型黏结剂加复合树脂充填(B组)两种方法治疗楔状缺损患牙,每组50颗牙,治疗随访观察1a。参照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标准进行疗效对比评估。结果发现,B组的固位性、边缘密合性、牙髓反应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认为新型混合型黏结剂加复合树脂充填楔状缺损能提高充填体的固位性。  相似文献   

15.
可摘局部义齿的人工牙通常选用塑料牙和瓷牙。自1979年以来,我们利用86颗离体自体完整牙冠代替人工牙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一般资料:51例患者。86颗离体自体完整牙冠。其中前牙64颗,后牙22颗。牙周病拔除50颗,外伤脱落19颗,楔状缺损折断17颗。修复后牙冠脱落5颗,占5.8%。2.制作要点:①为防止邻牙倾斜,对(牙合)牙过长及保持缺牙间隙,采取拔牙前取模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FujiIX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在老年人楔状缺损修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岁以上老年患者56例,患牙数共234颗,按就诊顺序半随机分为两组,甲组119颗患牙用FujiIX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乙组115颗患牙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修复后随访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成功率为92.4%,乙组成功率为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ujiⅨ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修复老年人楔状缺损,操作方便,色泽美观,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楔状缺损侧影深度指标对实际缺损程度的代表性。方法选取69副牙石膏模型上的193颗上颌患楔状缺损牙齿,游标卡尺测量牙颈部缺损的侧影深度、宽度和高度,计算测量体积;其中9颗牙齿楔状缺损用复合树脂修复,取出修复体称重,换算缺损实际体积。结果以实际体积为Y,测量体积为X,建立线性回归方程:Y=0.4735+2.5948X;确定系数R2=0.9472,回归系数经检验F=125.57,P<0.01。表明该回归方程成立,实际体积与测量体积的相关性好。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实际体积(缺损)=0.4735+2.5948X侧影深度×宽度×高度(缺损)/6。楔状缺损侧影深度与实际体积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楔状缺损一维测度可以代表牙颈部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Prime&Bood NT黏接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例556颗牙本质过敏症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78颗牙。实验组采用Prime&Bood NT黏接剂脱敏治疗,对照组采用75%氟化钠甘油脱敏治疗,并进行近期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即刻和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rime&Bood NT黏接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近期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家庭漂白和Beyond冷光美白对牙髓腔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宁  余潜  夏金星  刘万生  卓建  倪密 《山东医药》2010,50(42):41-42
目的观察家庭漂白和Beyond冷光美白对牙髓腔渗透性的影响。方法将30颗离体上颌中切牙随机分为A、B、C组,均从根尖拔髓后于牙髓腔内注入乙酸。A组(10颗牙)不做特殊处理,牙冠倒置,冠部分浸泡于蒸馏水中1 h;B组(10颗牙)将10%过氧化脲(CP:家用漂白剂)涂抹于颊侧牙面1 h;C组(10颗牙)先将含35%过氧化氢(HP)凝胶的冷光美白剂涂抹于颊侧牙面,然后用Beyond冷光美白仪光照8 min,用强吸管吸掉漂白剂后,更换新的漂白剂,再重复上述步骤2次。提取各组髓腔内液体,加入无色结晶紫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后,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液体的光密度值,并换算成HP含量。结果 A、B、C组髓腔内液HP含量分别为0、(0.095±0.014)、(0.448±0.030)μg,组间相比,P均〈0.01。结论家庭漂白和Beyond冷光美白对牙髓腔的渗透性均有影响,前者较后者影响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胰岛素泵在胰岛素过敏患者的脱敏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该院2021年1—6月的胰岛素过敏病例5例,应用胰岛素泵进行脱敏治疗,首先对多种胰岛素进行过敏测试,选取过敏最轻的胰岛素进行脱敏治疗,分别配制1%及10%的胰岛素稀释液,胰岛素泵的基础率以0.01 U/h开始,逐渐增加胰岛素泵基础率的浓度,根据患者的反应,加入餐前大剂量输注,最后,皮下注射胰岛素,不出现过敏反应,脱敏成功。结果入组患者脱敏均成功。3例改为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例改为赖脯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5例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进行脱敏治疗成功,使既往应用胰岛素过敏的患者可以应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血糖控制良好,减少并发症的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