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和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拟比较经PTCA开通IRA和溶栓方法对房室传导阻滞 (AVB)的疗效性并与保守治疗作对照 ,旨在为进一步改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自 1997年 8月~ 2 0 0 1年 7月我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AVB住院患者共 6 2例 ,其中男 34例 ,女 2 8例 ,年龄6 0~ 75岁 ,平均年龄 (70± 12 )岁。接受PTCA治疗的 16例患者 (A组 ) ,均排除已溶栓疗法治疗患者及TIMI血流>2级者 ,其中 4例胸痛发作在 12h内 ,12例 (A亚组 )胸痛发作在 12~4 8h ;14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疗 (B组 ) ;其余 32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及时发现右室心肌梗死,探讨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4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进行心电图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合并有右室心肌梗死者12例,V3R~V5R呈QS型,以V4R更为重要,ST段抬高≥0.1mv,其后有ST—T动态改变。结论:心电图某些指标有助于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心动过缓的抢救及护理经验。方法对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致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进行严密心电监测、血压监测,仔细分析及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作出正确的判断评估,采取相应的抢救及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抗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结果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得到及时的抢救治疗、护理,无1例死亡。结论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识别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及护理措施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1 病例资料女 ,6 2岁。因头晕、头痛 7天 ,于 2 0 0 0年 6月 1日入院。患者于 7天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咳嗽、咳黄色粘痰 ,气短 ,无肢体活动障碍 ,无呕吐、胸痛及呼吸困难。头颅CT扫描示右颞叶脑出血 (出血量约 4ml)。既往有高血压史 10年 ,未规律服药 ,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0余年 ,无糖尿病及药物过敏史。查体 :体温 37 8℃ ,脉搏 80 /min ,呼吸2 2 /min ,血压 2 0 0 / 10 0mmHg。意识清楚 ,颈软 ,颈静脉略充盈。桶状胸 ,肺肝界下移 ,双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散在干湿罗音。心界不大 ,心率 80 /min ,律齐 ,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或不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治疗措施,以提高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治疗水平。方法选择2008~2012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59例。将所有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且资料完整的病例分为单纯下壁心肌梗死组和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单纯下壁心肌梗死与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第一个24h补液量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有显著差异(4.44%vs 28.57%)。结论单纯下壁心梗与下壁合并右室心梗组出现低血压休克分别为6.67%与28.57%,快速大量液体输入扩容是抢救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成功的关键,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中早期再灌注治疗,快速有效的开通罪犯血管可明显改善患者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早期应用倍他乐克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6例耐受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2006年4月,我们对3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倍他乐克治疗,观察心功能情况,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干预的意义。方法 :将急性单纯性下壁心梗患者列入第一组 ,将急性下壁心梗合并右室心梗的患者列为第二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和院内病死率。结果 :2 17例患者 ,其中 ,第一组 96例 ,第二组 5 2例。发生低血压第一组 9例 (占 9.36 % ) ,第二组 31例 (占 5 9.6 2 % )。发生快速心律失常 (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心房颤动 ,频发室性早搏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第一组 12例 (占 12 .5 0 % ) ,第二组 17例 (占32 .6 9% )。发生缓慢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缓 ,房室传导阻滞 )第一组 14例 (占 14 .5 8% ) ,第二组 2 5例 (占 4 8.0 8% )。诊断心功能不全第一组 11例 (占 11.4 6 % ) ,第二组 14例。血清肌酸酶平均峰值第一组 1349.2± 2 11.7U/L ,第二组 2 814 .6±35 2 .7U/L。以上数据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院内病死率第一组 8.14 % ,第二组 34%。静脉溶栓、急诊PTCA和未行再灌注治疗的院内病死率在第一组分别为 3.4 5 % ,4 .2 6 % ,和 30 % ,在第二组分别为 10 % ,11.76 %和 80 %。结论 :合并右室心梗时 ,急性下壁心梗患者临床表现更为复杂 ,严重 ,院内病死率增高。积极行溶栓或急诊PTCA治疗 ,可显著降低院内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依那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24小时之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病人,除外收缩压(SBP)<100mmHg,肾功能不全,心脏传导阻滞等,首次(第一日)1.25mg依那普利口服,1次/d,次日2.5mg,1次/d,随后5-10mg(最大量不超过10mg),1次/d,疗程1年,观察总死亡率及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月,6月及1年LVDs,ESV逐渐减小,EF值逐渐增加,总死亡率7.9%,心衰发生率15.8%,再梗死5.26%,心痛发生率15.8%,与已报道的国内外大型试验相仿,结论:小剂量依那普利早期用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疗效肯定,顺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我科2003年9月27日收治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经反复临床观察,多项指标符合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标准,且经综合治疗其休克完纠正,愈后良好。现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以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谱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等为主要特征,但以腹痛、腹胀、盗汗、发热等结核中毒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心梗病例临床上十分罕见。我科2004年10月曾收治1例以结核中毒症状为主的急性下壁心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温补通阳为先 邢师认为:心阳为阳中之太阳,阳气为有生之本,阳气旺则能化血,阳气微则为阴盛。心阳衰微,机能不健,血行不畅,阴邪易于上乘,故益气温阳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挽救危亡的关键所在。临床时注意用药贵在精悍,药宏力专。心阳虚衰的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为心痛彻背,手足厥冷,面白汗出,脉微细弱者,以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或并发心源性休克者多见。治疗当以急救回阳,大补元气为主,用人参四道汤加减(人参15~30g、于姜10g、川附子10g、炙甘草10g),水煎服,亦可配合参脉注射液静脉点滴。恶心呕吐者小量频服;心阳…  相似文献   

12.
右心室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WMI)伴或不伴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前瞻性研究92例急性IWMI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入院时心电图V4R-V6R导联ST段是否抬高将患者分为IWMI合并RVMI组(34例)和单纯IWMI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主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①单纯IWMI患者较IWMI合并RVMI患者有较高的冠心病家族史(P〈0.05)。②IWMI合并RVMI的惠者出现低血压、颈静脉怒张和Kussmaul征的比例明显增加(均为P〈0.01)。③IWMI合并RVMI患者需要更多的容量负荷(P〈0.01)和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血压(P〈0.01)。④IWMI合并RVMI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P〈0.05)。结论与单纯IWMI患者比较。IWMI合并RVMI患者冠心病家族史较少,低血压、颈静脉怒张、Kussmaul征均较常见。病死率较高,治疗上更多需要容量负荷和应用正性肌力药物。  相似文献   

13.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病情危急 ,常需要就地医治。作为基层医院 ,如何利用中医优势配合西医的先进方法抢救 ,我们作了初步的探索。由于早发现 ,早诊断 ,以及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及时就近抢救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1999年 9月— 2 0 0 0年 11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介入及临时起搏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单一组采用介入治疗,联合组采用介入治疗联合临时起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NHISS、FMA、ADL评分情况。结果单一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22/30),联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8/30),联合组明显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HISS、FMA、ADL评分方面,治疗前单一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均明显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及临时起搏术效果明显,可以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阻塞的心电图特征。方法:57例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指标A(STⅢ抬高>STⅡ抬高)、指标B(STavL降低>STI降低)、指标C(指标A B均阳性)以及指标D(指标A B均阴性),预测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阻塞的临床意义。结果:在右冠状动脉阻塞组心电图指标A、B、C阳性率明显高于左回旋支阻塞组。当两项均具备时,判断右冠状动脉梗死的正确率达100%,而两项均不具备时,判断左回旋支梗死的正确率为100%。结论:根据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可以简便准确地判断梗死相关动脉是右冠状动脉还是左回旋支动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中应用的适应证及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成功行急诊PCI的下壁心肌梗死21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临时起搏治疗84例,未行临时起搏治疗129例。结果:临时起搏并不减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住院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长时间使用(48 h)或保护性临时起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增加室性心律失常、感染、心脏破裂的机会,且延长住院日。结论:临时起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应严格把握指征并尽快拔除。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 ,6 0岁 ,因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 16小时 ,呕血 14小时 ,于2 0 0 2年 4月 18日入院。患者 17小时前因“胸痛 2 .5小时”就诊于当地医院。心电图检查显示前壁心肌梗死 ,给予尿激酶 5 0× 10 4 U静推 ,10 0× 10 4 U入液静滴1小时溶栓治疗。溶栓后 2小时患者出现呕鲜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梗死相关血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2组,A组76例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B组24例为左回旋支冠状动脉(LCX)闭塞,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电图ST段抬高STⅢ>STⅡA组显著高于B组(P<0.05);ST段抬高STⅢ0.1mV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合并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病变的患者数在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患者中显著多于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显著低于B组[(51±14)%vs(57±10)%,P<0.05];合并右室心肌梗死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住院死亡率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Ⅲ、Ⅱ及V4R导联ST段变化能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提示LAD病变,RCA闭塞所致下壁心肌梗死LVEF低于LCX闭塞者,但临床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桑文凤  张全英 《现代护理》2004,10(9):870-870
由于董泉珍、陈可冀等[1 ] 早年对生脉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 ,相关制剂生脉针、参脉针作为中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药物已使用多年。但我们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发现个别患者出现失眠心烦急躁等不适 ,考虑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关。遂进行临床观察如下。1 临床资料自 2 0 0 1年 3月~ 2 0 0 3年 6月在我科住院 ,符合下列条件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 )使用参脉针配合治疗者。共 5 4例 ,其中男 34例 ,女 2 0例。年龄在 4 2~ 78岁 ,平均 6 2 .5岁。2 观察与统计方法2 .1 使用参脉针出现心烦、失眠、急躁、心悸等副作用与否 ,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2月 ,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5 8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5 8例患者中男 36例 ,女 2 2例 ;年龄 4 5~ 73岁 ,平均 6 6岁 ;均经全导联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检查确诊。梗死发生后最短 3d、最长 1个月出现心绞痛 ,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前胸疼痛 ,可伴随胸闷、憋气、乏力、大汗等症状。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如抗凝、硝酸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根据心功能酌情使用β 受体阻滞剂 ,参麦注射液 5 0 m l(加入质量分数为 5 %的葡萄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