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滋病神经系统损害的脑部及脊髓影像学改变。方法对25例艾滋病伴神经系统损害患者包括脑部和脊髓损害进行影像学(CT或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25例有神经系统损害的艾滋病中表现脑部损害较为多见,影像学表现为3例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4例表现为进行性多灶白质脑病;11例隐球菌性脑病中4例表现为基底节多发小点片状低密度灶,2例有脑膜强化表现;其他无异常表现;4例表现为脑梗死;3例脊髓损害患者,其中1例表现为脊髓炎症改变,2例为后索损害表现为脊髓变细萎缩。结论艾滋病可引起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及不同性质损害,在影像学上显示不同的非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报道及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头痛、多颅神经麻痹等;头部MRI示局部硬脑膜异常强化灶;脑膜病理检查显示炎症改变,有多量浆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疗效显著。结论肥厚性硬脑膜炎多以慢性头痛和多颅神经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MRI可见特征性的硬脑膜强化改变;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双眼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面神经瘫痪及声音嘶哑等;头部MRI示硬脑膜异常强化灶,以大脑镰、小脑幕等处为主;硬脑膜病理检查可见有慢性炎症改变,有多量浆细胞浸润,纤维组织浸润、增生、玻璃样变性,肉芽肿形成.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疗效显著.结论 肥厚性硬脑膜炎以头痛和多脑神经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MRI可见特征性的硬脑膜强化改变;病理学检查有硬脑膜慢性炎症改变,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射外科治疗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方法:报告4例放射外科治疗的手术病理改变,与影像改变及治疗计划等对照研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放射生物机理。结果:4例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坏死、组织吸收及水肿反应,有剂量及时间依赖性。结论:放射外科治疗后病灶早期改变是血脑屏障紊乱和靶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逐步出现水肿期、坏死期、吸收期及瘢痕期。在坏死期及吸收早期,从治疗体积中心向外依次为坏死区、变性与反应区、水肿区,分别与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MRI)的中央无强化区、强化环、周围低密度或长T_1长T_2水肿样信号区相对应,水肿样改变主要与灶周剂量较高有关。坏死是靶细胞辐射损伤与血管闭塞相结合的结果,后者为管壁增厚和血栓形成所致。糖皮质激素对灶周水肿的疗效与血管壁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所致婴儿痉挛症患者发作期脑电活动局灶改变及其分布优势侧的特征现象,以及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了31例TS术前脑电图定位在发作期呈现的局灶、一侧多灶,或双侧均有病灶而以一侧占优势的脑电图现象,并结合术后随访结果对比分析其差异.结果:局灶性放电(单灶)6例,一侧多灶14例,双侧改变以...  相似文献   

6.
放射外科组织病理改变(附4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放射外科治疗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方法:报告4例放射外科治疗的手术病理改变,与影像改变及治疗计划等对照研究,结合献复习,探讨放射生物机理。结果:4例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坏死、组织吸收及水肿反应.有剂量及时间依赖性。结论:放射外科治疗后病灶早期改变是血脑屏障紊乱和靶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逐步出现水肿期、坏死期、吸收期及瘢痕期。在坏死期及吸收早期,从治疗体积中心向外依次为坏死区、变性与反应区、水肿医,分别与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MRI)的中央无强化区、强化环、周围低密度或长T1长T2水肿样信号区相对应,水肿样改变主要与灶周剂量较高有关。坏死是靶细胞辐射损伤与血管闭塞相结合的结果,后为管壁增厚和血栓形成所致。糖皮质激素对灶周水肿的疗效与血管壁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ET显像与SPECT显像在顽固性癫痫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6例癫痫患者均行发作间期PET和SPECT显像,36例发作间期PET结果为多灶改变(包括15例存在脑软化灶)的患者行发作期SPECT检查,结果分析采用半定量分析及目测法.结果 86例患者均见不同程度异常改变.发作间期PET显像示低代谢者中50例(58.1%)表现为单叶局限性低代谢,发作间期SPECT显像示低灌注者中48例(55.8%)表现为单叶局限性低灌注.对36例发作间期PET结果为多灶改变的患者行发作期SPECT检查示,35例(97.2%)例高灌注灶,高灌注中24例(68.6%)为单叶局限性高灌注,5例(14.2%)仍见多个病灶,但未见弥漫性高灌注.1例(2.8%)未发现高灌注区.15例(41.7%)脑软化灶患者经发作期SPECT检查后均定位为局限性病灶,且在脑软灶边缘.结论 发作间期PET显像与发作间期SPECT定位局限性单叶癫痫病灶的符合率较高,两者相互印证可提高特异性;发作间期PET检出多灶性改变时,结合发作期SPECT显像可提高定位特异性.存在脑软化灶病例行PET检查意义较小,进行发作间期及发作期SPECT两次显像即可较好的定位病灶.  相似文献   

8.
脑膜瘤和瘤周脑水肿的CT表现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分析132例脑膜瘤的CT及病理学资料,探讨脑膜瘤和瘤周脑水肿的有关CT表现及其和组织学间的关系。发现大、中肿瘤呈不规则形、有低密度灶、非均一强化、无钙化灶者较易伴中、重度瘤周脑水肿,这些CT改变依间变型、非典型型和良性型顺序依次减少。显示肿瘤生长越活跃,越易出现以上CT改变并伴有明显瘤周水肿  相似文献   

9.
CT增强扫描对幕上星形胶质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0%以上。一般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为非强化的低密度,而恶性者则多明显强化。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约有60%~84%转化为恶性,其CT改变可能与病理相关。本文比较了1987年至1998年35例复发后再手术的该肿瘤不同时期的CT和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与肥厚性硬脑膜炎(HCP)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IH患者及6例HC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均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SIH患者的头痛多与体位改变有关,脑脊液压力明显低于正常,HCP患者除头痛之外,多组颅神经损害较SIH更为常见。影像学上两组均可表现为硬脑膜弥漫性增厚并异常强化,但HCP硬脑膜强化可为局限性,部分病例可见邻近部位感染灶,而SIH可出现硬膜下积液。结论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与肥厚性硬脑膜炎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临床及影像学上均有各自的特点,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1.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神经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在多灶性运动神经元病(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MM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已确诊为MMN的10例患者的电生理检查情况。结果以上肢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神经的持续性、多灶性传导阻滞和伴有与传导阻滞相关性分布的肌电图的神经源性损害为特点的神经电生理改变是MMN患者的特征性改变。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MMN的诊断和与其他有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VEEG和影像学检查在继发性癫(癎)中的价值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与影像学检查在继发性癫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二者之间相互关系。方法对142例继发性癫患者完善了视频脑电图及头部MRI检查或CT检查,分析继发性癫患者发作间期、发作起始期视频脑电图提供的致灶定位信息,并与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致灶与病理灶的关系。结果VEEG可为114例患者提供致灶的定位信息,继发性癫患者影像学检查不同的病理学改变可导致不同的临床发作类型;106例患者病理灶和致灶具有一致性,病理灶和致灶相反的有3例,8例提示双侧致灶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却发现为单侧病灶。结论在继发性癫患者致灶的定位诊断中视频脑电图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致灶的定位信息;影像学检查对继发性癫患者的病理灶定位有重要意义;VEEG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癫患者致灶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结节性硬化症所致难治性癫痫的适应证、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从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间,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0例结节性硬化症伴难治性癫痫的经验。术前评估和术中脑电检查显示为局灶性改变者行致痫灶切除、脑叶切除或多软膜下横纤维切断(MST)。检查提示一侧半球为主多灶性或弥漫性改变者,术中行多脑叶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方式。结果本组随访1~4年,平均2.5年。10例患者中有6例获得I级(Engel分级),3例获得Ⅱ级,1例为III级。平均智商(IQ)从术前的59.6分提高到74.2分。本组3例患者出现暂时性的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结节性硬化症所致难治性癫痫的良好手段。表现为单致痫灶的患者预后较佳,虽有多结节,但临床资料、脑电图、影像学资料吻合的多致痫灶亦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MRI和CT阴性表现的脑致痫灶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MRI和CT阴性表现病例的致痫灶定位方法.方法经MRI和CT检查呈阴性表现的癫痫患者42例,应用发作症状评估、长程头皮和颅内电极视频脑电图(video-EEG)监测等方法综合定位致痫灶.结果36例(85.7%)患者可以明确定位致痫灶,其中位于颞叶19例,额叶12例,额叶+颞叶3例,顶枕叶2例;多灶性起源或定位不明确者6例,2例放弃手术.40例脑致痫灶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结论一些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微发育不良等细微脑组织改变通过现有的MRI和CT影像学检查尚难以发现,而它们常常是导致癫痫发作的病理基础.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发作特点,特别是长程EEG监测资料,可为大部分的此类病例明确定位脑致痫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海洛因白质脑病的脑部CT影像特征,提高对海洛因白质脑病的认知和诊断水平。方法报告13例海洛因脑白质病的临床及CT影像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3例患者均有吸食海洛因病史,脑部CT表现为双侧小脑半球、双侧大脑半球脑白质区对称性、弥漫性分布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无强化改变。结论海洛因白质脑病的CT影像具有特征性改变,CT检查对海洛因白质脑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在药物长期控制前后SPECT异常灌注灶的动态变化。方法对77例癫痫患者药物治疗前后检查发作间期SPECT和长程EEG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PECT显像示异常灌注灶治疗前后无变化者占39.0%,有变化者占61.0%。治疗前异常灌注灶123个,治疗后71个,治疗前后总变化52个(42.2%)。治疗后SPECT扫描正常14例(18.2%),较治疗前的5例(6.5%)增加。长程EEG治疗前后改变36.6%(26/71),痫性放电消失42.6%。SPECT异常灌注灶动态变化模式有5种:低/高灌注灶转化为高/低灌注灶;正常转化为低/高灌注灶或相反;单灶转化为多灶或相反;高-低灌注灶同时存在;发作期间的高灌注。结论抗癫痫药物长期控制后SPECT异常灌注灶的动态变化模式为5种,对于认识癫痫的复发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脑梗塞系指在颅脑CT扫描的各层面不同部位有一个以上的梗塞灶,病理上系指脑内有多个缺血性软化坏死灶,故又称为多发性脑软化。我院自1986年3月~1988年8月应用日产SCT-100NCT机作颅脑扫描3400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性反应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CLIPPER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改变,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例主要累及全脊髓及脑干的CLIPPERS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此病的特征表现及鉴别诊断。结果本例男性29岁,进行性双下肢无力、共济失调2年、及伴腹部麻木1年余。头颅磁共振(MRI)增强扫描示脑干、全脊髓多发小斑片状异常强化信号,边界较清楚,呈"胡椒粉征"。病变分布较均匀,延髓及脊髓分布更密集。另外双侧丘脑、基底核、小脑半球见散在类似异常强化灶。软脑膜及软脊膜也可见多处轻度线样强化。经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复查MRI示上述异常强化灶大部分消失,残存病灶缩小且强化程度减轻,边界变模糊。影像学提示病变明显好转。结论在有些CLIPPERS患者,MRI的强化灶主要累及脑干、脊髓全长及软脑(脊)膜,不一定以脑桥为中心。CLIPPERS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CLIPPERS的诊断应结合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行脑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的临床、影像及病理改变特点。方法收集海军总医院2008-2011年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PACNS患者5例(其中经立体定向脑活检4例,开颅活检1例),通过对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PACNS的临床、影像、病理改变特点。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视物模糊、言语不利以及局灶的神经功能缺损。影像学表现:幕上4例,幕上下均累及1例;所有脑叶均可累及;单侧发病3例,双侧发病2例。病灶边界模糊,灰白质均可累及,增强扫描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脑回样或斑片样强化。病理特点为皮质及白质内可见到小血管周围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多以T淋巴细胞浸润;可见到坏死及吞噬细胞以及反应性星形细胞增生;小血管增生明显,3例患者可见到血管壁的纤维素样坏死。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满意。结论 PACNS临床表现以局灶的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病变部位为幕上多发,以单侧发病多见。诊断需结合临床特点、实验室、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例拟诊HIV相关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肢体无力,1例伴言语困难、1例伴头晕,病程中症状逐渐加重。头部MRI均表现为脱髓鞘改变,T1WI呈低信号,T2WI和FLAIR成像呈高信号,DWI呈中心低信号、周围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2例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最长生存期达20个月;未行规范抗HIV治疗者远期预后不佳。结论 HIV相关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临床以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为主,影像学表现典型,早期并及时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以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